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十六岁我多了一分成熟
十六岁我多了一分成熟

【篇一:十六岁我多了一分成熟】

梦,以微微的曙光掺和着青草淡淡的绿意,带着我走向成熟,走向希望,编织着十六岁迷离的梦幻,编织着十六岁的天空的几朵彩云。

有人说十六岁的花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在这有梦幻、有希望的十六岁,我多了一分成熟。

这成熟让我懂得欣赏自己。它犹如在沙漠里发现了黄金,在沙滩上发现珍珠,在森林中发现了钻石。打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欣赏自己,让我学会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它让我懂得,每个人在获得别人的肯定前,首先要为自己喝彩,这样才能发挥一个完美的自我。

这成熟使我有了自信。在学校艺术节的比赛上,黑板报的评比上,是自信让我取得成功。它让我懂得人有了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为自己的愿望而努力奋斗。人一旦缺乏了自信,就会对自己美好的理想放弃争取,会使人昏昏噩噩,碌碌无为。自信是大力之神,能使弱者变强,使强者变得更强。

进入初三,学习和生活都没有理想的那么顺利,内心有太多的悲哀与不满。我已心力交瘁,好似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扇动着翅膀,望天也迷茫,望地也迷茫。我是勤奋已欠费,灵感已停机,誓言是空号,信任已关机,关怀无法接通,梦想不在服务区。不过,岁月流转,谁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成熟告诉我,尝尽人生酸甜苦辣也是一种乐趣。

一个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有让人感动的美丽;一种结局,常需令人惋惜方显言近意远的回味;挫折纵然无情,却能令人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顽强。人生亦是如此。是成熟让我懂得不应该让生活适应自己,而是自己应该去适应生活。

【篇二:阅读,让我更成熟】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不知怎的,看到书上密密麻麻的字,我就头昏眼花,一点也看不进去。所以,我对社会的了解,仅仅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可是,我接触到的世界毕竟很小,以致于到了小学,我还天真地以为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

是阅读,改变了我的想法。初一放暑假的时候,老师布置我们回去看名著,这就像是一块石头压在我的头顶上:天啊!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啊!于是,我怀着不会被老师提问到的侥幸心理,打着如意算盘——逃避。

这时候,姐姐站出来说:“你不试一下,又怎么知道读书的益处与乐趣呢?”在姐姐的鼓励甚至有点“逼迫”下,我很不情愿地拿起了一本书,就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著名的文学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因为在当时那堆名著中,这本书是最薄的,所以我率先选择了它。

老舍的文字不深奥,简明易懂,勾起了我的兴趣,我花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好好欣赏它,仔细琢磨它。我也仿佛亲眼看见老舍笔下那个原本老实淳朴、踏实能干的祥子,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颓废,最终被社会的洪流所埋没。看完之后,我深叹了一口气,也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我该说些什么呢?祥子是个好人?没错,他刚开始是个好人,他的善良淳朴是现在的人都少有的,可是后来吃喝嫖赌那样不做?那么,他是个坏人?他后来的确堕落了,各种恶习无一不缺,但他的本性并不坏,是社会的种种使他变成这个样子的,谁又能阻止?

一连几天,我都陷入深深的思索,最后,我艰难地得出:没有谁是一定的好人,也没有谁是一定的坏人;做一辈子的好人很难,做一辈子的坏人也很难;而驱使这一切的,是现实的社会,残酷的社会。

从此,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阅读一些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几乎每次,我都能从中读懂些什么,领悟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道理;虽然这些道理有时候可能不全对,但最起码,我可以一一去验证,去判断,这样人生才能更有意义,我才能更成熟,不是吗?

