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五年级作文>南京梅花山
南京梅花山

【篇一:南京梅花山】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在这美好的阳春三月,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我和妈妈怀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游览金陵的梅花山。

未进梅花山,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便扑鼻而来。那香气浓郁而又芬芳,让人以为是哪位游客喷了香水。不,可是又不像,那香中透着自然的气息,那气息中还透着春的希望。我想:“这一定是梅花的香味吧。”

刚刚踏进梅花山,便印证了我的猜想。那里到处是春意盎然的景象。那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睁开了眼:蝴蝶在空中欢快地飞舞,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连风儿都刮得那样温暖,那样和煦。当然了,这些都不是主角,那一簇簇俏丽地绽放于枝头的梅花,才是这山上最美丽的主角。它们就如同一个个身披霓裳的仙女画着红妆,倾诉者自己的脉脉情怀,显得楚楚可人,让人看了心生喜爱。

走进了一看,那各种各样的梅花更是动人。梅花们有的开的正艳,但却不显张扬;有的刚刚要开,又好似犹豫不决,真是个优柔寡断的姑娘呵;有的还是个花骨朵,真像个娇羞的花仙子。虽说如此,它们还是竞相开放,争的不是艳丽,而是清香。真像学生们在努力学习呵!在旁边绿叶的衬托下,那一朵朵花儿显得格外美艳动人,就连那花蕊都如金缕细丝般雍容华贵,真如在无瑕的翡翠中点上了朱砂。虽然绿叶把梅花称的如此美丽,但它不但没有心生嫉妒,反而还默默奉献。在我的眼里,那绿叶就如同无私的老师,她一直默默地奉献,却不求回报。倚在梅花树旁,我的心里无限感慨。若它是位皇后,那么“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怕是为它专门撰写的。若它是北国佳人,那么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来形容它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静卧在梅花树旁,闭上眼睛,便会感觉人的喧闹声已不复存在,仿佛自己来到了世外桃源,只听见鸟鸣声,只闻见梅花香。树上时不时还会有花瓣飘落到身上,似乎穿上了一件外套。又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梅花,穿上朝霞似的舞衣,随着风儿的吹拂翩翩起舞,身边还有蝴蝶伴舞,跳得开心极了。

梅花的美真是看不尽,道不够,意无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日观赏完金陵的梅花山,便不再觉得哪里比得上这处的景色了。

【篇二:南京研学】

去年春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目的地是有着“金陵”之称的南京。一大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踏上了旅行的大巴车。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此次研学旅行的第一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和老师同学们刚进到馆门口,就被馆前的雕塑给震撼住了。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还有那被怀抱在怀里的孩子无不触痛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进入馆内,听着解说员的讲解,看到眼前那一层层堆积的白骨,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1937年,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幕:在破旧的南京大街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老百姓们正被惨忍的日本侵略者追击地四处逃亡,南京城的各个巷口都能听到百姓失去亲人的哭嚎声,还有侵略者视生命如草芥,随意杀戮的丑恶嘴脸和猖獗笑声……当我把思绪从痛苦的回忆拉到现实中来时,我发现展馆内没有一个人窃窃私语,大家都是一脸严肃的表情,凝视着展馆内的每一件遗物,这些都仿佛在警示着我们不要忘记30万遇难者同胞的屈辱历史。

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我们离开了纪念馆,又马不停蹄地坐上车,向南京科技馆出发。不一会儿,一个巨大的仿佛碗状的建筑物便出现在我们面前,上面写着“科技馆”三个大字,同学们从刚刚沉闷的气氛中突然活跃起来,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的声音。一进入展厅,我便飞一般地直奔大厅,参观了“模拟的小型龙卷风”,让我感受到我们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卫星观测天气,研究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机器人展厅。在这里,我看到了“机器人弹琴”,“机器人舞剑”。我最喜欢的当属“机器人舞剑”,只见那机器人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动作十分协调,仿佛真人在表演一样,每舞一次,都赢得了我们阵阵掌声和喝彩。接着,我戴上了3D眼镜,观看了海洋生物的电影,让我走进了神奇的海洋生物世界,知道了很多我闻所未闻的知识,真的令我大开眼界啊!

就在走出科技馆的那一刻,我被祖国的科技发展和进步给惊叹到了。我想,随着祖国变得越来越富强,我们中华民族被外国侵略者欺凌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了。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我们更应该抓住国家繁荣稳定的大好环境,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去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篇三:南京的秋天】

【篇一:南京的秋天】

金怡然

夏天已匆匆离去,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这一连串天气和景色的变化,让人感叹,南京的秋天真的来了!

南京的秋天在五颜六色的落叶中来的。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每年11月,漫山遍野的枫叶都穿上了红红的大衣,远远望去枫林如火、漫山红遍,而北京西路被灿烂的银杏树叶点缀的黄金大道,不由得让人驻足流连。

南京的秋天在街旁的水果店里。柿子像一个个红通通的小灯笼;苹果像一个个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一筐筐金黄色的柑橘更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南京的秋天还有沁人心脾的桂花。街道旁、公园里、小区里,到处可见的桂花树上一簇簇金黄色的小花朵,发出虽是淡淡的却诱人的清香,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沉浸在桂花的芳香之中。

啊!我爱南京的秋天!

