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孝赋予我的动力】
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陪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是多么地爱你。你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引
曾经不懂你为何离我而去,你可知已失去母亲的我不想再失去一个父亲。花儿静静地调落,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是我的动力。小时候不常和你见面,似乎已忘了你的容颜,只知道你是我的父亲,是我最亲近的人。一年一年的风霜遮盖了你的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长大的我明白了你的不易,多少的风吹雨打,严寒酷暑都没使你说过放弃我知道是你那倔强要强的性格不允许你低头,其实更多是为了女儿吧。
父亲啊!你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你就是我的全部,我知道,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自从观看《寻找最美孝心的少年颁奖典礼》后,才发现社会上的孝义竟是如此感人肺腑。十位孝心少年以他们的孝心感动了所有人,让我们为之涕泪齐下。俗话说家贫出孝子、但可是现在我们都衣食无忧过着安稳的生活就不用孝顺父母了吗?不是的,父母给予我们的永远是最好的,他们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心酸。我们看到的总是他们强颜欢笑后的事实。理解了父亲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多美的不孝。父亲艰辛为我所做的一切我竟不理解,父亲给予我的爱却让他在不经意间逝去。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父亲已被时光偷走了大半辈子。幸好现在还为时不晚,我将用我的一生去回报我的父亲,回报这一直在关心着我的人。
父亲是我的人生背后的动力,我要让我的父亲体会到女儿带给他的骄傲和自豪。并且我盼望有朝一日,我可以自豪地说:“是的,我做到了。”
【篇二:生命赋予时间意义】
时间,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东西,它摸不着也看不见,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形状,算是人类思想中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具有生命的人或动植物赋予了它意义。
人们总会用一些事物来记录时间的流逝和过往。比如闹钟、沙漏,以及古人所发明的日晷等等,它们都记录着时间。
坐在老屋前的那个古松下,望着朝阳变成落日,从清晨升起,直至黄昏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正是在这种日出暮下的日子里生命才得以传承,那便是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伟大。
坐在茶几前,注视着那台挂在墙上又早已落满灰尘的挂钟,耳畔倾听着依旧清脆的钟声,显得几分孤寂,又表现得些许乏味。但人在脑海中的思维和遐想,便赋予了时间另一种意义。那便是生命力的持久和时间的流逝。
正在候车站门外的房檐下,凝视着门外大雨倾,雨珠如孩童般稚气,嬉戏、玩耍。雨雾下的人影若隐若现,看得知道呆了、痴了,便忘却了一切,等到雨停才会发现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生气,与美好。
时间,源自生命,终于生命,生命中有时间的存在,时间在生命中流逝,正是因为生命,时间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这个世界因生命而充满色彩,因生命而富有希望,因生命才显现出时间的流逝,是生命给时间下了定义,正因为生命的存在,时间才有了、才发挥了它的价值,才展现了它的魅力。
人们有的歌颂时间的美丽,有的阐述时间的价值,这不也赋予了时间另一种意义吗?
【篇三:责任,赋予人生意义】
往往有这样一类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就不去做,推三阻四,不甘不愿;分内的事却也做得很勉强,有了过错也要推脱,千百个理由总找不到自己身上来。这样的人,失去了责任,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他的生活能有什么意义呢?
责任是必然要承担的。人的一生说长亦长,接近百年,说短也短,“不过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使自己在这世上留下一些痕迹,即使默默无闻,也不至于转瞬间便被人忘记。
责任使人生美丽。近几天看到一则报道,一座小城镇上,一对并不富裕的夫妇,他们毅然担起了照顾孤寡老人的责任,数十年风风雨雨皆如一日。站在镜头前的陈诚文、黄小青夫妇很平凡,衣着简单,朴素无华,然而谁又能说他们的灵魂也如此平凡?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青少年将满心经历投放在衣着打扮上,却又总是露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另一面,岂不是令人耻笑?可见,外表如何实为次要,如果一个人连责任都无法承担,他人何来赞美之词?而很多人固然表面并不出众,却有一颗令人感动的心灵,岂不是世上最美的?
