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碎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工作,每天要完成的事务越来越多,每件事物之间存在的短暂间隙使人们的生活被这些事件割裂成一个个小碎片。这些小碎片普遍处于20到40分钟之间,一般为人在上下班途中或上班的短暂休息中。
逐渐地,碎片化这个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碎片化阅读,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社交。在现代生活中,仿佛一切事物都能碎片化,而支持一切碎片化的原因我认为有二。首先便是现在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后网络的高速发达和手机的普及。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这么说道:“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所以首先我来谈谈物质对人们生活理念产生的巨大变化。在手机刚刚发行的年代,我们用着手机作最简单的通讯:发短信,打电话。稍微高级一点的手机能够用上3g,连接网络,登上qq,进行简单的网上交流。随着手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如今的生活中,手机可以连上4g,甚至5g技术已在中国华为公司的研发之中了。手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app进行支(next88)付,购物,阅读等等工作,这些为我们碎片化的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持,也让我们慢慢习惯运用手机做更多的事情慢慢更加习惯碎片化的生活。
其次,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使得生活的碎片化变成必然现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从生存转向生活。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如运用有限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社交等等,以此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内涵的人。所以人们慢慢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
纵然合理运用碎片化的时间使人能了解更多知识,但不得不说,通过碎片化的时间了解的知识较多为浅显,不能让人深入了解某项知识,人们会慢慢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失去长时间坚持阅读的定心,比如钻研一本长篇小说,了解其中的文脉和角色。所以我们要更多的有意识的空出时间来进行长时间的阅读,帮助自己训练阅读能力,为中国文字的传承发展尽一份力。
碎片化的生活纵然使人学到一部分知识,我们仍需在有限的时间中整理时间使它变得不那么碎片,来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深入,更有内涵。
【篇二:遇见碎片化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进入了碎片化时代,流行起了碎片化阅读!原本完整的书本在像披萨饼一样被我们碎片化。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一句话:我并不介意生活变得碎片化,毕竟书本本身就是一片片碎片。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常问我自己这个问题而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不,不是这样的。”
显然我并不赞成这种说法,也就是我并不支持碎片化阅读。如果,你在碎片时间了阅读,我们会很容易的忘记上一章说了什么,我读了什么,最后只是一无所获,反而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
这时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多多阅读呢?”我想说,在这些剩余时间碎片化地去阅读,会使自己的眼睛变得非常非常地疲劳,有人说,没关心,我们有电子书籍,不会伤害眼睛,我们不用手机,这样总行吧?可是,如果我们这么做,会使自己变得很麻烦,带上带下万一丢了呢?而且知识产权不被保护。
我认为,虽然如此,但碎片阅读仍会成为我们阅读的趋势,因为人们太忙了。我真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泡一杯热乎乎的红茶,捧上一本厚厚的《红楼梦》来读,满满的书香气息,或是来到一家图书馆自由地穿梭在那些书架中,满满的回忆,捧上一本在图书馆的角落阅读,乐哉!
还有一点其实是我最想说的,碎片化阅读虽说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但是,我们读的那些真的是时间名著吗?真的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那些历史故事吗?真的是那些名人语录吗?不,不是,而是网络小说,娱乐新闻。我不得不说说网络小说的虚构,现下当红的网络小说有两种。第一种,校园小说,就是那种学生时代就开始互相喜欢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多数情况下都是学霸,而且还是学习只花几分钟就可以考好的那种,这样的思路,这种想法只会误导他人。第二种,穿越小说,多半以在现实生活中死亡的理由开端,引得很多不明事理不知道死亡多可怕的人效仿。虽说我个人无法理解,但还是会有。
我认为很讽刺的不仅仅是碎片化生活带来的思想误导,更是因为进入了网络时代,身上没有一本书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手机却是很奇怪的这种事实。
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在地铁上看见各位闭目养神而不是挤破头地去看闲杂无聊书,一无所获。能够有一天捧本书,嘴里叨叨着:“乐哉,乐哉!”
