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走近惠安石雕
走近惠安石雕

【篇一:走近惠安石雕】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石雕,比如清源山老君岩、开元寺龙柱、丰泽广场“鲤鱼化龙”、泉州市标“飞天迎宾”……这些是哪里来的?怎么雕刻出来的?这些问题让我充满了好奇。

3月3日上午,有幸和几位同班同学一起来到惠安一家石材厂参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石雕。

走进厂区大门,各种各样的石雕映入眼帘,让我激动不已。给我们介绍的李叔叔(同学爸爸)还精心列了一张制作石雕的简单步骤流程图。让我们一目了然见识石雕的基本步骤以及需要的工具……

接着我们便进一步开始了解怎样制作石雕成品。

我们来到了像是挑石场一样的地方,那里布满大大小小形色不一的石头,有一些石头颜色还十分的特别。李叔叔特意让我们留意身边的一块大石头,以此为例教我们怎样才能挑出好石头。一块石头若有两种颜色,说明这块石头不好,因为颜色交接处容易断裂。我们随意点出两块石头,李叔叔一眼就挑出其好坏,并做了讲解。那时突然感觉自己也学会了,也很厉害,竟然可以分辨出石头的好坏!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可以说就是在石头上面画画。我十分好奇,跑过去一看,看见了石头上面画了一只大公鸡,我惊讶地问:“这是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呀?”李叔叔告诉我:“这是用特殊的笔画出来的,跟记号笔差不多,但是比记号笔大,比记号笔粗。”我身边的一个同学突然喊道:“看这只公鸡是立体的诶。”李叔叔又笑着说道:“当然是立体的啦!你见过哪一个石雕不是立体的?”我们点了点头,便跟着李叔叔一起到下一站参观。

李叔叔分给我们一人一个口罩。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感觉是要进一个充满毒气的地方。我们走进了这个神密的地方……

原来这个地方是石雕工作车间,是我期待已久想了解好多为什么的地方。李叔叔让我们赶快把口罩戴上,因为这里面有许多石头粉尘,呼吸进去对人体不好。我们戴着口罩,还谨慎地把鼻子处捏好,眯着眼睛往周围一看,这是“白色的世界”,真的一点都不夸张。眼前白色的石雕和白色的粉尘混杂着器械的打磨声,在车间被石雕师傅处理得井井有条,真是了不起呀!参观完石雕师傅是怎么用工具雕刻后,我对大家说道:“此地不宜久留,赶快走吧。”于是,我们匆匆忙忙的走了。

最后我们去参观成品区,这里有分中国区和外国区。中国区石雕一般比较多的是:龙、狮子、名人像、牧童……外国区石雕主要有:墓碑、老鹰、荡秋千、玫瑰花……各个雕刻得十分精美,就像真的一样,有一些看起来感觉还会动呢,真是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惠安石雕是我们泉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安也是我们中国的石雕之乡。李叔叔告诉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做这个手艺,因为石雕这种行业又苦又累,如果再没有人来做这个手艺的话,这个石雕的手艺可能就会失传了。

回来的路上,我想:惠安石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不能让它这样失传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石雕手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篇二:走近了才知道】

大漠驼铃,黄沙漫天。大雁低飞,孤烟笔直。走近书中的你,才知你那柔软的双肩竟扛起一个朝代的兴旺!

告别故土,告别亲友,告别家乡的父母,告别老母亲那一声声亲切的“嫱儿”。小小年纪的你离开那千沟万壑的大山,去到那人们说天堂般的长安。你泪眼婆娑,却硬是果断的转身走向你写满位置的未来。你期待那从未见过的红墙金瓦,你期待那繁荣似锦的长安集市,你说有些东西,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你性格正直刚毅,在别人贿赂画师毛延寿时,你独具一格的没有这么做。你选择你清高孤傲的品格,却也换来了画上你那一颗“落泪痣”。尽管那一颗“落泪痣”丝毫不损你绝世风华的容颜,但那是个封建腐朽的年代,小人谗言说你不祥,让你进了没有出路、门可罗雀的冷宫。你被关在了那个无人进出的宫殿,守着那一块四四方方的填空,偶尔飞来几只鸦雀。哦,原来长安城的天空那么小那么暗。有一种名叫乡愁的情绪在你心中潜滋暗长了。油灯微光映着你婆娑的眼睛,你写了一绢又一绢书信,想给不知在何方的家乡,想给年岁已长的老母亲。你说有些情绪,只有走近了才知道。

“出塞和亲”,宫里这个新鲜的词传的沸沸扬扬。你望着天空,文天上的雁:“出塞?可以去很遥远的地方吗?”雁长嘶一声飞向了远方。在宫中的人正想躲避的时候,你挺身而出!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这一整个盛唐的兴衰!

