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四年级作文>甪直古镇之旅
甪直古镇之旅

【篇一:甪直古镇之旅】

今天,我们要去甪直古镇游玩啦!

我和同学们坐在大巴车上经过一路的飞奔,可算到了甪直古镇。听其他的游客们说:“这里有许许多多好吃的,好玩儿的,在古镇的正中央还有一只神兽呢!”听到了这些,我都有一点迫不及待的到古镇里面去看看了,我们走着走着,“哇!多么雄伟的神兽啊!”我不禁赞叹道。“老师,这只神兽叫什么名字呀?”“它呀,叫甪端。它还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叫端端。”“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踉它来个合影吧!”拍完照后,我们去了叶圣陶纪念馆。以前我对叶圣陶老爷爷还不了解,但是一来到这儿,我仿佛什么都知道了。

“咦?这本书怎么那么厚啊?”我好奇地问。“这本书叫《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老师说。接着我们又游玩了好多地方。

我们走着走着已经十一点半了!在学校这个时候早就开始吃午饭了。我对导游姐姐说:“导游姐姐,我们饿了,找个地方先吃点儿东西吧。”“好!”导游姐姐和大家一起找地方坐下来吃午饭,吃完午饭我们跟着导游姐姐去了一个地方,完成一项小小的任务。“请大家安静下来,今天我们要完成一幅主题为《红领巾心向党》的巨画,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分工合作哦!”还没等导游姐姐说完,我们就迫不及待的画画了。大家你涂一点,我涂一点,我们很快就把这幅巨画完成啦!有人的手上五彩缤纷,有人的脸上像小花猫一样;还有人笑开了花儿!最后我们和这幅巨画合影留念,稍稍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学校了。

这次旅行真的很开心!

作者:江苏昆山高新区玉湖小学“玉湖文学社”四(3)班 黄浩

小记者证号:J195529 指导老师:冯瑜

【篇二:甪直的作文】

年初四我和爸爸、妈妈楚铭一起来到我的外婆家甪直。

一到外婆家我和楚铭就迫不及待地缠着妈妈带我们到街上去玩。哇!街上人真多呀,街上的摊位前都站满了。我们俩看到其中一个摊位前站满了,好奇心促使我们俩也挤了进去,原来是有人在现场做糖人,看得我们俩眼花缭乱,我们开心极了!

我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甪直吧,古镇甪直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为江苏省首批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又是太湖风景区0主要景区,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据《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相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经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没有旱涝灾害,人们年年丰衣足食。

接着妈妈带着我们去走了72座桥,甪直的桥可真多了,我们一座座走,妈妈上边走一边跟我们讲每座桥的名字,走的我们有点坚持不住了,但我们俩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俩游览了古镇,同时又品尝了甪直的'特产,好高兴呀!

甪直还有一个生态园,那里还有好多好多好玩的地方,我暂时先保密一下,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甪直,我来做你们的导游好吗?

【篇三:甪直古镇秋游记】

今天是我们四年级第一次秋游,地点是去苏州甪直古镇,上午游玩各大景区,下午去挖红薯。

早上我们来到教室,等待着老师来叫我们,到了八点半,老师来到教室说:“按照小组顺序出去整队。”我们来到校门口,校长讲完话就让我们按照班级顺序依次上了大巴车。

我们很快到了甪直古镇,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甪直古镇的大门口,门口前有一只像狮子一样的雕像,名叫甪端,我们在这里拍了一张大合影。古镇里面有好多小玩具,看的我眼睛都花了。

我们接着来到了叶圣陶的纪念馆,还有叶圣陶的墓,叶圣陶纪念馆一进去大门口就是叶圣陶的画像,里面有叶圣陶的书,有叶圣陶戴过的帽子、手套。可惜的是叶圣陶的墓不让拍照,我本来想留着做纪念的,结果不让拍照,我们还在叶圣陶的纪念馆旁边的地方分小组做书签。

中午,导游找了一块地方,给我们吃饭,同学都带了自己做的便当来吃,吃完什么都去超市买东西了,我买了一副墨镜,我们买完了东西,我们去完成一幅超大的画,接下来我们要去挖红薯了,到了挖红薯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领了一个袋子个一个小木棍,地里有好多红薯,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最后我挖了两袋红薯回家。

期待着下次再来甪直古镇!