每个人都有变得成熟的一天,而阅读,让我变得更成熟了。

【篇三:成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却不似燕过复返,花谢复开。青涩稚嫩的时代从指间轻悄悄地溜走,我们如青葱的麦秆,终会变为金黄沉甸的谷穗。

成熟是随风入夜的细雨,润物无声。匆匆的日子走过,回首凝眸,我们已然不再是那个张扬浮躁的少年。

成熟是虚怀若谷的态度。一个成熟有智慧的人懂得听取他人的批评。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有一次演出京剧《杀惜》时,场内喝彩叫好声不绝于耳,从角落里却传来一位老者“不好!不好!”的声音。梅兰芳下场后来不及卸妆就把老人接回家中待为上宾,请老人指正。此后每每在此演出必定请老人观看。正是梅兰芳的谦虚,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广招门生奖掖后进,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他学识渊博时,他却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处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懂得谦逊不轻狂,将生命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是一种成熟。正如成熟的谷穗低着头,谦虚使我们的生命绽放出瑰丽芳华。

成熟是处变不惊的从容。巴尔扎克曾有言:“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一个成熟的人,必定有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德国数学家埃米•诺特被爱因斯坦称赞是“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来最杰出的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天才”,她上大学时虽成绩优异却只因是女儿身,拿不到毕业文凭。她在事业刚起步时遭遇家庭不幸,社会歧视。通过不懈的奋斗,她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却因犹太人的身份被德国法西斯驱逐迫害。但她从未怨天尤人,坚定从容地经历命运所给予的苦难,成为“抽象代数之母”。苦难的光照在理想的道路上,笃定的信念催人毫不犹豫地向前走。

成熟是知足常乐的豁达。作家史铁生写到:“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懂得不发烧的日子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成熟的人,在走过岁月的风雨洗礼后,懂得从最平淡朴素的日子,最细微琐碎的事情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正如余秋雨所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是一种心境,能让我们在走过岁月匆匆,蓦然回首,惟见风景独好。

【篇四:成熟与个性】

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后,你似乎开始懂事,似乎听得明白一些道理了,于是周围人便会慢慢要求你变得成熟知性。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长辈……仿佛无时无刻不在说:“该长大了!”

但何谓长大呢?如果只是指明事理、辨是非,那很好,我觉得我们已经长大了。但家长们往往不那么想,他们心里有一套自己的准则:好好读书、品学兼优、做“别人家的孩子”。只有合乎这些标准,我们才算长大。不期然,我们按照家长们的设想在“成长”的道路上行走着,肩负父母的期望,成为他们心中“成熟”的人。但慢慢地,我们也在这过程中,丢失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比如说,个性。

每当在父母高谈阔论“别人家的孩子”时,我只觉得枯燥、无味。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特征、甚至于相同的性格。仿佛是由机器批量生产的一般,一批又一批,毫无个人特点。尽管如此,父母仍旧要求我们成熟到这般地步,这就是我们在“成熟”中“低垂着头”的缘故。

成熟,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丢失个性,丧失自己身上的某种闪光点或特性吗?我觉得不。

成长的最好方式,我觉得应该是让我们自己去选择。即便会因此多走弯路,即便会因此摔倒,即便会因此而感到迷茫,这都没关系,只要我们保持自己最初的模样走到最后就好。成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丢失个性。当然,这种个性要无伤大雅。只有这样,我们在将来才能成为真正被他人所需要的人。

所以,从现在开始,去找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吧,发现自己的个性,说不定,你能从中挖掘出自己的才能,进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保持自己的个性,在成熟的道路上走下去吧。

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在将来不久的秋天里,结出形态各异的果实。并在我们真正成熟的那一天,依然高昂着我们的头。

【篇五:十六岁,我多了份成熟】

人们常说:十岁是春天的生机,十四岁是夏天的热情,十六岁才是秋天的成熟!正是在秋天出生的我如今也将迈进秋天的门槛了……

回想起春天时的幼稚,淡淡的回味当中也不泛一丝丝的清爽。在我很小,小得不足以懂得什么是长大,那时看着来来去去的少女们穿得鲜艳亮丽,梳着乌黑柔顺的头发,戴着精巧夺目的头饰……,我总仰望着自己能长大。童年也就在这种焦急的渴望中,一天又一天,似乎怎么也过不完,虽迟缓却也温暖,就像老棉鞋上晒着阳光。