披上限量的锦缎丝绸,抱上你那把“嘈嘈急雨,窃窃私语”的琵琶,和亲的队伍踏上了征程。城门大敞,穿堂而过的风吹散了你额前的一缕秀发,鸿雁并肩,琵琶乐起,眼角泪落。你俯下身子,最后一次亲吻了这皇城,这故土,这平原!

出了潼关,你再也回不到这片妖娆的土地,你再也听不到母亲那一声“嫱儿”,你再也不存在于这片皇城。你流干了泪,拨动琵琶,唱着古老的歌谣。琴弦震颤,震落了你脸上凝香的霜脂,为了唐朝的兴旺,你挺身而出,随风而歌!

走近了,才知道,才明白,才感动,被载入史册硬邦邦文字的昭君,竟那么柔软鲜活。美哉,那绝世的容颜;惊哉,那柔软的双肩竟能扛起一个朝代的兴亡!

【篇三:走近自然】

山水兽石,花草树木,这世间最美的景象,莫过于自然了。春雨朦胧、夏风清爽、秋叶烂熳、冬雪飞舞,一幅多么迷人的画卷!

春天来了,我走上前去细品朦胧的雨。天空灰蒙蒙的。不知何时,一串串针尖粗细的雨丝开始在天地间蔓延。它们落在桥上,打着伞的行人踱着步子走着,淡蓝色的伞如同河中青莲,显得幽寂、静谧。它们打在桥下的水中,朦胧的天地间发出“咝咝”的轻响,没有琴声般叮咚的脆响那样活泼,却保守着自己的那一份优雅。它们撒在河边的草上,细细的雨丝在叶上聚成水珠,悄然滑落,溅起点点水花,垂着头的草叶向上一弹,在朦胧的天地间摇曳。这,便是春雨的朦胧。

夏天袭来,我走上前去感受清爽的风。太阳毫无保留地炙烤着大地,火辣辣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发烫的地面透过鞋子烤着脚,一句话:热的透彻!天边送来一阵清风,轻柔拂过,出去人们身上的热气,也将人们燥热的心稍稍抚平,一种轻盈的感觉由内而外的发出,一个字:爽!这,便是夏风的清爽。

秋天降临,我走上前去观赏烂熳的叶。一阵风呼啸而过,吹得树叶“哗哗”作响。叶,开始落了。一片一片,像一只一只飞舞的蝴蝶,上下翻飞,它将风当作舞伴,牵着风在空中踏着优美的舞步,翩翩旋转,缓缓落下,风是多么舍不得它的朋友,将它轻轻放在地上,然后默默离开。空中还满是飞翔的“舞者”,一个一个,都不忍与树、与风分别。叶子都落下了,只有几片还牢牢抱着大树不愿离去。大树露出枯黄的枝条,染出一抹萧瑟、与凄凉。可我不会忘记,曾有一群“金色蝴蝶”向我展示出它们最美的舞姿,而后消散在这天地之间。这,便是秋叶的烂熳。

冬天蔓延,我走上前去轻抚飞舞的雪。乌黑的天空上飘来片片雪花,宛如一个个纯洁无暇的精灵,将世界渲染成一片白色。我伸手去接,接到了一点冰凉,我能感受到它在我手心里融化,这融化是快乐的。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它们的一员,身躯虽然融化消散,但渺小的灵魂却能骋驰在这片朦胧的云雾之间。这天地何尝不是一幅画卷,但带来的,却是一片虚无、飘渺的世界。雪花是那样白、那样美,白的纯洁、美的连翩。这,便是冬雪的飞舞。

春雨、夏风、秋叶、冬雪,这不止是时间的轮回,也不只是一幅画卷,更是一片无边的梦幻……

【篇四:走近自己】

十七年,就像弹指一挥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曾经快乐,曾经伤心,曾经迷惘,曾经荣耀……一切的一切,就像天空中的烟花,一闪即逝,让我还没来得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只剩下我陪伴着自己在迷离的黑暗之中……

朦胧中,只听见水声回荡,仿佛这个空间很小,但又很大,我艰难地走着,永远走不到尽头。

我回头望去,依旧被黑暗笼罩,我努力回头,朦胧中似乎有人有来,那渐渐的脚步声,越来越靠近我。终于,我看清了,一个小孩。整个黑暗中,只看清他,甜甜的微笑,似乎是朝我,清澈的眼睛如同碧玉,他腼腆,害羞,两只手别在身后,他笑着,仿佛天空中的云朵,那样洁白。我伸出手去,但他转身,跑开了。正当我思索时,又一个人跑来了,似乎比刚才的大了点,他依然微笑着,眼睛看者我,那双眼睛依旧清澈,洁白,只不过褪去了一份羞涩,不再腼腆,正当我要叫他时,他转过身,向远方跑去。