作者:江苏昆山高新区玉湖小学“玉湖文学社”四(3)班:刘妍荟

小记者证号:J195530 指导老师:冯瑜

【篇四:甪直的作文】

大年初二的天气好得像春天,阳光下头暖融融的,舅舅开车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七口人去逛甪直古镇。甪直属于苏州市,不在上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才到达了那里。

甪直古镇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镇,有好多条小河流分布在小镇上。河多小桥自然也多,走一小段路就会有一座小拱桥。古镇上小巷子也多,节日里的游人把每条小巷子都挤得满满当当的。小孩子走路的时候一定要牵着大人的手,不然很容易被挤散呢。古镇上的路是用大小不同的石板铺成的,小拱桥也都是用石头搭建的,小巷子里的路面走上去特别凹凸不平,都是用一块块小青石拼成的。黑瓦白墙、红灯绿柳的古镇人流如潮,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古镇上的居民们沿着小河两岸开了好多的小铺子,有的是卖粽子糖的,有的是卖酱菜的,有的`是卖手工艺品的,有的是卖小吃的,还有的是帮游客拍古装照的……经过小吃铺子,一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我的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了,我心里想着:“噫?早饭刚吃过没多久呀,怎么闻到这么臭的味道,也会觉得饿呢?”一抬头,舅舅已经挤出小吃铺端着碗臭豆腐到我面前了,虽然我不喜欢吃臭豆腐的,可是……先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尝尝再说,一口咬下,哇~好好吃啊!从吃下去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这古镇上的小小美食喔!除了臭豆腐,还有海棠糕,看着做糕师傅浇面糊、包豆沙、抹蜂蜜、翻饼面、摆蜜饯、洒糖粒一步一步从特制的器具中烘烤出来的点心,感觉看着就特别的好吃。

古镇上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文化馆、古宅、名人纪念馆,像江南文化园、万盛米行、沈宅、王韬纪念馆等等,由于春节假期里的游人实在太多,统统都挤得人山人海的,所以我都只能在门口匆匆瞟了一眼,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去游玩喔!

【篇五:甪直的作文】

今天,我们要去甪直古镇游玩啦!

我和同学们坐在大巴车上经过一路的飞奔,可算到了甪直古镇。听其他的游客们说:“这里有许许多多好吃的,好玩儿的,在古镇的正中央还有一只神兽呢!”听到了这些,我都有一点迫不及待的到古镇里面去看看了,我们走着走着,“哇!多么雄伟的神兽啊!”我不禁赞叹道。“老师,这只神兽叫什么名字呀?”“它呀,叫甪端。它还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叫端端。”“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们踉它来个合影吧!”拍完照后,我们去了叶圣陶纪念馆。以前我对叶圣陶老爷爷还不了解,但是一来到这儿,我仿佛什么都知道了。

“咦?这本书怎么那么厚啊?”我好奇地问。“这本书叫《多收了三五斗》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老师说。接着我们又游玩了好多地方。

我们走着走着已经十一点半了!在学校这个时候早就开始吃午饭了。我对导游姐姐说:“导游姐姐,我们饿了,找个地方先吃点儿东西吧。”“好!”导游姐姐和大家一起找地方坐下来吃午饭,吃完午饭我们跟着导游姐姐去了一个地方,完成一项小小的任务。“请大家安静下来,今天我们要完成一幅主题为《红领巾心向党》的.巨画,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分工合作哦!”还没等导游姐姐说完,我们就迫不及待的画画了。大家你涂一点,我涂一点,我们很快就把这幅巨画完成啦!有人的手上五彩缤纷,有人的脸上像小花猫一样;还有人笑开了花儿!最后我们和这幅巨画合影留念,稍稍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学校了。

这次旅行真的很开心!

【篇六:甪直的作文】

这个寒假过的很充实,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其中令我最喜欢的还是那次甪直行。

来到那里,仔细一看古色古乡的建筑立刻映入眼帘,顿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甪直是神州水乡第一镇,那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它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甪直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最近二年来,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这里面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万盛米行》,因为它让我见识到了许多农具:如铜铲·牛耕·犁耕·镰刀·水车·枪犁等。

万盛米行是甪直镇一家老字号店铺,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沈、范两家富商合伙经营。米行规模宏大,有存放米食的廒间近百,是当时吴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米行,成为甪直镇及周围10多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之一。

走出这里看到无限美景,接着又来到了叶圣陶纪念馆··沈宅·王韬纪念馆·萧宅

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情趣无穷。

热门推荐
1成长的烦恼
2咀嚼枫叶
3深埋在心中的憎恨
4书本伴我成长
5微笑,我的最爱
6那扇窗,滋润了我的心田
7运动会作文
8带好你的感恩护照上路
9我家是个动物园作文四年级
10反抗命运
11气球抓杯子实验
12暑假游记
13我的爱好
14成长的色彩
15海之国
16最美的时光
17这才是青春
18小乌龟
19向日葵
20嘴巴,我想对你说
21关于老家
22爱的变奏曲
23我不想生活“被碎片化”
2417岁的我
25家乡的美味——家乡的红烧肉
26这三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27感悟生活——感悟美丽
28为自己点赞
29我的妈妈
30说说猪八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