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雨上】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木雕流金,岁月涟漪,雨托梦。月影憧憧,烟花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一个信任的高度。人逢清明,必然上山祭祀。为了能四代同堂,身在澳洲的太婆也匆匆赶回故乡。
就这样,我们一家四代就冒雨步行于苍苍竹林路上,步过路旁小溪,哗哗啦啦,流的正欢,似乎不受着悲伤节日的影响。
山顶的炊烟,飘得未免有些荒凉。
年年倚井盼归堂
步行个余小时,终于抵达山顶,现在才是凌晨6点,山头早已遍布人烟,哭泣声,大喊声,连绵不断,使我不禁有些伤感。
远在天堂的先人啊,人间亲人无一不想念你们,他们不知多想让你回到他们身边团聚,于是年年跪在坟前守护,可,死去了还能复活吗,生时不好好孝敬,到死后才天天烧纸钱,有用吗?人死不复生。
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纸灰飞作白蝴蝶
来到曾祖父坟前,醒目清楚的八个大红字刺痛我心——默默无私清廉一生。
想当年曾祖父是国民党军医,因犯错误而遣下今韶关仁化地区,虽然是国民党,但他有着一颗强烈爱国心,他相信只要国民安康,就能赶走侵略者,于是他就四处医治被战乱致伤的村民,并免费帮他们治疗。医德传遍各乡各镇流传至今。
我为曾祖父而骄傲,因为有了曾祖父这样的榜样,我才更努力奋进取得今时今日的可喜佳绩。
我独自蹲在坟前烧纸钱,微风轻轻一吹,把一些正着着火的纸带着我的思念吹向远方,仿佛像一群白蝴蝶,轻盈但薄命。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天堂。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篇二: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的头等大事便是扫墓,农村老家的山,可不是一般人能爬得上去的。因为路陡?不是。路滑?也不是。
山路既然年年都要走,自然陡不到哪儿去,该踏的地方也都踏平了。只不过,那是一座竹山,不高不低,却是竹子的家园。一年的时间,让它们用来生息繁衍已是绰绰有余。可不只是竹叶落满了一地,生命力顽强的野草野花,也不甘示弱的开疆拓土,这使得山路更为曲折。我们无法陪伴先祖们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成了我们的化身,陪在先祖们身旁。
山路曲折可不是问题,总会有人远远的走在我前面,而我也没有想超越他们的闲情逸致。他们总会先把长到了路上的树砍去,倒也不会浪费,挑出其中不粗不细、不老不嫩,最为合适的那一枝插到坟上,以替换去年旧的那一枝,是谓除旧。至于其它的,不是拿去当作柴火烧,就是丢到鸡窝里去了。山路走起来最怕的,便是竹子那弯曲的根。这些根,绝大部分安分守己地待在地下,但仍有少部分会钻出地面,祸害吾辈。这时候,人就得当心着点了,如果不慎被它们绊了,不是摔个“狗啃屎”就是“四脚朝天”。而风就轻轻溜进竹叶间,传来的是它们盈盈的笑声。摔下山崖呢?哦哦,可能性不大,风与竹都是知错能改、患难与共的好伙伴。若你真的摔下山,风便会吹动竹子,用庞大的身躯挡住你的去路,除非你只有芝麻点大小。而这时,竹叶间传来的就不再是笑声,而是它们七嘴八舌的道歉与叮咛了。
所以,跟着大人们的脚步走,准没错,而且要摔也是他们先摔。到了坟前,大人们总是得眼疾手快地准备各种东西,小孩子们就算想帮忙也搭不上手,还不如去找映山红。
映山红可是个好东西,尤其受小孩子喜好。它们通常长在山的那一边,贪玩的孩子们常常比赛谁先找到映山红。若是找着了,赢家会吹口哨通知其他孩子,这时候,其他孩子就一个比一个快地跑到赢家身边,请求分一杯羹。倘若赢家大方,而你也非常运气的话,赢家会在你的面前炫耀一番过后,分你几枝。这时你就可以自己留着或吃掉一半,另一半奉献给已逝去的先人们,此曰迎新。大人们就会说:“这是谁家的孩子,真孝顺!”
