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知足未必常乐
知足未必常乐

【篇一:知足未必常乐】

俗话说“知足常乐”,这个成语想必是人人皆知,它更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体现。但在现在,我却认为只有不知足常乐,才会成功。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这句名言就体现出了这一点。蜀汉怀帝刘禅正是在安逸中走向了死亡,虽有诸葛亮大力辅佐,但此时奸臣当道,又没有其他国家前来侵犯。导致他在酒色中沉迷,乐不思蜀,连国家都不闻不问,因此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在你的人生中踏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历史又将我从三国时期带到了清朝。在这里,我看到了外国公使正在向皇帝行跪拜礼并向皇帝进贡一箱箱外国的先进火器,然而皇帝却从未发觉西方工业文明的浪潮,依然得意洋洋地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只是看了一眼外国的火器就将其放入了仓库,在哪儿受潮生锈。如果中国能锐悉进取,就不会成为弱国,如果中国能早点醒悟,就不会使英法联军的枪管中,装的是中国的火药,打的是我们中国四万万之人民!此刻,剩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了。

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会在此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将不知足才会常乐的至道一代又一代的传播着。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年纪轻轻就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还得到了学校的金质奖章,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去德国留学并对胃液的分泌做了深刻的研究,1904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又没有躺在荣誉上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转向对大脑的研究。他的一生,便是在不知足中度过,也是因为不知足,让他被世界所铭记。

因此,当我们取得荣誉时,我们不应该停滞不前。

让我们甩掉荣誉给我们背上的包袱,坚定的前进吧!

【篇二:知足常乐】

在以前的旧社会里,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只能睡在大街上马路上,而现在却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钱人家在酒店里花天酒地,普通人家也在家里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可是,有些人却一点儿也不知足,大手大脚花着家里的钱,但你可知?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是一个人必有的想法。有些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收受贿赂,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赌博是为了什么?是金钱。贿赂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名声和地位。甚至有些人经不住毒贩的诱惑,与坑蒙拐骗,用高价买了毒品,吸了上瘾,而换来的却只有家破人亡。贪婪不是什么好东西,谁不想拥有别墅、跑车?谁不想拥有地位、金钱?谁不想拥有利益名声?但是,想拥有这些总要付出代价,有些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有些人用一些贿赂的手段想方设法拥有它,然而这些人的计谋是不会得逞的,因为知足永远都会胜过贪婪。

你们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一个仙女心地善良,有一天遇见了一个乞丐,生活十分贫困,她走过去给了乞丐一个快破了的布袋子,说:“等一会儿,你就打开这个布袋子,我往里面倒精子,如果你觉得够了,那么就说停,可你要记住,如果袋子破了,那么里面的金子就不会属于你了”。当金子快到满半袋时,仙女问:“够了吗?”乞丐连忙喊:“没够,还没够呢!”金子倒满整个袋子时,仙女又问:“够了吗?”乞丐还是同样的回答。可是,当仙女第三次问的时候,袋子已经破了。仙女生气地说:“贪婪的人类,我好心帮助你们,你们却没有一颗知足的心。”于是,她便飞走了。乞丐才明白,原来刚才的那一切,已经因他的贪婪而消失了。

知足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成熟。人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和懂得知足常乐,过着开开心心,平平常常的生活,难道不好吗?切忌大手大脚的花钱,不能有贪婪的心态,做个快乐的人,知足必定常乐,你做到了吗?

【篇三: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辩论会】

开始啰!开始啰!辩论赛终于开始了!

