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画大师——郑板桥】
我的家乡有许多名人,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英勇无畏的杨根思,为国为民的胡锦涛……他们都让人尊敬。我今天所写的是清代文人--郑板桥。
郑板桥(1693年-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他的书法被称为“三绝”。
郑板桥写过四个大字“难得糊涂”,意思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做人凡事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要认真对待,而小事情则没必要斤斤计较。
说到画,郑板桥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郑板桥小时候特别爱画竹子,但是郑板桥不知怎样才能将竹子画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一天,郑板桥坐在茅屋里盯着竹子看,看着这些竹子的杂乱,不就像一副天然的风景画吗?他突发奇想把竹子的影子倒映在纸上,就像一幅图画那样的优美。说干就干,郑板桥搬出家中的展风架,将它横放在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郑板桥画竹子越来越出色了。我要学习郑板桥刻苦学画的精神。
郑板桥不仅“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为人也是一个热心肠。在一个冬天里,一个老奶奶,家里有急事,但是没有钱,于是迫不得已的在冬天里卖扇子,可是一个人也没有买。郑板桥看到后,给每个扇子画上画,于是扇子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老奶奶非常感谢郑板桥。平时每次郑板桥拿到钱后,一路上都捐给了穷人,回家后才发现两袋早已空空。郑板桥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的品质,值得我欣赏。
这就是我的家乡名人-书画大师郑板桥。
【篇二:江南书画】
江南如一本古老的需要你细细口味的书,厚重而缠绵。鲜衣怒马踏在氤氲如烟的江南,狂妄的笑穿透层层烟雨,在古朴的伞下缠绕,那曾让无数佳人摩挲过的伞柄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渗透着丁香般的惆怅。
江南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尔雅的,如气韵生动的国画,又似潇洒飘逸的书法,让你陶醉,然而彻底沉沦在江南温柔的顾盼里。
江南的书画是柔美的,因为有无与伦比的风华。无论是烟水迷雾中的采莲女,还是水中月亮弯曲的一叶残舟,都是写意画或是工笔画最根本的情愫。风华之中,寻一份慧根,一份画中难得的意”,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狂草之意,苏轼和黄庭坚分别从逆水行舟和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江南的书画是灵气的,因为有人杰地灵的传说。书法有笔势、笔法、笔意的轻重缓急,使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黑白相依,虚实相生。笔锋的变化,运笔的跌宕,屏气凝神之间,温润的宣纸便似乎有了仙风道骨一般,飘飘欲仙。
江南的书画是厚重的,因为有沧海桑田的积淀,故而在江南,又多了几分历史的底蕴。秦淮河的浆声灯影,魏晋的王谢堂前燕在南朝的暮鼓晨钟中飞过,几个王朝的背影在摇曳了千年的荒草丛中若隐或现……
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斐然于笔墨之外。既然心中有对历史的感慨和牵挂,书画中无须在意的便流露出治世与乱世的情怀。只可惜,当“江南”二字只成为现代人梦里水乡的代名词时,当凡。高、达芬奇等的油画蒙上厚厚的铜臭时,真正的江南书画也不免沦入深深的世俗泥淖之中。
让思绪停留在江南的山灵水秀之间。远山村落,沉默为一幅远古的江南书画,沉睡于童话的缱绻,谁来托起这梦中的沉舸?谁来洗涤那堆积千年的尘埃?