【篇三: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由古代诗人一句句如碎片般的诗句,由大音乐家们的零碎的音符,组成了现在富含韵味的诗集,优美动听的乐曲。由此可见,碎片化的生活,必须要有着对于碎片化的时间与精力的整合与安排。
华罗庚曾写过一篇时间统筹,文中讲述的就是如何“统筹”碎片化的事件。我们现在信息化的生活中可以发现,等车的时间,坐车的时间,甚至是走在路上的那些碎片时间中,无不一被人们统一安排成了“手机时间”。大家每天从学校回家,在路上便可看见一个一个低着头,拿着公文包,快步向前走的白领们,便可看见在工地旁歇息的民工们,左手拿着香烟,右手在屏幕上娴熟地滑动又说着什么,乘地铁更是如此,怎么会有人会像大名鼎鼎的伦敦地铁上的人们看报读书呢?
现今,谁又能看见在书店咖啡厅静下心来看书的年轻人;谁又能看见现在还有在纷繁的综艺节目中如同一股清流的读书咏诗节目,这不都是在朋友圈中突然风靡,而又悄无声息地褪去吗?我现在才发现自己竟没有一次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品味一篇风流倜傥的小说,感悟一首静韵的美诗。这难道就是手机统筹时间的效果吗?
我的姐姐以前跟我说:“你怎么还不懂手机的方便啊!上面这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与新闻,都是精挑细选的“干货!”当时我还不懂什么是“干货”(尽管现在知道是有用的信息),不知道这话里有着怎样的含义,也不懂“碎片化”这样看似艰深奥妙的词语。但现在,我意识到,这种被手机统治的碎片化的生活,终将会毁灭它的创始人们!可如今,碎片化的生活已经“完美”的统治我们的心理甚至生理了。希望,还有像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的!他们坚持阅读完整的知识,过紧张充实的时间,而不是碎片化的浪费。是的,碎片化莫过于是时间盗贼,它会让人先是觉得自己的时间用的很充实,然后从加载时间,垃圾信息网络谣言中一分一秒地盗取你的时间,又怎么会有像华罗庚那样的成功人们的不浪费一分一秒?
当然,你也有着选择权。过碎片化的虚度光阴的日子,还是扎稳充实的生活,全由你掌握。是放下你手中的对于碎片化的的时间的盗贼,还是捧起一本书香墨气的书卷,也全由你选择。
正确的道路会将你引上成功,那时我想才会懂得真正的“碎片统筹”!
【篇四: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网络给出的答案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碎片”。光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是指某样物体被破成碎片,似乎没有什么深意,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碎片化”的东西不是物体,而是比物体更加抽象,更加重要的东西,比如——我们的生活?
在上网搜索这个词汇的意思时,我曾经翻到一则有趣的例子,将它简化一下,大致是这样的:小A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平凡无奇的上班族。在一个与平常没有什么区别的早上,他一如往常地被自己定下的手机闹钟叫醒。在关掉闹钟的同时,他发现时间还早,便拿起手机并点开了微博,又发现自己关注的博主有了新动态,就多看了一会儿。吃完早餐,小A出了家门,等到了地铁,并登了上去。在地铁到站前,他又习惯性地拿出手机,以此类推……
看,原本只是由“被闹钟叫醒→起床→吃饭→出门→到达目的地”构成的平凡早上,被硬生生地加进来了这么多不必要的事情。但是仔细一想,我们的日常,不就是这样——被塞满了不必要的东西的吗?就像我们,不也是在平凡的课余生活中填入了不必要的事吗?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的缩影吗?就像现在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总是习惯于渴求了解外界信息,但是这些真的是必要的吗?
