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范文作文>我的碎片阅读
我的碎片阅读

【篇一:我的碎片阅读】

如果你问我只能带一样东西去环游世界,那我则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书!”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阅读书籍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它就像一盏明灯,来照亮我的未来,让我向目标更近一步。我可以在密密麻麻的小字中找到做人的真谛,在阅读中寻找另一个自己。这是别的东西绝无仅有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是我做人的尊严和底线。

自从升上了五年级,我的阅读时间便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所剩无几。但这丝毫不能减少我对读书的热爱。当第一缕阳光洒入屋内,伴随着清脆的闹铃,我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习惯性地向身旁一摸,突然,脑子里像刮过一阵风,将我睡意卷走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故事情节,我咕隆地立起身子,兴奋地翻起了我心爱的《简爱》。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生怕自己的猎物被别人抢走了似的,正读到精彩的部分,妈妈却来催我上学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将书放进书包里。

走在去往学样的路上,我还在回味着刚刚的故事,我像一具没了魂的躯壳,木然地走着,灵魂却早已飞往书中的盖茨黑德府了。突然,肩膀被拍了一下,我条件反射地大喊一声:“简怎么样了?”旁边的人被我吓了一跳,拍我肩膀的叔叔愣了一下,说:“已经绿灯了,我看你没反应想提醒你快点走的。”我连忙道歉,满脸羞愧地跑去学校。

为了不耽误学习,我每节课都得专心听讲,所以阅读的事只能放在一边,阅读的时间只有白天和晚上,只能靠这些时间的“碎片”来阅读课外书。但我坚信,只要利用好这些碎片,我一定可以学富五车,成为一个大文豪。

【篇二:碎片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隔三十多年,现在的互联网与从前相比,已经今非昔比了,现在的互联网已然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然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却依旧带来一些缺点,例如:“碎片化”。

“碎片化”,原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的零快。而现在则是讲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的碎片切分,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被切分了呢?那就拿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来说吧!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只要到看书时便会开始犯困。就算好不容易在大脑的强制性的要求下拿起了书,却无法提起精神来看,又或者心中会涌起一阵强烈的烦躁感让你不得不放下书,将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地方上。然后就再也不会想拿那本书来看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表现,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所接触的网络的文章太多,而那些文章大多的缺乏内涵。仅仅只是一些事实的集合,没有逻辑感。发消息者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增加收藏率,与收看率而写,其目的并非是要帮助我们,回答我们的问题。大家可能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消息与文章就是那些被人们称为的“文字垃圾”。长此以久的生活在这些“文字垃圾”的熏陶下的结果,就如同刚刚的例子中的结果一样:对文章会失去兴趣,心中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有的文章产生烦躁感与厌恶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阅读”。

我不知道如果精卫没有填海,如果孙悟空没有随唐僧取经,贾宝玉没有喜欢林黛玉,中国古代故事中的美丽之处消失了,人们的生活会不会由此而改变。但是我们若是依旧在碎片化的环境中生活,我可以清晰的知道,我们的生活一定不会美好。你可以设想一下,若是在纳兰容若那时就有手机的话,那么在卢氏死后就可以在微信中向朋友诉苦,也就不会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这么美的诗句了。

若是朱自清的时代也有手机,那么在他看到小草等植物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就会马上刷朋友圈说:今天我见到小草从底下冒了出来再附张图,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春》这样优美的散文了。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一定不能在碎片化的时代好好的成长。所以我相信,人们也是时候来反思自己了。

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一定会是好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能值得我们学习的,关键时候我们还是得适当的学会“取益避害”!

【篇三:碎片难填灵魂之厚】

时代的齿轮缓慢运转,但人们却活在加速的生活里,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他们开始充实自己。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断往前奔跑的步伐,却没谁选择按下暂停键,效率至上的选择“强迫”他们走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这一概念渗入人心,成了一条最佳的捷径。因为它巧妙地让你认为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学了更多知识,也许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实现了效率而沾沾自喜。

鲁迅曾言,时间如同海绵中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而今人却一味地走向极端,只追究挤好海绵,却用了那些水浅薄化了知识。如同一滴水中的油,只能看宽度,却没有什么深度。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是在于人。人的追求改变了,这才使得鲁迅的话出现变质,那些高效后留出的时间不用来探究灵魂的深度,却是企图以一张张碎片遮掩空洞的丑态,期翼于融进各式圈子,以拥有更多虚无来展现自我,满足自我。

凉风微起,碎片离乱,丑态依旧。于是人们寄托于用更多碎片式的方式,逐渐分离自我来达到充实自己虚无的幻想。为何?其一在于碎片式生活的渗入,这已经成了一条定理,从众的心理促使着人们于加速的现实中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碎片化生活有着无限大的好处。石黑一雄于“浮世画家”中告诫着读者,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从众并非同流合污,更加不可能是深陷泥潭不愿动弹!

