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一年级作文>茅浒水乡的一角
茅浒水乡的一角

【篇一:茅浒水乡的一角】

在我们湘乡的东郊有一个有名的东山岛——茅浒水乡。它四面环水,风景优美。从远处看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

走进小木门,前面就有一座大房子叫“日出东山”。从外面看大房子像一个大大的蒙古包。步入屋内你会看到许多小房间,厅内还有一个毛主席的雕像。走出房子向左拐,就会看到一块大草坪,这里是小朋友玩耍、休息的地方。草嫩嫩的,绿绿的,被春雨洗过后,显得更绿了。草地上偶尔还会飞来几只鸽子呢!河边停留着一条大船叫“威靖号”和几条小船,河岸边杨柳依依。再往前走,经过一座木桥,就看到一些奇特的房子,它们立在水上,犹如一朵朵绽放的荷花。房前有许多白色的、粉色的山茶花。穿过一条小路就有一块草坪,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有秋千、有攀爬楼梯等等,好玩极了!

茅浒水乡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篇二:走进炮台南潮水乡】

南潮,素有“最美水乡”之称,今天我们小记者团就来到这里进行采风活动,领略南潮水乡之美。

早晨,缕缕阳光照射下来,碧如翡翠的江水银波闪闪,站在枝头的鸟儿高声歌唱,阿姨姐姐们提着一个个水桶,来到江边洗衣裳,整个村庄,宁静如诗,美如。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新建的潮式民居。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个天井,井的对面就是正厅,桌椅外观精致,边上都刻满了花鸟鱼虫,真是巧夺天工。那精妙的雕刻手法让我们赞叹不已。

接着,老师又带领我们去参观村中普通的民居。一条条走廊纵横交错,连接着许多户人家,院子里的人们有的在闲聊,有的蹲坐着干家务活,跟城市里的熙熙攘攘完全不同,这儿的人们休闲又自在。

紧接着,我们去参观了这儿最著名的“吴氏家庙”。我们了解到——南潮村是由北宋先贤吴复古所创建。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吴复古故居。吴复古故居的祠堂正面正中为凹斗门楼,大厅宽敞,恢宏大气。据老师介绍,吴复古在宋熙宁二年游登州,承好友李天章热情款待,获得12块秀色灿然的美石——“北海十二石”,吴复古将它们带回潮汕,置于“岁寒堂”中。后来大文学家苏轼还为此写了《北海十二石记》,又名《岁寒堂十二石记》。

参观完吴复古故居,我们也感觉肚子有点饿了。老师带领我们到南潮雨花斋用餐。我们在主持人的指导下端身坐正,一起恭诵供养文和感恩词:“……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所有付出的人。”用餐时间到了,小记者们都走到打饭处,我一看,桌上摆放的全是蔬菜,有馒头、海带、西兰花……,就连冬瓜汤里也是清一色汤水,没有半点肉,真是名副其实的素菜馆呢!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水乡南潮,踏上回家的路程。

再见南潮!我心中最美的水乡!

【篇三:水乡的恋】

那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千年不变的姿态,依然宛若在梦境里一般,唱着古老的早已失传的歌谣。

——题记

从小时候起,我就对水乡有着特有的眷恋。也许是天生性格中的浪漫吧。但是烟雨朦朦的江南水乡,确实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令人神迷心醉。

黑夜未央,黎明初始,水乡便在半梦半醒之间展开了画卷。空气仿佛是凝固的,很静很静。水岸两边沧桑的瓦屋檐下,跳跃不定的光影仍未熄灭,好像是回到了那古老的年代,窗檐里如豆的烛影摇红。远处乌篷船轻轻在水中荡漾,只有“吱呀,吱呀”的船桨声在和着流水的旋律淡淡吟唱着,仿佛怕惊醒水乡甜蜜的梦。一阵凉风袭来,夹杂着几丝花朵的清香,使人神清气爽,让人怀疑这里是否是传说中云卷云舒的天堂。

天空渐渐透露出纯白色的微光,云破日出。勤劳的水乡人民早早起了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慢慢踱步在水边,欣赏着整个小城的喧闹与繁华。岸边有穿着蓝底白花衣裙的浣衣少女们,正举着洗衣棰,卖力地往衣上敲去。时不时还能听见一串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与溅起的水花一起在清澈如洗的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随后又散入水中,顺着水流流向远方,宛如几颗细碎而又斑斓的泪滴。

这美丽的水乡就在这样欢乐而又美好的时光中度过,好似悠远的一曲清歌般细水长流。

当小贩的最后一声叫卖声只剩下流转的回声在空气中飘散,水乡便又如镜花水月般沉入静谧。暖暖的夕阳照在水上,宛如梵高笔下色彩绚丽的精致的油画。习习的微风拨动着花瓣的琴弦,奏出几丝微小的却又能直达人的心灵深处的声响。谁知那脆弱的花朵儿啊,禁不起这纤手的拨弄,纷纷飘落入流水,仿佛迷幻的仲夏夜里轻轻在树叶间滑落的几缕如水的月光,散发着淡淡的愁滋味。流水葬落花,它自无语,也许这是最绵长的挽歌。

如血的夕阳渐渐褪去了它的色彩,水乡睡了,好像一个安静的孩子。

柳色如烟,清风淡月,寥星疏影,拂晓黄昏……人世间最美的景色也莫过于此。但我对那如水墨画般的水乡的曼妙姿态的恋,却远远超越了这些被诗人们所狂热追逐的事物。它的美好,它的恬静会永远留在我记忆中,成为最华美的一章。

