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三作文>这个仪式,让我感悟传承
这个仪式,让我感悟传承

【篇一:这个仪式,让我感悟传承】

南方的冬天不甚冷,以至于仍有一些绿叶挂在枝头。鞭炮声响起,惊起一群飞鸟。点燃一支香,烟雾缭绕,缓缓上升,融入天空。望着这袅袅香烟,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多年以前……

几年前的一个年三十,在一个温晴的上午,我正和堂哥在院中嬉戏。爷爷这时走出屋门,手中还提着一个篮子,爸爸和叔叔紧随其后。爷爷开口了:“我们今天去扫墓,你俩也去。”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尾随在后。一行5人,一路静穆向山上走去。没多久,三个大人就在一个青砖垒成的石堆前停了下来,他们从篮子中取出一碗饭、一碗肉和一碟糕点,拿出一挂鞭炮,用香点燃,默默站在石堆前,任凭鞭炮响着,却一言不发,表情凝重。许久,才把香插上石堆。将东西收回篮子,向下一个石堆前进。我望向堂哥,他似乎也不甚明白,我们只好学着大人的样子,跪拜,敬香,完成一个个动作。就这样,走过十多个石堆后,我们下山向家走去,回去的路上,我不禁问:“我们今天是来做什么的?”爸爸说,我们来“扫墓”,告诉祖宗们过年了。看着远处的青山,我有些不解……

几年后,一行人又沿着当时的路上了山,我和堂哥都长大了许多,变得懂事了,就跟着爷爷走过一座座坟。学着他的样子,拿着香,拜了祖宗,再点燃鞭炮。看着冲天的火光,我想到了逝去的先人,并在心中默默祝福着他们。爷爷看着坟,说道:“你们要好好做人,光耀门楣,祖宗们才高兴哩。”看着眼前的青石和漫石板的苔痕,似乎明白了什么……

就在去年,我又回到老家。年三十那天,爸爸把篮子交到我手上,叔叔叫堂哥去开路。爷爷腿脚不便,已经不好上山了,只是在家中休息。上了山,来到坟前,我将贡品一件件地摆出,点上香,点燃了草纸,并拜了三拜,再点燃鞭炮……扫过几座坟,我不禁好奇地问爸爸:“这些祖宗究竟是什么人啊?”他看了看眼前的坟:“他们走了太久了,我们也不得而知。”一直扫到最后一座坟,他才缓缓开口:“这座坟……是你太爷爷和太奶奶的……”这时,我注意到,爸爸的眼角有什么东西在闪着光……

收起贡品,我看到了坟前,一枝嫩芽破土而出。望着湛蓝的天空,我又想起了这几次扫墓的经历。我们从无知走向成熟,爷爷从健壮走向衰老……生命就这样在延续和传承着。正如参天的大树,最终也有凋亡的一天,然而,新芽不断破土而出,延续着大树的生机与活力。历史就是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耳畔响起《论语》课堂吟诵的语句,袅袅香烟中,向着各位先人,我深深叩拜……

【篇二:这个仪式,让我深感无助】

“欢迎大家的到来,这是为星星举办的仪式。”

我转头看了看正围在圆桌旁画画的“孩子们”,他们手里紧握着画笔,专注的埋着头往纸上填充着颜色,各式充满想象力的图案在纸上浮现,让人感受到作画者的天真童趣。可是再一看,手拿画笔的人肩膀宽阔、样貌成熟,他们已不是三、五岁的小孩,但他们心中却永远住着一个充满天真稚气的小孩。是的,他们是自闭症儿童,但我更愿意叫他们——来自星星的孩子。

今天的仪式是为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举办的,因为今天是他们的“成人礼”。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办一次这个仪式,每年所有的星孩都会参加,不论他们的生理年龄是不是已经可已步入社会,不论这个仪式去年他们是不是已经参加过一遍,这个仪式是让他们明白成年的意义,让他们一点点“长大”。

仪式包括义卖环节。我站在摊位后向大家讲解着:“这些作品都是由我们星孩们自己画的,他们的作品售出后将会捐给这些星孩家庭,为他们出一份力……”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每一位顾客听后都会上前买些商品,虽然大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深知这些家庭的不易。

突然,后面一个“孩子”哭了起来,我急忙过去安抚,可是不管我怎样说都没有用,她只是止不住哭着,大滴大滴的眼泪从眼中奔涌而出,她一边哭着,一边看向别处,丝毫不想看我想要吸引她注意力的东西,正在我手足无措时,她的妈妈跑来了,拿着一个大大的棉花糖给了她。原来,她看见路对面的棉花糖要收摊了,想要吃,却没人听见便哭了出来。看着她眼泪未干却又笑着心满意足的吃起棉花糖,我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心酸与无助。

来自星星的孩子大多已经成年,本应承担起责任的他们现在却只能停留在儿童时期,看见喜欢的就笑,遇到伤心的就哭,生活在他们的家人帮他们撑起天空下。“我只想比我的孩子多活一秒。”这是来自自闭症儿童家长们的共同心声,他们自愿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却在年老之时深感无力,我想要帮助他们,帮助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可是他们想要成长的无助又有谁能体会得?

