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初一作文>迷失在“计算机式”思考中
迷失在“计算机式”思考中

【篇一:迷失在“计算机式”思考中】

计算机的创造无疑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只需编入某一套固定程序计算机便能迅速得出精确、误差极小的结果,为广大领域带来便捷与发展的助力,而如今日益兴起的人工智能更是令人摆脱了对计算机“冷冰冰的死机器”的旧印象,使计算机“活”了起来,拥有了人情味。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想,人工智能让计算机想人类一样思考不必深忧,但人类的思考方式,不应围困在计算机世界中。

其实,我们都知道闻名于世的“网红”人工智能AlphaGo在国际围棋赛中击败天才少年柯洁,而担忧过于“智能”的计算机有朝一日可能支配人类世界的专家确实存在。他们或许不知道,后来接受采访的AlphaGo羞涩地表示自己喜欢柯洁这个对手。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自然也可以拥有像人一样美好的情感。其余常见的人工智能如扫地机器人、随身翻译器也无不为人提供帮助与服务。只要合理利用,我们固然应用积极的眼光,向真与善的方向来看待“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计算机。

然而,如果人类将自身圈在“计算机式思考‘’中,本属于人的价值观与情感将逐渐迷失、沦丧在计算机原本所处的冰冷无情世界中。纯粹的计算机始终周而复始地执行着被编入的指令任务而再无他举。试想一位战地记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举着相机,仅仅思考着哪里能拍出惊骇世俗的照片,什么角度拍摄效果最佳,手上不断按下快门键却对眼前的弱者伤者见死不救——因为他被编入的指令任务仅是拍照。这样有着计算机式的思维的人,仅能够完成任务,却失去了自己社会角色应承担的责任感,让人们看到的是冷漠无情,而不是温暖、抚慰人心的关爱、同情。迷失在“计算机式思考”中的人,变得不像“人”。

在电影《雪国列车》与丹·布朗的小说《地狱》中,都有一群相似的人,他们“像计算机那样经科学推断”出如果人口能部分减少,世界资源能使剩余人类生活更好、延续更久远。看似合理而有依据,实是以牺牲大批人类为代价,对这种“计算机式思考”结果的执迷不悟,实是一种可悲的伪善,歪曲价值观罔顾后果,终究只能造成人心的混乱,社会的不稳定。还有一类反乌托邦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描绘着高科技监管下的安定国度,人们大多洗了脑似的、如同计算机被编程的千篇一律的思想,固定的生活方式,不允许有波澜的日常,偶有向往自由而不愿永远服从的“叛乱”者受罚,自由成了反叛放肆,理解同情被漠视与异待所取代。人人有被编程的固化指定合理的思维,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开放自由,更失去了正常的价值观。就算是为了追求和平,设计人人相同的计算机式思维,未免是矫枉过正。

计算机快捷、固定、整齐化一又精准,却也终究是没有情感、没有生命体验、体悟的机器,冰冷而没有温度。人们追求计算机那样强大的思考能力,但也应时刻牢记我们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比起计算机多了各种情感,多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拥有最善最美得爱人、理解人、怜悯人额能力,这些即使是人工智能计算机也并非轻易做到的。如果我们舍弃人的特质单纯地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原本的和谐会逐渐瓦解,人们逐渐只会感受到冷漠与无情,再到麻木,我们深陷其中,却再无能为力。那一定不是我们追求的美好世界。

思考的“思”有心字底,难道不是说明思考的真正核心在于人心吗?人与计算机都能拥有“智”,但只有人类有“心”,不仅指跳动的心脏,更是指一颗饱含情感,温暖炽热的心。当人类思考时,只有追随着这颗本意向善而温暖的心,不为计算机式思考的单一无情所束缚,我们的思考结果才能是更有意义、或许能推动世界进步的。

人类之思考,用智也用心。人类,不能迷失在“计算机式思考”中!

【篇二:论人类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可见人类形成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机器只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执行,不懂得变通与改变。而人类不同,人类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懂得随机应变,而不是按预定好的一条道走到黑。这正是人类高于机器的关键之处。而如今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担忧————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关注的话题。

《晏子使楚》的故事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千方百计地使晏子出丑,但都被晏子一一化解,最后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晏子的灵活应变令所有人为之深深折服。其中晏子为说明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善盗”,说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辩证名句,使楚王哑口无言,使读者为之动容。

试想,若晏子只按计划使楚的方式,那么当他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时,必会困窘不堪,因为晏子失去了当场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见,人类自我思考是人类取得成功的条件与基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形成独立的思考呢?

首先,人类必须要多读书。腹中有墨,方能从容以待。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别人倾尽一生的心血编著的书籍,我们只需花上几天,便能了解长达一辈子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坚持读书。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四鼓洒然不倦,可见他对于读书的执着与痴迷。我们要读各种领域的书。正如贾平娃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书》中所告诫小妹的那样,每种书都要读,不能只盯着一种读。

另外,人类必须要善学习。思学结合,才知学无止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行,一定要勤思考,思考后产生了问题,便要去虚心求教别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思考和学习紧密结合,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人类必须要勤实践。实践相伴,而会终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意思是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实际操作,都是“假大空”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与他人交往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收获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人,立足于思考而存在。这也是人类与计算机的最大区别之一。多读书,善学习,勤实践是形成独立的必备条件。人类的自我思考,使科技发展,使生活更美好。

