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书籍影响了我
书籍影响了我

【篇一:书籍影响了我】

莎士比亚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高尚的人谈话。”我热爱读书,喜欢听从书中的人物对我的教诲。书籍,在无形中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想起从前的我,真不像个好孩子。在一次“家庭大扫除”中,我表现得很积极,干得很卖力。因为我想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即将结束的时候,只剩下两扇未擦的窗户和一大袋又脏又臭的垃圾。我当然不想下楼去倒垃圾,我得想个办法躲过这个苦差事。于是,我心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假装好心地对准备擦窗户的妈妈主:“妈,你不用干了,有我就行!”说着,我心急地抢过妈妈手里的抹布,小心翼翼地擦起了窗户。爸妈以为我长大了,孝顺了,会心地笑了,瞳仁里似乎有两个亮晶晶的小太阳。见他们都站在一边,而我却想着那袋垃圾,这次说不定是多费工夫,白忙活了。吃苦耐劳的妈妈突然发现垃圾的问题,便主动下楼辛苦一趟了。事情都在我的计划之内进行,没想到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没事干的爸爸到厨房做饭去了,这样我以擦窗户为由,又不用帮忙了。我不免沾沾自喜起来:瞧,我一个小聪明就推掉了这么多事,爸妈肯定还以为我很乖呢,真是一举两得。

不久后,我从书籍中看到《黄香记扇枕》的典故:古代的孝子黄香,在夏天用蒲扇把被褥扇凉了再让父亲睡下;冬天先到被窝里躺下,待被窝暖和了,再让父亲入睡。他的孝心多么可贵啊!而我呢,作为爸妈的女儿,我竟然……我不由得为我以前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愧、自责。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那是对我有着多年养育之恩的父母亲啊!为他们做些家务事,实在是理所应当的。想起妈妈几年如一日地做着家务活儿,关心全家冷暖与生计,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好不容易回家一次。父母亲全心全意地照顾我,我怎么可以对最亲的父母亲耍如此的小聪明呢?我为人儿女,应当孝字为先,这等小事该帮爸妈做完才是。我把这本书珍藏起来,每天扪心自问: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吗?我还有资格做爸妈的孩子吗?

转眼很多日子过去了,我已经比妈妈整整高了半个头,变成了一个大孩子了。我读过各种书籍,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拥有了更多能力。受书籍影响,我总是记得万事孝为先,报答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

【篇二:与书籍一起走过的日子】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路途漫长,手中的书能带给你快乐,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还记得我的第一本启蒙书是妈妈给我买的《一千零一夜》。那时我还不认字,妈妈就给我读。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后来妈妈又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的故事书,我迷恋上了民间故事、童话等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开启了我的智慧,拓展了我的思想,让我分清了善恶美丑。人在小时还不懂事的时侯,多看些“美与丑”的故事,对孩子正确认识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感激我的妈妈的,感谢她给我买了那么多的儿童读物,感谢她每天在繁忙之余还坚持给我读那么多的故事。

到了我上小学时,老师教我们读古诗,背古诗,妈妈为此也给我买了《唐诗三百首》等古诗集。我从此又迷恋上了古诗。我深深地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吸引了,一首短短的古诗,里面的意境却是那么美丽,立意那么的深刻,从此我再也离不开书了。

书籍也令我开阔了眼界,吸取了教训。

记得刚学历史时,就被那些令人深思的历史事件吸引了,这不但开阔了我的眼界,我还从历史故事中吸取了许多教训。

从《卧薪尝胆》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败了之后没有努力,对于某些事我们是要忍辱负重,才能成功。

从《三顾茅庐》的故事中我明白,要诚心求仁,霸业才可成。

我对书的热爱度是只增不减的,因为书中的知识是各不相同的,书中的知识没有尽头,所以书读多了不会乏味,就像那些厚厚的小说,会越读越有趣。

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读书好,读好书,那些好书能使我们分辩善恶美丑,可以使我们感到快乐,而那些所谓的不好的书,就会侵蚀你的思想,腐蚀人们原有的正确观念。

路有多长,书就伴我多久。

【篇三:书籍伴我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各个有趣生动的美丽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从小喜爱读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个无云的晴天,搬一把小凳子,沐浴一个下午温暖的阳光,用手略一细细摩挲,才发现厚厚的纸张渐渐地变薄了不少,才惊慌抬起头,发现地平线我这扁黄的圆形太阳,金黄色太阳成为了一抹血色的残阳,甚至渲染了云彩。一天,便在这一个新的书中的故事的尾幕缓缓闭上时,而流逝了。

这对于我们自然是有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说:“立身以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对于我们来说,自然是鲁迅所说的“开卷有益”了。小时候,我不知书之珍贵,往往只是看剧情,内容罢了。等大了,我才后悔不已。有时读书的入了神,表情也变幻起来。

“小言立刻沉下胜利的雀跃的心,一边嘀咕,一边听老师教诲。”

看到此处,我也不由自主沉下心来,口中嘀咕着,以便了解主人公。这一来二去,确实增大了我的想象空间。

大了后,我意识到字句需要优美,于是开始仿造郭敬明。后来,我发现那种句子太过杂乱,毫无意境。

于是我开始了白描——“她笑了,露出一口白牙,黑色镜框架在朝天的狮子鼻上,一堆黑色弯眉因为她挤眉弄眼的表情而上串下跳着。”

自然,社会在进步,这书也是变化的,不开卷有益了,那些上课怏怏不乐,看小说分外沉醉的人,自然便是知道了一些书的危害。开卷有益,有看书的习惯,多看书,这自然是好的,有用的。而那些大摸着不入流的书,该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那垃圾桶里面吧!

