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夜观秦淮灯会
夜观秦淮灯会

【篇一:夜观秦淮灯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但在寒假中经历了一件事:观花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一场又一场的冬雨后,终于在一个无雨的周六晚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小伙伴去南京城南最大公园——白鹭洲公园观看第33届秦淮灯会。

一进大门你就可以看到今年白鹭洲公园灯会的示意图。这次灯展区是以“文学之都·白鹭雅集”为主题的。一共有69组灯。分为三大板块:水上区域、陆地区域和亮化区域。

以秦淮著名诗句为设计元素,无数的诗牌组成的诗阵,配上秦淮著名荷花灯笼《博临群书》灯组,让我一下仿佛就走进了文学的世界。

看到这个用紫色灯光组成的树枝形状的通道没?这个灯组选取南宋诗人吴潜写的《南乡子·野景有谁收》中的“野景有谁收,只在苍鸥白鹭洲“诗句,自由飞翔的白鹭把我带入了诗情画意的水上。

远远的就看到西游记里的人物,你看唐憎骑着他的白龙马,前有孙悟空,猪八戒,后有挑担的沙僧。用黄色灯构建的高山,绿色的灯构建的森林,红色的花,白色的云像不像吴承恩笔下描写的那光怪陆离的妖怪世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这诗配上这个灯组真是绝。

这个灯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也许那首《登金陵凤凰台》就是大诗人喝完酒后的杰作。

夜深了,我在回去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着悠久历史的南京城,多少文人墨客为南京的美景所折服。我为生在这个城市而自豪。

【篇二:秦淮的秋更有情怀】

秋天,不像春天那样春暖花开,也不像冬天那样严寒深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不像其他季节那么繁杂,它简单而又多彩,我最喜爱秦淮的秋。秦淮的秋,透过铺满阳光的树叶,流露着大自然的清新与朴实,厚重与和谐。秦淮的秋是蓝色的,是红色的,也是黄色的,更是绿色的;她的情却是静静的、深深的、浓浓的、沉沉的。

我被秦淮的秋陶醉了。向窗外望去,阳光温柔含蓄,仿佛在诉说这是个美妙的季节。秦淮的秋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一夜功夫,就把碧波荡漾的林带染成金灿灿的海洋。登上紫金山,抬头仰望,头顶是一片蓝湛湛的天空,秋高气爽,微风拂面。秋,推开门窗,把人们从昏昏欲睡的夏带进一个凉风习习的世界,阳光不再像夏天那么酷热,不再像冬天那么寒冷。享受秦淮的秋,宽阔舒畅,满是自然,满是欣喜。秦淮的秋有广阔的胸怀,她让你感动,令你心胸更宽广,使你忘记往日的忙碌,忘却昔日的烦恼。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细观察,便看到金黄的海洋中夹带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绿,红的得像玛瑙,绿得像翡翠。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琵琶湖,悠然静卧在群山之间,好似一颗蓝宝石;湖面将群山倒映在半空之中,一幅画卷,美不胜收!

站在柔风中,看宽阔的大地,望广阔的苍穹,赏无垠的夜色,让我们一起记住秦淮的秋天雕刻的这份独特的美吧!打开记忆的天窗,在心灵深处藏好几片落叶,让它静静地躺下,期待下一个秦淮之秋的到来!

【篇三:十里秦淮看灯会】

对于南京人来说,春节期间的秦淮灯会就是他们脑海中抹不去的美好回忆。每到这时,当地人都会携家带口参观灯会,于是,春节也在欣赏着五光十色的各式灯彩中悄然度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畔的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效仿宫廷,张灯结彩,唐代则迅速发展,在明朝达到了鼎盛,南京从此有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春节间,我也来到了秦淮灯展区。一路上,行人如织,灯彩如流,大街小巷、桥头,树上全都挂满了各式各样、鲜艳同火一般的灯笼,每棵树都被五彩斑斓的霓虹灯装饰得流光溢彩,远看就像一颗颗星星在闪烁,行人的脸上也都充满了快乐的笑容。

来到大门前,两侧有成排的红灯笼,犹如两条火红的长龙。城墙下有一个大约高10米的猪猪灯,憨态可掬,可爱俏皮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秦淮河的一座小桥上,欣赏着秦淮两岸的美景。泛舟秦淮河上,船公、船娘们身着古装,摇橹掌蒿,两岸之间,京剧、歌舞、配乐之声此起彼伏,与灯会相辉映的还有雕刻、皮影戏、秧歌等活动。河畔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古墙上两条互相对望着的龙让人不由得驻足痴望,霓虹灯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倒影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再配上倒映在水中的皎洁的月影,真可谓“灯在水里流,船在灯里游,人在灯中走”。整个秦淮河就好像一片灯的海洋,璀璨无比。

这次的灯会真是美轮美奂,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所有人都沉醉在新年的喜庆和欢乐中。这次欣赏灯会,不仅让我大饱眼福,还让我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篇四:情系秦淮】

秦淮河,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

永远记得多年前那个阴阴霭霭的春日,宁静的街道上吹着小清冽的轻风。我在那平常至极的路口拐了一个弯,便见到了那条深沉幽亮的绿水,晶莹如翡翠,宁静如那黛色的钟山,温柔的碧波摇映着两岸安闲的一切;嫩绿才黄的新柳,含羞待放的雪白杏花,飘飘摇摇不知目睹多少兴衰的酒旗,滴着水珠的墨色瓦檐,爬着积年翠苔的渡口和石桥。

