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校服之制不可废
校服之制不可废

【篇一:校服之制不可废】

当今社会,几乎各个学校,无论规模大小,无论偏僻与否,都有着自己学校的校服。校服,彰显着学校风采,也是一个学校独特的标志。

但,当今社会有些人对穿校服这种惯例提出质疑,认为穿校服剥夺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我认为这种质疑是不可取的。并不否认,穿校服的惯例在一定程度上的的确确地使学生们丧失了自主决定在校穿戴的权利,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废止校服的理由。校服在剥夺学生这项权利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好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虚荣心理,从而衍生出攀比心理、求异心理,而这极有可能导致追名牌、赶潮流的不良风气,进而影响学业,真危害远大于因规定穿校服而失去的所谓“穿衣自由权”。

其次,校服的便利性、规范性、统一性是便装不可比拟的。学生在校服之规定下,晨起不用挑选衣物,自是节约了时间;在课堂上,学生穿着一样的服装,不会因攀比心理而分散注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内活动时,统一穿着校服能体现出仪式感、隆重感,形成归属感;外出时,穿着校服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形象与素质,学生的行为无形中受到约束,自然会更加文明得体……

请想象在校园集会时,操场上五彩缤纷与清一色之整体,哪个更有利于提升集体荣誉感?在课堂上,教室里万紫千红与色彩统一,哪个更有利于形成书香气息?答案自是后者。显而易见,废除穿校服的惯例是弊大于利的。

但并不否认,校服应加以修改。可以将其变得更美观,彰显学校特色,展示本校风范。尽量做到使校服既能彰显一个学校的特色,又紧跟时代步代,既具有仪式感,又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校服之制的优点是无可比拟的,废除校服之制自是弊大于利。

【篇二:承载父爱的校服】

从小开始,父亲,这两个字是如此的生僻,父亲在我这,无非就是一个能给我经济,跟我胡闹,同时又能请我吃“竹笋炒肉”的男人,既望他和我在一起,又觉得我和他之间太远。但我并未发现,那样高大严肃的父亲,其实也是充满了爱!

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我对打火机产生了兴趣,拿着它在家左点右点,心想这难道有什么魔法?能把“水”变成火焰。正在我不留神事,手如抹了润滑油一般,打火机直接落在了校服上。火势顿时如打了鸡血般,在校服上嚣张壮大。我顿时慌了神,抓起衣服直冲进厕所,一手把衣服足进了水桶里。火被消灭了,但衣服却遭了秧,一个巴掌大的洞在衣服上显眼万分。

我惶恐不已,心想这一下估计又要挨打了,哎,得快想办法啊,我正在客厅踌躇时。一个熟悉的脚步声传入了耳朵,紧接着门开了——是父亲。他怎么现在回来了,这是我手心手背布满了汗珠,手紧紧攥着衣服一角,可哪逃得过父亲的法眼。当他看见了那个大洞时,黄黑顿时张红,眼珠子也像被打了气一般,气冲冲地走过来,抓过衣服怒吼道:“这怎么回事,不是叫你不要玩火吗?把房子点着了怎么办,你就是不听,明天周一,看你怎么办。”说完便把衣服甩在我脸上。

那天,我含着泪所在床上,不断地咒骂父亲,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知觉。但当我迷迷糊糊感到眼前有束白光,揉了揉眼——是父亲!我万万没想到,此时只见父亲拿着我的校服,坐在写字台上,如此寂寞的夜,只有盏便携式小灯陪伴他。他戴着眼镜,眯着眼,看着那近乎沙子般的字。我看到了父亲那双沧桑的手,甚至比母亲的手更充满风霜,一针一线在他的手中慢慢移动,针也仿佛在刁难他,不是扎到父亲的手,那大手,在这惨淡的灯光下愈发显得笨拙。但父亲依旧如此,他一针一线的缝着,学着母亲的动作,不断揉揉疲惫的双眼,只为孩子能穿校服。窗外的风很刺骨,可他也只是坐在那,不断向手上哈气。我看着父亲,一股热流穿过了脸颊,滴进了枕头,后悔自己幼稚的想法……

第二天,我穿上了父亲补的校服,虽然并不完美,惹来了不少同学的嘲笑,但我很自豪,不因为别的,因为这是承载了我父亲的爱的校服,那一刻我才体会到父亲的爱,不是父亲没有爱,是我感受太浅!

【篇三:一袭校服】

我是在一个不出名的小学里上的小学,学校不大,没有校服。每当看到别人穿校服的时候,心中就充满了羡慕之情。

升入初中不久,学校里请来了量衣师为我们量身高测体重,说是为我们定制校服。一想到自己终于要有一身校服,心里就开心极了。

发校服的那天,同学们都很激动。可当校服真正发到我们手里时,很多同学脸上布满了尴尬的表情。原来校服就是运动装,根本没有像想的那么漂亮,再加上大多数同学的校服太大,穿上去像个大麻袋,并且校服也仅仅是蓝红白三种颜色相间。所以有的同学就给校服取了绰号——“清汤挂面”。

尽管有很多的不情愿,可迫于学校制度,所有同学还是不得不与这身“清汤挂面”朝夕相伴。刚上初中时,学校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 ,全体新生穿着校服,在马路上徒步行走,高喊“绿色环保,人人有责”的口号,甚是壮观。路人看着这一个个中学生穿着校服的场面,夸我们说,“看,这是一中的学生。”当时我们突然感到这大麻袋般的校服其实也不难看了,它是我们的标志,是我们的骄傲。