而上了小学之后,对成熟也有了一些了解,可是那时的理解还是幼稚可笑的。在我看来,那些穿着“妈妈式”服装的女孩至少有着渴望成熟的心理吧。作文中时常出现的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词句的少男少女们多半是成熟的吧。

到了这个秋天,我居然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担心和恐惧。成长中的我对成熟的理解也不再那么简单和表面化了。现在十六岁的我,所幸也对成熟有了另一番的理解:一个人是否成熟;不单单地表现在外表和生理上,最重要的是看他的心智是否成熟。一个成熟的人应当是有健全人格、有博大的胸襟和不凡的气度,有冷静的头脑、有正确的做人原则,有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有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成熟就是对自己的主人,对成熟的排斥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现在的我已经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在向收获的赛道上努力不懈、就算是最后一名的我,永不放弃的我,一定会尝到了成熟的果实。

秋天的闲阳静静地照着我们,足以让人感到超脱、潇洒自然,漫步在长大的河堤上,微风拂过密密的长发,我们带着热情和留恋走进了又一个秋天,迈向成熟。

【篇六:十六岁我多了一份成熟】

已是深夜,我捧着一杯热咖啡,坐在窗边。窗外车水马龙,窗内寂静一片,俨然两个世界,我在两个世界间穿梭自如。

初秋,却颇有些凉了。喝一口咖啡,苦涩蔓延开来,却香醇无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太爱闹了,以前让我手足无措的事,不知何时起却能从容地应对了,待人一贯颇冷的我,竟也能体谅别人的心情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十六岁是蔷薇一样美好的年纪。而那些花儿,盛开了、散落了,唯独青春这朵奇葩,永远驻足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纠缠着我们的记忆,迫使我们记下想忘的、忘记想记住的,所以青春,它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但又不得不承认,青春它也是消逝着的,我们像是它表面上的针,不停地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往往又是讽刺的。这个年龄的你,你敢否定么?

像这个时候的我们,明明才十几岁,却已忘记了曾经的泥巴、弹珠和娃娃。带着年少的我们不该有的成熟,定定地望着未来。

我亦是如此。你呢?

翻出几年前的玩具,恍惚间回到了童年,看着玩具牵扯出来的泛黄记忆,离自己好像是隔了一个世纪一样,既熟悉又陌生。于是童年,开始泛黄了。

开始反思成长的不适,开始接受长大的成熟,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你是否也是不喜欢在QQ群里唧唧喳喳了,而开始习惯听着自己喜欢的歌曲,安静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是否也是早餐即使不对胃口也会勉强吃下几口,然后静静的看着妈妈的脸上幸福的微笑;你是否也是床头会放一本书,每当夜幕来临的时候翻来看看,直到你读完;你是否也开始在天气渐凉的时候,叮嘱父母注意添加衣服……

真的,有一天我发现成熟离我们也不远。

照照镜子,几乎认不出自己。还叫嚣着的昨天,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而我却一反常态的安然,安然地注视着我的过去,安然地遥望我的未来。

我弄丢了那些舍不得的幼稚,却又意外地拾获了淡然。窗外,依旧喧嚣,而我站在十六岁的尾巴上,微笑着同我的未来打招呼。

热门推荐
1我的乐园
2寻找春天
3我的蛋宝宝
4新学期计划作文
5我这样上网课
6家乡的小山庄
7记一次生活自理能力比赛
8需要
9童年趣事
10开学新发现
11你是我的亲人
12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13老爸未老
14读后感的范文
15北海游记
16小学
17儿时
18就这样种下一颗种子
19小学生作文
20我家是个动物园
21在春天,一切都还来得及
22想象作文
23我爱家乡美丽的松花江
24窃读记
25成长的快乐
26我爱我家
27感谢您的信任
28我的表弟
29登山
30母爱就是洗澡的顺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