我不知受到了什么力量的指引,只是灵魂出窍般地在秦淮两岸徜徉,滴滴嗒嗒,几粒雨珠落在了载满游人的船蓬,充满耳畔的却全是那清脆响亮的桨声。一只游船过去了,一只又一只,宁静的水面荡起了温和的波纹,水下深深的厚苔若现若隐。

走累了,只好寻个临河的茶店坐下,却因为一直在屋檐下行走,对愈落愈欢的雨点毫无察觉,凭在栏上,才望见那银丝一般的春雨已在河面上织起了薄烟,不时地随风沾上我的脸颊,送来阵阵泥土与青草的淡香。沙沙,沙沙,整个世界都回荡着细雨的吟唱。

不知不觉,经年或是一瞬,雨珠已松松爽爽地落了个兴尽。秦淮河还是那样的深沉宁静,泛起闪着银光的水花,似乎对一切早已可以为常。岸边的嫩柳可是欢快起来,就如刚梳洗好的娉婷少女,迫不及待和着风舞起曼妙的腰肢,阴阴霭霭的天空上还是一层涂抹均匀的灰色,正含着温情拥抱着大地,王谢家中的燕子悠然双飞过屋檐。

到了天色将暗,华灯初上时,秦淮更会露出她那绝世的容颜。两岸红红的灯笼一齐亮了,在墨绿的河底投上一层模糊的光晕,把历尽沧桑的秦淮河水褪去风尘,露出她的年少温婉,对岸传来了悠长的歌声,那是桃叶渡的声音啊,斯人已逝千年,故事却鲜活如初,不禁惹人疑惑:时光真的不再了吗?“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歌声或许就是秦淮的记忆,是她要展现给世人的真实……

多少年已过去了,秦淮的影子却总出现在我的梦中,告诉着我世界在繁华之后可以怎样闲适,人生可以多么动人。秦淮,这条有着美丽名字的美丽的河,已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我情系秦淮。

【篇五:寻访秦淮美食】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我们金陵小记者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老门东,寻找著名的秦淮美食,品尝舌尖上的南京记忆。

在老门东集合后,首先各小组小记者踊跃发言,进行自我介绍,推选出各组组长及安全员。接着,兴奋的小记者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开始了特别的寻找美食活动。本次活动要求花费最少的钱品尝到最多种类金陵美食的小组获得胜利。我们组的小记者们个个斗志昂扬,一次次兴冲冲地跑进店铺,又垂头丧气地走出来,东西好贵,手里的钱太少,真的很尴尬!此时,大家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父母赚钱的艰辛。怎么办呢?大家纷纷开动脑筋,献计献策,绞尽脑汁地一遍遍组合计算,大家或寻找便宜的南京美食,或只买少量小份分着吃,或购买不同种类的东西一起分享。最终,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我们小组大获全胜!大家成功用六十元钱,买到并分享了七种有名的秦淮美食,它们分别是:臭豆腐、小烧饼、金陵汤包、赤豆小元宵、兰花干、麦芽糖、凉粉。品尝着这些美味的小吃,小记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太好吃了!果然名不虚传!”同时在我们的心中,也更多了一份对爸爸妈妈的敬爱!

在今天的活动过程中,我不仅品尝了秦淮美食,还了解了秦淮小吃背后的故事,学习了五板桥和箍桶巷的历史,理解了生活的艰辛,真是受益匪浅!

【篇六:外秦淮坐游船】

下午,天上下着濛濛细雨,非常的冷。我和爸爸妈妈游玩大报恩寺后来到外秦淮河坐游船。

上了游船,我们忙找位置坐下。坐下不久,游船就慢慢开动了。我坐在窗边静静地望着河水,心想:我的深水恐惧症不会是又犯了吧?我只感到背后阵阵发凉,似乎看到水中有什么位置生物在盯着我。我猛地一激灵,赶紧转身贴着妈妈。

为了缓解内心的恐惧,我跟随着妈妈的目光开始欣赏起外秦淮河岸边的景色来。河岸边的杨柳在秋风中微微摆动,绿莹莹也同样雾蒙蒙,妈妈说让我好好感受下意境,可什么是意境呀?还有那河岸边的城墙,听说这是世界第一大古城墙呢,已经有七百年历史了呢。

坐得有一点久了,我觉得有点无聊。于是站起来向船头走去。刚走到船舱口时就被工作人员拦住了,只能在船舱口吹吹风。刚开始时,我只觉得清风拂面好凉爽呀,可时间一久就让人感到寒风刺骨,只想找个地方暖和一下。船已开到一座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桥边,开始转弯返航了。我也原路返回到座位上继续欣赏外秦淮河的景色,不知不觉又朝绿到浑浊的河水看去。没想到我的深海恐惧症更严重了,我似乎看见水中有一个巨大的黑影在移动。太可怕了!我赶紧转移视线朝岸边看去,我的视线被一堵十几米高的巨大城墙给挡住了。这时妈妈拍拍我的肩膀说:我们到了,上岸吧!前面这个叫中华门等会我们就去城墙上参观。

还好还好,马上离开游船了。这真是一次刺激的游船之旅呀!

热门推荐
1追随真正的星光
2真情感受作文
3第一次拥抱作文
4难忘的一道菜
5有趣的一堂课
6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
7心要在焉
8吃醋
9春天的小河
10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
11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12逆风奔跑作文
13弯曲的草河
14给妈妈的一封信
15大雁山
16吃烧烤
17蒂比试一试读后感
18碎片化与反碎片化
19我爱我的妹妹
20上册作文怎么写
21树根赞
22春风十里不如你
23善良的果实
24蚯蚓的自述
25又是一年春真好
26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27谢谢您,老师
28痛并快乐的军训经历
29美丽的十堰
30迟到大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