其二在于一个更加悲哀的现实,人们自动放弃了对精神的投喂,他们安逸于金钱至上的社会,成了躯壳的奴仆。物质如雾障目,我们盲了心看不见现实与灵魂分离的矛盾。

而碎片化生活不应该再成为人们被物质所役使的借口了,这一张遮羞布应被扯下,让我们去直面精神与灵魂的呐喊!时间的齿轮再慢也不会停下,也许,是按下我们自身的暂停键的时候了,用海绵中的水去完整自己,增厚灵魂,莫再囚于物质了!

停下吧,一分钟也好。…

【篇四:阅读“碎片”】

一天下午,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空灰蒙蒙的。我站在阳台上,嗅着一丝沉闷的空气,叹了口气,从厨房里拿了一杯奶茶,回到书桌旁,拿出kindle阅读器看起书来。

这是一本浪漫的书-《风吹许愿树》,曾经我看过它纸质版的书,但上了初中后,为了买进新书,只能把它带上其他一些书处理掉了。最近新买的阅读器无疑是为没时间去挑书、买书的我提供了方便。一页,两页,三页…20分钟到了,得练琴了,闹铃响了起来。我叹了口气,这样看书,哪里品味得到其中的深意呢?没有时间,无非眼睛掠过一行行的文字罢了。那一杯奶茶,早就喝光了,没有营养的阅读使无聊的我不知不觉中喝光了奶茶,望着那一个空了的杯子,我想起曾经看这本书的情景。

那时,学习没有现在那么繁忙,也不用天天练琴,周日的下午,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同样是一杯热腾腾的奶茶。我静静地品读着这本书,心中像有一阵微风掠过心灵,温暖又不失力量的文字印入脑海…一杯奶茶凉了,但我的心却是热乎乎的…

看看手中的阅读器,坚硬的显示屏上的一个个字,没有了书页的沙沙声,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收起阅读器,带上惆怅去弹琴了。

后来回想起来,每天从夹缝中抽出十几分钟看看书,时间是节约了,但这真是我想要的阅读吗?碎片化的阅读就是这样吗?现如今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下,就真的要失去在书海中遨游的乐趣?我不要!碎片化的阅读,阅读的意义不该被碎片化的!

【篇五:碎片化阅读】

今天,杨老师告诉我们要写一篇题目为“碎片化的生活”的作文。我一脸迷茫,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题目的意思。心中忐忑不安的熬到下午放学。一出校门就迫不及待地问了妈妈。起先妈妈也是解释的不清楚,听得一知半解的,还是没搞明白。于是我一回到家就上网百度查了一下,意思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碎片。然后我把“碎片生活“直接理解成——凌乱的生活。

我是一个不太爱看书的小男孩,所以我的作文和语文阅读的成绩不是很好。记得在小学有一次语文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阅读得了个C,作文老师跟母亲说勉强给了个B,于是对我说:“你必须要多读书,增加阅读的量,你的理解力也会跟着提高,而后你做阅读和写作文才不会觉得吃力,成绩也会跟着提高的。”我对母亲的话一开始是不以为然的,但是我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才突然意识到我确实应该多读一点课外阅读了。于是我决定从第二天开始每天都要看一、二个小时的书如果能坚持的话,我想我一定会把语文的成绩搞上去的。但问题是我是个好动的小男孩,要坐一二个小时有点为难我,于是妈妈想了好多办法,抓紧每一个空闲的时间让我看书。如妈妈的包里始终会放一本书或一个ipda,别以为带着ipda是给我玩游戏的哦,那是给我看书的。有时是出去玩的车上看一会、有时是在外面吃饭的空间看一会、还有的时候是到公园歇下来的时候看一会,总之无论去哪,只要歇下来,妈妈都会给塞本书过来。这样过了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我的阅读和作文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虽然是一小步,我和妈妈好像都看见了曙光一样,好高兴啊!人人都说可以从读书中读出快乐,我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看书,不单单为了成绩,还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挤总是会有的”。

