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记叙文>做人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
做人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

【篇一:做人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

在万丈红尘中,在缓缓流淌的墨水间,携带了前世的夙愿,晕染了今生的宿缘,带走五千年余年的时光,带来了科技的光速发展。科技发展至此,计算机已初具人类情感,一些学究们坐不住了,发生问道:“如果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世界将会怎样?

不同于学究们的担忧,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对于他的观点表示赞同。

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开发其的目的在于贴近人们的生活,打造智慧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者既然能够创造它,必然也能够在他违反自身的开发理念后将其摧毁,所以对于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并不担心。还记得周国平先生曾在《愿生命从容》一书中写道:“人只有拥有了一颗善良之心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不然与禽兽没有分别。善良是人与禽兽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而善良便是同情心和价值观的总和。

害怕失去,便不会得到。同样的,人没有同情心便不会对可怜之人的遭遇不会施以同情,给予人爱。自然,不懂得给予人爱的人也必定得不到别人的爱,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一个没有爱的人注定活得寂寥。

若是没了价值观,那就更为可怕。价值观是一个人衡量事物的标准,没有价值观的人无法判断事物的好坏及是非对错,那么他做事也无原则可言,他要的是最后的结果,而非享受其中的过程。他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做事,这样往往会吓跑身边的人,注定他的人生是单行道。所以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人也不算一个真正的人了,但是我想这样的悲剧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学究们说八零年代的大哥大是洪水猛兽,九零年代的电视机毁了祖国的花朵,零零年代的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但是八零年代的长辈躲过了,九零年代的长辈捱过了,我们又怎么不行呢?我们定会学习到前辈们、长辈们身上的精神,守住做人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

【篇二:关于底线的作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有些事儿来不得半点虚假,而守不住底线就像越过雷池。

穿过长长的走廊,灰白的云儿掩盖住往日太阳的光彩,天空一片暗淡。我偶然瞥见她,发现很久没有和她交谈过了。而她,正与一群我不熟悉的人说说笑笑,眼里满是兴奋的光芒。

初一开学时,我常和她搭话。她大大咧咧,喜欢交朋友,因此人脉圈广。我认为她学习好,为什么呢?她作业做得飞快,学习又是那么轻松……面对这种“大神级”的好友,我抛下决心要把成绩提上去。在我对她天真的幻想中,初中第一次大考来临。考试结束后,我找她,她一脸沮丧,却还是强装笑颜。但我觉得她对我的态度变了。那次,我夺了第一,而她的名次只是在遥远的地方黯然,难道我看到的都是假象?

过了几天,她的心情恢复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快。一天中午,她独自在座位上写作业,我抱着书去找她,寻求一道题的解答。她听见脚步声,猛地颤了一下,慌慌张张却又神速地随意翻开一本书,把几张纸夹进去。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走到她对面,将书摊开:“你帮我看一下,这道题怎么做呀?”恍惚间,她舒了一口气,接着一脸从容淡定,一只手压在那本书上,另一只手握着笔,思考着。她沉默的空当,我偷偷瞄了一眼那本书——我还是很好奇她为什么害怕其他人看到。

那,是一叠答案!我只怕看错了,便多留意了几眼。尽管只是一个小角,但我确信那是答案无疑。我不敢相信。我咬着嘴唇,心里有一刻燃起一阵怒火,但又像被一盆冷水浇灭。我不知道该对她的行为感到失望还是愤怒。“我恐怕不会,你去问问别人吧。”她抬起头,小声说着。我拿起书,走了一段,想想又停下。回望时,她掏出那叠答案,不紧不慢地抄着。这场景确与平日相似,只是她的眼里多了一分侥幸,像一层迷雾,让人难以觉察。

窃取来的果实定然诱人,但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谁不踏踏实实留下诚信的足印,谁将永远走不出渺小与狭隘的怪圈。学问之道,同样也来不得半点虚伪与欺骗。

不抄袭,这是学习道路上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也是为自己学习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篇三:底线】

每一道刻痕,都意味着公平;每一声呵斥都代表着底线。

——题记

春日的第一抹光辉穿过小街,光明照耀着这个不起眼的房间。老人端坐在窗前的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制作着称杆。虽然这个手艺已不流行了,可老人依旧专注,如同一位大师雕琢着他的作品一样。娴熟、老练而又沉稳。我坐在他的旁边,静静地端详着,一如小时候。

