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偶遇桃花源】
一天,一个叫张顺的渔人出行捕鱼,准备给兄弟宋江、戴宗一起吃一顿大餐,专门为两人捕一次鱼吃。
他一路哼着小曲划着小船,一边往水里看。这条太小,不行,那条太瘦,不行。他顺流而下,忽然,隐约看见前面有一大片桃林,他加快了速度想一看究竟,夹岸的桃林树上花团锦簇,树下落英缤纷,中间无任何杂草树木。张顺好生奇怪,怎么从来没见过这个地方呢?好奇心促使他怎么也停不下来,走着走着,在桃林的尽头看到一个山洞,洞中还透出一些光,张顺把船靠到了岸边,自己向洞中走去。开始往里走,洞很狭窄,可越往里越开阔,走了百十步,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张顺想这是什么村子,我怎么不知道呢?只见一片片肥沃的良田,很多人耕作其间;周围绿树成荫,桑树、果树满园;池塘里鱼虾成群,荷花盛开。老人在树下对弈,小孩在旁边嬉戏,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张顺又惊又喜地往里走,一些人见了他很惊诧,问他原由,他一一回答。大家说我们祖上是在秦朝时躲避战乱才来到此处,没想到外面的变化这么大……其中有人把张顺带到了家中热情款待,四面八方听闻后,个个拿着好东西款待张顺,张顺说:“罢!我今日只是凑巧遇见而已,本只是来寻几条肥鱼带回给兄长及时雨和神行太保吃些罢了。”这里的一个人听了说:“你要几条,我免费给你。”张顺说:“四条。”“好嘞。”那人爽快地答应了。不一会儿,那人提来四条肥硕的大鱼给了张顺,张顺正要给钱,那人却没了。张顺走到洞口,那里的长者说:“有空再来!但不可告诉外人。”张顺满口答应:“好的!”
张顺回去后邀了宋江与戴宗一起吃喝,几个人可乐了。结果酒一喝多,就无话不说,张顺把桃花源奇遇告诉了俩兄弟。三人打算一起到桃花源做客,顺路寻找,三天三夜也没找到,宋江怪张顺说诓人话,张顺百口莫辩,这事成了他们兄弟之间的一个开玩笑的小插曲了,桃花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篇二:桃花源】
回不去的曾经,就要成为可以过去的过去。
偶然的,我在整理抽屉时摸出了儿时的随笔本。翻开纸页,一篇记录望云感受的文章跃然其上。有多久没有想着去观赏造化之神秀了?我不禁扪心自问。
“云会体现出你内心所想。”我曾听老人们如此说过。于是儿时的我频频望天,看着那朵朵棉花变幻着,渐渐聚成某个极类事物的形状,又被风吹散成一缕缕云丝,随后故作深沉地提笔记录下感受。然而随着学业的繁重,我放下了这种业余的爱好,将那本本子压在作业本下,直到这段记忆被网线和各类琐事切割成碎片散了一地。
“收拾东西去上课,别看书了。”思绪被催促自书海中拔出,悻悻合上书本拿起书包。而等回家后便以“刚上完课很累”为由拿起手机刷朋友圈,一会又被闪烁的QQ吸引了注意。于是那本书就这样一直躺在沙发角落,等待着我下一次想起它。然而等“下一次”来临之时,前文的情节已经淡忘,书本内容形成断层,最后留下的印象便是断断续续的碎片。
这是在现代无法避免的,虽然无奈但也并非十全的坏事。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生活……确实,生活碎片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并且我们一时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惜之处,但除了外出旅游,我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做一件完整的事。
我曾随母亲去到湖南的桃源拜访她的爷爷奶奶。依稀记得两位老人领着我坐在门前庭院静听夏夜蝉鸣,望夜空百里星汉。我甚至想过就这样定居在这里,就算没有网络,也能于闲时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我终归是要投入繁华尘世的忙碌和学业的疲惫中去的。
青砖黛瓦,绿树红墙,娟娟杨柳映水梳妆,十里桃花扶风浅吟。清风徐徐,叶片轻颤,醉了一地细碎斜阳。这里是桃源,这样的生活亦是桃花源。
坦白地讲我是不排斥生活碎片化的,若是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各种机会做一些零星地小事,同样能从中得到乐趣。只是极偶尔极偶尔地幻想同古人一般优哉游哉地活着,看透所有的风景,接着与某个人去看细水长流。
【篇三:心中的桃花源】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世外桃源,这个桃花源一定是最美丽、最幸福、最神奇的地方。
一日,我独自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里玩耍。突然,公园中央出现了一道白光,那道白光非常强烈,强烈到让我睁不开眼,不禁用手遮挡住眼睛。白光消失后,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出现在公园中央。令人惊奇的是,那幅画竟然是飘浮在空中的!我很好奇,凑近瞧了瞧,那幅画上画着山水和桃树,我感觉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吸引着我,使我不禁将手伸向那幅画。在我的手刚刚碰到画时,刹那间,我竟被一
股强大的力量吸进画中。
进入画里后,我发现自己站在一个车站里,车站的牌子上写着“桃花源车站”。我走进车站的候车室,发现一辆列车停在轨道上,这个列车的车身上写着“桃花源号列车”。哇,难道这就是通往世外桃源的列车吗?