【篇四:水乡谱新歌】

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水养育了家乡人。现在,我家乡勤劳的人民正在谱写水乡新歌。

上个星期四的上午,我们高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工业园区参观。在快到达工业园区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非常美丽、非常有气势的“宇通大道”,道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花圃,在花圃丛中,有在夜晚色彩变化多端的形似莲花的路灯,有亭亭玉立的霓虹灯,在霓虹灯灯杆上的扬州宇通服装公司的广告,远远望去,既漂亮,又整齐。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东元铜业公司。在东元铜业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见到了那么多、那么粗、那么亮的铜条,听车间主任说,他们还要把这些铜条运到无锡总公司进行加工,把它拉成如头发丝般的铜丝。从车间主任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东元铜业公司是福利企业,职工大都是我们镇的残疾人,我对东元铜业公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升!

带着对东元铜业的敬佩之情,我们向参观的第二站——扬州宇通服装公司进发。来到宇通公司,宇通公司的广场上彩旗迎风飘扬,“欢迎周巷镇中心小学师生参观我们公司!”的宣传戗牌让我们倍感亲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宇通人的热情!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说:“我们宇通公司是周巷镇第一家外资企业,是一家设备一流、规模宏大的服装公司……”听着王总满怀激情的介绍,我们都激动不已,巴不得现在就进去参观!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宇通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宇通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是多么明亮,多么干净啊!崭新的缝纫设备排列得整整齐齐,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在缝制衣服,有的在烫衣服,有的在质检衣服……看着挂在衣架上的一件件衣服,我相信,当宇通服装公司的衣服在各个城市火热销售的时候,当人们知道这些衣服是扬州小镇——周巷制造时,没有一个人不佩服我们的家乡!

带着王正东总经理赠送给我们的纪念品,我们踏上了归途。回首工业园区,那机器的轰鸣声还萦绕在我的耳畔,那不正是我勤劳的家乡人民谱写的水乡新歌吗?

【篇五:游茅浒水乡】

这个星期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茅浒水乡野炊。

上午,我们约好在我家小区大门口集合,人到齐了准备出发。这一路上,我十分兴奋而又激动,因为我这次是第一次去茅浒水乡。不知不觉,我们的车就开到了目的地,这里真是美不胜收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的草地,接着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湖”,然后是“建立”在“湖”上的小岛平原,真叫人赞叹不已。

噢!我们几个小朋友一下车就直奔草地,在草地上嬉戏,玩闹……大人们就各忙各的,洗的洗菜,炒的炒菜,煮的煮饭。

突然,王楚骥提议去“湖”里捉鱼。大伙都举手赞同,我们哼着小曲朝“湖”边前行。来到“湖”边,我们把准备好的塑料杯,一人一个,比赛开始啦!我们都鼓起大大的眼睛,生怕鱼儿从自个眼皮下溜走。等我小心翼翼双手合十去“抱”它时,一不留神,它溜出我的指缝间。经过几个回合,大家毫无所获,有些沮丧。突然,杨楚帆说:“我们分组行动好不?”两个两个一组,两面夹击,哈哈!这点子真不错,我和王楚骥不一会儿就捉了好几条,正当我们洋洋得意时,对手过来抢鱼了,我们毫无防备,被抢了好几条鱼,我们反抢,谁知对手早有防范,我们一无所获,只好另寻目标。吸取上次教训,处处防备他们。我们俩齐心协力终于战胜了杨楚帆他们。

一转眼,太阳公公就落山了。我们也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茅浒水乡。

【篇六:茅浒水乡】

一天,我和尹新沿以及“老妈组合”一起去茅浒水乡游玩。一路上,我们“调皮组合”又蹦又跳,当然又少不了一顿臭骂。

一到那里,我便呛得喘不过气来了,原来,那里人多,再加上烧烤技术三流,当然浓烟四起啦!没一分钟,我和尹新沿就呆不住了:“老妈呀老妈,我们去划船吧!”老妈经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终于屈服了!我马上拿好相机,穿好救生衣便出发了。前面离我们最近的是竹林,所以先前往竹林。

竹林真绿真美啊!一阵风吹过,枝叶被震得发出“哗哗”的声音,好像是在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时,我惊奇的发现,河水是那么纯净,纯得可以清晰的看到水底深处的鱼儿。“滕明杰,这里还有捕鱼的工具呦!”尹新沿的妈妈叫道,我立马抄起一件,捞起离我最近的一条红鲤鱼。只见它红红的,像一把在水里盛开的火。我看见它那凄惨的表情,便忍不住放了它。随后我们又一起去了怪石堆。那里的怪石真是应有尽有,奇形怪状,有的像孩子,有的像马,还有的像猪,真是多得五天五夜都数不清。

这次游玩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热门推荐
1湘乡下雪的冬天
2春天的踪迹
3母爱如水
4我愿与孤独相伴
5憧憬主题学生写作
6一路担当,一路果香
7不要随地吐痰
8回忆我的童年
9别样的精彩
10神奇的大自然
11东风为我来
12来自世界的“礼物”
13发生在公园里的一件事
14蛋糕的诱惑
15共享单车的“利”与“弊”
16最容易走的路最好走吗?——读《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位妻子》有感
17春意
18我的自画像
19星光下的感悟让我回味无穷
20老师,谢谢你
21家乡的作文
22细节决定成败
23我是电脑控
24我的班主任
25阵阵绿意,片片红心
26道德的作文
27健步如飞的小蜗牛
28童年趣事
29我和妹妹给大人指路
30黄牛招待客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