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农家的冬日
农家的冬日

【篇一:农家的冬日】

金秋遗下的残叶被初冬的雪盖住了,那白雪被当空的日头照射着,泛出耀眼的银花,映衬着两侧的农房,显出东北农家特有的风味。我兴奋地奔跑在这雪中,感受着这久违的惬意。

小时,我总爱在这雪上打滚,雪很厚,就像一张舒适的床。常常在这时,家门会突然“吱”的一声被打开,一位颤巍巍地老人微斜着提着木桶走了出来:她瘦弱的身材好像已无力提起那盛满污水的木桶。她冲在雪地里打滚的调皮的我笑了笑:这笑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最灿烂的笑!这位瘦弱的老人就是我挚爱的外婆。她吃力地将水倒掉,从天边纷纷落下的雪花落在她的衣服上,那微驼的背似乎连那微不足道的雪花也承受不了;但外婆仍送给我最美的笑,让我在严冬中感受到了温暖。温情是农家冬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家的冬日有一种空幽的美。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那一片白色,虽单调却不失光彩。天空中,浓云被涌动的冬风吹成了零星点点,蔚蓝的晴空,时而飞过一两只固执的孤雁。天上的光景显得陌生,但周围的一切依旧是如此地熟悉:那不变的古屋,不变的雪景,还有那永不褪色的欢笑。晚上坐在瓦上望着那漆黑的苍穹,缀在夜幕的星辰被寒风吹得摇摇欲坠。外婆用微弱的乡音将看呆的我唤了下来。回到小屋,一种久违了的熟悉的温暖扑面袭来。全家人在土炕上盘腿而坐,围成一圈谈天说地,煞是温馨。外婆则在一旁微笑倾听,倾听自己牵挂的孩子们一年的风雨历程。时而因孩子们的成功而安心的笑,时而因孩子们一时的挫折而不安。摇曳的灯光下,我突然发现外婆苍老了许多。外婆劳苦了一辈子,即使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她也仍不知疲倦的为儿女做着一切。大概这就是外婆对子女、儿孙的爱吧: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就奔个平平安安。

农家的冬日还有一种古韵的美。走在那泥泞不堪的古道上,四处张望,一切都被这冬日赋予了一种古韵:傲然挺立的古松,皑皑白雪覆盖的群山。凋零的花朵虽已在冬日的瑰日中失去了光彩,却犹如水墨,失彩中透着一种风韵。外婆就像这幅水墨画,虽失去了往日的绚丽,但在风霜中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质朴的心灵让这位年迈的老人显得并不失光彩。每次回乡,那间古屋的炊烟都会在冬雪中升起,那是外婆,一位善良的老人,燃起了木柴,点起了炉火,等待着游子在风雪中归来。

农家的冬日,又升起了袅袅炊烟,飘起了纷飞的雪花。在这严冬中,那份爱,永远让这冬日温暖……

【篇二:外公的农家乐】

看!田园风光,这就是外公的世外桃园。

今天,外公邀请大妈妈、姐姐和我去他田园里摘蚕豆、挖土豆、采西红柿。

我们穿过一条马路,沿着田间小路边走边看,一会儿就到了外公的世外桃园。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西红柿,它们一个个红彤彤的像宝石般闪光。旁边就是蚕豆园子,我们跨进去摘蚕豆,它们挺直身子站在园子的边缘,好像英勇的战士保卫着它们伟大的“祖国”。外公就站在田埂上开始给我们传授真经了:只要摘垂的很低的豆荚,那一定是可以吃了。我们几个人像收割机一样把大蚕豆全都采摘进了自己的小竹篮。接下来,外公拿着锄头,将三棵苗苗给翻了几次,一下子,这些苗苗的真面目是土豆呢!我和姐姐争先恐后地捡起来。它们有的像弹珠那么小,有的像鸡蛋那么大,成串挤在一起……我们使劲抢啊,把土豆一个个装进袋子里带回了外婆家。

回家的路上,我跟外公约定好了下次还要去他的田里享受农家乐。

【篇三:农家书屋】

温和的阳光洒落在一座座充满梦的地方。粉墙黛瓦沐浴着迷人的书香,每当此时,古朴的小屋总会被镀上一层金的边框。

你去问一问村里头的人,指一指那座令人向往的地方,那是哪,做什么的。村里人一个个都会笑着说,那是世上美妙的地方。你去看一看就知道,那里面装的都是沉甸甸的宝哇!这,就是农家书屋。

矮墙,彩瓦,小说里的地方活了起来。上千本书整整齐齐排在充满木香的架子上,来往的行人脸上露出了渴望的光芒。这是一间藏宝屋吗?是的,里面的都是无价之宝。当大门轻轻为人们打开,不拥挤、有秩序的人们挑起了自己喜爱的书本,看了起来。一本本读者登记册已经被翻得有些坏了——无论有多热,多冷,都阻挡不来人们看书的热情。

从天文到地理,从圣经到伦理,书的种类应有尽有。翻书声与书香交错,令人心旷神怡。

拿起一本书,仔细品味,书屋的氛围很快把你带到了书中世界里。我们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哭泣,带我们领略真善美,假恶丑。书便慢慢在你的心里萌芽。

书本想一朵朵彼岸花,开在我心里。用那似有似无的香气感染着我,引领我走向梦想的大道。

去书屋看看吧,书屋可以教会你抛开世俗,揭开人性的本真。把岁月浸泡在书香里吧。

【篇四:农家小院】

我的家乡在农村,尤其令我喜爱的是那红墙小院。家乡很美,且不提那古朴的小桥流水,不提那引人入胜的高松苍柏,不提那黑油油的广阔土地,也不提一年四季变化无常的荷塘,单是这红墙小院,就极富画意。