【篇二:南京的秋天】

轲钦涵

秋姑娘悄悄的来到了南京,趁你没有留意,把古城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姑娘走进金陵城,她还带了见面礼呢!黄外套送给中山陵的梧桐树,梧桐树见到自己有了新外套,迫不及待的穿上了,不停的对秋姑娘说:“谢谢。”红裙子送给栖霞山的枫叶,枫叶穿着崭新无比的红裙子,骄傲地说:“你们快看,我的裙子多漂亮!”边说边摇动着她的小裙摆。秋姑娘还给灵谷寺的桂花一瓶香水,那香水洒满了桂花树,香味十分浓郁,老远都能闻到呢!

秋风妹妹也赶来看热闹,树叶在空中为她跳起来优美的舞蹈。树叶落在地上,像是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的外衣。植物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笑破了肚皮,有的像绒球;有的像千手观音;还有的像礼花,从花蕊里喷出金丝银线……喇叭花也热情地奏响了一首首优美的秋之歌。

南京的秋天,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我爱你!

【篇三:南京的秋天】

轲钦涵

秋天有许多美丽的树叶,火一般的枫叶,绣花针般的松树叶,可我最喜欢的是秋天金黄色的银杏叶。

走在南师大的校园里,我看见了金黄的银杏树,一片片小银杏叶紧紧挨着大树,把树打扮得像个身穿金色铠甲的勇士。一阵微风吹来,几片像金蝴蝶一样的银杏叶渐渐飘落下来。这时,我才注意到满地数不胜数的银杏叶,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漂亮又柔软的风衣,这可能是为大地提前准备“过冬”的衣裳吧!

我伸手接住了一片,仔细地端详着,发现它就像一把张开的金色小折扇,多漂亮呀!银杏叶的叶脉呈扇形发散状,叶边呈波浪状,像美丽的百褶裙摆。我突然想起,小时候我用它做树叶画,用它做小鱼的尾巴;做小姑娘的裙摆;做蝴蝶的翅膀……爸爸告诉我:“银杏叶还可以做药哦!”没想到,银杏叶不仅美丽,还有很多用途呢!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秋天里那金黄的银杏叶。

【篇四:南京博物院】

暑假,我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它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占地13万余平方米。

走进大门,一幢气势宏伟的中式建筑就出现在眼前。左右各有4根红柱,中间上方写着金黄的“南京博物院”五个大字。这幢建筑十分对称,给人一种由内而外的严谨。登上门前的台阶,就能感受到南博独特的古典气息。我先去了历史馆,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藏品,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代:编钟、江豚形陶罐、青铜金银立鸟几何纹壶、金缕玉衣……不计其数。其中有十八件“镇馆之宝”,新石器时期的玉串饰,西汉的春秋金兽,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等等,十分精美,还有不少是国宝级文物呢。

接着,我走进奇妙的数字馆,它把古代的名画变得动起来了,还有与历史相关的小游戏。数字馆分为实体馆和网络虚拟馆。实体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以江苏为多。网络虚拟馆则以网络为平台,打造永不闭馆的“网上博物馆”。

而我最喜欢的是民国馆。它还原了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有火车站、邮政局、客栈……十分逼真,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陶罐呢!这里充满着浓浓的民国气息,走进来就像穿越了一样。我仿佛也变成了当时梳着麻花辫,穿着蓝衣裳,背着小书包的女学生,快乐地在南京城中穿梭,无忧无虑地过着生活。一会儿去邮局看看有没有信,一会儿去书店看看新书,一会儿约上几个伙伴去逛街。就像沉浸在梦中,久久不能忘却。

走出南京博物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有惊叹,有喜爱,有向往……

【篇五:我的家乡是南京】

我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家乡,它是江苏省的省会,它的名字叫南京。

南京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比如:中山陵、梅花山、紫金山……让我最流连忘返的地方,就是春天的梅花山。说起梅花山,我就想起我去年二月份的时候去梅花山游玩。

记得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开车去梅花山玩。梅花还在绽放着,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那天人不多,我在一个山坡上欣赏着美景,风景真美呀!突然有一片正在绽放的梅花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到我的手里,好像在对我说:“欢迎来到梅花山,你可以在这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花。”这片梅花特别美,五片花瓣,红色的,越看越美,越看越大,梅花真是美丽极了。我坐在山坡上望着远方的花,是一片花海。

啊!春天的梅花山真美啊!这就是我的家乡,你想来吗?

热门推荐
1一本有魔法的书
2减肥三部曲
3日出
4《夜怀有感·中元节》诗歌
5我们家的三个小孩
6我的朋友
7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8风筝与线
9人民币的一天
10善恶有报
11好久不见
12武汉鸭脖
13的作文
14永远的回忆
15多肉植物
16灿烂的阳光
17真正的“实心人”
18谁也不能施舍你未来读后感
19请给我一点阳光
20技术主义的迷思
21未来的世界
22做回自我
23做一个独立的孩子
24春日怀想
25遇见你,春暖花开
26我看“追星”
27《狼王梦》读后感
28传统节日
29参观秦兵马俑
30发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