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二作文>论祸
论祸

在科学技术还不成熟的古代,对许多现象人们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只好寄托于神佛鬼怪之力。于是,为了图个吉利,得体征而去咎征,人们对“避祸”一事愈发重视了。

虽然重视,却不为过。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无疑给人们上了深刻的一课:祸需避,但避祸得生与求义取死冲突时,一定是义无反顾地舍生取义。

面对生与义、福与祸的抉择时,民族英雄林则徐毅然遵从自己内心的坚守,那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真是振聋发聩,百年之后犹回荡于耳畔。

避,也不避,才是处理“祸”的最好方法。

孟子对祸福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又忆起《太上感应篇》之言:“祸福无门,惟有自召。”这两句箴言,流传了千古,浓缩了从缘起到尘埃落定间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

由此观之,对于“祸”,不能仅仅只是“避”。因果之间千思万缕的联系哪里是一个简单的“避”可以切断的呢?借《论语》中一个重要概念——“修己”,修养自己,这才该是根本。

一直都很喜欢《塞翁失马》中那位睿智的老人,仿佛是有料事如神的神奇本领,不以失马为祸,不以儿子摔伤了腿为祸,是那样不按常理出牌,但事实又证明他是对的。

后来看到《老子》上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似恍然明悟,祸福相生相依,没有绝对的福,亦无绝对的祸,对待祸福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也许才是最好的。

又兀地惊觉“祸”与“获”同音,这难道只是一个巧合吗?还是我们的祖先早已有了这种明悟?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祸之于人、事、物,其存在意义并不是“祸”,而是“获”,从祸中获得,即为福。

修己,可以避祸,但又不是为了避祸而修己,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在祸中修己,从祸中有所获,如此,化祸为福,然后“增益其所不能”,祸也就无须刻意避之了。

热门推荐
1奇妙的汉语
2只是突然很想你
3难忘的寒假
4母爱如海
5这就是我
6优秀作文
7四季之美,陶醉你我
8快乐的运动会
9爱的细节
10精彩足球赛
11抢糖果游戏
12校园的西北角
13学会忘记
14这个故事让我明智
15过分的爱
16童年趣事
17生活给我的启示
18生活的味道
19家务的作文
20植物生长观察日记
21
22开满鲜花的路
23爷爷
24触动心灵的力量
25阳光下的温暖
26我这样上网课
27我读懂了你
28校园
29抢米饭风波
30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