【篇三:这个仪式,让我懂得包容】

仪式一词,可大可小。大至国旗招展,庄严肃穆,小至汉服束腰,似简而深,但于我,后者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

第一次穿汉服便醉倒在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中,锦缎轻纱,好不秀美!然而身穿汉服出门多少还是需要些勇气,在门口踌躇一番,还是耐不住社员们三催四请,开始了第一次社团活动。

社长见我们五花八门的束腰方式,不禁浅笑出声,“大家跟我重新束一遍腰吧,我看大家束腰的方式都不太对。”社长抬起手,耐心的教我们如何正确束腰,“再将左边的绕过来……”社长耐心教导之声回响耳畔。几位新社员跟之重新将汉服整理好,因为喜爱,对这些事总是上心些,不觉间竟生出几分仪式感,颇有些将士奔赴战场前穿戴铠甲的感觉,随后社长解释了汉服的内涵,无非是些宽容、传承一类的老字眼,我虽不是第一次听,却仍不解其含义,便不再去想。

等时间再过去些,我们便开始了游园。与平时大不相同,这次我们几乎是顶着所有人的目光进园,也不知是阳光灼热还是紧张,手心里止不住的冒汗,回想起刚才社长所提到的包容,不禁暗暗在心中谴责那些人不懂得包容文化的多元,步子也快了些,像是要逃开那些目光和议论似的。不得不承认那天的议论中确实有不少赞美之声,可我却听不见赞美,一心只想那些讥笑、嘲讽或是不解,他们都戴上了恶意的面具,凝视着不知所措的我,“你看,那穿的是古装吧!”“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肥大一点也不美啊!”“就是!还很长,一定很热吧。”这些声音刺痛了耳朵,让我萌生出逃避的想法,这时一个声音响起,“这个不叫古装,叫做汉服,宽袍大袖也是古人留下的传统,寓意是人要包容,而且这袖子兜风,很凉快的!”社长回头笑着解释道,就在她对那些人笑的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社长所解释的内涵,所谓包容,不就是兼容文化吗?不就是面对非议仍能笑着解释吗?不就是能坦然应对误解吗?社长转过头,紧了紧束腰,笑着一摆手,颇有几分得意地说到:“瞧咱们汉服的魅力多大!”这时的社长与刚才为我们讲解的社长渐渐重合,刚才那场仪式在不知不觉间又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

原来所谓内涵并不仅是嘴上说说,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行动,而今我也常穿汉服,每一次穿的过程都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最后束腰便将那经五千年岁月所传承下的善意和包容紧紧束在腰间。

这个仪式,意义非凡。

【篇四:这个仪式,让我融化】

大铁锅下,柴火的点点火星渐渐变弱,烟雾在整个厨房中环绕。透过呛人的浓烟,是姥姥端着一碗鸡肉粉丝汤。

这是每年我回到姥姥家才能吃到的,也似乎是因为这样,鸡肉粉丝汤成了我回家的欢迎仪式。

我找一把小椅子在桌旁坐好,望着姥姥小碎步跑来的身影。"鸡肉粉丝汤来了!"这是每年必经的仪式。我轻触一下热乎乎的碗壁,暖暖的;双手捧起它,心里暖暖的。碗的上方有小小的清烟,吹一吹一动一动的。我拿起筷子,口水在嘴里滑动,早已迫不及待。

用筷子夹起粉丝,"噗通"粉丝顺着筷子滑下去。我又夹了几筷子"滋溜"两下,粉丝顺着嘴巴滑进了肚。黄色的高汤中粉丝剔透,几块白色的鸡肉让人欣喜。绵密的粉丝与很有嚼劲的鸡肉放在一起恰到好处。这新年回家的仪式简直让我心都融化了。

坐在姥姥家的小椅子上,有点不稳,四条腿高低不平,水泥地面也有些坑坑洼洼。但吃到这人间美味,在哪里都幸福,在哪里都能让我融化。

有一年我偷偷到厨房看姥姥做鸡肉粉丝汤。姥姥以前总是不让我进去,我一定要一看究竟。姥姥用木柴生了火,拿扇子扇着。烟雾越来越呛,慢慢弥漫,渐渐让我睁不开眼。姥姥在里面忙活着,鸡肉的香气渐渐向外扑来,伴着姥姥的咳嗽声我的眼泪掉了下来,不知道是因为烟火太大还是被姥姥所感动。