我也有过深刻的体会,比如,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了有趣的新闻,看完后已经很晚了。
我们要学会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该做的事情,不被碎片化的生活所束缚。
【篇五:遇见碎片化生活】
什么是碎片化呢?为什么是“碎片化”?这两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被分散,成了“碎片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在被碎片化吞噬。而今天,就让我来更你讲讲我生活中的碎片化。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坐在写字台旁,看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可是悠哉!但却被突然来的电话打断:“喂,您好!这里是……。”“哎呀!烦死了!”我说,然后就挂掉了电话。被这句话打断了后,我又拿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竟发现我找不到刚才看的那一段了,“真是讨厌的电话!”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我那"母老虎"般的妈妈又进来说:“奥数作业做完没有?”“没有!”“没做好还不赶紧去做!”说着,便把我手上的书放到一旁。这时我也不得不唯命是从。过了20分钟左右,我终于做完了,:“这下总能看书了吧!”我嘀咕着,翻到书签夹着的那一页,重新看了起来。又没过多久,听手机叮一响,电充满了。我想:妈妈本身就不太给我玩游戏,现在抓紧时间玩那么一会儿吧!于是我打开手机,微信刷一遍,博览天下,唯我独尊!
现在才发现,看一本书可谓是一波三折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给我们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可是作为代价却是:当你走到马路上,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变成了“四只”眼睛的人。碎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偷走了我们许多的时间,珍贵的专注力以及深入的思考力。或许,这些就是碎片化的生活吧!
【篇六: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期末考试终于考完了,期待的暑假生活开始喽!每年的假期,我都喜欢列出一张长长的读书清单,去实现自己的一个小心愿,把同学们聊起过的那些好看的课外书看个遍。这次也不例外,这个暑假的读书清单里有了《海底两万里》,有《草房子》……。其中,也终于写上了我心仪已久的《福尔摩斯全集》。
暑假第一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捧起了《福尔摩斯全集》,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但是这本书实在太厚了,三本叠起来就像一本大词典似的,再说这本书字又打印的小,整整一天才看完了十几页。转眼到了周末,我要和几个同学去张老师家里去补数学。我也不忘拿起一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别带了,在路上看书对眼睛不好”,妈妈劝我,想把书从我的书包里拿走。“算了,女儿这么喜欢看这本书,就让她带着吧”,爸爸对妈妈说,“反正一会儿就到了,也不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妈妈看着我祈求的眼神,终于把书放下了。一上车,我便拿出书,狼吞虎咽似地看了起来,根本不顾同学们的谈论声,好像就车上只有自己似的,完全把自己扔进了书里。就像爸爸说的,去老师家路途的时间确实很短,刚看着精彩的部分,同车的佳佳就推起了我的肩膀,告诉我要下车了,我才反应过来,把书签插进书里,把书放进书包,匆匆地下了车。不过,脑子里还在想着书里的情节。一天天地过去,每天我都这样会在不同的地方捧起我喜欢的书。
假期眼看过了一半,我才读完了一本上册,还有一个月就要还书了,我必须更加抓紧时间读才行,想着天天都得挤点时间来读这本书。
8月中旬的时候,我们要去日本玩十天。得知这个消息,我马上想到了,离还书的日子只有十五天了,再出去玩个十天,就更看不完这套书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呢!我只好去请求妈妈,让我把这本书给带上。谁知道,妈妈却立马否决了我,“不行,这本书又重又厚,不仅占行李箱的空间,而且还占重量,托运是有限制的,你知道吗?”我愣住了,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了。这时,爸爸走到房间里,翻了翻自己的工作包,拿出了一个像是平板电脑一样的东西,走出来,把它递给了我。哦!这原来是一个“Kindle阅读机”。我拍拍脑瓜,怎么没想到呢?我可以带阅读机看啊!不仅轻便,而且还十分小巧。“我帮你加到书架里了”,爸爸说,“看你这么喜欢看,就在公司里帮你弄好了”。我接过阅读机,高兴极了。在日本出游的日子,一到酒店,我就抽出时间来,每天看了十几页,我还抽空写了读后感。
终于在暑假里看完了这套书,回想起断断续续的看书过程,就象是和爸爸一起完成的拼图游戏,一块块地把每一个图画碎片一点点地放回它原来的位置。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一切以前不能实现的事情,都在被人类一个个完成,当然,它也帮助我实现了我的小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