老人出生在一个木匠世家,从小就学习秤杆的制作。现在70岁左右的他,与秤杆为伴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平常的时候,老人是和蔼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小孩儿。今天给几颗糖吃,明天给个小木头玩意儿。哄谁都像哄自己的孙子孙女。而作为资历最老的小跟班,我更是有幸,可以被允许在他劳作时学习一下。

老人一辈子以秤杆为生,他对秤杆的制作要求十分严格。

作为一个老木匠,闭上眼睛,长长短短的木棍一提,准心在哪里,两道痕之间间隔要多远,他都了然于心,分毫不差。但他从不这么做,而是像小学徒一样,拿着木制标尺,一道一道地比对。而且标尺,五年一换,为的是防止标尺随时光流逝而产生误差。作为他的小学徒,在一旁观摩的我明白了:“对自己的活儿,一定要严肃认真。”老人做事的态度,在那时的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叫“底线”的种子。

老人是这么做活儿的,也是这么做人的。他就像秤杆那样正、直。常听老一辈说,以前,总有人趁着月黑风高夜,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鬼鬼祟祟地走进那间小屋。没过几分钟,人就踉踉跄跄地跑出门。而后,礼物被奋力从屋里扔出。“砰”的一声,合上大门。而他,拿着刻刀在秤杆上用力地戳出准心,一脸的愤怒:“怎么会有这样黑心的人,利益熏心啊,怎么就这么想要黑秤,不应该公平经营,诚信待人吗?”

这位正直的老人以他的言行让“底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长成了茁壮的规则之树,撑起了我心灵的天空。

数十年过去了,幼稚的孩子长成了少年,老人的面庞更加苍老。但是秤杆上的每一道刻痕意味着公平,每一个声驱逐黑心客人的呵斥,始终召唤着人心的底线!(公众号:涵城语文)

【篇四:底线】

英国作家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文明后,物质方面的飞速发展。然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同时,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着而生。三聚氰胺的毒牛奶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人们也许会说这一切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然而这只是一个客观的因素。真正的内因在于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守住底线,守住为人处事的准则。

守住底线是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金钱利益,不为所动。做正直的人,干正直的事。守住底线是面对逆境时,不放下气节,苟且偷生。守住底线是面对世俗的冷嘲热讽时,独守人的本心……

守住底线可以让我们活的问心无愧。一个坚持为人处事原则的人,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陶渊明误触尘网,踏上为官之路。不久,他便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一心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为人处事的底线。官场的黑暗与他正直的人格格格不入。为了守住底线,他宁愿采菊东篱下,又让见南山。这样他活的倒也轻松自在。倘若陶公仍追随世俗,一心为官,放弃他的底线,他会快乐吗?面对水生火热之中的百姓,他能解脱吗?他能面对他无力改变的世俗吗?陶渊明是对的,归隐是良策,即守住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又得到了快乐,何乐而不为?

文强,腐败任务的代表。他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金钱利欲,美色,忘记了自己身为公职人员的责任,放弃了为人处事的底线。最终他身败名利场,一命呜呼。为了让这些事情不再发生,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如何才能守住底线?用美德去占据你为世俗而浮躁而动荡不安的心。美德能让你更清楚的了解人生,了解何为底线、如何守住底线。底线不应当是去追名逐利,而是面对名利;人有一颗的心。守住了底线,你就守住了人生的准则。

守住底线,让每个人多拥有一颗守住底线的心。守住底线的人们,一起来吧,让我们一起一个最美好的时代。

热门推荐
1总有风景,让我沉沦
2戏台之下
3钓鱼真有趣
4春天,温暖四处蔓延
5要想飞跃,按部就班来
6放风筝
7丽江古城导游词
8老师我想对你说
9伟大的父爱
10我喜欢的小动物
11我家是动物园
12游苏州树山
13童年趣事
14难忘的一节语文课
15我喜欢的小仓鼠
16难忘的一件事
17海是蓝给自己看的
18你快回来
19猜猜她是谁
20走出来真好
21天气控制器
22留在心中的那份情谊
23放学路上
24想象中的未来
25吹鸡毛比赛
26那一刻,我好后悔
27难忘的星期天
28古屋
29野炊
30动物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