对方辩友一个个面部紧绷,神态严肃,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我有点紧张。再看看我方辩友,他们死死地盯着对方辩友,丝毫没有惧怕的感觉。

“请正方一辩阐述观点。”主席满怀期待地看着我们。正方一辩陈述:“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所以我方认为‘开卷有益’。”说完,向我们得意地笑了笑,好像在说:听到没,多么强有力的证据呀!你们赢不了我们。哼!等会儿给你们个语言炸弹!我很不服气地想。“有请反方一辩!”我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就如你们说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既然是药,那也有良药和毒药,吃良药可以医愚,吃毒药就会害死人。”说完,我得意地给了那位正方选手一个微笑。“有请正方二辩”一开场,他就说得井井有条,着实惊到了我。“有请反方二辩!”没想到我方二辩说得更好!

自由辩论阶段,我方三辨激动地站起来:“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如果看了不好的书,可能会做一些不好的事。”对方辩友也不甘示弱:“那是他自己有问题,能怪书吗?”我们两队不分上下,谁会赢呢?我做总结: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一是卷未必是有益的,二是读卷的人不善思考导致开卷未必有益。说完这些,我觉得自己的思路从来没有这样清晰过。

“呼”我吐了一口气,终于要公布结果了。我心跳加速!“这场辩论赛赢的是——反方!”“耶!耶!耶!”我方高兴地呐喊着,似乎想要宇宙也知道这个好消息。

这场辩论赛的结果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我喜欢它!

【篇四:“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

终于盼来了上课,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像个木头人似的。以往一些“空话份子”也破例安静了起来,好像要迎接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似的。这在平常,是十分难得的。今天为什么如此“特殊”呢?因为我们将要迎接一场“新鲜”的辩论赛。这在我们班级里还是第一次。这次辩论的主题是“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

等傅老师宣布比赛开始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好像胜券在握似的。我也不断地给自己的“枪膛”加“子弹”,跃跃欲试。正方的辩友“忽”地站了起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就是说开卷有益。书读的越多,你就会变得更聪明。”

“有请反方第一辩友!”傅老师话音刚落,我的同桌站了起来,她扶了扶眼镜,“我觉得开卷未必有益,因为看一些不健康的书对我们来说也可能是有害的。比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之类的,沉迷于这样的书,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同桌的一番话,引起了正方辩友的不屑:“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么,好书就可以治疗你的愚笨。”

这似乎完美的一番话,我却从中找到了破绽,“书既然是药,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良药,就如正方辩友所说的,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毒药,就比如曾风靡我们班级的这本漫画书《爆笑校园》(现在已被傅老师禁止),低级趣味,对我们来说,不仅不能有益,去模仿书中的一些内容的话,还会把我们带坏……”我用尽浑身解数,向对方猛“开火”,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那也不一定,一些漫画书可以让你更有幽默感。”正方辩友谢雨纯“突”地站了起来,“比如傅老师刚推荐的世界著名漫画《父与子》,它就是有益的,如果它是不健康的,老师会推荐给我们吗?它会闻名世界吗?”谢雨纯扔给我了一个“重磅炸弹”,我被轰的惊慌失措,一愣一愣的。但是我马上镇定下来,想了一会儿说:“好的漫画书的确有,不好的漫画书却也有许多,所以开卷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无益的,那要看你开的是什么卷了。”

四十分钟渐渐地在唇枪舌战中过去了,辩论赛也渐渐接近了尾声。虽然我们反方胜利了,但我仍然觉得不过瘾,我希望以后再开一场辩论赛,再好好地辩一辩,驳一驳。

【篇五:一叶落有时未必知天下秋】

“天下”,一词在我的理解中是包括世界的,而一片叶子落下了真的知道天下为秋天吗?我看未必,难道说中国的叶子一落,世界都是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习惯成自然并考验了能力,就是这样一句话同时改变了3个人的命运。一次应聘中考官在门口放倒了一个扫把,看应聘者谁可以主动扶它,这位考官的理由很简单:“在家中摆放的扫把倒了,你肯定会扶起它,而没扶起则说明你并不善于“劳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听了这段话,不得不让我想起一句“习惯不可能成为忘记,而是成自然的道理,这就是要考察自身素质如何,所以一落当然知天下秋。