当水声铺向遥远,当青春划向彼岸,我又忆起了江南,忆起了这条承载着华夏书法和绘画的江南古渡的船。那是游子心中那根神秘的舷。
这午后,我只想摸一摸古渡那真实的舷。
【篇三:雕刻大师】
他,一双时而单眼皮、时而双眼皮的神奇眼睛,一双饱经风霜的大手,两只走起来像踩了风火轮似的大脚,每天穿着一身帅气的工作服,这就是我们家的“雕刻大师”——琰爸。
每当看到书桌上那只威风凛凛的“领头羊”,我就会想起那一天。爸爸从茫茫的木堆中挑出了一块不起眼的、长着两个“触角”的畸形木料,说:“这块木料也许可以做成一头羊!”站在一旁的我根本无法将这块木料与羊联系起来。只见爸爸拿起一把刻刀就上手了,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那块木料,挥舞着手中的刻刀,没几下子一个粗略的造型就展现在我的面前。“像了,像了!”我拍手叫绝。
不用说接下来就是精雕细琢了!爸爸换了一把刻刀,这把刀明显比原来的那把又精细了一些。此时的爸爸把眼睛瞪得似铜铃般大小,一点一点地雕刻着,一会儿用砂皮磨磨,一会儿嘴巴凑近木料吹吹,仿佛时间禁锢在这一刻。一件艺术品即将在爸爸的手下诞生。
经过好几个晚上的细工慢活,一只雄气、壮实、气派的“领头羊”在爸爸那双粗糙而又神奇的双手下“活”了。爸爸放在我的书桌上,希望我也能在班级中成为一只“领头羊”。我望着那只举世无双的“领头羊”,仿佛看到它正带着一大群羊儿在草原上放肆地奔跑着,玩耍着……爸爸,请放心,女儿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就是我的爸爸——在女儿心目中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如果你也想要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就来我家定购吧,既便宜又雅致!
【篇四:幽默大师】
全班公认的大饼脸,香肠嘴,大暴牙……似乎与他那矮矮胖胖,像个冬瓜的body十分匹配。这就是整个学校远近闻名的幽默大师——“刘大佬”。
刘大佬的模板真不小,标准的胖子改不了。这肚楠,也为他添加了几分幽默。
刘大佬的笑声最叫绝。他笑起来不是吐气而是吸气,双眼不停眨动,发出:“哦哦哦哦哦呵”的声音。这声音似乎有一种魔性,听到的人不由自主就控制不住笑起来。所以我们班肚子天天痛得不得了。而且,他能装出一种笑:“鹅鹅鹅,鹅鹅鹅……”我们都会在后面附和:“曲项向天歌。”
刘大佬的经典语录可不少。一次他在T台秀社团里说:“胖子在这儿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哈哈哈哈。
他还改编过两首诗:古藤上有甜虾,大鱼大肉大虾。Wife空调西瓜,夕阳西下,大胖子在天涯……另一首:日照香炉烤乳猪,遥看三文鱼摆满架,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巧克力流满地。
真是个有才华的吃货和妥妥的幽默大王!
【篇五:书画之乡】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人回乡老家去过年。
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们一家去大爷爷家拜年。拜完年,大爷爷就叫爸爸陪着他喝罐罐茶。在大爷爷家的客房炕上,他们围着一张上了年月的小炕桌,盘曲着双腿,相向而坐。他们一边听着咕噜咕噜的茶水声,一边吃着大奶奶亲手做的油饼,一边聊着天,气氛颇为融洽。
大爷爷蜷曲了身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扑哧扑哧地向着烟熏火燎的柴火炉子吹着气,紧接着,金黄色的火苗子就又升上来了,随后是长长的一串咳嗽声。
“晓军,你是个读书人,你认得字,你说这客房里的字画,那一幅最好?”大爷爷指着房屋四周挂满的字画,一手按着喘息未定的胸膛,一手捋着灰白的胡子,自豪的问爸爸。
“要我看,还是老魏的这幅中堂好,这幅中堂现在可值钱着来。”爸爸看着屋子后墙中央方桌前的中堂说。
“我们俩的看法一样,你确实会认字,隔壁你吴大爷硬说是老魏的比不上陕西的那个叫什么的书法家的,为此,我们还争了大半年呢!他家的中堂就是那个陕西书法家写的。”大爷爷满意的点了点头,满脸的皱纹里都是笑容。
那几天,我像放开缰绳的小马驹,整天跟着老家的小伙伴们,走西家串东家的玩,玩累了,就随便去某个小伙伴家里喝水吃东西。我惊奇的发现,他们每家的客房里都挂满了书画。有中堂、有横幅;有的是崭新的,有的已经随着岁月的侵蚀而发黄;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端庄秀丽。这些书画虽然形式不一,风格多样;但它们绝没有一幅是印制品,大多出自我们通渭的名家之手。这对于我这个小小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大饱眼福的机会,我都会驻足观赏良久。
后来,我疑惑的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老家人的客房里都喜欢挂满字画呢?”
爸爸若有所思地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这就是我们通渭人,勤劳质朴的通渭人,将书画艺术爱到骨头里了啊!”
是啊,通渭人将书画艺术爱到骨头里了,我为通渭的书画艺术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