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过无月的中秋】
今年的中秋,似乎与往年都不一样。
从早晨开始,天空便被薄暮所笼罩,灰暗的色调贯穿了一天的始终。连日光都能遮蔽的雾霭更是将月光层层围堵在视野之外。赏月者会为了今晚的天公不作美而黯然神伤,然而我却终究不知道,究竟是雾气蛮横的阻挡了月光的去路,亦或是月亮自己羞赧的不愿见到世人?总而言之,今年的中秋,是无月的中秋。
当然,并不能说我清楚地记得去年甚至前年的中秋是否晴空万里,也许中秋对我的意义早就悄然无声地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而我直到今天才有所领悟。
无月的中秋,是没有喧嚣的夜晚。
打开手机里的音乐,放出具有中秋主题的曲子,却只能听见男声女声发出的凄清哀伤的低吟浅唱。窗前一条马路之隔的是一幢居民楼,楼上的一排排窗户,不是印象中节日里的万家灯火。只有稀疏的几盏光明点缀在黑暗中,亮着的窗扉里,隐约显露出人来人往走动的身影。有时候我常在想,那每一盏灯火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故事,无数个故事交织在一起,组成世间众生无常而又往复的命运。众生百态,在无数个没有喧嚣的夜晚里行进着和演绎着。
无月的中秋,是没有温度的夜晚。
出了门,才发觉沁骨的寒意已与似乎还在近在眼前的夏天截然不同,只得返回家门,又披了一件长袖外套,可是比起温度,气氛的清冷才是真正无法抵挡的寒意。所谓的中秋,竟过得如同清明。越是这样想,才越发现再没有比时下的情景更搭配那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了。稀疏的路人匆匆地走着,道路两旁的灯发出昏暗的黄光,仍未耗尽生命的飞蛾在光下竭力飞舞着,它们又是否知道自己注定死亡的命运?
无月的中秋,是没有思念的夜晚。
路过一家饭店,只是站在门口便能感到门内鼎沸的人生和通明的灯火。这里仿佛是一片不被世界影响的方圆,又或者是一片被世界遗忘的孑遗之地。几个人互相搀扶着从门内颤颤巍巍的走出,通红的脸上洋溢出亢奋的神情,嘴中含混不清的嘟囔着谵妄的狂语。没走出几步却又转身扶墙,将那满肚的腌臜一口气吐在墙根,吐完了,又接着相扶着摇晃着朝远方走去。只有那阴阳怪气的春曲还久久回荡在凄冷的空气中。不惜豪掷千金买来一夜酩酊,不过是为了将心头的思念吐在墙根。
无月的中秋,是没有回忆的夜晚。
我突然发觉我已走出太远,周围是一片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建筑,就连空气好像也是陌生的。我环顾四周,茫然不知所措。雾霭盘踞在空中,仍旧没有丝毫消散的迹象。
走过无月的中秋,就像走过一条没有回忆的路。此时此刻,那些稀疏微弱的灯火,那些在灯下匆匆行走的路人,那些酩酊大醉的酒客又再一次地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画面如同那吞没了月光的雾气一般,在凛冽的空气中弥散着。
我想我终于明白了,也许明月本身是没有情感的,她永远都孤悬在高空,如同告别了娑婆的灵魂,规避了尘世间的一切浮华喧嚣。而望着月光凭空遥想的,只是我们这些世上的芸芸众生。人看了月光,便起了思念,醒了记忆。可如今,就连这月光也吝啬地隐秘起来了,又怎能不引得地上的灵魂们断肠哀叹呢?
这世间的人啊,注定是没有回忆,却在回忆里沉沦的生灵。
【篇二:走过那一年】
那一年,我十五岁,那一年,迷茫过,那一年,奋斗过,那一年,那些事,苦乐交织,我无法忘怀。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回想起初四的那段时光,恍如昨天一般浮现在脑海,无法忘怀那温馨的教室,那活泼开朗的同学们以及和和蔼可亲的老师们。
仍记得我们埋怨初中生活的话语,仍记得那枯燥无味的书本,那严格的制度,仍记得当时的不情愿,还记得在六个月前班主任那句话“也去你们现在抱怨,也许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后,你们还想回来看看这所学校,还想看看909班这间教室,还会去找教过你们的这些老师。”这句话迎来了我们议论的话语:“就这破学校谁还会回来啊,也学我们同学之间还会交流,也去还会和老师聊天,但绝不会再回这间教室了。”
可现在回想起当时说过的话,怎么这么幼稚,这么无知,现在多想再抽出时间会母校看看再回到属于49人的明亮教室,再伴着那三台风扇,六盏灯,一个多媒体苦读;多想和同学聚在一起畅谈,交流;多想再和以前一样,几个同学一起,拿着书到办公室问题,多想时光可以倒流,在回到那温馨的教室,再重温那段时光,49个同学重聚,哪怕是一个小时,一分钟,真的很想很想……
那是一个多么团结的集体,里面有团结互助的同学,有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有我们响亮、充满气势的誓言,有我们为中考奋斗的身影,更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对我们殷切的希望和无私的教诲……
可当时我们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幼稚,我们不知多少次气走老师,不知多少惹老师生气,可又不知有多少次看到老师为我们批改作业的疲惫身影,不只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老师给我们讲了几遍,可我们却屡次出错。
然而,初四这一年有美好的回忆,有太多的不舍,还有那形影不离的朋友,现在也分开了,因求学的缘故,有的也到了他乡,虽然我们离得很远,但距离未能冲淡我们的感情,我们仍然会在周末互相交谈彼此的不愉快,互相鼓励对方,安慰对方,那是一段多么深厚的友谊啊,他不会因距离而隔断,也不会被时间冲断,而是越来越深,它将永远扎根于此,永远不会挪动。
那间教室,有我最美好的回忆,“科技发展好九连”的称号,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走过初四,经过了磨练,经历了分离,是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真想再重温时代经典,现在,就让那回忆留在心中,守护着属于它的那一片天地吧!