清明使得本来奔波在各地的家人们,都聚在了一块儿。只是今年的清明并没有雨纷纷,彷佛别具一格……
【篇三:清明雨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漫漫的哀思,悠悠的伤怀,在这压抑的节日里,迷惘的思绪如缕缕凉风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后面,定是一片荒凉的坟冢,为这凄清的节日披上一层伤感而又销魂的外衣。
小时候,很喜欢清明。因为村不远处有座山,所以每逢清明,冒着蒙蒙丝雨,与爸爸一同登山,一路的欢笑。那时的我,并未体味到清明的忧伤,而是感受到了群人爬山的兴奋与欢乐。
渐渐,长大了。我对清明的感觉变了,变得愈加亲切与稳重。清明时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我同样爬山,不过,如今的我已不是“踏青”,更多的是敬畏。我站在山顶,仰望苍穹,春风化雨,淋浴着我祭奠先祖的心魂。我心中的清明啊,你永远是我心中的民族魂。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迈;蒙蒙细雨,倾诉的不是激情,是悲伤,是哀恸,是为了我们心中的清明。一个民族留传的文化,一个民族奏响的悲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这是清明的装束,是中华民族忠贞的色彩。没有春节的声声爆竹,没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没有元宵佳节的张灯结彩。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的应是燃灰,是香熏,是泪水,是面对苍穹最真挚、最诚恳、最动人的祷告和祈福。
我心中的清明,属于精忠报国的岳飞,属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属于赤胆忠心的文天祥--八千里路,开拓与进取是不尽的动力;三十功名,家与民族是不灭的挂怀。
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芬芳。浩浩五千年的中国史卷,蕴涵着这个伟大民族的精髓,而清明节,正是这些精髓的书签,精致、典雅。
历史的长卷铺开,无限延伸……,社会进步着,清明节仍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辉。
窗外,清明的雨缠绵,春雨无声地润着细物,也无声地润着我的心房。
我站在民族先祖的坟前,敬上一炷清香,呐喊一声,唤起人们对那清明、对忠魂的纪念!
【篇四:清明雨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阴天,风微凉,细雨蒙蒙。
桃花早已凋零无几,黯然失色,枯萎了的残花滞留在枝头,一副美人失宠的落魄姿态。路边的新柳无力的摇曳着,摇曳着。早春的小草,夹杂在枯黄之中,虽然碧绿,可也似乎因为寒风的凛冽而哆哆嗦嗦,站立不安。
可是杏花呢,团团簇簇,芳香满径。微微的细雨珍珠般镶嵌在花瓣上。不停的打着哈欠,揉着空倦的眼睛望着,望向了这漫天遍地的枯寂。
雨大了一些,繁了一些。
踏着刚刚沾满雨水的泥土,带着对死者的怀念,走访着那些几近一样的“殿堂”,看一看,拜一拜,惦念着。
这清明节,和寒食节一样,是一个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吃喝玩乐的节日。只有悲寂的气氛,只有人们脸上的愁苦与追忆罢了。
天空依旧昏昏沉沉,没有太阳的耀眼光芒,也没有一片蓝天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那无边无际的愁云。云是不是也学会了悲切呢?这样阴霾的天空,不正好与这样的节日一样吗?
慢慢的,雨声似乎小了些,但却迎来了漫天的雾气旖旎。
一瓣飘落的杏花,一个祭奠亡魂的悲者,都融在了这清明的雨雾之中。挣脱不出,渐行渐远。
【篇五:清明雨上】
清明时节,那天早晨,下了蒙蒙细雨,还起了很大的雾。都很难在近三米的地方看清路人的相貌。
突然,就在这时,看见一个身影,若隐若现,走近一点看,看见那人身穿一身白衣,披头散发,头戴一顶草帽,还手拿一把大刀。
路上的行人都感到很奇怪,都把目光投向那个非常奇怪的人。那人似乎注意到了路边人的目光,眉头紧锁。那个人突然开口问那家店的老板说:“杏花村在什么地方呢?”
老板看到那个奇怪的人心想:这个人去杏花村干什么呢?难道是去观赏杏花?还是去那里吃饭呢?可是,那把大刀又怎么解释呢?
老板奇怪地说道:“就在前面的路口,右转再向前面走200米就到了。”又道:“不过雾大不要走错路了。”
那个奇怪的人听了老板话便走向那个路口了。有不少人好奇心很强也跟了过去,他们都觉得这个神秘人不同寻常。走了一会儿,到了杏花村门口。就看见不远处有一个身影,好像可以看出那是个女子。那女子看见那个奇怪的男子奇怪的问:“你身后的那些人是怎么回事?”
那个男子说:“还不是你,你不会杀鸡,只能叫我过来帮你杀,还偏偏在这个节日。”
那群人听了,相顾大笑。
雾突然停了,那人也消失在杏花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