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想象作文>我是一粒大米
我是一粒大米

【篇一:我是一粒大米】

嗨,我是一粒大米!瞧,我白白胖胖,多可爱。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可爱的外表下,却是来之不易的收获。

芒种时分,农民伯伯插上秧苗,挽起袖子,他们汗流浃背,所以为了不辜负农民伯伯的辛苦,我要努力地吸吮水资源,吸收养料,得到温暖的阳光。

在干旱的夏季,每天早晨我吸允着枝叶上的露珠,要是实在没水,农民伯伯就会为我蕉溉,为我打理,这让我觉得很幸福。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长大了,变得饱满了,农民伯伯拿起镰刀,割去了我的主干,我被拣了出来,被机器打成大米。我和我的大米同伴们的主要任务是为人们解决饥饿,能为人们奉献,我觉得挺光荣的。

很快,我被煮熟了,变得很柔弱、饱满,被人类盛到小朋友的碗里。小朋友胡乱地吃了几口,就把筷子放下了。小朋友的妈妈就连忙问他怎么不吃了,小朋友回答道:“我就是不想吃了!”

“孩子,一粒米不容易啊。你想想,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插上秧苗,为的就是我们能吃上可口的大米啊,努力吃完,才不会辜负农民伯伯的辛苦。”这位年轻的妈妈和颜悦色地说道。

于是,小朋友努力吃着,突然小朋友的手一抖,我从筷子上滚落了下来。哎,可怜的我。终于,小朋友拿起碗给妈妈,兴奋地说到:“妈妈,我吃完了,你看!”妈妈高兴地说:“真棒,儿子,现在我教你你学一首诗好不好?”

“好”

“锄禾日当牛,汗滴禾下土……”

我默默地听着。这位年轻的妈妈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我,她果断地将我拿给了鸽子,我终于结束了使命,躺在了黑漆漆的胃里。

【篇二:大米的来历】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吃米,可是,你知道米是从哪儿来的吗?我只知道米是爸爸妈妈从超市买来的。那超市的米又从何而来?天上掉?地下冒?像苹果一样结在树上?还是像花生一样长在地下?

这次国庆,爸爸妈妈带我去乡村旅游。在路上,我又提出了“米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于是,爸爸妈妈就把车开向了稻田方向。行驶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我们赶紧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只见一颗颗金黄色的谷子挂满稻穗,沉甸甸的稻穗把稻草都压弯了腰。一阵微风拂过,稻田里荡起金色的波浪。妈妈指着这片金色的稻田说:“看,这些就是大米!”原来,米是从谷子里来的呀!

走近稻田,我发现稻穗是长在稻草上的,而稻草又是从田里长出来的。稻穗上挂满了金灿灿的谷子,谷子就是米粒穿了一件“衣服”,把“衣服”脱掉,里面就是白花花的大米啦!

那么,谷子是怎么长大的呢?原来,春天的时候,农民伯伯把谷子的种子撒在水田里,等种子发芽,长成了秧苗,就把秧苗移摘到水田里,还要定期给它灌溉,施肥,除虫,除草……就这样,秧苗一天天长高。到了秋天,秧苗长高长大了,慢慢长出了谷穗,谷穗上的谷子一天天成熟、饱满。

农民伯伯种谷子工序繁多,也很辛苦。不由得让我想起李绅写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每一粒大米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以后一定要爱惜粮食,绝不浪费!

【篇三:一袋大米的启示】

那天晚上,天色不是很好,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杂货店里买生活用品。

小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妈妈和奶奶一走进店里,便去挑选大米,而我则去角落里找方便面,一下子拿了好几包,还顺手拿了几瓶水果罐头和汽水饮料,奶奶也挑选了一瓶酱油。

买完东西,准备结账。妈妈从卡包里拿出卡,在刷卡机上付了钱后,我们便拿着商品,坐上车子,满载而归。可车子没开多远,突然发现有一袋大米的钱没有付,因为我们挑好大米后,营业员让我们把米运到车子上。本来已经在收银台上刷过条形码了,但那时刚好有另一位阿姨来结账,于是营业员就清空那袋大米的记录,先给阿姨付了款。这样一来,等我们结账时,她便忘记将大米的钱算进去了。

妈妈发现后,立刻掉转车头,回到了杂货店。我们来到收银台前,告诉收银员没付过这袋大米的钱,妈妈又拿出卡,付掉了那袋大米的钱。收银员十分感谢我们返回来付大米的钱,对妈妈说:“营业员的工资不高,一袋大米差不多是一天的报酬了,真是非常感谢你们。”她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激。我站在角落里,看着妈妈所做的一切,感想万千。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一年多时间,但我还是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妈妈的做法令我深受启发,做人一定要有一颗诚实、善良的心,每一件小事都要秉承诚信原则,不能因贪小便宜,而丧失了道德。

【篇四:大米的味道】

自幼父亲就很少在家,奔波在外面的风风雨雨之中,他经营着一家米店,所以我家里总是充满了大米浓厚的纯香。

也因为父亲这份职业,导致了我和他之间的关系并不像电视上的那样亲近。平日里,也只是会有几句简单的必要的交谈。更谈不上什么感情沟通,仿佛一层纱隔在我与父亲之间。

和同学们一起走在大街上,偶尔遇见爸爸踏着一辆破三轮车,满头大汗,去给人家送米,我也只是不屑地将头转向另一边,怕他在同学面前喊出我的名字,让同学知道他是我的爸爸,让我没面子。

冬日,家外大雪纷飞,冷风呼啸着,似乎要将一切冰冻起来,屋内,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开着暖气,有说有笑。忽然,门被推开了,爸爸便疲惫地走了进来,带来了一股刺骨的寒气,冻结了屋内原本快活的气氛,不久,大家就都睡觉去了。