“一叶落而未必知天下秋”。不因为一个忘记,而否定了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才华。她本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聪明塌实,工作能力又强,而偏偏一次上司让她把黑板擦掉,可是她因为好多事情给耽搁了,因此落下了“遗憾”。在不久后的一次晋升选拔中,就因为此事,也惟独这位领导不同意她晋升,从此再没有机会复起,而一匹宝马没能遇上伯乐是多么悲哀的呀!我们想想,哪一个人不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在不断改进中逐渐优秀呢?我也更加坚信世上没有一个人能不犯错。就因为一件小事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公平吗?所以一叶落未必知天下秋。

当秋天到来时,你会感到一种凄凉、寂寞的气氛,或许在你遇到挫折迷茫无助时会感到无奈,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而智者则会选择体会走在铺满黄金的树叶上的人所发出“嚓嚓”声时的浪漫情怀,那诱人的火红色,染遍整个山野时的惬意;他们会想到秋天过后的鹅毛般的白雪,自然清新;他们会在困境时把绊脚石变为垫脚石,让他成为励炼自己的机遇,使自己有更多准备,迎接光明。一切都不是一尘不变的,一叶落也未必知天下秋。

生活学习中的我们,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有“寒冷”的季节,但总会有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来温暖你那失意的心灵,因此不要因为眼前这小小困难而让你迷失方向,放眼未来,相信这小挫折,将会带给你即将敲响幸福之门的力量,就用这一叶落有时也未必知天下秋的道理来抚慰自己的心灵,你是否有感觉到清凉、透彻?

不要用客观的“习惯”来束缚住自己,要相信一叶落有时未必知天下秋。

【篇六:知足一定常乐吗】

“孩子们,我们要懂得知足,不能贪得无厌,因为知足才能常乐呀……”老一辈人的教导总是萦绕在耳边,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可是对于这一句又一句的谆谆教导,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像有一团棉花堵塞着我的思路。

知足一定常乐吗?这个问题苦恼了我许久,脑海中总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敲打着我——知足并不一定常乐!

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的所作所为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当大家都在努力打拼,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时,他却选择了安逸。大学毕业后便成日待在父母留给他的房子里无所事事,完全没有要出去找份工作的想法,成日就是呆在家里打游戏,连填饱肚子都是依靠父母,可以说是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动基本不会动弹。亲戚们来劝他工作,他选择充耳不闻;朋友们来找他一起学习,他也笑着拒绝,没有一丝一毫上进的念头。如若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不知进取,他便会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也很开心。有句老话说得好’知足常乐‘嘛!我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面对他的回答,我无力反驳。但是难道这样就是知足常乐吗?我却不敢苟同!

而有这样一位运动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训练,在为国家赢取了多枚金牌,取得了无数至高荣誉后光荣退役了。她本可以依靠她的过往成就,无需再努力便可以过上安闲舒适的日子,但她却不满足于现状,选择了继续学习。在清华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前往剑桥大学深造,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我不是比他们更聪明,我只是比他们更努力。”这是她时常说起的话,她就是——邓亚萍!“活到老,学到老”也是她一生所秉持的。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也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她去探索。这样的不知足是我所敬佩和信仰的。

知足不一定常乐。我认为人不仅要有着不满足于现状的拼搏精神,更要有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永恒信念!

热门推荐
1最美不过遇见你
2家务作文
3高高的定州塔
4距离你最近的远方
5同学生气了
6我的学校
7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8夏天的味道
9邻居家的大妈
10我,漫步校园中
11公园的湖水
12给予是快乐的
13我与书法
14我的梦想
15小山村的大过年
16我愿做个追随者
17蘑菇“之旅”
18大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19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20开在心中的花
21读书的魅力
22又是菊花飘香时
23穿越未来
24那次考试
25身边的榜样
26棉花糖
27家书
28日光灯下的等待
29秋·月·情
30那事想起来就后悔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