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践行弟子规
践行弟子规

【篇一:践行弟子规】

【践行《弟子规》有感】

李宗益

这是践行《弟子规》的第二周,前几天闹钟一响我就起床,玩完了玩具也都收拾了,表格里的“A”多了起来,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原来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于是在行动上又有些散慢,于是表里又出现了可恶的“B”,这还得怨我自己呀!

那是周三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盘我最爱吃的可乐鸡翅,那色泽让人见了就馋的口水直流。可是爸爸还没回来,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以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为了管住自己,我回到房间上床等着。可是,我平时患着鼻炎很难闻到味道的鼻子却跟我作对,偏偏在今天好使了。那一股股诱人的香味,直往里钻,我咽着口水劝自己再忍一忍吧。二分、五分、十分……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爸爸回来。我最终还是没能经住诱惑,悄悄地跑到厨房吃了起来。一口、两口……呀!一会儿就吃完了三个了。妈妈发现了,她说看在我忍了这么长时间的份上,就在考核栏里填了个“B”,否则就是“C”啦!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路上遇见了一个阿姨,我小声问了声好,就低头玩儿去了。到家后在“路遇长、即趋揖”一栏里多了一个“C”。我后悔也来不及了。后来,每次遇到我认识的人,我就会暗中鼓起勇气主动打招呼,所以我喜欢的“A”就又回来了。

【践行《弟子规》有感】

李宗益

放假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几张践行《弟子规》的表,让我们按照上面要求写的去做,然后由家长来评价。

《弟子规》虽然背起来容易,但是实践起来可真难。

放假第一天,我想: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始,今天我要得全“A”。于是我订上了闹钟就上床睡觉了。到了第二天早晨,忠诚的闹钟,七点准时响起,我努力睁开眼,可是实在不想起床,便又闭上了眼睛,心里想多睡一会儿不要紧。可是当我再次睁开眼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我一下精神了,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心想这下可糟了,我匆匆的洗完脸来到客厅。果然不出我所料。桌子上《弟子规》力行表“朝起早”的那一栏里又多了一个小小的“C”。刚开始就得个“C”,真惨!以后这几天我按时起床,这一项就都得“A”了。

还有一次,妈妈上班前嘱咐我在家好好写作业。我写了一会儿,觉得累了,就开始拼小车。结果拼了拆拆了拼,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拼出来一个勉强能玩的车。我把车放在地上刚要开始玩,妈妈正好也回来了。见我在玩,毫不留情的在“读书法、有三道”一栏里写了个“D”。我无耐的收起玩具,这又能怪谁呢?

践行弟子规第一周,由于我不请早安、不主动洗漱、玩完玩具不收拾都没能得过几次“A”。以后我可要改掉这些毛病,争取第二周多得些“A”。

【春节践行《弟子规》】

蔡雨欣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吉祥、喜庆的节日气氛。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可以吃那么多好吃的,还能穿上新衣服,还能得到压岁钱。

今年的春节是在姥姥家过的,我和妈妈年前就到姥姥家了,大姨和舅舅是年根儿才到的,他们刚进门,我就上前大声问好,大姨直夸我有礼貌,我十分开心。开饭的时间到了,小弟弟不懂事,早早就上桌了,我却没有像小弟弟那样,坐在桌旁静静地等着,大人们都说我喜欢吃什么可以先吃,放在原来我就开吃了,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一直提醒我,就是:“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等大人们都入座了我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先给姥姥和姥爷夹了菜,自己才开始吃,家里人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并说,现在这样懂事的孩子不多见了。

我和家人们一起看春晚、吃饺子、放鞭炮,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也正是《弟子规》让我在家人们面前彬彬有礼,是它让事实我改掉了许多小毛病、缺点,我才会变得越来越懂事,一天天在长大,在进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虽然没有完美的人,但我们可以借《弟子规》来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

谢谢你——《弟子规》,是你让我发生了变化!

【篇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静静地闭上眼睛,接受这圣贤智慧的洗礼。心儿像过滤般明净,没有了尘世喧嚣,没有纷尘杂扰,留下来的,只有一份安宁和坦荡。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向我们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有余力,则学文”。一个人的知识如果一直停滞不前,那么他将被社会所淘汰。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将会成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孔子苦读《易经》,把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尺,而后成为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一代宗师,与之对知识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开的。

学文需室“香”

“列典籍,有定处,读完毕,还原处。”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并很快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一个杂乱肮脏的学习环境只会让人嗤之以鼻,让自己身处其中烦躁不安。刘禹锡虽身处陋室,但“惟吾德馨”,在这样宁静祥和的环境里,还“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于是陋室不陋。归有光的项脊轩中,虽然“室仅方丈”,但“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仍有一番别致情趣。陋室因书香而不陋,学文因书香而充实。

成学贵在专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字就会歪歪斜斜,就难以收到显著的成效。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于是后来便有了“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之说。于濂在致东阳马生信中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都说明一个人的成才,往往是扎根于对某一知识的专注。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丰碑。

学文却力行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成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如果我们只懂得死啃书本知识而不付诸实践,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去学习,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永远只能当“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决心要“格”院子里的竹子,结果搬了一条凳子里想了七天最终以头痛宣告失败。这便启示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践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学文不力行只会导致失败。再放眼看,诸葛孔明便是一个懂得学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致使曹操败走华客道;在城墙上,他羽扇纶巾,横赋弦琴,大摆空城计……只有懂得学文与力行相辅相成,几步忘记学习,又能付诸实践,我们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别致的情趣,难道不是吗?

