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介绍龙泉青瓷的作文
介绍龙泉青瓷的作文

【篇一:青瓷感文化】

冯彦祯

补就青瓷转玉盘,夜夜深秋重新寒。

这便是龙泉青瓷。龙泉萦绕着瓯江,周围全是山峰,郁郁葱葱。龙泉人将青山,绿水,蓝天和草地般苍翠的青色,一遍又一遍融入釉层。然后厚釉烧成瓷器,其釉质恬静淡雅,凝聚着大自然无限活力、生命。以多次施釉的工艺,令釉层滋润柔合,犹如美玉。

青瓷技术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青瓷的技术能有如此高的评价和声誉,出于中国古代人的审美态度。古代中国向来以玉比德。孔子曾说过,夫玉者,君子可比德也,温润可泽,仁也。而道家的艺术思想似比儒家更有积极意义。庄子也曾说过,“天地有大美”,崇尚自然,反对雕刻,认为“圣人着原万物之美,而达天地之理”。

于是,青瓷的那种得天独厚的精神内韵,浑然天成,便成了神韵,中国人做追求的自然之味。

青瓷,光而亮,很少有刻意琢磨,而那平整,细腻,不由地想要用手轻轻触摸这浑然天成的灵物。就连那青瓷上特有的纹理,也是自然形成,使用多了,那生成的纹理便会越来越多,甚至加粗。而那纹理并无一定规则,你可以在不同的青瓷上观察出不同的纹理,似风,似云,似花,有的似动物。

青瓷,开始于南北朝,初步形成于隋唐,而盛于宋,却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中,有些摧残。到了明朝,龙泉青瓷又走向了另一个高潮。但在明末,却慢慢的被景德镇的青花瓷力压一头,快速凋零。那鼎盛的龙泉一去不复返了。

久经战乱,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特批重修中华文化,瓷器中龙泉青瓷是最早的。时至今日,龙泉青瓷再次复苏。

这与中华文化如出一撤,一代又一代,却变得越来越淡。古时,虽然有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等,但与现代人们的行为相比,他们有道理,我们却忘淡了很多传统文化。

人,思想,文化,文明紧紧相扣。许多人思考出一种思想;而一种文化则是由多种思想来构成;一个文明便是由多种独特的文化来形成。

文明的强盛是由文化的丰富来确定的,文化的丰富是由思想的广阔来构成。

人,影响着文明。中华文明是由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来思考而成的,经历了五千年风风雨雨。

愿中华文明昌盛,乃至与新科技结合,成就新的巅峰。

【篇二:天青一求】

胡溥文

日头已有些偏西,凭窗远眺,我望见了远方的群山。夕阳微醺,远山近黛,深深浅浅,大块大块不同的青连成一片,成为大自然的泼墨画。

我只是望着,心底却忆起龙泉那一抹天青。

龙泉一向以青瓷著名,我今日才见到了它的真面目。那是一件件天青的瓷器,或杯或碗或碟,都可用一个字形容:“温”,温和、温软、温凉。那色如水,却又荡漾无波,也不似晴朗的天空,永远带着明媚的蓝。那是青,忧郁的青,雨过天青的青。

这青的起源,同样有一个忧伤的传说。东汉末年,龙泉处有一叶家,擅烧瓷。一日,皇帝点名要叶家烧瓷,必须是“雨过天青”之色,逾期则满门抄斩。偏偏,这“雨过天青”谁都见过,却从未有人烧过。叶家家主呕心沥血,烧了一窑又一窑,却没有一窑有如天青。叶家的女儿叶青姫聪敏灵秀,她见父亲日夜愁思,而约定之期越发迫近,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夜晚,她纵身扑向了窑中的火焰……相传,开窑那日,满天华彩,窑中有一九天玄女捧青瓷而出,而叶家家主伏地大哭,那一窑瓷,是天空被雨洗过一般的青。

