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废墟】
“在富于浪漫色彩的废墟中蕴藏着一种令人激越的魅力。”这句话出自于吉尔伯特。“废墟”二字,于世人看来,充满着颓废的气息,一副残恒断壁破砖碎瓦的衰景。可对于吉尔伯特,则是另一番别样的风景:废墟之中,拥有着灵魂,充满着精神。蕴藏着的魅力即是传承的动力,于是有了最美的景致。
废墟之美,是一种精神的沉淀。余秋雨先生在《废墟》中写道:“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废墟”之美,是因为它接受过历史海洋的洗礼,有着前人精神的寄托和向往,是一切文明精神的零点。人类的思想赐予它灵魂,自然的双手造就它的躯体,让它成为了建筑的黄叶。就如罗兰说道“没有一个真正新的社会不是建立在以前存在的旧社会的废墟上,而这废墟不是石块,而是有血的肉体”。我们站在废墟上,我们回望历史,我们把握前人的精神实质,我们展望未来。
然而黄叶,却是格外脆弱的,当圆明园在英法联军放的熊熊一把火中变成一堆建筑垃圾,我听到了圆明园无声的抽泣;当人们肆意破坏古墙,用刀和笔无知地刻上自己的羞耻,我听到了长城无助的呐喊;当王圆箓打开一个洞,里面的经卷被取出,散落到中国之外的国度,我听到了敦煌的哽咽。废墟不仅仅是一座经历历史沉淀的“破房子”,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们的每一块砖瓦,每一拢沙石,都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所取代的。它们,决不同于现今所谓的废墟。现今的废墟,缺乏内在的寄托、传承的动力,即使外表富丽堂皇,却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是真正的废墟,甚至连废墟都算不上,只是一堆转眼即逝的尘芥。
为什么一些废墟会拥有灵魂,为什么废墟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都是因为其有着属于自身的那一份精神沉淀,那一份无法磨灭的历史烙痕。
如果没有八国联军的洗劫,如果没有王圆箓发现裂墙后那个隐藏的洞穴,如果没有匈奴的入侵,那么它们到现在也可能只是一座园林,一个洞穴,一道围墙。现在由于这些原因,它们俨然有了自己的灵魂,它们向世人显示着它们的沧桑,向人们的诉说着他们的历史的种种,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清醒地前进。
故而,“废墟”的代言词绝不是残恒断壁,也绝不是破砖碎瓦。“人类在废墟中得到教化”,拥有灵魂的废墟是需要我们去珍惜,去传承的。斑驳沧桑的千年长城,伤痕累累的敦煌文明,这些“废墟”就像吉尔伯特所说的那样,蕴藏着一种令人激越的魅力,一种传承的渴望,一种精神的寄托,这不仅仅是废墟,比起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景致,它就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与黄叶。
【篇二:废墟中的哭泣】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中国拉开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
1937年8月28日,上海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可这样好的天气,并没能给人们带来好心情。人们个个面如土色,四处逃窜,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日军要来轰炸上海。此时,阿毛一家正准备去火车站,乘火车去外婆家避避难。在排如长龙的人群中等了好久,终于买到了票,他们如释重负地进入候车室。
“嗡——嗡——嗡”从天空发出一阵巨响,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句:“日军的飞机来啦!日军的飞机来了!”一架架战斗机如吸血蝙蝠一般划过天空,久久徘徊在火车站上空。突然,一枚足有一个车轮那么大的炸弹从天而降。“咚——咚——咚”炸弹把火车炸得四分五裂,把铁路炸得面目全非。人们吓得四处逃窜,尖叫声、哭喊声弥漫在浓浓硝烟中。
这时,一块巨大无比的瓦砖从桥顶朝阿毛砸来,阿毛的父母使出浑身的力气一把把阿毛推开,他们自己却被砸中了,埋在废墟底下。阿毛瞬间变成了了孤儿,一颗颗热乎乎的“珍珠”不停的从阿毛的大眼睛里流出,他身上沾满了血渍,满身伤痕累累,衣衫褴褛,无助地坐在地上大声呼唤着母亲的名字,空旷的废墟中却没有一声熟悉的答复。
啊!全世界都呼吁和平吧!让战争不再爆发,让人间永远是温暖的“春天”!