哦,春天来了吗?她迈着轻盈的步伐急匆匆地到了,冬老人仿佛还在留意带去点什么,而春姑娘已不允许仔细瞧瞧,花盆中是不是已冒出几个绿色的小脑袋?哦,原来是去年夏天落下的指甲花种子。不止这些,瞧!桃树已长出了许多新芽,葡萄的茎开始泛青,而那橘树和柳树,依然不改昔日风貌。往别处看时,隐约间透出一层绿黄。我知道,那是勤劳的父亲播下的菜别开始“竞争”了。

倘若到了三月,你还会看见露在墙外的粉红的桃花,是多么惹人喜爱。再过些日子,树上又已经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别有一番“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风味。

夏天到了,你看到了吗?那株挨着墙角的桃树,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将它丰硕的果实展现在人们面前。好大好大啊,白里透红。你甚至会感到那果实甜甜的汁液要往外溢。搞一个尝尝,保你口“福”心服。

秋姑娘踩着小碎步姗姗来迟,这是丰收的季节。无论是盆栽的还是地上种植的作物,均是一派可喜的景象。大白菜、大包菜都卷起了叶子,像缩着头的罗汉蹲在那里。由下往上望,可以看见一个个丝瓜吊着,一串串扁豆悬挂着。人们都说秋是恼人的,但是下雨的时候,你来到这里,你会看到一片不同于世俗的世界。

严寒,冷酷是人们对冬的共同感受。而那小小的庭院却在冷清的寒冬中见生机。你瞧,那采过的橘子树还保留着树叶,那平整细耕的一块菜畦,不正是在孕育着的来年的期望吗?

小小的庭院是这样朴实,是这样富有诗意。如今我已离开那农村小院,来到县城读书……我那魂牵梦系的小院,你还好吗?

【篇五:农家乐】

今天,爸爸带我去体验了一天农家乐的生活。

吃过早饭后不久,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他的单位。

爸爸的单位里有一大片的菜地,里面种着白菜、胡萝卜、白萝卜、土豆、南瓜等等蔬菜,都是爸爸亲手种植的。我沿着菜地中间的田垄走着看着,发现在菜苗之间长着很多杂草,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于是我主动提出要清理杂草。接着,爸爸给我布置了任务——锄完一块地里的杂草就带我去摘冬枣和柿子,我满口答应了下来。

说干就干,我拿起锄头开始了工作。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干起来才知道没那么容易——第一是因为锄头大而杂草小,稍不留神就会误伤菜苗;第二是因为杂草的根很深,一棵杂草需要刨三四次才能彻底除根;最后就是杂草面积很大,实在是个锻炼耐心的工作。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却只往前推进了一小段。终于,爸爸走过来,告诉我正确的除草方法:对于菜地而言,除草也是翻土的过程,所以要遵循“除草不推土”的原则,即除草之后锄头要抬起来,把土留在原地;而有的地方就只是以除草为目的,要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即先除近的后除远的,以免远处刨来的土挡住了近处的杂草“掩人耳目”。

在爸爸的指挥下,我采取了“推进式”方法,很快就按爸爸的要求锄完了草,尽管期间汗水曾数次浸透了我的衣服,鞋子也被泥土弄得一团脏,身上更是被蚊子咬了大大小小数个包,但我的心里还是非常的快乐;爸爸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开车带着我们上山去摘冬枣和柿子。

我们先到达了一片枣林,满树的冬枣勾起了我们肚子里的馋虫,于是我们一手拿着袋子,一边采摘一边往嘴里送。新鲜的冬枣脆生生的,枣肉是浅绿色的,散发着勃勃的生机。我们有分工有合作:低矮的树上,我伸手摘下一颗颗清脆的冬枣,手臂被枣树上的刺划破了也浑然不觉;较高的树则由妈妈来负责;更高的树枝则是由爸爸先将树枝弯下来,再由我和妈妈一起采摘。我们乐此不疲的工作着,很快就喂饱了自己的肚子,手中的袋子也同样“吃的”饱饱的。

接着,我们把袋子放到后备箱里,向着柿子树的方向出发了。

柿子树只有一棵,但是硕果累累,看吧,大大小小的柿子挂满了枝头,远处一看好似一座金山。柿子的个头很小,比成熟的杏子大不了多少。摘柿子有一种专门的工具,有着长长的木头柄,前端是两根粗铁丝弯成的钩,中间分开一定夹角,用的时候,将中间的空隙卡住枝条,然后轻轻一转,枝条就会整根被折断掉落下来。我也尝试着用了一下,但由于不知道技巧所以没能成功。爸爸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干脆直接爬上了树去摘,然后将折断的枝条扔下来,我负责将柿子摘下来放到箱子里。很快箱子也装满了“黄金宝藏”。

中午的时候,我们在上脚下的小村庄一户人家里品尝到了真正的农家饭,原料全部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都取材自山上的地里,味道也非常好,而且又很有营养。

今天的农家里体验生活让我体会到了农家人生活的艰辛不易和收获的快乐。同时也让我对农村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热门推荐
1那时,我很幸福
2有你真的很幸福
3清洁工人
4游海洋馆
5一件有趣的事
6我长大了
7我的导师
8比的功用
9我发现了老鼠的秘密
10我的老师二三事
11勤奋就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12付倚朦家的过夜
13新学期,新风貌
14都市霓虹
15童年·菜园·小青虫
16我爱绘画
17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18难忘的中秋
19九姑山
20时间是生命
21辽阔
22一个有趣的梦
23我们班的小能手
24孙悟空来到新世界
25和父亲一起的细碎时光
26走近了才知道
27这天,我回家晚了
28成长的岁月
29我们班的“烦人精”
30不期而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