现在我是一个初中生了,对读书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了。不但要看,还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原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生,一边看书,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会停下来皱紧眉头想些什么,想不明白的还会拿着现代科技产品查阅一下,时不时地扶扶掉落到鼻梁上的小眼镜。现在我不会一目十行地匆匆扫过,我会十分专注得一字一行的去读去品,仿佛那是一颗史上最美味的糖果,很久才翻过一页。虽然我的读书笔记做的不是很好,但我已经喜欢上读书了,而且以前看的书籍比较单一,现在我什么书都感兴趣,什么书都看。从文学的看到科技知识类的还看一些漫画类的,有增加我文学修养的书籍,也有增加我知识方面的书籍,还有帮我放松的和为了与朋友增加聊天内容的书籍等等。

阅读能使我们视野开阔,能使我们善于思考,现在网络十分发达,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可以接收到各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从游戏电视中解放出来,投入都阅读的海洋中。阅读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篇六:“殊途同归”的碎片阅读和传统阅读】

如今的大多人们常读的的读物,大多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段子,真正读一本纸质书籍的却在逐渐减少。“碎片文化”受欢迎其实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必然。在几乎人手随身一只智能机的如今,以手机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自然成了人们的第一选择。既然能用手机随时随地汲取精华,何必再费时捧一本书呢?我这并不是想表达什么世风日下之类的,这是人们基于自己需求的选择。假设你劳累了一天,好容易有了个休息的间隙。你会去读一本厚重的小说,还是一本轻松的、随时可以放下的杂志?我反正会选择后者。而手机上的故事则是比杂志更为简单的读物。

“碎片文字”除了搞笑的段子以外,“鸡汤文”也是其中主要的一个类别,这些文章大多是对一个故事的精选和美化,往往会和真正的事实相差甚远。就好比我听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个画家要画一幅画,于是就请女模特泡在浴缸里,浴缸下有炭炉加热,他参考着作画。期间炭炉灭了,但女模特见画家画得如此认真,不忍心出声打扰,因此得了肺病,死去了。某人听了这个故事后大受感动,于是上网去搜索详细情况,结果得出来的信息令他震惊:是画家自己懒得为女模特点上炭炉!他便把这个告诉了同样被感动的朋友们。朋友们也表示非常惊讶,于是一时间,他们纷纷奔走在各大搜索网站上寻找更多信息。女模特父亲要求赔钱、画家是个富二代……各种花边层出不穷。最后,有人发现了令人窒息的事实:

女模特没死,只是发烧了!

至此,所有人都像是被狠狠打了一拳一样,一阵沉默过后,纷纷作鸟兽散。一个浪漫又略带悲哀的故事,在洗去所有粉饰后,成了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所以,真追究起来,所有令人唏嘘的美好和悲伤,只是一段因果中的片段罢了。拿出来,它闪闪发光;嵌进去,它平平无奇。

倘若能在闲暇之余,能看看能让人愉悦的文字,心下愉悦,也不是不可。可惜带来的不只是美好。

因为忙碌和劳累,我们大都没有时间去追究文章内容的真假(上文那些闲人是少数的情况)。于是很容易被某些想博取眼球的人恶意利用,掐头去尾,段章取义,歪曲的事实,引得人们不禁振臂高呼“这世界怎么这么黑暗!”一颗恶毒的种子在心中扎了根。当人身体被这股戾气填满了,哪里还能再容下任何的美好?若是连心里的那一方净土都失去了,那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着实是令人可怕。想要去掉它有两种办法:其一是去关注真相,二是一开始就抱着质疑的态度去面对所谓的“黑暗”说到底,还是要有自己的认知。

其实不论是正式的纸质阅读也好,非正式的碎片阅读也罢,能坚持我们读下去的,都是我们对于文字的喜爱。它们浇灌了我们心中名为“自我”的那棵小树,如果没有这自我,我们很容易被外界风气带着跑,这和读什么阅读是没关系的。

热门推荐
1那熟悉的背影
2校园美景
3预备五分钟
4生活需要停留
5有时我是疯子
6我家的“游戏迷”
7玉兰花
8夏日的荷塘
9小蜜蜂赴宴
10致敬最美逆行者
11你快乐吗
12铭记心中那份爱
13一路有你
14神奇的鸡蛋
15与母爱同行
16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7致毕业生的一封信
18黑暗料理的味道
19预约精彩
20与我相伴的一首歌
21这里有我的半命题作文
22做一个卓越的人
23小巷里那个环卫工
24我的同桌
25洗鞋子
26关于走在路上的作文
27大课间真热闹
28生命的灿烂
29诚信
30考试之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