【篇三:废墟中的儿童】
时间: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地点:上海火车南站
人物:失去家人的儿童
这一天的中午,上海火车南站里人山人海,人们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火车的到来。这时,天空中飞来了几架日本战斗机,他们从空中投下无数个炸弹,把这儿炸成了一片废墟。
一个三四岁的儿童孤零零地坐在轨道上,不时叫几声妈妈,十分凄惨。一个记者闻声赶来,救下了这个孩子,并收养了他。
时间像飞箭,很快,这名儿童长大了。成为了一名正直的青年。他也像收养他的记者一样,热心救助那些因为战争失去父母的孩子,并为反对战争,呼吁人类和平四处奔走。
【篇四:废墟中的孩子】
战争是可怕的、残忍的。战争让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欢乐的笑容。
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用飞机在上海火车站开始轰炸,数不清的炸弹从天空上投射下来,瞬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在上海火车站中的人们乱成一团。原先是完好的火车站,一时间变成了废墟。
天桥坍塌,站台也不见了,铁轨扭曲变形,满地都是破瓦碎片。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坐在废墟上,哇哇地大哭,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他的妈妈已经不能听见他的哭喊声,罪恶的炸弹夺走了她的生命,不能听到她的孩子的哭喊声了。整个火车南站的残砖碎瓦下尸首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他接下来的命运如何?也许,他被一位好心人给救养了,也许,他会在街头饿死,也许,他的生命会被战争夺走……
可怜的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幸福,战争让他失去了一切。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呼吁和平、勿忘国耻,努力学习,要让祖国更强大。
【篇五:废墟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空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偶尔传来隆隆的打雷声。人头攒动的上海火车南站,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在站台候车,孩子的爸爸走过来,手里举着一串冰糖葫芦。那糖葫芦煞是好看,红红的、油亮油亮的。孩子见了,高兴地接过来,咯咯地笑着。灿烂的笑容洋溢在这一家三口的脸上。
轰隆隆,雷声仿佛密集了起来。不!这不是普通的雷声。人们疑惑地循着声音抬头望去。天空中,四个黑点钻出厚重的云层,声音越来越大,近了,更近了,原来是四架日本轰炸机狞笑着俯冲了下来,投下一颗颗炸弹。
轰轰!火车站上刚刚停靠的火车瞬间被炸开了花,车厢被巨大爆炸引起的气浪掀翻,重重的摔在地上,玻璃碎片分崩离析。站台也被炸毁,到处浓烟滚滚、尘土飞扬。轰轰!又是两声巨响!往日结实的钢架天桥轰然倒塌。铁片、瓦片,石头砸在人的身上,人们四处逃散。尖叫声、哭喊声、呻吟声、雷鸣声和轰炸声混成一片,充满了火车站。
刚才还人来人往的火车站,瞬间变成一片废墟。车站里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弥漫着血腥味和呛人的硝烟味。孩子费力地从爸爸妈妈身子底下爬出来,脸上留着鲜血,衣服也被碎石划破了好几处。他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爸爸妈妈倒在血泊中,被炸得血肉模糊,周围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冲天、满目疮痍。他满脸泪痕拼命地哭喊,小手使劲摇晃着父母的身体,“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醒醒呀!”
雷声隆隆地响着,大雨哗哗地下着,雨水混着血水流淌。大雨冲走了地上的鲜血,却无法冲刷掉孩子心中的血泪,更无法冲刷掉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小,他太累了,他再也哭不动了,慢慢地依偎在父母的身旁。
第二天清晨,一缕阳光洒在了孩子的身上,他好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手里紧紧攥着那串红红的冰糖葫芦。
【篇六:废墟里的哭声】
翻开1937年这一面沉重的日历,我们会发现,这一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同往常一样,人来人往。人们有的在候车室里等待火车,有的在匆匆忙忙地走来走去,似乎出了什么事情,还有的则在车旁进行检票。
突然,天空中传来了越来越响的“嗡嗡”声,乘客们抬头往空中看,天哪!几架日军轰炸机正在空中向车站飞来。顿时,从耳边传来了几声爆炸声,乘客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投下的炸弹炸飞了。一眨眼,火车站就成了片废墟。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不堪的房屋旁满是黑色的砖瓦碎片,这时的景象一片狼藉。
在灰蒙蒙的车站废墟上,突然传来了声响亮的哭声。在这四周,原来是个小孩儿在哭泣,他的父母以及亲人都在爆炸中被炸死了,这个小孩将成为孤儿,他的前途将一片灰暗,他会流浪街头,甚至频临死亡,也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没有机会为他的父母报仇雪恨。
回首过往,国破家亡,九州大地齐悲泣;华夏儿女,流离失所,黄河两岸共凄凉。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世界上仍有战争的硝烟,我们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