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你为什么不生气
你为什么不生气

【篇一:你为什么不生气】

喜怒哀乐,像调味品一样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味道。怒,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少了它,生活也会变得单调无味。

生气,是我们的权利。龙应台就曾发表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尽管中华名族为“礼仪之邦”,注重修身养性、以德服人,但我们需要生气,要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我很生气!

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在国破家亡时并没有生气,没有反抗,被关入小楼之中,整日对着庭院伤心落泪。你为什么不生气?你的懦弱让你成为了亡国奴,失去了自由,受后人的耻笑。何不生气,带上所剩无几的兵力去和敌人作最后一次较量?战死沙场,赢得身后美名,岂不快哉。正是由于你的懦弱,才让自己受制于他人,在施舍中苟且偷生。不如真正生一次气,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有骨气、尊严的。

网上总流传着一句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生不生气由你决定,惩不惩罚自己也由你决定,倘若你容忍再三,自己不惩罚自己,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别人的惩罚。

中国人在领土方面没有生气,钓鱼岛事件频发,连一些小国都来和我们争岛屿;社会在环境问题上没有生气,导致污染愈发严重;人们在食品安全上没有生气,彩色馒头、地沟油、毒奶粉等事件络绎不绝。现在,你受够了,请站出来大声说:我很生气!

生气,不是发泄,不是蛮不讲理,而是有力地抒发自己看法。面对这些恶劣的现象,妥协只会助长其势,谈判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只有生气,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最终击败它们。今天你不生气,那么明天、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承受你沉默所带来的苦果。

我们需要生气,要学会生气,要敢于生气。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软弱的变现只会让人们觉得你无能,最终被淘汰。但我们不能盲目、随便生气,那么生气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目的,变成了一种发泄,反而是在惩罚自己。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生气?

【篇二:我生气了】

一天晚上十点钟,我正在三楼吃夜宵,突然奶奶上来了,她皱着眉头说:“从早到晚就知道吃,晚上吃东西,会长成胖子的啊!”

我心里很生气,想:吃点东西会死啊!干嘛不让我吃东西哦!

可没想到奶奶把夜宵全倒了,我生气地跑到房间,“啪”的一声把门锁上了,就拿玩具娃娃生气,我边打娃娃边哭着,说:“奶奶坏,我再也不理你了!呜呜——”

第二天,我趁奶奶出去买菜,把家里的所有炒菜的用品都藏起来,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她来到厨房,觉得有些异样。

哈哈,看你怎么吃饭!

奶奶回过头来,说:“轩如,你是不是把炒菜的东西都藏起来了?”

我坏笑了一下,说:“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样?”

奶奶也对我无语了。

【篇三:中国人的生气】

龙应台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更有某某文人曾私下悲叹:中国人奴性已深。而不生气,则显然是奴性已深的表现?

说中国人不生气,不可否认是有道理的。现如今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却往往“懒于”或“惧于”借助司法渠道索得自身本应获得的权益。我外公退休前是东北某校的教授,就曾被某地产奸商用些卑劣手段非法侵占一处房产,而他虽心中不甘,几番说要将奸商高上法庭,但最终却只私下和解,息事宁人。外公有人生信条,其一便是“吃亏是福”。一教授尚且如此,况普通的中国民众乎?回溯中华几千年悠悠历史,中国人一直期待的不是如《权利法案》般限制君权的民主条约,而是期待有明君治世。被奴役了,只希望被奴役得更好一点,碰到明智些的奴隶主便高兴,其间虽有时间、地域、文化等诸多限制因素,我们却不可否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是有奴性的。

然而,中国人不生气,本身又无可厚非,自汉朝董仲舒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人渐渐少了法家的锋芒,减了墨家的严谨,多了儒家的仁义礼智。儒学所推崇的“仁”与“礼”,千百年来平了中国人战国春秋、三国纷争的气焰,余下了“和气生财”“吃亏是福”的信条。中国人的不生气,归根结底是文化扎根处的一团和气。中国人的所谓“奴性”,其实也只是所有曾在奴役制度下生存过的民族所共有的忍耐,与文化和气相结合的产物。

但这又绝不意味着我们中国人如今就可以一直保持“不生气”的状态,时代在改变,文化要不断适应时代。在西方国家不合理的“反倾销”模式下,和气生财的中国人也应该生气。在日本非正义的领土挑衅之下,再和平稳重的中国人也必须生气。中国人不生气,但不生气应有限度。中国人不生气,但中国人须成一头善良的雄狮。“仁”与“礼”的儒家文化必须继承,坚决、果断的现代精神也理应融入!做一个必要时坚决生气的中国人!

