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木偶戏】
今天学校邀请了木偶团来表演木偶戏,表演真是精彩绝伦,其中《我要上学》另我印象最深刻。
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的爸爸高位截肢,妈妈身体又虚弱,那些工资实在供不起她上学。可这些并没有打压她上学的决心,她向妈妈再三请求,可妈妈说什么也不可能让她去学校。因为妈妈知道,一旦她去了学校,家里那卑微的收入会一点儿也不剩,家里的家务活也将没有人做,爸爸也没有人照顾,这一刻时间凝固了,只见母女俩泪流满面,紧紧地抱在一起。谁能体会她们俩各自的难处啊?
可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天总是眷恋那些有理想、有梦想的人。有一天,家里来了两个希望工程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女人,一个面带微笑的男人。女人拍拍小女孩说:“别伤心,你会上学的,好孩子!”“我们是来帮助你的!”男人补充道。小女孩抬头看看他们,一脸茫然,在转头看看妈妈。这时,男人将手中的助学金交到妈妈手里,说:“这是给孩子上学用的,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文具,你看够不够?”妈妈激动地含着泪哽咽着说:“谢谢,谢谢你们了!”小女孩也连声道谢。她终于可以上学啦,就是用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啊。欣赏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小女孩终于可以上学啦!转头看看其他同学,有的泪流而下,有的意犹未尽,而有的早已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我们呢?转念一想:我们真是太幸福啦!我们担心过自己会没有学上?我们感受过没有新衣服,饿着肚子吗?我们承担过这样的家庭负担吗?……
木偶戏虽然结束了,可我们都不愿离去,好想看看小女孩上学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想,她肯定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她肯定会努力学习,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她肯定会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
【篇二: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木偶奇遇记》。它的作者是卡洛。科洛迪(1826-1890)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曾参加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仗游意大利》、《小手仗地理》、《快来的故事》等童书。本书讲述了小木偶匹诺曹从一个贪玩、爱撒谎,到处闯祸的孩子,经历重重波折和教训,最终转变成一个诚实,勇敢的男孩成长经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地描绘出了孩童特有的天真、好奇的本性。
《木偶奇遇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匹诺曹在读书的时候贪玩逃学,用卖课本的钱买票看木偶戏,搞乱了剧场表演,被老板抓了起来。后来老板同情他又把他放了。他在流浪的日子里先后遇到了强盗和仙女,又跑到玩儿国玩了几个月。不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愚蠢的毛驴,被人卖到了马戏团。后来,他逃到海里,又被一头鲨鱼吞进了肚子里,没想到在鲨鱼的肚子里遇到了杰佩托爸爸。父子二人设法逃了出去重新回到了温暖的家。这回匹诺曹变成了一个栗色头发,天蓝色眼睛,精神而又聪明的少年。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掩卷沉思:我们小朋友要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能抵御种种诱惑的孩子。
【篇三:我身边的木偶戏】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最早的木偶戏距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经过千年的流传,木偶戏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经过近千年的改善,木偶戏被演化成悬丝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而杖头木偶则是我家乡流行的戏种之一,它又被称为“鬼仔戏”。
在我的模糊记忆中,每次演木偶戏的都只有两个人,每次来的时候都带着四个箱子。可别小看这四个箱子,里面全是表演的工具。有木偶,有锣,有戏架的木条等等。在箱子中有很多木偶,每个木偶都有自己的角色。例如粤剧中的将军、小生、白脸等。在众多木偶中有一个“流氓”,它是木偶戏中最搞笑的角色,嘴上有一些胡渣,我们都叫它“芝麻嘴”。
记得第一次看木偶戏的时候,我是抱着一颗好奇的心去的。那木偶戏的舞台只是一个简单的布幕,什么都看不见,在场的观众都有种昏昏入睡的感觉。突然一声响锣叫醒了在场的观众,紧接一声清脆的吆喝声唤醒了观众的期待,然后从布幕里传来木鱼声、锣声、大鼓声等等,仿佛让人感觉布幕里藏了一支小型乐队。我透过缝隙看见角落边的师傅双手各拿一根棒子,脚上绑着一个小钹,周围有很多敲击乐器,原来小型乐队是这样来的!