叶青姬以身烧瓷,用满身骨血,求得天青。

我又抚上这天青的瓷,光滑,微凉。那一瞬,我的目光与无数工匠的目光重合,纵穿千年之遥,横贯千里之远。他们同样抚着它,从和土,到拉胚,从拉胚,到上釉,再到开窑的那一天。他们那样深情地抚摩着这一抹天青,仿佛在抚儿女的发。毕竟,这是他们的天青,这是他们用尽年华和血汗,求得的天青。“他们”不知凡几,多数默默无名,但天青一求,却让他们留下了自己的烙印。

可惜,自明末以来,青瓷逐渐无人问津,那一抹天青上,落了灰,积了尘。两百年,琴瑟未调;两百年,钟鼓未敲。直至清末,一位廖先生重拾青瓷,研究出了原本几近失传的技艺。开国后,周总理更是有恢复龙泉窑厂的指示。龙泉青瓷,才真正重见天日。

在今天我看来,天青一求,依然是极不可思议的。这几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质变。试想,从一块外表并无不同的泥土,直至塑成美丽的天青色瓷器,这是多么神奇啊!何况其中只有水、火、土在相互糅合!

我情不自禁看回手中的青瓷。这一抹天青,历经千年,依然温润如玉。

【篇三:瑕疵之美】

严韩奕

我行走在这琳琅满目的瓷器中,它们浑身釉色,姿态各异,圆润光滑,内壁轻薄,在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光鲜靓丽。

真心地感慨着青瓷的做工精细,拍下一张又一张照片,我的双眼面对眼前摆满的天工之作渐渐起了审美疲劳,每一件都做工精细,让人无法挑出漏洞,一成不变的色彩也不能像最初一般引起我的注意。它们宛如天宫中的神器,让我感到自己的黯淡与平凡。欣赏过后,我并将它们忘却,跫音忽停,一件特殊的瓷器映入眼帘。

不像其它光滑顺眼的瓷器,它浑身布满裂纹,一看便知它在窑洞之中度过的艰辛痛苦,这是它饱经创伤的证明。它的裂纹或大或小,毫无排列规律,却又不给人错杂紊乱之感,它是哥窑,这本是在不知情中产生的不完美,却因它的瑕疵而让人无法移目,显得与众不同。

会心一笑,我想起母亲的教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不可能完美,有的时候把自己的瑕疵展露于众,或许才是最完美的自己。正如眼前的哥窑,它那满身的纹痕并不显得丑陋,倒是其无序的排列创造了它的独特性,让它在众多夺人眼球的瓷器中脱颖而出,在我的脑海中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同时也打开了我的心扉。

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字样,我又在笔记本上写上“正因不美,所以完美”,一笔一画描摹着哥窑的纹路,我感到亲切感,它与我一般都是凡间的事物,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以瑕疵吸引它人。它或是在诉说自己经历烈火焚烧的痛苦,或是在感慨上天的不公,它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这便是瑕疵赋予它的与众不同的完美。

作为一个平凡的中学生,淹没在荟荟众生之中,周围人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我只得被困在禁锢的囚笼中。如今,看着眼前有着瑕疵的哥窑,我有了浓烈的归属感,我要如这哥窑,用瑕疵创造美,成为最独特的自我。

这个世界,或许有很多世俗纠纷,可也正因为有这些,生活才有跌宕,人生才有起落,只有接受这些瑕疵,才能体会旅途的乐趣,才会发现世间另一角度的独特之美。

热门推荐
1考砸之后
2彩色的风
3春雨
4爱的足迹
5搬木头
6彩秋
7雨后的味道
8绿野仙踪读后感
9“一”的遐想
10谦虚使人进步
11有你真好
12勇敢是这样炼成的
13我和书的故事
14小学关爱作文
15友情的颜色
16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7初一军训日记
18参观绿博园
19汉灶村的文化礼堂
20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作文
21观察家人炒菜
22美丽的惠州西湖
23崂山一日游
24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25再见时光
26逆境出人才
27我心中的偶像
28下雨天真好
29妈妈的唠叨
30我的好朋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