【篇四:妈妈生气了】

妈妈是个外向开郎和善解人意的一个人,但有个“坏毛病”不许我犯错。

在疫情期间有一次我没上数学课,中午妈妈干活回来,我心里忐忑不安怕她问作业。也许是妈妈干活劳累,做饭吃了歇大概二十分钟就走了,我七上八下的心终于平静,我也抱着侥幸的心里躲过了这一劫。

下午妈妈干活回来刚进屋第一句是:“张睿豪,为什么不上网课。这声音震耳欲聋,声音刚落。人就已经到了我面前,吓得我心惊胆战,我抬头看妈妈的脸色像满天乌云,狂风暴雨快要降临一样。妈妈气极地大声喊:"为什么没上数学课,老师己经给妈妈发微信了。”妈妈看我不吭声,生气使她失去了理智,把我按在床上,朝我屁股上一顿猛打。可能这次妈妈真的很生气。第二天没有去干活,早上不让我吃饭,让我去厕所去提茅粪水倒到侧所不远的菜地。我极不情愿去干了。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她在旁边说:"快点,太慢了。”最后妈妈看我实在干不动了,心一软,妈妈替我把剩下茅粪水提到菜地浇菜,等妈妈浇完菜,就问我:“是学习还是挑茅粪。”我说:“我要好好学习。”

通过这件事情妈妈想让我知道不好好读书,长大没文化就得下力。我终于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不在逃课,不在惹妈妈气,好好学习。

【篇五:令我生气的一天】

我那个九岁的妹妹,在我吃饭的时候就一直和我吵。本来也没什么事,她让我陪她玩,那时候店里的客人多,我也这么大了就去帮忙了,就没理她。

妹妹是个犟脾气,非要我陪她玩,当然我是不会答应的。她求了几次就不求了,你以为她听话了吗?当然不会。她开始闹了,一时着急的我对她吼了一句:“我没时间陪你玩,我作业都没写完,我还等333包间的客人走了我去写作业呢!”

没想到她竟然哭了,她的哭不是放声大哭,而是眼角沸腾着泪,嘴抽搐着。她猛地一脚踢过来(我妹是练跆拳道的),因为我早已明白她的攻击套路,我一把抓住她踢过来的脚,然后放下。

恶人先告状,不错的。她立马过去就给我爸说我打她,我爸也真是的,二话不说,过来就给我两个大嘴巴子。再问我为什么打妹妹,“我……”哪有这样的老爸?我有点激动了。我话还没说完他又是两个大嘴巴子,唉!我一气之下向门外跑去,一拳打在了墙上。

唉,真让人生气。

【篇六:她生气了】

我的妈妈是一名中学老师,因为常年和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她的脾气已经被磨得很温和了。平常在家里对我的调皮也很是宽容。但因为我的一次考试,妈妈生气了。

在这个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一直在家上网课。有一次数学单元测试,我只考了65分。妈妈在听到这个分数的时候,先是一阵沉默,脸色变得很凝重。我不好意思了,扭扭捏捏地用蚊子大小的声音对妈妈说:“这次考试的题目有些难!”妈妈还是沉着脸,什么也没说!她拿过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首先是填空题,在看到我的第一道错题时,只听见妈妈“滋”了声,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想:“完了!要挨训了!”但妈妈并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吸了口气就接着往下看了。

到第二道错题时,妈妈专注地看了我一会儿。哎!这道目光让我怎么形容呢?反正我是不敢说任何话了,脸也一下子烧起来了。我只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妈妈却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这么盯着我。到后来,妈妈终于动了一下,我情不自禁地往后仰了一下。妈妈看见我下意识的动作,又斜了我一眼,然后就拿起红笔在试卷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到第三道错题时,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喊了声:“杨睿瑞!”我不由得颤了一下!正准备说话时,只听妈妈说:“把笔记本拿出来,这三题再重新看题,对着笔记改错!”我乖乖地坐下来,大气不敢出,对着笔记认真看起来。妈妈就坐在旁边看着我,我实在是太紧张了,有道题看着是16,手中却写成了18。正准备拿涂改带时,就听妈妈在旁边又“滋”了一声,手中的红笔重重地敲了一下试卷。我拿着涂改带涂写了几次竟然都没有成功。“慌什么,静下心来认真做!”说完,妈妈就站起来去拖地去了。

我长出了口气,静下心来认真看题。拖完地,妈妈又拿起另外一套试卷,让我做了同类型的题,直到我再没有出错,妈妈的脸色才好看了点。正当我以为解放了的时候,妈妈又发话了:“记住了吗?会做了没?”我只迟了一秒,就听妈妈压着声音说:“说!”我小声嘀咕了声,“大点声!”我又大声说了一遍,妈妈才没说什么了。

那天晚上,我做梦都在听妈妈讲题,梦里一会儿是妈妈大声训我的声音,一会儿是我哭哭啼啼的声音,妈妈的脸色一会儿正常一会儿通红,我的脸色也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哎!太可怕了!以后可要仔细看题了,千万不要再犯低级错误了。

热门推荐
1感动的作文
2坐在母亲的背后
3夏日的风采
4老师,我拿什么来爱你
5最好吃的东西
6“黑乎乎”第一次出门
7暑假去看海的作文
8大自然的声音
9我的小仓鼠
10舌尖上的爱
11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12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13我尊敬的老师
14三年级看图放风筝的作文
15青海湖的静
16傻妞
17写家人像什么动物的作文
18读《资治通鉴》有感
19万里桥西——草堂
20我与书的故事
21保护地球
22依赖着这日子
23与美相伴
24我学会了背书
25长沙的秋天
26鸡年抢食事
27滨江小城
28走过四季
29心儿怦怦跳作文600字
30那一抹绿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