在木偶戏的表演过程中,不只是音乐师傅厉害,操纵师更是出神入化。
布偶师傅一人多艺,操纵时演唱配合密切,表演时出台的木偶挥刀动枪、舞拳弄棒、抖头、提袖、包稍摆翅、耍扇、卸帽脱衣、吹胡子瞪眼、拖头、跪、拜等等全凭操纵师一人之手。木偶不仅动作像人,神情仿佛和人一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木偶的眼睛和嘴巴可合可张,再加上师傅熟练的操纵技巧,木偶仿佛活了过来。
在现场观众的眼睛中仿佛只有木偶,操纵师把观众们都带入了木偶的世界。每一位观众的情绪好像都被操纵师操纵了,观众们的神情都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故事的高潮来临时,观众都会为此捏一把冷汗。
后来我也看了很多木偶戏,发现木偶戏几乎都是按照历史来演的。其中我最爱看《杨家将》。就因为那时的一颗好奇心,令我无法摆脱这民俗文化的诱惑。
【篇四:诚信永驻我心——读《小木偶奇遇记》有感】
前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小木偶奇遇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皮诺曹的小木偶在一位老头不知情的情况下雕刻出来的。皮诺曹他本性十分善良,可是当他被两只狡猾的狐狸带走后,他变得十分懒惰、任性、调皮、爱撒谎。这位老人将自己卖外衣的钱给了皮诺曹让他买书本好好学习,可是,皮诺曹将买书的钱拿着去看了木偶戏,结果上了坏人的当,被戏剧院的老板捉走了。后来老板把它放了,他又跑出去玩,变成了驴遇到猎人,跳进了海里。虽然从猎人的魔掌中逃了出来,他被鲨鱼吃进了肚子里,但也并非不是一件坏事,他在里面意外的找到了失踪已久的爸爸。他们父子俩齐心协力终于从鲨鱼的肚子中逃了出来。从那以后,皮诺曹竟然变了!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子!他开始学习,不逃课。每天他都会去摇辘轳,然后换一杯牛奶给爸爸喝。但是皮诺曹对这并不十分满意,于是皮诺曹开始学编草篮,编草筐,挣来的钱他都不舍得花。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做了一辆很漂亮的轮椅车,每当天气一好就推他爸爸去散步,而且他还给爸爸攒了30件上衣。一天,皮诺曹看见了在仙女身边的蜗牛,便将四十个铜币给了蜗牛,后来,蜗牛将四十个同比还给了皮诺曹,当皮诺曹打开匣子时里面不是铜币而是四十个金币。晚上,皮诺曹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仙女,仙女原谅了他以前的过错。第二天,当皮诺曹醒来后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细心呵护,再贫弱的心灵都能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还让我懂得,做人应该诚实,要经得住诱惑,做好自己。由此不禁想到了以前的自己:每当我看到别人有一样很漂亮的东西,便央求爸爸给我买,但是爸爸没有同意,于是我就很生气,生出一个不好的想法。于是,我便趁爸爸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从钱箱里拿出了几元钱去买了我想要的东西。后来爸爸妈妈询问我,我死也不肯承认。最后,挨了一顿打。后来的一段时间,偶然的一次机会,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工作时的样子,那时才明白,原来爸爸妈妈挣钱的不容易,我每天吃穿的的来之不易。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想要弥补自己以前犯的错,向爸爸妈妈坦白,但是我又有些犹豫,我在反思,在纠结,但最终我决定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敢作敢当。我想,现在我虽然不能挣钱,但是我可以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对我的爱,他们对我的付出,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小木偶奇遇记》它教会了我要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灰心丧气,要坦然的,勇敢的去面对,要用微笑去面对生活!