接着,又一个身影出现在我面前,一位少年,他站在那里,似乎在打量着我,眼睛中透出几缕张狂,像火焰那样耀眼。炽热的目光似乎可以扫视一切,在我以为触手可及的地方,一个蓦然,倏忽间一切又化为虚为,遗篇空白让我怀疑曾经的真实存在。我记得,我似乎还要前进,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向前,但我却无法回头……

一个人依旧慢慢地向前走着。突然,我发现,身前有一丝光照,我看见一个人,很熟悉的人,似乎和之前看过的人有几分相象,但眼神已不是洁白,清澈,已不是张狂,炽热,而是有了几分忧郁,忧郁中藏有几分的黑暗,他不再微笑,凌乱的头发使其显得更为面无表情,我在瞅着他,他也在看着我,我伸出手来,他也把手伸了起来:原来是面镜子。这就是我么?那份忧郁和昏暗真的是属于我的吗?我明明不是这样的!“不,你是!以前不是,但现在是!”他走了出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刚才那全都是我,以前的我,曾经的我,现在的我。慢慢地,他消失了。前面是一扇门,一扇我很熟悉,很向往的门,上面已布满灰尘,那门里曾经装着我的东西,

但是好暗,好暗,

大门的钥匙我已找不到……

【篇五:走进书屋,走近科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无处不在,润物无声,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人生指南和行为规范。而读书,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绝佳途径。读书使人见识广阔;读书,使人知古识今;读书,使人风趣幽默。

走进书屋,与书为伴,在其中会有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当人们从喧嚣的闹市中来,从繁杂的琐事中来,去寻觅宁静,感悟平淡,自然而从容地走进书屋,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走近书屋,与书相望,你的思绪会如野草般疯长和蔓延,会倍感生命的高贵,知识的可贵。

走进书屋会让人有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当然,也有受挫后乏味地走进书房的时候,心灰意冷地与书群对话,书笑我,我也笑我。慢慢地愁肠纾解,浮躁渐趋平静,紊乱变得有序,顷刻间阴霾一扫,心空一片晴朗亮丽。正如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人生如旅,刻不容缓,走进书房,你便走近了充实。

然后,我们来说一说走近国学。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高境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样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比如说《咏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么恰当的比喻啊!我还了解一些夏天的诗歌,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得惟妙惟肖。“小荷才露尖尖角”写出荷叶刚开始的样子,荷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

同学们,让我们想想自己,面对愈来愈难学的学业知识,我们是否想到了孔子的执著?面对与同学的摩擦,你是否选择了楚庄王的宽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马迁的顽强?在个人爱憎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明白了苏武不因家亡而投降于匈奴?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书屋,走近国学”吧!“走进书屋,走近国学”,我们才能更快的完善自己,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篇六:走近青岛啤酒】

今天,在区作家协会指导下,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观位于海州蔷薇河畔的青岛啤酒厂。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了青岛啤酒的历史,知道了很多有关啤酒酿造的知识,还参观了啤酒的制作过程呢!

来到了啤酒厂,一位叔叔带领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参观之旅。首先,我们来到了介绍青岛啤酒厂历史的展厅,叔叔给我们讲解了啤酒厂的历史。海州青岛啤酒厂建于1978年,原来叫连云港啤酒厂,生产的啤酒叫花果山啤酒;1984年和日本三得利啤酒合作,生产的啤酒叫王子啤酒;现在被青岛啤酒收购,成立了青岛啤酒(连云港)有限公司,生产青岛啤酒、山水啤酒、崂山啤酒等。

参观完啤酒厂历史展厅后,叔叔带着我们参观了啤酒制作车间。叔叔把我们带到几个大罐子前,告诉我们这里是储藏麦芽的地方。啤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大麦,在这里将麦芽粉碎,然后倒入发酵桶里,经过前发酵和后发酵,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啤酒就酿好了。刚酿好的啤酒叫生啤,口感最好,但是保存时间却不长。生啤通过杀菌之后,就成了熟啤,它的保存时间较长。

接着,叔叔又把我们带到了摆满啤酒瓶的流水线,一排排长长的啤酒瓶像一条长长的青龙。啤酒就是在这里完成灌装的,加二氧化碳压盖,再经过贴标机贴上商标,最后装箱后运到仓库。

最后,我们回到了青岛啤酒厂的大门口,和叔叔门合影留念。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你们也想来参观吗?

热门推荐
1叮咚
2暑假的作文
3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4姥爷的菜园子
5我来推荐她们
6醉人的雨季
7铅笔盒的自述
8五一记事
9做一片海真好
10家乡的特色美食
11我的好朋友
12忆女王大人
13奇妙的静电
14在自己房间里的乐趣
15让我开始爱上她
16飘在天上的日子
17敬畏真理
18学生
19写外婆的作文
20雨中的诀别
21我的爷爷
22春的自述
23人生因你而快乐
24古巷深深
25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26可怕的一天
27我的好朋友
28寒风中的感动
29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
30那时的小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