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归地不是虚无】
因为学业繁重,我已经许久不曾回家了。从作业堆中抬头,望着窗外连绵不绝的阴雨,我的心中忽地冒出了想家的念头。这个念头一经破土,便迅速生根、发芽,一发不可收拾。
语文课本上,曹文轩在《前方》中写道:“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诚然!幸好,我马上可以回家了。
家里什么都好,没有熄灯,不必晨跑,可以放着音乐,可以光明正大地洗衣服,没有匆匆忙忙,没有心力交瘁……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撇开心中向往之地的所有缺点,仿佛那是一个没有阴影的世界。
然而归家之途并不顺利,约好的聚餐临时取消,又因为没有钥匙,我在寒风与细雨中苦苦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此时,客厅中妹妹的哭闹声与敲打门窗的声音闯入耳中,各种不安与烦躁蜂拥而上,让人生不出一点兴致。我望着窗外阴暗的天空和延绵不断的雨丝,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愁绪。
心中所想的家与现实中的家果然是不尽相同的。看来,心中之苦的确无可避免。由于幻想,苦反而更苦了。但既然这样,那么家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既然不能给人以心灵上的归属感,那它能带给归人的又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但家给归人的温暖总能见于微不可见之处,像萤火,光虽微弱但又确实存在。也许我们会觉得家无甚特别之处,无非多了一些生活琐事罢了,但正是这些琐事,给人以平和温暖之感。学校里,不会有人关心你吃了什么,不会有人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安慰的拥抱,不会有人有十足的耐心来开导你。但是,这些在家中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日常琐事,让家有了体温,有了呼吸,也有了生命。尽管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不可否认,它的确给了我们支持和力量。
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个体之一,每个人只能靠自己进行各种活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而在家中,界限模糊了,家就像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放飞自我的一处港湾,一切都是轻松的,随意的。
对于那些认为家可有可无的人,我想说,也许家不是实际上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但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关怀和力量,以及来自亲人的温暖。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诗句,还是能一如既往地打动我们。
家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必不可少,是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家也绝不仅仅是虚无的幻想,我们从它那里得到温暖,也会将这份温暖铭记于心。
【篇二:温暖与伤痛都来源于未知——读《虚无的十字架》有感】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儿,每天穿梭在茫茫人海中;她,自小体会不到母爱,却依然笑着前行。就是这么乐观坚强的一名少女,却被卷入了一个诡异的漩涡中,无法脱身。
父亲朋友之死,亡妻之痛,扑朔迷离的真相……无数条谜团和线索编织的巨大蜘蛛网中,这个女孩是案件唯一的突破点。死者一次次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年幼的少女对前往渺茫的希望并没有退缩,为了查找最后的真相,她一次次冒险,侥幸逃脱。
人的一生中,可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儿?她善良乐观,即使有再多苦难也笑着去面对,就好似天边最温暖的阳光;她正直勇敢,即使是一个陌生人遇到了困难,也会义无反顾去帮助。她就像一张白纸,不食人间烟火,如天使般降临在人间。在经历过种种苦难之后,她的美好终于来临。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真谛。
这样的女孩最后一定能快乐。正如,温暖与伤痛都来源于未知和那颗勇于去承受苦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