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思考的魔力
思考的魔力

【篇一:思考的魔力】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由此,思考是我们一生,抑或是说每天都务必做到并且做好的事。当然,除了训练并获得思考这项能力之外,我们还应懂得它独一无二的魔力——使无知的人挣脱愚昧的束缚,在科学和智慧的海洋里傲游;使整日浑浑噩噩的人懂得生活的真谛,获得前进的动力……

成为自己最重要的手段——思考。

必然和偶然,这两个司空见惯的词语之间,常被认为有着本质的不同:必然,是一定会发生的;偶然,则是偶尔会发生的。准此,二者大相径庭,但真的是这样吗?必然之所以成为必然,是因为有其确定的原因和确定的结果;但偶然难道不也是这样吗?——既然已经发生了,哪怕是偶尔发生的,那么必然也有其确定的原因,而既有确定的原因又有确定的结果,难道不就是必然吗?至此,必然和偶然之间的界线已经消失。偶然并非一个实存的概念——它只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欺骗。人们经常以“偶然”作为自己犯错或失败的根由,为自己开脱,或者说辩解,但这事实上不过是无知的自我欺骗而已——“无知即罪恶。”苏格拉底如是说。

如若我们像墙头草一样“随大流”,不去进行有别于俗众的独立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涉及,抑或是说意识到必然和偶然之间事实上相同的关系——“偶然并非实存,它仅仅是我们不愿承认的必然”。准此,我们有了异于众人的思考,使自己的思想不被无知左右,成为那个真正的自己。——这就是思考的魔力。

接下来不让我们从“自己”这个概念出发,做进一步思考:自己是谁,从何时存在?人,并非是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才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而是要向前无限追溯的,因为决定人的因素——基因,并不是从父母开始的,而是要向前无限追溯,换言之,从基因诞生的那一刻起,未来所有的人就都已经开始成长或被塑造,因为基因是不灭的。进而思之,对于恐龙的灭绝,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呢?——并非是因为行星撞击地球等的外力因素,而是决定恐龙是恐龙的基因死了。

成为天才的重要之途——不间断地思考。

尼古拉•特斯拉是众所周知的发明家,他一生有超过300项的专利发明,11次拒绝诺贝尔奖。他拒绝领奖的行为与“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中子贡不领回赎金的行为表面看如出一辙,实则相差千里。“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中,子贡不领回赎金的行为,因为只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品行,而没有考虑到那些依然在外个人做奴隶之人的福祉,使他们失去了获得自由的机会,是应该受到众人鄙夷的;而特斯拉撕毁专利证书、不领奖金的行为则与之不同,他是为了整个人类的福祉,并且告诉世人凡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并在意的是什么——有利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的科学事业,而非金钱。特斯拉说:“如果思考在人们看来也是一种劳动的话,那人们夸我是世上最勤快的人,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我一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思考中度过。”当然,也正是因为他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的思考,才会说出“我可能是个游手好闲者,当工作被定义成在特定的环境下,依照严格的规则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时”的名言。霍金说:“我即使被关进果壳之中,仍然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最让我敬畏,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剑,长久来看思想战胜剑。”拿破仑如是说。思考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在人类没有事实上穿越宇宙之前,思考的翅膀已经带我们从宇宙的边缘飞了回来。

【篇二:论人类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可见人类形成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机器只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执行,不懂得变通与改变。而人类不同,人类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懂得随机应变,而不是按预定好的一条道走到黑。这正是人类高于机器的关键之处。而如今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担忧————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关注的话题。

《晏子使楚》的故事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千方百计地使晏子出丑,但都被晏子一一化解,最后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晏子的灵活应变令所有人为之深深折服。其中晏子为说明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善盗”,说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辩证名句,使楚王哑口无言,使读者为之动容。

试想,若晏子只按计划使楚的方式,那么当他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时,必会困窘不堪,因为晏子失去了当场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见,人类自我思考是人类取得成功的条件与基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形成独立的思考呢?

首先,人类必须要多读书。腹中有墨,方能从容以待。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别人倾尽一生的心血编著的书籍,我们只需花上几天,便能了解长达一辈子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坚持读书。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四鼓洒然不倦,可见他对于读书的执着与痴迷。我们要读各种领域的书。正如贾平娃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书》中所告诫小妹的那样,每种书都要读,不能只盯着一种读。

另外,人类必须要善学习。思学结合,才知学无止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行,一定要勤思考,思考后产生了问题,便要去虚心求教别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思考和学习紧密结合,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人类必须要勤实践。实践相伴,而会终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意思是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实际操作,都是“假大空”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与他人交往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收获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人,立足于思考而存在。这也是人类与计算机的最大区别之一。多读书,善学习,勤实践是形成独立的必备条件。人类的自我思考,使科技发展,使生活更美好。