厨房里烟雾缭绕却异常温暖,我的心被这温度融化也被姥姥充满爱的仪式融化。

姥姥从这浓雾种走出来,柴火熄灭了,我融化了。

【篇五:这个仪式,让我受益匪浅】

“青枝绿叶杯中舞,唯有香气满闲轩”,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神农尝百草时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喝茶本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谈事的专属仪式。

将喝茶视为仪式的人,在古代不算少数,甚至有些国家大事都是在茶香中商议的。但其实在我的身边也有一位将茶视为仪式的人,他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

每当有人需要学习方法上的帮助时,张老师便会请他来单独喝茶。那是初三的上学期,我苦苦努力,却没有任何成绩上的进步。我心里明白,那个仪式马上就要为我而举行了。

果不其然,一个中午,他让我来单独找他喝茶。我按照定好的时间来到了教室门口,我刚露头就看到了笑呵呵的张老师。他一边轻抚她的紫砂小壶,一边招呼我坐下,我坐在他旁边,他端起开水倒入壶中,壶口顿时传来阵阵茶香。

在茶泡好后,他向一个小瓷杯中倒了一杯茶,递给了我。我一饮而尽,发觉这茶实在是太香了,那股雅致而又古朴的茶香从肚子里一直弥漫到我的手指尖。“,老师,这茶为什么这么香啊?”我不解地问张老师。

“因为我的心静啊。”张老师一句似简而深的话传到了我的耳边。他接着说:“我的心静,泡出的茶就更用心,我用心去泡茶,茶也用心去回报我。你看,泡茶是这样,学习不也是一样吗?”

这正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我的成绩不好,是因为我没有去静心学习,每次考试过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错题都可以做对,但是由于心不静,无法深入思考,导致原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看到我茅塞顿开的样子,张老师又给我倒了一杯茶,我放到嘴边,喝完又放到了桌子上。张老师开口道:“喝茶的道理,拿得起,放得下,你明白了吗?”

这次与张老师喝茶的仪式让我受益匪浅,张老师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教育我们,真是绝了!那天的茶香固然是消散了,可是仪式中那些厚重的道理,却还回味在我的心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篇六:这个仪式让我感到幸福】

生活中的仪式,点缀了生活。犹如细口瓶上的花雕,细腻而精致。生活中的点滴仪式累积成了幸福感,于是生活便有了生活的模样。

每年的春节之际,便是一年之中最热闹喜庆的时刻了。街上满是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一家人都会聚在餐桌前,一派祥和。每年在餐桌上的菜品都大不相同,谈话的内容也年年更新,可碰杯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记得一年春节,一锅热腾腾的鱼汤被搬到桌上,吸引来了许多渴望的目光,可大人们都举起了酒杯,我们只好乖乖拿起身旁的饮料杯在圆转盘上磕上三下。“叮咚”清脆的声音便充盈着房间。年少时的我,不理解这奇怪的举动的内在含义。直到几年之后我长大了些,任务重了,也不常回家过春节,坐在寂静的小屋子里,我便开始怀念那“叮咚”的时刻。所有人围在桌前,窗子上映着室内的吊灯的光晕和黑夜里的一轮淡淡的明月。这四下不知从哪个村落传来的鞭炮声,衬着碰杯的叮咚声,若隐若现。每一个人都是笑着,包括那个平时板着脸的舅舅。我想幸福便流动于“叮咚”声之下,循环了一圈,把所有人的难以言表的幸福赋予声音的形式表达。我坐在寂静的房间思索着,这才感受到碰杯这个小小的仪式,背后那种盈盈的幸福感。原来这才是饭桌上真正的佳馔。

后来我发觉这个仪式在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在团队辛辛苦苦排练了整个暑假,圆满完成了演出后,所有人都举起手中的水瓶,就在演播厅的门口处,碰杯。塑料瓶的声音没有玻璃杯清脆,可那刻幸福的感觉却清脆的敲击心房。几年未见的朋友相聚,就坐在快餐店的门口,拿着手中的饮料相互碰杯。对方热咖啡的余温残存在手上,更是暖在心里,幸福之感也便油然而生了。

这一个小小的仪式,满载着亲情、友情。所有的暖,通过“叮咚”的声音来表达,幸福也悄然凝聚于那一刻。

热门推荐
1烤玉米
2八年级幸福作文
3泪水
4难忘的一节课
5可爱的小灰
6我的电梯独白
7柿子树
8人间真情
9这样想象真有趣
10优秀五年级作文我的心爱之物500字
11生命是什么
12叙事写人作文
13带着梦想负重前行
14水韵白塘
15家庭的爱
16一封家书
17家的味道
18写游记的作文
19托物言志的
20走进语文
21时间煮雨
22共享
23那一瞬间
24发卷子的前一夜
25月光下
26我最喜欢的动物
27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28消灭蟑螂
29我的碎片化的运动
30是什么拨动我的心弦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