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寻找蓉城的诗韵
寻找蓉城的诗韵

【篇一:寻找蓉城的诗韵】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有人说蓉城乐音胜似天堂,蓉城之景却也不亚于天堂,因而得名篇之赞。

春杜鹃

每当春至,蓉城的杜鹃花总会一团团、一簇簇娇艳的盛开着。这杜鹃花大都是红的,鲜红如血的并不少见。关于杜鹃花,还有一个悲凉的故事——杜鹃啼血。因为有古蜀国亡君杜宇死后忧愤,化为杜鹃鸟,终日悲啼,直至嘴角流血流到花上,才有杜鹃花的出现。每当望见蓉城街边大片的杜鹃花,总会想起那个悲凉的典故,念及那些思乡思家的异乡游子的内心悲鸣。正如诗人李白所写: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夏清荷

荷花一直是清雅高洁之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一片碧海里,有几只娇艳却不庸俗的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荷花,没有过于出众的姿色,却有一份它独有的宁静致远的气质。荷花并非蓉城独有之物,但在三圣花乡的“荷塘月色”,我却真真的体会到了那份清雅与高洁,那种清香带给人灵魂的洗涤。

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秋银杏

银杏不是花,却比花还美。秋天,走进蓉城的银杏街巷,放眼望去,满是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银杏。那落在地上的银杏叶,也如同给街巷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虽说是黄色,却没有深秋的沉寂与死气,而是一种安宁与祥和,一种低调与庄重,似乎淡淡的又带有一种神圣。描写银杏的诗句并不多见,可是不知不觉中银杏总让人进入一种如诗般的意境。即使没有诗句,银杏的诗韵也让人陶醉。

冬寒梅

在冬季,幸福梅林总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梅香。虽浓郁,却不令人反感。静静绽放的梅花花色各异,但属于蓉城的气息最浓厚的当属淡黄色。淡黄色,不似明黄那般惹眼,不似浅黄那般低调,却让人在不经意间想起,鼻尖似乎还萦绕着一种沁人心脾的芬芳。梅花,总在寒冬之际开放,不与百花争艳,只是固执地守着只属于自己的气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蓉城的四季,或许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一方为之惊叹的靓丽景色。但是,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诗韵,不求美得惊人,只求美得醉心。

【篇二:寻找春天】

赤着双脚,走在酥软的草地上,一丝酸软的感觉散发全身,多么舒坦,多么惬意,我知道:春天的翅膀已略过了田野。

小草渐渐探出了的脑袋,嫩嫩的、纤纤的,像碧玉?不,太俗气;像翡翠?不,太老成。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绿意,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感受。一阵微风拂过,她享受到母亲甜蜜的亲吻,我想,莫非“春”就在这柔嫩的绿意中,要不,风为什么这般温柔,这般亲切?

我来到一望无垠的麦田旁,凝望着碧绿的麦苗。微风拂过,麦田里荡起了一层层,绿色的波浪,沙沙的响着,好像在对我说:“春姑娘已经来过了这里了,她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幸福、稚嫩的绿色。”

我来到头顶银冠的梨树旁,那里辛勤的蜜蜂正在采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温暖的风儿吹来,洁白的花瓣像雪花一般,纷纷飘落下来,它们好像在对我说:“春姑娘已经来过这里了,她留给了我们纯洁、淡雅的白色。”

我来到擦胭脂的桃树旁,树上有的绽开粉红色的笑脸,吐着醉人的芳香;有的羞羞答答,含苞欲放,偶尔一见小鸟蹬开树枝,飞向蓝天,那花儿便颤动起来,好像在对我说:“春姑娘已经来过这里了,她留给了我热情、欢腾的红色。”

不一会,春雨来了,小草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叶子更绿了,小草长得很快,没过多久就把草坪铺满了,绿色中还有星星点点的黄花,多么美的绿毯呀!好像在对我说:“春姑娘已经来过这里了,是她给大地留下了生机和希望。”