它还告诉了我,做人要诚实,要能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要认真学习,要改掉坏习惯,做一个善良勇敢诚实的好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篇五:看木偶戏观后感】
艺术家们首先带来的是皮影戏《哪吒与三太子》,故事情节生动,表演绘声绘色。哪吒、小美人鱼和海龟舞蹈的场景,令我们耳目一新,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绝于耳。五彩斑斓的灯光效果,更为我们带来了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接下来还有人偶戏《国色天香》、提线木偶戏《孙悟空智斗蜈蚣精》。木偶与灯光等特技巧妙结合,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特别是最后两位哥哥、姐姐的绝活《真人变脸》——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两人身披黑红色斗篷,戴着脸谱,手里握着大扇子,大步走向舞台中央。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一下子由典韦的脸变成了曹操的脸!在一个个吃惊的眼神中,“唰”,曹操不见了,变成了关公的脸!
“哇!”同学们惊讶得合不拢嘴。“好!”不知是谁带头,全场师生发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我也忍不住拍手,把手都拍红了!太有趣了。
表演结束了,我们却久久不愿离去,真希望多一些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让我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正如校长所言:要让传统民间艺术走进学生的学习生
【篇六:秋天的木偶戏】
那条小溪静静流淌着,溪边的草丛微黄却不乏活力,与微风有这默契的互动。傍晚的天空,涂抹着淡蓝色和橘红色的霞光,宛如织女随风拂起的轻纱。这是故乡的秋,静谧的秋。
随着夜幕缓缓降临,小广场的灯也陆陆续续地亮了起来。小棚架前已坐满了人,每人都做在小木椅上,这小木椅有个好处,就是能让你长时间保持舒适的状态。这些人中,大多是村里的老人,也有些中年妇女。戏还没有开始,老人就闲谈,聊聊家常,偶尔也会评论某个人的八卦。小戏棚边尽是一群嬉戏的孩子,有在跳格子棋的,有扔沙包的……天真无邪。戏快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安静下来,包括嬉闹的孩子,这时候,他们已乖乖地坐在各自的爷爷奶奶身旁,共同期待着木偶戏的开场。刹那间,一个空灵的声音,如天籁般美妙,似乎穿过山林、越过田野,跨过小溪,从远方飘来。飘进每个人的心里,又夹着丝丝温暖。戏棚上的帘子也随着这声音缓缓拉开,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姑姗姗来迟,半掩着羞红的脸颊,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演的是八仙过海啊。”老奶奶们开始议论起来。令我们吃惊的是这仙女木偶背后竟是一位年上八旬的老艺术家,尽管年纪大了,他的声音还是那般清脆,能根据不同的角色灵活转变,动作也是娴熟的。尽管有许多地方听不懂,每个孩子都听得很认真,看的很入神。场上时不时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甚至盖过了“咚咚”的木鱼声。这是故乡的木偶戏,热闹的木偶戏。
这静谧的秋和热闹的木偶戏构成了我童年的记忆,如一张张天然未经雕饰的画面藏在我深深的脑海里,融在我的心里。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到中秋节这个期间,村里都会邀请各地的木偶戏名师来村里表演。主要是给村里的神灵祖宗看,因而又有“鬼仔戏”之称。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孩子和老人都会走出家门,齐聚这里观看表演。这不仅仅是一场隆重的文化盛宴,对于我们来说,它更是亲情、友情的交流会,一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会,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戏的人生,学会了不少人生道理,受益匪浅。每一年的艺术家都会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期待和不一样的惊喜。每一场精彩的演出都会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那群老人也渐渐老去,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少,懂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也在电视上看过不少木偶戏表演,可老觉得少了一种味道,觉得它没有故乡的精彩,心里没有了那种期待,没有了那种激动。
喜欢林清玄的那句:“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是绑在线上。”是的,我们都是故乡的孩子,故乡始终牵着我们这些游子的心,不管天涯海角。
怀念故乡的秋,怀念秋天的木偶戏,怀念戏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