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话题作文>汉语词典修订高中作文
汉语词典修订高中作文

【篇一:雅俗共赏也应注重内涵】

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十分欣赏这一修订版的包容性与雅俗共赏,但应指出的是,作为一部权威工具书,修订时不仅要雅俗共赏也应注重内涵。

汉语素来以其广博精深、内涵丰富闻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汉语工具书理应体现汉语的这一特点。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词典应做到能够恰当阐释中华文化、体现汉语特色。收录词语时,就应当考虑该词是否能体现汉语内涵丰富、含章蕴曜的特点。“给力”、“神马”、“有木有”这样的词语,虽然近年来多为人们所接受,但其语言平庸乏味、内容贫瘠,虽然能传意却缺少了汉语传神的部分能力。只因其简明、流行,就不对其内涵加以甄别地收入词典,未免有些贻笑大方。

既能雅俗共赏、又有深刻内涵,这应成为我们选择词典所收录的词语的标准。如果一个词语含有深刻意义,却过分晦涩难懂,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使用更不可能起到传播中华文明之火的作用的。而如果一个词意思简便明白,却如“有木有”等词一样肤浅粗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也只能盛行一时而难登大雅之堂。权威汉语工具书,是汉语学习的标杆、汉语标准的制定者,如果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工具书都丢失了这条原则,国人怎能学好规范的汉语?

如果我们的权威汉语工具书丢失了雅俗共赏、内涵丰富这两个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其结果都将是颠覆性的。例如二十世纪初期“五四”运动掀起了使用白话文、摒弃文言文的浪潮,就是因为在当时,人们平常交际往来、日常口头用语皆为白话,做文章、写信时却要使用冠冕堂皇的文言。之乎者也矣焉哉,繁琐不堪,不仅不便于使用,而且阻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步伐,因此遭到抛弃。反观今日,“有木有”、“蓝瘦香菇”等无聊、无谓的新潮词语席卷网络、大行其道。遍地皆是因其恶搞性、娱乐性流行起来的热词,令诸多中年、老年人感叹“看不懂年轻人的世界”。仿佛凡事娱乐至上、内涵反为下品,谬矣!

雅俗共赏,是汉语能永葆活力、流传至今的秘诀;内涵丰富,则是汉语成为世界语言之林中一朵奇卉的原因。要传承汉语、光大中华文化,我们二者都不能丢。

【篇二:收录潮词不可操之过急】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当今,诚然,《现代汉语词典》的变化合乎情理,也更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看似合理。然而,新潮热词能否真正融入中国人的话语体系还有待商榷,收录改版不可操之过急。

网络用语、潮词大多来自年轻人的戏谑玩笑,本身并非传统传承的汉语本身,很多词仅仅一时流行便很快被边缘化。而将这一时兴起的词语标准化,加入词典,一来形如鸡肋,二来对许多年龄稍长的人而言,理解这些潮词是十分困难的。不接触网络等新媒体的他们,恐怕难以知道所谓“给力”、“神马”究竟指代什么。这种信息不对称,将使人们难以融入同一话语体系。那么作为汉字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就不应将未达成共识、将仅仅停留在年轻人嘴边的词化为普遍标准。况且潮语有极强时新性,少有新词能够真正流传。

收录词语的界限模糊,也使热词的收录变得困难。纵使此事也并非没有先例——牛津词典中便存在简缩语与网络用语的收录。然而互联网传媒在欧美存在已久,这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见证由网络用语或潮词转向日常用语的过程。而纵观中国此次收录词语,有许多已然过气,早已被人弃置不用,那么这种好似顺应时代的行为,实际上有极大盲目性,以至于许多人对其标准存疑。价值观与语言系统的个体差异,使潮词这一新生事物难以成为普遍准则。

《现代汉语词典》试图吸纳新生词语一举固然不错,这也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下的必然趋势。然而在今日操刀恐怕操之过急,在新生语言尚未成为普遍接受的定则之前,就先放慢紧随时新的步伐。人们对收录的质疑,恰恰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价值判断的不同。基于不同阶层的不同人,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形成同一语言习惯,则潮词的标准化是需要时间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整体的人类,在我们之前从未露出过像魔鬼一样狰狞的面孔,也从未建树过奇迹一般的成就。”在日新月异如万花筒般不断变化的时代里,让文化传承放慢步伐,沉淀下岁月的精华。尤其对于语言这一文化的基石,我们更应审慎对待。唯有在时光流逝的洗涤下,真正成为精华的,方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篇三:修订的作用在于进步作文】