学文需室“香”,成学贵在专,学文且力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那么“少年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漫漫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便能苦中作乐,收获人生道路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人生彰显光彩。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赶走朦胧的睡意,翻开书的扉页……

【篇三:《弟子规》读后感】

国学,是我们中国智慧的宝藏。《弟子规》这本书,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句,他们告诉我: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可以擅自做主。自己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能自己偷偷藏起来。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水果店里买水果,我们挑好了后,妈妈正在买单,我偷偷拿了两颗提子吃掉了,当时我还很不以为然。后来读了《弟子规》里的这两句话,再想到那天吃的两颗提子,突然有如鲠在喉的感觉,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它告诉我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一天早晨,我六点多就起床了,爸爸说:“早上这么好的时光,你读会英语吧!”当我正要磨蹭找个借口不想读时,忽然想起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于是马上动身,拿起了英语书,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以前早上我都要七点多才起床,现在每天我都会六点半左右就起床了,这样可以读半个小时的书呢。

《弟子规》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事,更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是博大精深。身为当代的小学生、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一定认真品读《弟子规》,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篇四:《弟子规》读后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奥妙深厚的大千世界发展至今,文化也传承至今。而今,我慕名拜读了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后,受益颇深。

有人说:“若是要成为这天下第一强国,创造一个理想的先进国度,那就得回到一千多年前,学习中国孔老夫子的文化。”我想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积蓄已久的力量。岂是这些后起的“小辈”可比拟的?这薄薄的《弟子规》并没有多少重量,但这2千个字,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引导我们向善趋恶,这,便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自古以来,便是万善孝为先。老师长辈教导我们:父母将我们生之育之,十几年如一日,不容易。我们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们听着念着,也做着。可是,你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时时认为父母养育我们天经地义?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用来还前世的债?

不是的,这世间又有谁是欠谁的呢?父母照顾养育我们,只是因为那血浓于水的情,并不是债啊。而我们孝敬父母,才是天经地义的。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父母与我们最亲,给予我们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样都还不清的一份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当作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培育,不让父母忧心劳心虑心担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人们说:“孝乃小善。”那,何谓大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说,善良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对大众有颗关怀爱护的心。然而我却认为,善不分大小。无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会给予,会感恩。付出的纯是一片仁慈友善,不为名利,毫无虚假。只是被现实的尘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颗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规》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灵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颗纯净的心,从而人人为善,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天地间也将处处荡漾着爱的波纹。生活中的一切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哭,他便会对你哭。同样,如若你温情待他,他也是会善待你的。

孝者,无须像张坚那样卧冰求鲤,无须像周文王、子路般时时牵挂。每天出门说一声:“爸妈,我走了!”回家时说声:“爸妈,我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便足矣。

善者,无须像佛祖割肉喂鹰,无须像黄帝尝遍百草。只是每天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多做一些“举手之劳”,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谦让,这便足矣。

【篇五:《弟子规》——指引方向的明灯】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许多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指引我们方向的明灯。

《弟子规》教会我守信。“凡出言,信为先”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

宋庆龄小的时候,有一天为了等要来家里的同学,放弃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望最敬爱的奶奶的机会。然而,她的同学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虽然我的同学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

受到圣贤的教诲,伟人的影响,我觉得我也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

记得有一日,我与沫沫相约一起去公园游玩,可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眼看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大雨依旧是下个不停,我到底去不去呢?“凡出言,信为先”话说出去了,不管什么事,我都要守信啊。于是,我撑着雨伞在漫天大雨的街道上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公园走去。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时间过去一分一秒,雨停了,约定时间也已过了。沫沫失信了。可是我依然不后悔,因为我做到了信守承诺!

《弟子规》就是指引方向的明灯,感谢《弟子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知道生活和学习,做到了守信。

【篇六:我与《弟子规》】

最近,我学习并背诵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书中讲了,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学生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书里面讲了七个方面:“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书里面“入则孝”中有这么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觉得,其中我做到过“父母责,须顺承”和“冬则温”这两点。

前几天晚上我在楼下玩,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散步。我擅自做主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做调查。恰好这时爸爸妈妈来找我,想让我回家。发现我不见了,心里很着急。他们在院子里大声喊了好久,也不见我人影。直到我做完调查后才回到家。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之后我想了想,主动认了错。爸爸妈妈见我主动认错了,就没再责备我了。通过这个事情,我不但做到了“父母则,须顺承”,还知道了“出必告,反必面”。

我还记得,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让爸爸妈妈不要充热水袋,他们感觉很奇怪。那天我特意提早上床帮爸爸妈妈把被窝焐暖。他们一进被窝就觉得很暖和,就问这是怎么会事?当他们知道是我把被窝焐暖后,连声夸奖我呢!我听后心里甜滋滋的。

我发现孝也是很好的,不但别人会更多表扬我们,还会增添我们的美德哦!

热门推荐
1谢谢您
2搏——我的年度汉字
3纸花开花实验
4取与舍
5雷锋精神永飞扬
6电梯惊魂
7因为创新世界才精彩
8我阳光我运动我快乐
9硬币
10让每个日子起舞
11风筝与线
12两个人的世界
13包饺子
14态度说明一切
15我的故乡
16阿秋
17认识你自己
18第一次骑自行车
19感谢您妈妈作文400字四年级
20生命因你而美丽
21市树选拔,桂树夺冠
22一次有趣的羽毛球比赛
23你真好
24一片垃圾的诉苦
25灯亮了
26我敬佩的一个人
27似水流年,师爱永恒
28
29记一次安全知识竞赛
30蜘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