【篇四:成长路上书籍相伴】

站在岁月的罅隙回望读书路,多少个花开花落,多少个日升月沉,似乎孤独都不曾来临,只因有书陪我度过那么多无助而又绝望的时光,成长路上书籍相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读书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迷茫时,书籍是命运的帆,指引着我们朝正确的方向航行;无助时,书籍是夜晚的灯,为我们把黑暗驱赶;失望时,书籍是明媚的骄阳,给予我们新的希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长中,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我们变得更强大的法宝,它不仅给人以启蒙,同样也令人深思。从简单美好的童话故事到曲折多愁的青春散文。再从“之乎者也”的古文国粹到拗口难懂的外国文学,每段岁月都少不了书籍的陪伴,亦少不了读书的乐趣。读书使人明智,更使人成长,也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可以让我们避免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

记得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由高中里的学习尖子变为大学里无数个平庸者的其中一员,这种角色的转变让生性好强的我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课业繁重,常常有无法应付之感,所以经常满腹怨恨,在同学面前发牢骚,影响同学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后来我拾起半年未触碰过的课外书,读书让我变得真正有涵养起来。在这半年里我不间断地看完了40几本书籍,书籍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领域,让我不再只停留在自己的专业书籍里,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和思维。现在的我能平静的接纳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等等,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新的我,一个在不断成长中的我。而在这段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我再次体会到读书是幸福的,是温馨的,青春年少,纵有再多蜜意情愁,也抵不过多读点书来得实在。每当心情郁闷时,捧起一本书,让油墨的芳香熏染自己,让思想的光芒照耀自己,用目光的手掌摩挲墨香淡淡的文字,奔赴一次次精神的盛宴,这未尝不是宣泄的最好方法。并且书看多了,心灵也会越来越充实,脑海里也不再那么虚无。

然而,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给予我欢笑的,常常有些书能够催人泪下,令人叹惋,将我们的思绪牵入深深的悲伤旋涡中。去年寒假的时候,闲来无事又把《飘》看了一遍。在艰难的战时,以及战后的日子里,斯嘉丽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几乎濒临绝望,那种孤独与沉寂,仿佛全世界都已经死去的寂寞,几乎要穿透她的灵魂。幸而,她却在绝望里重生了,并变得前所未有的坚韧,她可以像黑奴那样自己去扶犁,可以自己顶着烈日去做家仆也不愿意做的采摘棉花的工作,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家人寄人篱下。她的勇敢不仅能让我,我想也能让很多男人为之肃然起敬。重读之后,还是会情不自禁地为斯嘉丽落下几滴清泪,感到无限的悲伤。相比之下,我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若我能有她一半勇敢,便也知足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目前书桌里,更多的是所学的专业书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思想的变迁,日后我会更努力地把握好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

【篇五:书籍伴我成长】

小时候,爸爸经常会送给我一些小纸人卡片,比如三国演义之类的。每当我看完,就拉着爸爸,问道:“爸爸,爸爸,我都看完了,怎么还不给我书,难道没书了?”因为小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所以把卡片叫做书。

渐渐的,我上幼儿园了,不再满足只看画片了。妈妈便给我买了一些连环画。《七色花》令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妈妈又给我了一些连环画:《刘胡兰小传》、《卓拉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但是,光着点书我还不满意,一直拉着妈妈叫她给我买书。

在我上小学时,妈妈给我买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小飞侠彼得·潘》、《小海蒂》好多好多。我一看,立刻兴奋地大叫:“哇,书,好多好多的书哇!”我翻翻这本,又看看这本,每一本都爱不释手。

上了小学一年级,我才明白那些书对我多么重要,看图写话不用说了,连老师让我办图书会都没问题。因为书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妈妈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喜欢看书,他们便常常给我买书。

小学二年级,爱敏阿姨给我买了一套阳光姐姐的书,我一看便爱不释手,看完立刻向妈妈要钱买书:“妈,妈,给我手机,我要买书。”我妈一听,立刻把手机给我了。我一下子就买了两套阳光姐姐的书,还有一本《小王子》,妈妈用手机给我付了钱,这样我又多了好几本书。

三年级了,我开始看一些大部头著作,比如巴金先生的《家》。在一次写作文的时候,我便发现,读书对写作很重要,一次写作文大赛,我得了一个二等奖。也就是看大部头的时候。

四年级了,我便开始看侦探小说,我才发现侦探小说的情节险象迭生,特别吸引人,它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感到兴奋。

书是我生活中再也离不开的朋友,正如一位名人所说: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谈话。

热门推荐
1难忘的快乐时光
2学习雷锋活动记
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4你在我心中
5雨中
6未来与过去
7故乡的朋友
8读书真好
9清明祭
10父亲的笑
11我的爷爷
12第一次做披萨
13那一次,我读懂了幸福
14我的秘密基地
15碎片化的阅读
16美丽的吊兰
17这就是友谊
18第一次坐飞机
19生产日期,请你站出来
20我喜欢的小动物
21描写小狗的作文
22春节
23和汤圆一起过节
24这也是一种爱
25难忘的六一节
26我的阅读故事
27给老师的一封信
28钢笔的自述
29永远的鲁迅
30读《探索历史》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