时代不断地发展,语言定会一同进步。最新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因记录了随时代发展出的新潮热词而备受关注、

有人为修订结果点赞,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恶紫夺朱,使词典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和作用。而我认为这次修订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若不常年混迹于各大热点媒体、网络论坛,难免时有与时代脱节之感。对“热词”来说,尽管已经被广泛使用,却难免有不知其大意之人;又或有不少只知其引申义,却不知其渊源之人。而随着“热词”热度的退减,它们很可能会被遗忘。而用词典将其记录下来,未来也就有据可查,对未来的后人来说,可能还是有力的史据。因此,将部分热词记入词典,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保护,更是对中华文化随时代发展的记录,是值得提倡的。

况且,词典收录热词并非仅此一次。我仍清楚地记得旧版词典中,曾有粉红色纸的附录,收录着当时人们所认识的“新潮词”——如指代希腊字母“α”的“阿尔法”;还有不少词语有着特别明确的释义和出处,而现在这些词语中的大部分经整合已经归入了常用词汇中。因此我们如今所见的奇词在多年后,也许也将变得平常。况且此次修订中所添加的词汇也比较合理,并不单以流行度为标准,仍把握了应用的准则;而像“神马”“有木有”这类因发音问题产生的热词,确实不应加入词典。

一种语言的词典,应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官方教科书,是应当被恭敬、严肃地对待的;但同时因为有巨大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因此更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反复修订。况且,比起内带插画例句的牛津词典,我们汉语词典的解释能力稍逊一筹。因此我想,不仅是加入“热词”,我们可能还要向词典中加入更多新奇的东西,让我们的词典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古板老先生,而像是更富有活力的年轻人,这才更有利于我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发张出更富活力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中华名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深远的文化血脉,要想使它延续,我们不能总希望从中“挖掘”出什么,而应去“发掘”。并记录下“发掘”的成果。词典修订,正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我们理应支持,理应为之奋斗。

【篇四:词典修订是对社会变迁的反映】

2012年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大量新潮热词因而备受关注,有人认为反映社会变迁,有人认为体现汉语活力,也有舆论质疑标准失当。我以为,汉语词典收录热词,承认热词,是对全方位社会变迁的反映。

《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权威工具书收录新潮热词,代表社会和学术界对新潮热词的承认。此前这些词语已被广泛使用。融入生活,通过网络流传,汉语词典与时俱进的更新是对语言发展变迁的反映,更是对全方位社会变迁的反映。

语言本身就是描述社会世界的工具。语言是人用于表述想法而创作的发明,是对人思想的体现。杨丽萍认为人生来就是为了观察世界:“看一朵花怎样绽开,云怎样飘,河水如何流动。”人的思想是对世界观察之后产生的,又用语言表述。因而语言来自于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语言的变迁便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语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形式。

再者,新潮热词的出现源自网络科技的发展,词汇的丰富和新旧融合体现了社会科技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刘慈欣《三体》中描绘过一个幻想出的未来:“中英等各种文字随世界发展,一体化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全新的语言。”语言丰富,对新文化、陌生文化的接纳是观念的变迁,加入词典的接纳和承认是最隆重的赞美。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热词也源于其对生活的尊重。不拘泥于古制和规范,将生活中发展出的热词收入权威,是学术与生活的结合。周国平曾说:“一切的不平凡,最终都要回归平凡来衡量其价值。”热词出现在平凡的日常对白之中,而被权威所承认,足见其对生活的忠实反映。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有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词汇语言文字这些由远古陪伴人类至今的东西,自然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从古来的过去踽踽而来,自然也是要向着那高远未来去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惟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镜子,与生活相伴同行。毕竟从“古老的过去”款款走来的语言本身,就已经是社会变迁的反映。