我来到小河旁,小河里的雪融化了,河水清澈见底,欢快的向前奔流。岸边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展开迎春的笑脸,争芳斗艳,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我拾起一块小石子,向河里打了一个水漂,河面上顿时泛起了彩色的涟漪。这时,一群鸭子跳进河里,嘎嘎的叫着,它们欢快的嬉戏,追逐,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呀。

我抬起头,凝视着天空中那自由飞翔着的春天的宠儿——燕子,心中豁然一亮:

哦,春姑娘已经驾着春风,走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

春天多美啊!春天是大地焕然一新,春天带给我们欢乐的希望催我们奋发向上,我愿做一棵小草,一朵小花,把祖国的春天装扮得更美。

【篇三:寻找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恰如其分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浸满了欢声笑语;而如今,我似乎感觉到年味儿淡了,不同于小时候那般满怀欢乐了。我想要找到记忆里的年味。

小时候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童年时过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头来各种大鱼大肉摆满了饭桌。而我最为怀念的便是腊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腊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开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经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红枣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锅中,用汤匙来回上下翻动着这一粒粒颗颗分明光泽的谷物,加入没过滴的清水,再改上锅盖,等到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小汤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腊八粥,赤豆和红枣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处腊八粥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吃腊八粥的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怪不得每次吃腊八粥的时候,便开始全身发热呢。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我赶紧丢下了碗筷,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奔向烂漫的红色天地。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缤纷夺目,一束束礼炮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花儿,幽暗的夜空顿时变得色彩斑斓,那礼花在空中盘旋呼啸了几周便愈来愈暗消失殆尽了。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整个子里灯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接着新的一年。这噼里啪啦热闹的声音,给新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年味儿。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窗外天地,也在餐桌上家人深切的关怀。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年味其实无处不在。

【篇四:寻找秋天】

在我印象里秋天的风是凉飕飕的,秋天的雨是冷冰冰的,秋天的样子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有金色、红色、紫色……然而,我窗外的秋天并不是这样的,到处都是绿绿的。我想,可能是秋姑娘来晚了或是迷路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我们这里没有秋天吗?怎么和我课本里读到的不一样呢?”爸爸笑着说:“走,我带你去寻找秋天。”我们骑上了小摩托,走过田间弯弯曲曲的小路,我看见了碧绿碧绿的白茶树,爸爸告诉我说:“这就是白茶树秋天的样子。”穿过茫茫的竹海,我听见了“唰唰”的声音,我看见了竹叶洋洋洒洒飘落的身影,爸爸告诉我说:“这就是秋姑娘在竹林里开演唱会的现场。”跳进长长的小溪我看见了清澈的溪水,听见了“叮叮咚咚”的交响乐曲,我的脚丫子感受到了刺骨的冰凉。爸爸告诉我说:“秋天是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

哈哈,我终于找到秋天了,原来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了,她没有迷路。

【篇五:寻找春天】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我哼着歌儿去寻找春的足迹。

春天在学校的草坪里。瞧!那原来枯黄的草地上长出了细小的苗儿,先是淡黄色,渐渐变成了嫩绿,我赞佩小草那坚强不息的精神,现在还是初春,春寒犹盛,但小草却早早地钻出土地,绿得坚强。

春天在大街两边高大的樟树上,看那长出来的新枝绿叶,无不给春天增加更多的情趣,那新冒出来的叶子软软的,绿绿的,嫩嫩的,摸起来润润的很舒服。

春天在那婀娜多姿的柳梢上,光秃秃的枝条上渐渐有了小小的嫩苞,后来长出了小小的叶子。那纤细的枝条垂在化冻的湖面上,拍打出一个个圆圈,美极了!