【篇三:关于“鞋”的思考】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比如人活着走路为什么是头朝上脚朝地,为什么我们人有头发,为什么我们不能飞……这种种问题有时候都会成为我们思考的原点,今天就关于鞋子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小的时候经常会穿妈妈做的布鞋,那个时候因为家里家庭条件有限,所有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穿妈妈手工缝制的布鞋。别看是布鞋,穿起来非常的舒服,而且不臭脚,只不过是样子,不是特别好看。

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穿上了一双妈妈做的布鞋,但是样子比较老旧,去到学校以后遭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穿那双鞋,反而责怪妈妈为什么给我做这样难看的鞋子。

慢慢的逐渐长大了,现在也上了寄宿制的学校,却穿布鞋的机会越来越少,开始穿运动鞋,运动鞋自然是好的,因为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的潮流思想,所以很少出现同学之间嘲笑鞋子的事情了。

尽管现在社会我们每一个人对于鞋子的选择都有很多种。而且我也经常对妈妈给我买的鞋子会抱怨不好看,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不领情。直到那一次我在马路上看到一个没有双脚的人,那个人的年龄看起来30出头40不到,整个人却十分的沧桑,他拄着双拐在街上乞讨,当我路过他旁边的时候,我的那双白色运动鞋十分的显眼。回到家后开始思考,我现在有什么资格嫌弃我的鞋子不好?如果跟那个人相比,我岂不是比他的人生要好许多倍,他连双脚都没有啊!

从那以后无论什么样的鞋子,只要穿到脚上舒服,我都不会去谈论鞋子的好坏,因为我们要知足,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有可能就是一种奢望。

鞋子的样式款式越来越多,但是请大家不要忘记鞋子本身的作用,它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双脚。

【篇四:爱的思考】

爱的教育这本书令我思考,在这纷繁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书中,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去寻找这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春天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无影无踪地被我们忽略。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在假期里,我捧着亚米契斯的著作。

我读着那看似平凡、实则真实的故事,望着那细微而又善良的词句。《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他听说的只是一件件惊天动地、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爱”。这本书把爱写得淋漓尽致,不管是父母的爱,还是老师同学的爱,都让我进入了一个爱的世界。

在一篇篇真诚的故事中,在每月例话中的少年笔耕这片文章这片文章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文中的叙利亚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亲在铁路上作雇员。叙利亚每天晚上悄悄地帮助父亲抄写,经常很晚睡觉。早上的叙利亚总是睡意朦胧,功课在走下坡路,他的爸爸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解并斥骂他。叙利亚听了心如刀割,但他还是这样做。有一天,叙利亚在誊写时不小心碰翻了一本书,此时他的父亲已知道了这件事,充满了懊悔和慈爱。从此,一家人在爱的怀抱下同甘共苦。

读了这片文章,我不禁热泪盈眶。想想文中的叙利亚从小就体贴父母,勇于承担责任。在想想自己,经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爱是什么?爱是当你漂泊时需要停靠的港湾;爱是什么?爱是你寒冷时需要的怀抱;爱是什么?爱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颗星;爱是什么?

【篇五:人类的计算机式思考】

试想一下自己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作为一个高考生该是欣喜若狂,自此理科题便不再是心头大患。然细疏其深意却愈觉可怕。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许是我们的精神思绪变成一道道“0”“1”指令,拥有强大的计算机能力。是了,不过也仅仅是计算来看,哪怕是为了高考,我们所需的人文情怀,道德修养又在哪儿获得,莫非是靠计算机编出程序教我们明辨是非,岂不搞笑!

至少拿高考举例,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是万万不可,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我则无法想到人类由程序构成。自此那个底蕴悠长,历史悠久的华夏古国是不是会变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存在,一如苹果总裁库克所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这是一个企业家能想到的。商人重利。想来企业家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是财富驱使,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单提起我们的医生,卖高价药抽取提成这样的行为也能说是计算机式思考。

就我看来,这样的计算机式思考并不是最值得令人畏惧的。

当一个人沉浸于“利”,她便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便就是人性。而人性又能借指许多、亲情、友情等等,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社会,而由一个个程序式的人构成的社会该是冷冰冰的、可怕的。

以企业家的角度是这样想的,而我作为一个学生,具体应该是热爱国学的学生,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艺术人文情怀。

苏轼曾有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我们的画要画的出神,而诗则要有言外之寓。中国文化外是形神结合。而我们的思维却一点点固化。一如程序的定式思维,有多少人描摹一幅画,演奏一支曲子。数子千百遍,为了那一张定版证书,呕心沥血,又有多少人能同苏轼一般,读阿房宫赋至三鼓;同张旭般,狂来甚至以头发代替毛笔。

是了,我们不再有感而书、有感而画,一张张来自朋友圈的“作品”代替了我们的山水画意。曾经书笺墨香流离在指缝间,化作手机消息的一声“叮咚”提示音。

计算机科技的普及,从思维到生活方式,我们开始追求那一纸证书上的艺术,我们开始被这些计算机的便利程序化,不经意间根深蒂固。这所有的学生社会的、文化的、生活的计算机式思考行为我们都应该深以为忧。

热门推荐
1一件老物件——泛黄的外汇劵
2我的同学
3灵光闪过的那一瞬
4穿越
5妈妈总说不需要
6我身边的榜样
7调皮的泡泡
8冲刺
9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作文
10当个班长不容易
11我不是完美的少年
12冬日暖阳
13变大的蚂蚁
14愁绪涌出词中的绝唱
15月到中秋分外明
16我为自己点个赞
17观开学第一课有感2019
18摘梨
19我的初二生活
20窗外
21聪明的小猴
22那段追求友谊的岁月
23读书的议论文
24好校长
25美丽的家乡
26狮王读后感
27别把垃圾浪费掉
28月影无痕
29我的梦想
30春意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