词典修订反映语言变化,语言变化反映社会变迁,一路走来,从未离开。

【篇五:词为时所用,典为时所修】

2012年7月发行了最新修订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规范汉字读音、使用方法、释义等的权威工具书,这一版《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了大量新潮热词而备受关注。我认为词为时所用,典为时所修,《现代汉语词典》正应突出它“现代”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许多新潮热词能展示出中国近年来全方面的变迁。中国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语言的传播极为广泛和迅速,信息量也十分庞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可能没有新词产生,若新词产生却不被收录,《现代汉语词典》似乎会失去其“现代”的意味。收录新潮热词的《现代汉语词典》每段时间版本的更新不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写照吗?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背景,蕴含着一类人在特定时间内的思想或生活。多年以后,人们翻阅这本词典,看着这些词语,仿佛能体会到现在人们的处境。现在的新潮热词将会成为历史的印证,展示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此外,这一修订反映了汉语超强的吸纳力和活力。新潮热词被收录,说明这些词汇已经被专家认可。它们因此加入汉语词汇,被记录在词典中流传。新词的加入给汉语充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事实上,把新潮热词纳入词典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年前中国式英语“人山人海”,和现在流行的“大妈”都被美国纳入了官方词库中。这些举动反映出美国的包容与开放。作为善于学习的中华民族,我们是否也应该借鉴他们呢?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上个世纪从国外传来了许多词语,现已被广泛使用。如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坦克”、“巧克力”,从日本传入的“公务员”等。对这些词语的接纳反映了汉语超强的吸纳力,那以同样的心态面对新潮热词,有何不可?

当然被专家认可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必定是经过审慎考虑能登大雅之堂的。“宅男”、“宅女”、“给力”等词都是中性词甚至具有积极意义。与此相比没有收录的“神马”、“有木有”只是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进行谐音,不仅不是全新的概念,还容易造成用词不规范,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虽然有许多新潮热词,但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新潮热词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它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词典也应符合时宜,为后人展示现在人们的生活。

【篇六:浅谈“热词收录”】

尊敬的校部编辑:

您好!

校报“争鸣”栏目发现您正在征集同学们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络热词的看法,并对此十分感兴趣,附上一些浅陋见解。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有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物体,都逐渐会被取代,泯灭在时代浪潮中。因此,《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当下热词,我认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进步。

作为一种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权威工具书,在继承古老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的同时,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准确反映当今时代特征,实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宅男”,“宅女”等新兴热词正体现了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而且对比起“踏实一个不爱出门,终日蹲在家里玩的人”这样冗长的解释,用一个略显俏皮揶揄的“宅女”形容,更加精确和形象。这不也是正体现了汉字千年不朽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吗?但同时,字典作为“规范读音,使用方法,释义”的工具书,也并不是所有热词都能收录其中。正好比“神马”和“有木有”,其实是“什么”和“有没有”的谐音,若进行收录便违反了“规范”这一基本标准,而且极易对汉字初学者造成误解,便没收录。收录新词为字典注入新生活力,有原则,坚守收录标准则为继承汉字文化,如此结合,汉字才得以真正延续生命,为人所用。

字典是汉字的载体,汉字又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勇于吸收新成分,才真正反映了该文化超强的吸纳力和活力。其实不只是字典,许多传统文化都在接纳新文化后,焕发了生命活力。梅兰芳大师的儿子梅葆玖先生在京剧传承中采用3D舞台效果等先进技术,新京剧上映后广受人们欢迎。试想,若今天京剧仍是咿咿呀呀地唱曲,传统文化固然得意完整保存,但无人问津的文化又如何能继承下去?怕是不过百年便无迹可寻。字典亦是,若一味故步自封,儿孙们拿着它便如我们手捧《康熙字典》般四顾茫然,那它除了躺进博物馆冰冷的展板上令人惊叹一声便抛之脑后,又有何处可去?

字典收录新词更是一种时代变迁的见证。将当今热词收录其中,或许便是我们曾经鲜活得存在过的证据了。热词是我们这一代生活的真实反映。

以上便是我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热词这一现象的些许看法。若有疏误之处,恳请您指正!

此致

敬礼

【篇七:汉语之美,在于精而非广】

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最新修订版中收录了大量新潮热词一事,有人认为这是汉语超强的吸纳力与活力的体现,也有人质疑词典收录词语的标准失当。事实上,从这件事情能够引起轩然大波之势中本身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如今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位或是对汉语本身的思考,而我认为汉语的优美与生命力,自不在于容纳量之广,而在于能够传承下来之精。

新潮热词的出现本是一时之势,不足与千年语系共列入词典。词典本该是作为规范汉字读音、使用方法、释义等的权威工具书,可谓是汉语体系的度量尺度与标准;而新潮热词的流行往往只是汉语史上千年的日月更替中的一朝一夕,其生命力与传承度之于汉语词典的权威性,恍若朝菌之于大椿、蜉蝣之于天地、粟粒之于沧海,又将以何刊入词典?况新潮热词朝夕更替,流行程度仅在万千网民一念之间,仅以流行程度作为词条的收录标准,不是有失妥当?更何况同样流行的其他流行之词却没被收录,此实为有失标准。