春天在每一朵黄色的迎春花上。它们第一个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它们如同珍珠点缀在绿色的“暴布”上,更加艳丽,耀眼,开始只有几朵,后来变成一簇簇的像花环一样,真可爱……

春天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在心中埋下一颗春天的种子,播种坚强、播种活力与希望吧!

【篇六:诗韵端午】

清晨四五点钟的时候还是阴沉沉的,一种独特的、药草涩涩的气息在空气中缓缓氲散开来。立在河畔的草丛间,深吸一口气,迎面而来的凉风轻手轻脚地爬到身上,一寸寸地抚摸着你的肌肤,又一点点沁入心脾,带着雨后初来的清凉与草木的馨香。

沿一条仄仄的小路,步入田间。被雨水浸润的泥土似乎不忍你的匆匆离去,牢牢地咬住你的脚,好不容易才拔出来。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直通向远方去了,“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不知走到尽头,是否可以遇见一缕诗魂,飘荡在历史的云水轻烟中,以《楚辞》独踏轮回,缘《离骚》俯仰千年;才华之馥郁可撼天地,忧国之忠心能鉴日月。“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一觞雄黄烈酒,祭奠那不朽的忠魂,看了吴钩,拍遍栏杆,在汨罗江畔且行且歌,唱绿了一片青艾。母亲说,摘七枚艾芯揉搓后用来擦脸,可以一年之中不被蚊虫叮咬,艾草在手心中渐渐溢出少许青绿的汁液,擦在脸上,浓郁而苦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给人一阵突如其来的清醒,满溢着青绿的诗意。

芋头叶刚刚长成,上面已缀满了硕大的露水,使人疑心那是诗人为天下苍生洒下的泪。据说,集端午这天的露水擦脸,不仅可以防蚊虫,还可以明目,不知到底是否属实。老人们称这种活动为“拉露水”。清凉的水滴缓缓透入皮肤,带来一抹安然,使整个心灵都静了下来。母亲已折了桃枝来了——端阳插桃枝,说是可以辟邪祛灾。看那桃树已是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却生出了几颗青绿的桃子,绿茵茵地映着这碧水长天,带来一种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覆盖了历史的苍凉,绿得明艳不可方物。满山的青碧!任是如何成功的画家也无法调出这写意山水般的翠绿,模糊在晨雾中,飘洒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洇开了一片缤纷的水墨青花。

粽子的香气混合着艾叶煮蛋的气息缠杂在湿润的空气中,打开粽叶,黑米与红枣、花生纠缠在白瓷碗中,一如春秋战国时纷乱的江山,浸在屈原的叹息中,低徊着粽叶的清芬。芳香便黏住了唇舌,一切都带着草木的诗韵。剥开蛋壳,里面的蛋白已被染做青绿,轻咬一口,淡淡的苦涩在舌尖徘徊,流连,又沁出呼之欲出的清新。

何时又飘起了霏霏细雨呢?仿佛有一声穿越时空的轻叹,越过这缈缈青烟,将远处两只白色水鸟惊飞了。雨水打湿了衣衫,掩映了河岸,苍老了时光,吟起一阕《离骚》,荡漾在这端阳佳节。且将艾草与历史共煮一壶新酒,一杯倾向汨罗,以祭忠魂;一杯独饮,淡品传统的风雅,书写佳节的诗意。

热门推荐
1梦想的种子
2又见桃花源
3妈妈生二胎
4夜色温柔
5品读好书,培养正气
6妈妈真辛苦
7新学期新目标
8谁的妈妈好
9美丽的清江河畔
10美丽的农庄
11追求易逝的纯真情感
12秋天的快乐
13我的青春摆渡人
14碎片化的生活
15老师你是我心中的歌
16春游——畅游绿科秀
17包饺子
18我不为那件事后悔
19游庙湾古城
20我生活中的发现
21重拾满地红心草
22我的成长故事
23不长大该多好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梦想的翅膀
26谈放弃
27我们是一家人
28童话作文
29美丽的滨湖我的家
30做纸板手工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