我走进“桃花源1号”车厢,找了个座位坐下,位置叫作“桃花源1号位”。这时,我发现座位面前的桌上,有很多用桃叶包装的美食:桃花味的汉堡包、桃花味的冰激凌、桃花味的饼干……哇,这么热情地款待我啊!
吃饱喝足后,我躺在列车里的一张大床上,感觉饱到要走不动路了。这时,床头柜上出现了一个印着桃花的杯子,杯子里有一杯桃汁。我想:再喝一杯桃汁,应该不会撑坏肚子。我把那杯桃汁喝掉后,感觉肚子通畅,浑身轻松。
我精神十足,突然想了电脑和手机,我已经好长时间没碰它们了呢。我刚想完,一部手机就出现在我的手里。我看了看手机,惊讶地发现,这部手机竟然是长满桃花的桃木制作成的。
正在我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列车急刹,我一下从床上飞了出去,直撞列车的墙。我一下子从床上蹦了起来,原来这只是一场梦啊!
看来,桃花源只在人们的想象之中,根本无法到达。只有自己辛勤努力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篇四:我心中的桃花源】
我是去过桃花源的。
万树林间,武夷山下,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清清楚楚地刻着“桃花源”三个字。那时的我还没有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前也到过不少类似的地方,便觉得十分奇怪,为何这世上处处都有桃花源?
入口处,乌泱泱的人群鱼贯而入,涌向那个叫做“桃花源”的地方。也是很久很久之后我才明白,原来那些一拥而进的人,大多都还在寻找桃花源的路上。
接着我想起了武夷山脚下的那池清泉,“哗啦哗啦”,一直流淌的那股。它在我的记忆中十分模糊,甚至无法拼凑起一张完整的画面,我只记得那里的水很清很清,清到足以倒映出所有人的影子。
2017年9月1日,我来到了这所学校,重蹈了许多之前的覆辙开学,不适应、不愿意主动交朋友,没有朋友,开始习惯,逐渐有了朋友,一切像回转的时光机一般重新放映,一步又一步地重复之前的道路。我像那个不断寻找着标记的渔夫,迷失在宽阔的湖面,无数次折返回原点,无数次重复着自己走过的路。
或许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循环反复的游戏,直至有一天我们终于释怀,不再苦苦寻找先前自己所做的标记,才会发现这世界上的任何一条道路,皆是通往桃花源的方向。
遗憾的是,我们都是那些寻找标记的人,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生怕迷失了方向……
2019年2月25日,一切仿佛变得不一样,逐渐熟悉的同学,逐渐强大的内心,和逐渐美丽的世界。这时的我猛然回头,那一片片桃花林在阳光下被照得发亮。
原来我已经到了桃花源,原来我早就到过桃花源。
又过了很久很久,我终于明白:原来那些一拥而进的人,并不是没有到过桃花源,而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桃花源。
“哗啦哗啦”,泉水叮叮咚咚,倒映着所有人的影子。
我看着夕阳的余晖下,校园中成群结伴的学生,操场上健步如飞的学长,教师中埋头读书的同学,不觉已笑脸盈盈。
看来那石头上刻得没错,这个世界上的确处处都是桃花源。
【篇五:新桃花源记】
武陵人自桃花源返,即口授亲遇,代代口耳相传,至其百代之孙,慕其仙境之奇寝食难安,唯思再入桃源,以慰其好奇之心。
一日,划船缘溪而行,竟见先祖所志,乃循之前行,约半日,果至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美景历历在目,渔人甚喜之,乃穷其林,舍船从村口入。
村人见渔人来访,甚疑,内有长者曰:“汝何人也?何以至此地?”渔人笑曰:“祖先传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激湍,映带左右,美不胜收也。吾奇此地之异境,故访。”
长者亦笑曰:“汝但知此地美,不知此地之奇也!”