汉语词典的内容往往是经历时间沉淀后的产物,而新潮热词无法展现汉语的沉淀之美。汉语词典中的内容,是经过锤炼打磨的,是历经海水洗刷的珍珠,是熬过漫漫冬夜的初春,给人以明确的方向。它应该是经典的,经得住推敲的。正如英语词典的权威——牛津词典曾因收录了极度中式的用语而遭受热议一样,该用法本身是错误的,却由于使用者基数过大,而被列入了正确语法的范围。然而,追溯到源头上,它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表达方式。由此观之,流行的未必是正确的,而新潮热词,更无法承载词典的重量。

其实,当我们在表达对汉语词典收录新潮热词的质疑时,并没有对新潮热词的出现表达不满,毕竟,这本身是当今时代的形势下、当今价值观与生活态度的影响下发展出的一系列词语,如表示线下生活丰富的“现充”、表示慵懒姿态的“葛优瘫”等。然而,这毕竟是现下极短时间内人们口头的惯用语,与汉语本身已形成的体系相比,还是不足为词典收录也。

因此,汉语的美不在于广纳万字万词,而在于沉淀之精、传承之力。

【篇八:新语言,新时代】

亲爱的编辑:

你好!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大量新潮热词”的事件,在此我想表达我的看法。

《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汉字的权威应保持其权威性,但权威不代表高高在上,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其融入生活,贴近生活。就收录了大量新潮热词而言,我是持认可态度的。这体现了汉语的超强吸纳力和活力,这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的体现,应当给予赞同。

现代汉语的革新提升了汉语的活力。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板一眼的文学用语如同方便面中沉浮着的未剥壳的鸡蛋,在快餐化、碎片化流行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将“长时间待在家中的人”转换为“宅男”“宅女”,更简单明快。而对于这种“创词”的现象,我们不应该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而是应该感慨现在人非凡的创造力又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添一丝点缀,激发了汉语的活力。汉语流传了五千年,而如今却依然生意盎然,这是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

现代汉语的革新与世界潮流同行。英国人欣然接受“中式英语”,“longtimenosee”等词汇更是被英国国民直接使用。语言本就是劳动的产物,使人们为了便于生产生活而发明创造的交流方式。既然是创造的产物,不是更应该在使用的过程中增添与时俱进的元素吗?语言革新是世界的潮流,我们就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以吸纳性,包容性,接受新事物。“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将文化发展如汉语发展等推上一个新高度。

现代汉语的革新也要注重现实意义。胡适先生有云:“语言须言之有物”。“宅男”“宅女”等词具有现实性意义,即它们的的确确指代一个具体的事物;东北方言“嘚瑟”之类的词汇既具体指一个状态,也体现了民族大融和的理念;而“神马”“有木有”之类的热词仅仅只是从“什么”“有没有”等词汇进行读音上的扭曲,这不仅无意义,而且与词典规范汉字读音的功用是背道而驰的。

汉语文化的发展要顺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变迁,切莫固步自封或“逆流而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一百年前鲁迅、胡适先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的经验,发展新文化,引领新思潮,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特征是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借着汉语权威词典收录热词的东风,发挥创造力为中华文化“造血”,激发中华文化、汉语文化的活力、吸纳力和包容性。

【篇九:顺时而变,权威不变】

亲爱的校报编辑部的朋友们:

你们好!

时代的巨轮不停转动,在新潮热词不断涌现的语言环境里,作为规范汉语使用的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因时而变,做出了收录热词的举动。我认为正是顺时而变的积极态度,巩固了《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地位。

汉语具有超强的吸收能力和活力。这是与我国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息息相关的。“宅男、宅女”等热词来源于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产物,中华文化能够包容汉语的现代发展,工具书应当是文化发展最忠实的反映者。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正如“水土养分”一般滋养着中华文化。热词的出现不但给中华文化注入现代的文化气息,还隐喻着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问题。例如,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便捷和网络游戏里的虚拟世界,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呆在屋子里,化身为“宅男、宅女”;有在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四处打拼闯“天下”的劳动人民叹息的“亚历山大”;更有人民素质的提高,为好人好事的“点赞”……丰富多彩的网络热词更像是中国现代的棱镜,折射人们日常生活的缤纷点滴,人们不可回避也很难拒绝新词热词的发展,那既然如此,何不如以更加坦然的态度接受新事物的发展呢?

