【篇一:品书】
真正孤独的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了书,也就没有了灵魂;真正能指引你的是书籍,它犹如一盏明灯,在前方照亮;真正美丽的是那种境界,书是万物之灵,追溯到心灵最深处的地方。书是每个人的精神食粮,更是与你煮酒论道的知己。
不曾与它相见恨晚,我在书的花间,嗅到了无尽的芬芳,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康桥》的纤纤动人,让人柔情万种;《三国》的纯粹,让人豪情万丈;《活着》里老人的坚守,让人心底柔软……是什么让我们灵魂感到充实?是书。我曾无数次在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中悄然落泪,我仿佛走进了《等爱》中那个小女孩隐忍痛苦的内心——有什么比骨肉分离之痛更让人心碎呢?正如《活着》里那个老人,所有的亲人都一一离去,却还是选择承受。最后在黄昏中牵着一只与他相依的老黄牛渐渐远去……他在坚守什么?是那颗心啊!不管到什么时候,他的灵魂,他的精神,都一直活在我们每个人的世界中。
书,一个纯洁美丽的字眼,像一阵凉爽的清风,俏皮自然地卷起一串风铃,发出“叮叮”清脆的声音,又似一位少女的纤手,拂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谁能说这书籍不是世界上极其动人的事物呢?迷惘过吗?寻找过吗?感受到了吗?那种境界,那种至上的、美好的境界。我可算找到它了,我只顾在无限的静谧之中安静地感受着。
书是那么可爱啊,它能让你的智慧增长,精神富有,心灵清新。那种境界,忘我的境界使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无比快乐,无比幸福,无比融入……
【篇二:品书】
在千千万万的书籍中,我最喜欢的书是文学类作品和杂志,文学类作品如散文、长篇小说等,杂志如《读者》、《意林》、《博物》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书让我丰富了视野,也让我苦乐交织。真正的好书,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意境,更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之一,无论开心或烦恼,书都可以使我感受到平静与放松。
在我读过的长篇小说中,《飘》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读书时让我有一种冲动和欲望急切的想知道下面将要发生些什么,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让人欲罢不能。看小说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心境的工具,我喜欢看的小说一定是有“情节”的,不然就让人索然无味,但若有了“情节”,故事就立刻变得充实而有趣了。
我读的散文并不高深,像各大名家的散文目前我还有点“接受”不了。我看的散文多以叙事形式出现,一个个短小的文章也能让人有颇多体会。《点一盏心灯》就很有味道,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虽然短小,却让人浮想联翩。刘墉的散文让哲理隐含在浅显易懂的短文之中,我觉得很适合我去品析。
《读者》和《意林》这类杂志中的文章主要摘选了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短篇佳作,题材多样,有些文章有趣,有些文章感人。也许一本杂志就让你接触到好多种风格的文章,多读这类杂志对写作很有帮助,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人文的情怀。
我现在应该多读些文学和历史名著,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同时也要读一些科学类的书籍,通过读书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丰富而且全面。书籍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对些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让我们一起去遨游书海,在书中品味人生吧!
【篇三:品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说起读书,我的话就如泉水般涌出,不过在此之前先听一段小故事。
我自懂事起就讨厌青菜,那味道使我无法接受。妈妈为了让我懂得不可浪费粮食的道理,又端上一盘青菜。起初我只是漫不经心地啃青菜,我刚尝到菜根的滋味就知道不好受。可看了一眼妈妈,那坚定的目光告诫我:要懂得珍惜。我紧张地咽了口水。咬咬牙心想:没办法,拼了!我夹起一根青菜,从菜根起,用牙床里边最坚固的大牙咬,一咬下去,菜汁涌了出来流入口中,哇,有一种微甜感,沁人心脾。那口感令我难以置信,我一口气吃了许多青菜,真爽。
此时,我脑海里回想起了什么。我直奔书架,抓起以前看过几十遍的一本书细细地品起来。现在我终于知道了,看书如同吃青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即使是一本书,也要读它个上千遍。一遍比一遍读得感受深刻。
读书,该如何读书呢?这还不简单,让我来教你几招吧!
第一招:读后写写感受,也称写读后感。一遍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我认为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你一遍一遍读下去,所产生的感想一定不同,当读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种程度时,你这本书算是读透了。此时,你也会发现你所写的一篇篇读后感汇总起来,稍作修改,一篇很好的读后感也就呼之欲出。这便是读书方案之一。
第二招:做批注。这实际上也是读后感的一类,只不过是把感想用概括的几个词或短句写在书本上罢了。常写批注,还能提高阅读水平。有了这么多的读书技巧,我再也不怕不会读书了。对了,此外还可以用笔划一些深有体会的句子;遇上好词,根据意思用这个词语再造一个句话;遇到好句,判断句子特征仿写一句。这都是读书的好方法。
品书,要品好书;品书,要细细品;品书,品出不一样的滋味。通过吃青菜,让我懂得了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书,爱读书。真正爱读书的人,哪怕读懂一个字,也乐趣无穷。
吃青菜让我悟到了品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