责任令人成长。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责任,我们之所以不再是只知玩闹的孩童而日益成熟,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责任,我们将为之思虑,为之付出,学会取舍,学会选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逐渐摆脱幼稚,变得成熟。温室中的花朵承受不住阳光、雨露、风霜的考验,娇生惯养只会享受的人也成不了大事。
责任使人感恩。有这样一个故事:二十多岁的儿子从小备受家人溺爱,长大后家境败落,却依然指望父母。父亲无奈之下逼儿子外出挣钱,历经挫折,儿子带回第一笔钱时终于含泪跪下,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悔意。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父母为我们付出,老师为我们奉献,我们却不知理解,直至亲自去做时,才能够理解他人的不易!正是承担起的责任,让人在磨练之中学会了感恩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起,学会了以理解宽容之心为人处事。
有人痛恨责任,因为那不是自己所选择的,而是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强加的。但是不要忘记,日后每一个人都将走向社会,承担起更多的压力与责任,也许都不是我们所选择的。但季羡林老人说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既然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且以此为风帆,乘风破浪。
【篇四:读书赋予了我梦想】
我不曾装饰过它,它却显得格外耀眼;我不曾刻意接近过它,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我不曾丰富过它,它却来充实我的精神世界。
家后门5米外有一条小溪,溪流的对面是连绵的山丘,春有桃花,夏有绿荫,秋有果实,冬有白雪,我家就坐落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开门走进,一眼就能见到我的书屋。书屋的摆设极其简单,正中间一盏吊灯,一张桌子,一块圆形地毯,旁边则是满满的书。我小的时候,刚刚上学。就开始做我的梦,我卧膝坐在书房的窗边,书本平摊在膝上,一束阳光打在书页上,我的手指轻轻拂过文字,时不时浮想联翩,遨游在书海中,这个梦是如此真实,如此清晰。我把它告诉了我的父母。爸爸妈妈见我整天唠叨这个,就慰藉了我的心。在我四五岁时就把它构造而成。
缘来
小时候觉得连环画最是吸引眼球,总是和小伙伴蹲在地上一起看,有时甚至傻得和小伙伴模仿起画中的人物怪兽的模模样样;再大些,我爱上了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最合我的心意,老是让我觉得我好像也能飞的样子;直到上了小学,我的内心深处还是觉得那些个名著什么的真是徒有虚名;读初中,我总是喜欢把自己伪装成很有学识才干,和其他同学聊天;别人问我:“哎,你看过什么什么嘛?”我总是回答:“嗯,挺好看的,你没有看过吗?”弄得人家怪不好意思的,接着却谁也没再说下去。渐渐地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空有一副皮囊,内心却什么也没有,看来我该好好充实充实自己了。我开始遍览群书,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慢慢地,我越发地无法自拔。有些人也许会说,书中的那些大道理有什么用处,可是,我想说,所学的东西不一定要用得到才算有用,真正领悟也可以使内心强大起来,我有一个书屋,一个可以愉悦内心,强大内心的书的天堂。
回忆
自那以后,周末我都会邀请朋友们来到我的书屋看书,有的盘膝而坐,书拿在手上翻阅;有的全身趴着,书摆放在地上翻阅;有的站着,低着头,书靠着身体读着。虽说年龄有所差异,可是却有着相同目的,就是怀着一颗心来看书。有人是来开阔视野,通过读书赋予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有人是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去粗取精;而我却是在从中读自己的梦想,我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我可以无拘无束地遨游世界,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我也有了广博的胸襟和远大的理想与信念。每当我回忆起大家看书的神情,那亦是一种享受。
赋予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天才街》,作者常新港,从中我有所领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应该嘲笑和歧视别人;有梦想就应该执着追求,却也应该注意方式。这只是一个故事,读书赋予了我梦想,梦想让我奋斗拼搏,而这定会成为我取得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篇五:手机赋予双重人】
从流行语“没有手机的日子如同与世隔绝”不难看出当今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与钟爱。
过犹不及,手机在带给我们潮流便捷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双重人格”。
自从有了手机,人们更热衷于在各大社交软件中“晒”自己了。可现实呢?把原本不完美的身材P瘦,把原本凌乱的书桌前收拾干净放一本书或一杯咖啡,配上自拍和感叹人生的文字……诸如此类,听着就令人发笑,可为什么人们还会这样乐此不疲地自欺欺人呢?明知道是不真实的还迫不及待的分享给全世界,利用手机的便捷把现实和网络中的自己塑造成两个不同的人,其根源在于人们常常通过手机把生活过给了别人。
如今网络暴力已成常态,稍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拌了句嘴便破口大骂。反正是手机嘛,谁也不知道谁是谁。人们利用手机的隐蔽性把现实中小心翼翼的自己塑造成网络上什么都敢说的自己。于是手机成了人生活中胆小自卑的幌子,放飞自我似的向别人展示着“看我多厉害!”