《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并不代表古板的词类用法规则。词典的真正权威在于真实的反映词类用法的变化和运用。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权威的科学专家,他的权威结论,往往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伽利略的斜塔实验,以正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规律,用真实的铁饼落地的速度,打破了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小物体更早落地”的权威结论。因此,评判一个结论一件事物的权威都应基于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只有真正反映时代规律的结论或事物,才能被称为“权威”。而汉字的规范用法和新潮汉字的产生都顺应着中国汉字的现代发展潮流,倘若工具书偏收一方,都难做到全面公正。难做到全面公正的工具书以“权威”称呼便有失偏颇了。

然而收录热词,并非全盘吸收流行语句。流行语句也应该好坏之分,工具书收录的汉语新词也应该有最起码的内容底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收录推动人类发展,符合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是工具书的底线。淘汰粗鄙的语言用语也可以成为推动汉字使用规范化的另一种途径,有利于翻找词典的人们学习另一些规范的语言用法——网络新词。

顺时而变,权威不变,在赞同词典应时而变的同时,我们也应避免抱残守旧的观点,共同祝愿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加有活力!

【篇十:细甄新词,再谱华章】

且观今日之中国,古今中外之文化,激荡交融,网上线下,新词迭出。对于部分新词未能入选《现代汉语词典》,我却认为质疑大可不必。细甄新词,方能再谱华章。

新词的出现,恰是汉语汉字强大活力的体现。纵观古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汉语在一脉相承的同时,不断为自身注入新的源泉:“胡床”一词,源于汉末晋初的民族交融。若无此词,有怎有青莲居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流传千年,为骚人游子一遣乡愁?“科学、民主”等词,乃是清末留学归来的爱国志士之硕果,这些词语,伴随中国走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滚滚救国之潮,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富强……旧时之新词,造就今日汉语之丰富深刻、灵活多变。快节奏、信息化的今天,“宅女”“给力”等词,不仅是当下社会现象、精神状态的生动再现,更使我们传承两千多年的语言文字,蹒跚至今,又添活力,庄重严肃又时显活泼俏皮。谁又能说,今日之新词,不会是明日之华章?

因此,令新词进驻《现代汉语词典》,实是与时俱进的大智之举。经过精心挑选的新词,自是当下时代的精华。譬如“宅男宅女”,正是当今一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颇具时代代表性;又有“给力”一词,简短二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了汉字极强的表意能力;而“嘚瑟”这一浓浓的“东北风味”,加入标准汉语大家庭,既是对区域特色文化的肯定,又使汉语多几分俏皮活泼。选用这类新词,既体现时代风貌,又为汉语注入新的源泉,正是“录字”而“记史”,传之后人,多益无害。推陈出新,当是如此。

但是,并非所有新词,都有入选价值。众所周知,《现代汉语词典》,乃规范汉字读音、使用方法之权威,修订词典的语言学家、训诂学家,肩负传承正统、引导正路的重任。迭出之新词,既有精华,亦有糟粕。有以读音为谑、随意使用汉字、有失规范者,应当去之。譬如“神马”“有木有”“酱紫”之类,做口语尚可,却不宜选入,以免造成误导。又有消极颓废、无益社会和语言本身发展者,亦宜去之。如“剩女”之类,虽生动形象,却带有歧视、鄙薄之义。若好事者以此为把柄,更要为中国人制造的这个词冠上“性别歧视”的名号,于社会则徒增戾气;于文化自身,则如于一泓清泉中注入污墨几滴,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可能使清流就此毁于一旦。若长期选入此类词语,吾辈用之,后人习之,试想数十年后,当是遍地错词乱语,又何来泱泱中华之华章?

回望汉语千年长河,新词旧词前承后继,相映生辉,同舞汗青,共谱华章。时至今日,面对更多新词的出现,我们更应精甄细选,正确使用。《词典》的修订,正如师之先导,更应尊之、习之、用之,方能令时代之新秀荟萃汉庭,再谱华章。

热门推荐
1说谎王国
2妈妈我想对您说
3比陀螺
4疼我的爷爷
5多一些童真
6爸爸爱我
7地球的自述
8寻找秋天的礼物
9妈妈的爱
10泰迪熊
11春的旋律
12学会面对作文
13带好你感恩的护照上路
14寻找秋姑娘
15我的妈妈
1620年后
17我的悦读童年
18落红夜,雨连绵
19第一次骑自行车
20七年级英语作文
21地球上的最后一瓶水
22米兰花开
23记一节体育课
24成长路上洒满阳光
25快乐多多
26最美的青春我的班
27游朱自清故居
28今天天气真热
29五年级作文路灯400字
30感谢有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