【篇三:关于“鞋”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比如人活着走路为什么是头朝上脚朝地,为什么我们人有头发,为什么我们不能飞……这种种问题有时候都会成为我们思考的原点,今天就关于鞋子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小的时候经常会穿妈妈做的布鞋,那个时候因为家里家庭条件有限,所有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穿妈妈手工缝制的布鞋。别看是布鞋,穿起来非常的舒服,而且不臭脚,只不过是样子,不是特别好看。

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穿上了一双妈妈做的布鞋,但是样子比较老旧,去到学校以后遭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穿那双鞋,反而责怪妈妈为什么给我做这样难看的鞋子。

慢慢的逐渐长大了,现在也上了寄宿制的学校,却穿布鞋的机会越来越少,开始穿运动鞋,运动鞋自然是好的,因为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潮流思想,所以很少出现同学之间嘲笑鞋子的事情了。

尽管现在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对于鞋子的选择都有很多种。而且我也经常对妈妈给我买的鞋子会抱怨不好看,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不领情。直到那一次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没有双脚的人,那个人的年龄看起来30出头40不到,整个人却十分的沧桑,他拄着双拐在街上乞讨,当我路过他旁边的时候,我的那双白色运动鞋十分的显眼。回到家后开始思考,我现在有什么资格嫌弃我的鞋子不好?如果跟那个人相比,我岂不是比他的人生要好许多倍,他连双脚都没有啊!

从那以后无论什么样的鞋子,只要穿到脚上舒服,我都不会去谈论鞋子的好坏,因为我们要知足,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有可能就是一种奢望。

鞋子的样式款式越来越多,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鞋子本身的作用,它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双脚。

【篇四:爱的思考】

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思考,在这纷繁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书中,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去寻找这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春天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无影无踪地被我们忽略。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在假期里,我捧着亚米契斯的著作。

我读着那看似平凡、实则真实的故事,望着那细微而又善良的词句。《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他听说的只是一件件惊天动地、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爱”。这本书把爱写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老师同学的爱,都让我进入了一个爱的世界。

在一篇篇真诚的故事中,在每月例话中的少年笔耕这片文章这片文章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文中的叙利亚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上作雇员。叙利亚每天晚上悄悄地帮助父亲抄写,经常很晚睡觉。早上的叙利亚总是睡意朦胧,功课在走下坡路,他的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解并斥骂他。叙利亚听了心如刀割,但他还是这样做。有一天,叙利亚在誊写时不小心碰翻了一本书,此时他的父亲已知道了这件事,充满了懊悔和慈爱。从此,一家人在爱的怀抱下同甘共苦。

读了这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想想文中的叙利亚从小就体贴父母,勇于承担责任。在想想自己,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爱是什么?爱是当你漂泊时需要停靠的港湾;爱是什么?爱是你寒冷时需要的怀抱;爱是什么?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颗星;爱是什么?

【篇五:人类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吗?】

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之后,大量媒体与百姓发出了惊恐的声音,仿佛人工智能已经攻下了人类自尊的最后堡垒。但是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非担心计算机成为人类。

这是对于时代问题的清醒认识:机器若为人也无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则世上将再无人类。

现在的心灵鸡汤里少不了理性,报纸媒体导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为当前时代的朝向,不加上一点“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这是在人类基本摆脱愚昧,初抵文明时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过强调理性思考的后果是对感性的迷惑乃至丧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理性只是社会机器的润滑油。

转回人工智能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发明出了人工智能?恰恰是因为机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该说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当然我们不能将一切都推到机器的任务表里,但这至少肯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做到与机器一样无情的绝对理性,机器已经在人类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问题了。

那么人类所需的就很简单明了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经推崇的君臣阶级制度以“礼”相约束,而“礼”的本质就是感情与爱。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虚伪的感情与爱使“礼”变成了一纸空谈。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推崇古中国的文化,外国的社会学家们也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们重新定义了“礼”,将其从形式主义的代表变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现。我们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用规则完全约束自己,能约束我们的只有人心中的准则,人类感性的准则。失去了人性的内涵,我们也不过是连机器也不如的行尸走肉罢了。

当然,即使我们应注重维持与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性,使我们自己的人性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不可就此完全放弃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无法解决未来所面临的形形色色机器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无法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人类将走上的路上,我们要用感性团结社会的力量,用理性面对发生的问题。这样下去,人类才能走得更远。

机器永远只能是人类的辅助与补充,而人类则必须。永远都是人类,而不是被机器同化,被所谓“效率”与“理性”所迷惑。人类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思考。

热门推荐
1在困难的影响下
2骑自行车
3五行
4美丽的春天
5校园的大樟树
6秋天的味道
7写烟花的作文
8黑板上的记忆
9看牙记
10美丽的松山湖
11爱画画的我
12孝老敬老
13周末
14抓老鼠
15一身工作服一生艰辛
16我与安全
17百变农景
18感恩父母
19实力是最好的名片
20我不美,但我快乐
21不一样的风景
22春天,温暖四处蔓延
23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24社会实践活动感受
25最美的色彩作文
26我喜欢的校园生活
27令人感动的事
28停电
29心中的绿
30新学期给老师的一封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