【篇三:走过歪路】
升学第一天,已高中毕业的二哥背着我的书包,一手提着行李一手同情的拍拍我的肩膀“妹啊,高中这三年,玩儿命啊”,然后指了指涂着黑漆显得油晃晃的大门,“二爷我终于出狱了,哈哈……”我在二哥幸灾乐祸的表情中夺过我的书包和行李,野蛮的抛给了他一个眼然后跑进了学校,迎来了掌控着我人生之路的三年青春。
我不明白二哥为什么要把高中生活弄得那么累,“玩儿命、监狱”等形容词与我幻想的高中生活根本沾不到边儿,因为我眼中的高中满满的是烫发染发的人,带美瞳穿个性服装的小姑娘,打群架的小青年,以及一对对在操场上打情骂俏的小情侣……我认为这才是真正五彩斑斓的高中生活。
大概是被这种思想洗脑了,高一的我特别叛逆。“咚”的一声,我又一次摔门而去,“有种你就别回来!”妈妈的叫骂声隔着两道门依然传进了我的耳朵里,我一路小跑一路撕着那张让人咬牙切齿的成绩单,经过的地方有数不尽的碎纸片漫天飞舞。我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瞪着不知何时变得阴沉沉的天空。乌云把晴朗的天空吞噬成灰色,也把我的心吞噬成了灰色。冷风“呼呼”地吹来,吹鼓了我单薄的外套,也吹乱了我的长发。鼻子突然变的酸涩,视线也变得模糊,我低头张开双手,豆大的泪珠滴在了我的手心上。
突然一个厚重的身影挡在了我的身前。把一本书放在了我正好张开的双手上。我疑惑地抬头望去,看到爸爸严肃地站在面前,透过泪水看到的影像异常的清晰。“我以为上高中后你该懂事了!”说罢便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我呆愣地望着爸爸远去的背影,心顿时抽痛了一下。低头看去,手里捧着的是《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我独自坐在长椅上,一边抽咽着一边把这本书翻完。书的内容很简单,是一对双胞胎自述他们克服不利环境拼命学习考上北大的故事,他们没有反叛,没有忤逆,用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青春。
想到自己以前所做的种种,泪水终于汹涌的溢出眼眶,我瘫坐在长椅上嚎啕大哭,吓坏了正往回赶的路人。愧疚的泪水把我桀骜不驯的气势冲得一干二净…
现在我才晓得二哥对学校的形容有多么精辟,马到崖边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幸好现在悔过得不算太晚,瞧啊!我正戴着眼镜拼命的划拉试题呢!
【篇四:走过中秋】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随着中秋节的钟声响起,人们又沉浸在了忙碌与欢笑当中。
早晨,大人们早早地起了床去买各种水果、佳肴,市场上到处是水果摊,那笑红了脸的苹果、玲珑剔透的葡萄、黄中泛绿的梨子挤满摊位,让人看着就嘴馋。摊主笑吟吟的招待买东西的客人们,大街小巷,人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老婆婆们也聚在一个亭子中,七嘴八舌的聊起了八卦;老爷爷们却是围在一起下棋,每下一颗棋子,老爷爷都会紧皱着眉头,手捏紧棋子,深思一番才下定他,是多么的谨慎小心啊。大过节的,小孩子们也不闲着,拉着家里的长辈去买各种灯笼、玩具、炮竹……平时冷清的街道一下子热闹起来。
傍晚时分,妈妈开车载我们一家子回乡下看舞草龙。草龙是用收割后的稻草编织成的,每年的今天,家家户户都会回来舞草龙。年轻力壮的大哥哥们负责抬草龙,还有一位大哥哥在前头抬草龙的糖口。村里的老乐队一鼓一锣一长号的奏起乐来,给乡村的中秋增添了不少的气氛。那草龙摇头晃脑、甩身摆尾,活灵活现。龙的身上插满了香火和荧光棒,这条栩栩如生的大草龙,为人们点起了希望,为人们舞来了喜气。草龙每探访一户人家,在家里收购者的人总会插一大把香火,然后放一挂鞭炮,据说,这样就会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呢。临近舞龙结束,我和妈妈跟着人群来到河岸边,目送着人们把“海龙王”送过“海”去……
中秋圆月下,抑或有一群老人,正坐在河塘的岸边,沏上一壶上等浓茶,侃侃那过去的岁月,聊聊那今夜没有回来团聚的异地亲人。中年村姑们也从各自的家中抬一张桌子出来拼在一起,然后把早就准备好了的各种月饼和水果摆满了桌子,等待着大家来分享。小孩子们也在今晚丢了睡意,效仿着大人们围坐在一起,纷纷拿出各自的小玩意显摆着,分享着。
“慧儿,你看!”妈妈手指着圆月说:“那月亮多漂亮,像什么呢?”“月饼!”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小吃货,就知道你往好吃的上面想。你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听听,要是背不出,就甭吃今晚的月饼了!”“哼!想为难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走过中秋,走过忙碌,望着圆圆的亮亮的金秋月,走进梦想,走进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