到了初二,青春的荷尔蒙在我们身上愈积愈多。有爱美的同学,把胸前空白处写上了优美句子,或画上了简笔图;有的专门跑到校门口的小店将自己喜欢的人物喷绘在校服上。原本单一的校服一下子变得鲜亮起来。可同学们的小伎俩很快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要求我们必须把校服恢复原样,否则就面临着被处罚的危险。这一下子可难住了一些同学,尤其是那些将图案喷绘在校服上的。立白、超能、雕牌等清洁剂全都用上了,还是无法把那些图案洗干净,不得不接受处罚。

到了初三,学校对校服没有了硬性规定,除了星期一升旗仪式外,校服大都放在课桌深处。可就在不久前,不知是谁发起,要把同学的名字都签在校服上,以作纪念。于是,我们的校服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这件衣服一下子变得珍贵起来。

我想,到了高中或许我还会有新的校服。但是这件陪我三年的“清汤挂面”,却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记忆,在它身上,留存了我们最青涩、最丰饶的的三年时光。

一袭校服,满心回忆。

【篇四:母亲的校服】

总是在无意间翻起母亲青春年代的毕业照,翻了很多遍,看了很多遍,脑海中早已把母亲年轻时的容貌记得一清二楚了。那个站在第二排倒数第五个绑着长辫子的女孩乃是我的母亲。但是在毕业照上,母亲没有穿校服,也没有和其他人相比起来灿烂的笑容,反而感觉到母亲的微笑里隐藏着丝丝忧伤。

第一次看母亲的毕业照,我问母亲为什么没穿校服。母亲总是叹息地说,那时候家里穷,很多姐妹要读书,哪有条件买校服。当我问及她的感受时,母亲又叹了一口气,便沉默了。我也沉默着,为母亲没能穿上校服留影而心酸。

后来,只要我提及那套校服,母亲总会叹气,转而是沉默。所以,我再也没敢讲起那套校服。因为我不愿意让母亲陷入回忆的痛楚之中,不愿意再次听到母亲那声酸酸的叹息。渐渐的,渐渐,我也把这件事淡忘了。我以为母亲也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但是我错了,母亲没有,而是一直把它放在心中。

好久了,又是无意间翻起相册,看到了这张毕业照。而这次,我没再问起什么。可令我意外的是,母亲在这时候开口了。“那时的校服是蓝色的裙子,白色的衬衫,漂亮也廉价。小时候的我多么渴望和其他人一样穿上校服去照相啊。班上的同学知道我没有钱买校服,但都爱莫能助。呵……都过去三十多年了,再说起又能改变什么呢?哎!”接着又是一阵沉默。我终于明白母亲为何总是叹气,连廉价的校服都买不起,可想而知那时的生活有多艰难!

毕业照上人们的熙熙攘攘,冷落了你吗?亲爱的母亲。我多想让时光倒流,为母亲买下那套蓝色的校服,把母亲的遗憾填补上。

母亲呵,我知道这套蓝色的校服一直藏在您心中,就像烙刻在石头上的文字那样,深深的沟壑是对那段贫穷而酸楚岁月的回忆。

亲爱的母亲呵,但愿今后的生活中没有遗憾!

【篇五:“七嘴八舌”议校服】

下课了,同学们都涌出教室,却见教学楼前停着一辆大车,接着,一群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们便挤到车前————-原来,这是要发校服啊!

然而当工作人员把那些“灰不溜秋”的校服拿出来时,我们便爆发出一阵大笑:“天呐!这是什么!”“真的是校服吗?怎么这么丑!”“对呀,一次比一次难看……”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再看看楼下的那些同学,拿到校服后,脸上的表情也很“复杂”。

我在楼上,也跟着他们一起笑。又突然想起,这不就是曾经的我们吗?前一年,我们兴高采烈地跑下楼去,准备领那将要陪伴我们四年的校服,可一看到它的样子,却……唉,我们的校服,永远都是这么单调,永远都是“两道杠,一片白”的样式;再看人家国外,小方格、红领结,从外套到衬衣样样俱全又美观……真是没法比!我想。

可是没过几天,却让我改变了对校服原本的看法。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老师规定每名同学都必须穿校服,我们万分嫌弃地穿上它,走进了操场。却发现各个班整整齐齐地穿着校服的场面,倒也有一番独特的美感,不花哨,全部整齐划一,一眼就能清晰辨认出哪个年级。而且,大家都穿着校服,竟然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团结,互相帮助……这种感觉,真好!尤其是胜利的场面,大家的脸上都笑开了花……此时的我,也不再那样反感校服了……

国外的校服,即使美丽,即使新颖,即使亮眼,可我们的校服和他们比起来,不也有特点吗?十分整齐,代表着我们遵守规矩,十分“单一”,也代表我们脚踏实地……

看来,这就是校服独特的魅力,喜欢也好,讨厌也好,但它的美依然存在!

热门推荐
1制作树叶贴画
2生日礼物
3美丽的森林公园
4秋天的树叶
5朗诵比赛
6车祸
7我的数学老师
8夏雨即景作文500字五年级
9丧钟为谁而鸣
10那年的感动
11用另一种眼光看问题
12春风十里,不如一路有你
13我碎片化的阅读生活
14流过心田的那场雨
15堆雪人
16向着梦中的地方前进
17梦里木棉花开
18教养
19听时间说话
20忘不了的人
21在长大的世界
22总有值得珍藏
23军训日记
24童年捕鸟记
25美丽的秋天
26黄鹤楼导游词
27雨中那把美丽的伞
28影子
29我眼中的自己
30乌镇之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