寒假,我一直在家无所事事,于是妈妈提议,让我跟着爸爸一起去送米,体会一下人生,我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不得不答应了。

在父亲准备好大米后,我们便踏着三轮车出发了,一路上,父亲喘着大气,汗珠从头上一滴滴滑落。

一番折腾后,终于到了目的地,父亲丝毫不懈怠,扛起米,就开始一步一步艰难地爬楼梯。而我只是坐在车上袖手旁观,恍惚间,我发现父亲的肩膀歪了,背也不像当年那么有力,挺直了。仿佛在他身上压着无数隐形的重担,发间不时有几丝白发透着汗珠,发出刺眼的光芒。

我的心猛的一震,似乎明白了什么,当父亲喘着粗气回来准备扛下袋米时,我竟不由自主地轻声说一一句:“让我来扛吧。”父亲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然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弯下腰,将肩上的米交换了我,自己又去扛了一袋。

父亲在前,我在后周围迷漫着一股浓厚的大米味,沁人心鼻。

归途中,我猛然醒悟:是父亲在外冒风寒,换回了家的温暖。是繁重的工作无情的压弯了父亲的腰。是我的学习愁白了父亲的头,而父亲身上的大米味,更是父爱所应该具有的象征性味道。

【篇五:大米旅行记】

只见一阵风吹来,一个白白的大米在天上上课。

那阵风把大米刮到了一个荒无人员的海滩,大米准备到那去居住,看见前方有一个高达的动物,那就是螃蟹。为什么说螃蟹那么大呢?那是因为大米只有一点,所以螃蟹与大米一对比就看着很大了。

螃蟹过去了说:“怎么地下有一颗很白的沙子呢”大米听见了说:“你才是沙子呢!我是一粒大米。”螃蟹说:“我们海滩马上来海啸了,赶紧走吧!”大米皱皱眉头说:“我怎么走啊?”螃蟹说:“我把你叼到海边吧。”说着就叼着大米来到了海边。

到了海边以后,大米对那只螃蟹说:“谢谢你!帮我来到海边,这可真是一望无际啊,根本看不到边啊!”螃蟹把大米放到了海里,大米望向前方,发现有一只小丑鱼,那只小丑鱼游到了大米的面前说:“怎么会有一粒沙子在这呢?”小丑鱼刚准备把大米吃掉,一只鱼鹰把小丑鱼吃了。大米对老鹰说:“谢谢你,救了我!”老鹰说:“不用谢,一点小事而已。而且我告诉你,我不吃你的原因是因为你太小了,吃了你岂不是给我们鹰族丢脸!”大米带着乞求的眼神望着鱼鹰说:“你能把我带到我的同伴那里吗?”鱼鹰答应了,带着大米飞了起来。

最后大米在农民伯伯的稻田里安定了下来,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篇六:第一次炒大米】

快到中午了,我的肚子咕咕叫,可妈妈还在判卷。我打开冰箱看了看,只有昨天剩下的大米。我灵机一动,干脆就学做鸡蛋炒大米,当午饭吃吧。

我从冰箱里取出几颗鸡蛋和剩下的大米,再从碗柜中取出盘子和碗,把鸡蛋在碗边上一磕,就磕出了一道缝,用两个拇指伸进缝里掰开,鸡蛋就滑进了碗里。拿起第二颗鸡蛋正要往碗边磕时,突然想到炒大米还要配菜和火腿肠的!于是我放下鸡蛋又从菜架上取上蔬菜,有营养美味的胡萝卜,有绿油油的波菜叶和我最爱吃的火腿肠。之后,我又去打鸡蛋,妈妈看到我手忙脚乱的样子,对我说:“孩子,做事要有条理,想好了再去做。”我听了,连忙点头说:“妈妈我知道了。”

我站在厨房里想了想先后顺序,便胸有成竹地继续做了起来。拿起第二颗鸡蛋往碗里打,可是鸡蛋却掉到了灶台上,我急忙大叫:“妈妈,不好啦,我把鸡蛋打到灶台上啦!”妈妈走过来说:“没事的,凡事都有第一次的。”顺手帮我把灶台收拾干净。我又专心地做了起来,把打好的鸡蛋用筷子搅拌均匀,放在一边,又把胡萝卜和菠菜叶洗好,再把它们和火腿肠一起切好。大功告成!

开火,倒油!把火腿肠丁、胡萝卜丁和菠菜叶放进锅里炒了炒,又把大米和鸡蛋也放进去用锅铲翻炒。不知是锅太小,还是铲子太大,弄得满灶台都是大米。不过大米闻起来好香呀!好像还缺点什么?哎呀,还没放盐!我拿起袋盐放进去点。啊,不好,锅糊啦!赶紧关火把大米盛到碗里。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

这次做饭虽然不太成功但是让我知道了:任何一件事都不是轻易能做好的!同时让我明白了:做每一件事都要想好了再去做,不要急于动手。

热门推荐
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安塞腰鼓仿写
3我给自己写封信
4小心微信
5暑假
6古文的魅力
7美好的回忆
8考试作弊被抓作文
9转角遇到幸福
10这个不一样的春节
11观察树叶
12寒假趣事
13写观察日记
14难忘的体育测试
15一个泡沫
16动物园之旅
17我的书法老师
18三年,烙心间
19担当需要勇气
20不想起床
21续写青铜葵花
22雪花飘香
23开心农场游记
24风雨人生
25练琴的启示
26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
27从失败中站起来
28爱的源泉
29难忘那张坚毅的脸
30吃饺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