渔人乃疑,曰:“汝何为此言?”
长者略有所思曰:“此地有一灵石,据传从天而降后万事平和,风调雨顺,此地竟成无灾无难之地也。”
渔人大惊,乃曰:“奇哉!奇哉!此乃上天赐福与汝等也。”
长者曰:“可随吾后,一同观赏。”
复前行,长者止,渔人环顾四野,正处在一山洞之中,前有一堆杂草,苫蔽成丘,渔人未觉异,不敢言,久之,目似瞑,意甚暇,突见一石碑,中刻有“信”字,两侧刻有小篆铭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长者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渔人顿悟,渔人惭,欲引之,老者转头不顾。
翌日,雄鸡破晓,渔人划船而返。
返家,乃记此作,为后世之鉴。
【篇六: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用拆字法来理解,那就是“桃花的源头”。桃花不就是那美好事物的象征么?引申一点,就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个心的归宿。心想之境,好不美的享受。
农村的老家,偏偏僻僻,摇摇晃晃,歪歪斜斜。在这儿呆了十几年,也不曾十分清晰地表达出这种味道,只是心有所思便神向往之。
田间的小路,弯弯折折,像一张密织的网,一路走来,踏过无数红黄交接的尽头,却始终找不到方向。那被分割的田地,孤寂地站着,等待下一季的耕种。我真想拥抱着一片虽贫瘠但却风貌依旧的土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那一片独立山头的树木,不知经历过多少春夏秋冬,也不知尝遍了几番的沧桑巨变,才能变得如此挺拔,坚强,那是所谓那些城里的娇木所不能及的,它自有它的风格。每天越过时,我都吮吸着那一篇灵气,着已成了我的一种享受,这饱富田地之灵气的精华。它,支撑了一片天。
风挽走了些残枝败叶,它们被挪到了一个新天地——一个新生的地方。绿黄交接不也是一种冲击么?我经想冥想:野风这无情的家伙,竟卷走了这一片我的挚爱。但我错了,犄角瓦缝间,散落的依旧是那一丝牵挂。
小河挽流,多么惬意的体会。在农村,它永远给人以原生态的感觉,时而猛,时而柔,时而激,时而平,这大概就是它的本质吧!也只有在这山间小路边,我才能触摸到它的气息。当绿萍从我手中逃走时,我震撼了;当水萍在我指间嬉戏时,我省悟了。
我经常会有这样的猜想,这一幅幽然的山水画真的存在么?我寻找着。
晕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种和暖的气息,它发酵了,在人们的言语间,变得欲加温馨,安详。我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不能自拔——可能是爱的缘故吧!在农村,灯光被晚霭蒙住了,显得愈加灰黄。看着它,眼睛仿佛中了沙眼。迷迷晕晕中早已陷入了爱的城堡。
每至傍晚欲进餐时,我更加陶醉了,一席家宴也由此揭开了它最神秘的面纱。我淡淡地品尝着一些香味,渗透了汗水与情爱。宁静的夜晚,独步庭院小径,犬吠声渐渐止步。那从墙缝中透出的几些晕光,给绿竹披上了一层外套,变得更加地金辉了。竹片点缀着那零零落落的光秃秃的枝条,没有了绿丝绦的柔美,却变得更加精致了。
让夜景不安宁的,要数那矮灌丛间的夜行者吧!好美,一只萤火正在我的肩膀小憩,它可能累了吧!瞧,他正在搓它的手舔它的脚呢。真不忍心去打搅它。蚂蚱正用它那强劲有力的弹脚往家中奔去,每一片叶子上都洒落了它的脚印,那是它走过的标记。拨开叶丝,不知是什么动物,它们正在窃窃私语,商量着明天的行程,我想。最扰人的,要数田地中的蝈蝈了,不知是何缘故,它不停地叫着。它是在展示什么东西。露珠这时候却冒出来了,我轻轻的捧起一滴,好甜,就像那初晨时的甘露。……
好不忍心离开这一堂天地,但我还是回去了,去享受另一份快乐。这一片用网结成的天地啊!不知滋润了又牵连了多少人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总是渴望这世界能与我并肩齐存。
我的故乡,那块已生锈了的记忆,原来就是我的归宿,心的归宿。好一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