究竟是什么使手机成了荼毒人性、隐蔽思想的工具?
一份最近的调查问卷显示,仅有0。67%的人不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一百人中不足一位!多么令人愕然的比例。要说这些人没有优质的生活和精彩的时刻与人分享吗?他们当然有,只是他们明白,生活是过给自己的。有发大段心灵鸡汤去教育别人或怨天尤人的功夫何不品一壶茶、读一本书?到哪儿都只是在举着手机狂拍进行“实时直播”,哪儿有时间享受照片外的生活?这0。67%的人不会用手机来伪装自己过虚假的生活,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思想见识已经远远超过常人了吗?何必用手机来掩饰自己!
发明手机的初衷是让它服务于人们,没想到现在却成它控制了我们。一则笑话揭示了手机的本质:“你永远不知道手机的对面是人还是狗!”
手机赋予了我们双重人格和生活。
【篇六:青春洪流赋予我们的羽裳】
时间老人就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它的齿轮不停地滚动着,好像只在眨眼的时间里我们看完了自己的17个春夏秋冬。这一年,我们18岁了,我们没有了小清新的时间,没有了睡懒觉的时间,仿佛我们一切的自由都被剥夺了,因为我们高三了。
说实话,我不喜欢书本上的高三。
所谓书本上的高三,千篇一律只有一个模式。时间是干枯海绵里的水,拼尽全力才能挤出纳米大小的分子,而我们像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存活,努力闯过6月的火海。这一年,我们淡漠了外界的变化,忽视了除高考外的其他事情,甚至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
所以,我感到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城里,庆幸身边的伙伴仍旧朝气蓬勃,庆幸我们的青春没有完全被格式化,庆幸我们可以每日大笑,而不是45度仰视烟灰色的天空。
可是压力还是会有的。
高三与压力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情侣,亘古不变地爱恋着对方,在它们专制阴影下的我们,即使对它们咬牙切齿却又不得不臣服于它们的掌控之下,我们对它们真是又爱又恨。有人说,人生如同爬山。在我看来,高三就是一座又高又大的山,我甚至看不到它的顶峰,因为那阳光太刺眼。也许,这是我们的恐惧心理在作怪吧。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同伴,为了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不停地攀爬,可是我们发现,越向上爬同伴越少。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可我知道那里肯定隐藏着一种别样的滋味,正如诗中描述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成功的感觉固然很好,可它的过程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汲取书本里的知识,认真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把我们的思维炼成一把精致的剪刀、一枚枚小巧的绣花针,针孔里穿着细小的时间线,耐心而精致地在丝绸纹路上绣出繁花似锦、符合高考心愿的羽衣霓裳,然后穿上它,闯过一道道关卡,趟过暗黑的河流,直至青春洪流的彼岸。
青春是茧,我们是蝶。破茧成蝶是我们的愿望,即使遍体鳞伤,我们也绝不后悔。我们只为6月的姿态翩跹,经历着荆棘之痛,饱尝着苦涩的甜,可能,这就是一种叫做“青春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