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高一作文>站在高处
站在高处

【篇一:站在高处】

小时随表哥去九华山,那是庆祝他考上了好高中。大约是年纪小,看不见后来,我没有预料到这次旅行会让我思索这么久。

傍晚开始乘车上山,山路蜿蜒而上,我昏昏沉沉倒在表哥身上,隐约听见大人们谈论他的中考成绩,我一直记得,并且仅记得的,是他说:“我会站得更高。”

车停下来的时候是凌晨三点,即使是山顶,也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墨色。我畏惧的缩在表哥身边,总觉得这黑色里随时会跳出精灵鬼怪来。表哥俯身拍了拍我的肩:“你在山顶呢,等太阳一点一点升起来,哥哥带你去看睡佛。”在山顶。我歪头思考,在山顶有什么不同呢?“我怕黑,和在哪有关么?”

“会离太阳更近的。”表哥的话似乎有一丝悠远。

我等待着太阳的脚步靠近我,并不是一缕阳光忽而穿破了黑暗,而是周围的环境都在变亮,一点一点的变化着,看得见,但让人惊叹于它的不可逆。就像是,站在了高处,所以离自己的梦想更近,脚下踏着的是一日一日的积累,于是可以让梦想用水到渠成的形式达成,是这样吧。

我很快被表哥口中的睡佛吸引了目光。分明只是连绵起伏的远山,可站在高处,看见的就是合眼安眠的佛,我想他唇角挽起的那朵微笑都和泥塑的佛像一样悲悯。

“为什么在山脚看不见睡佛?”这样的慈悲,不该叫世人都看见么?

“因为你站得不够高,只有站在高处,你才能看见在山脚看不见的风景。”表哥耐心地同我解释,“你站在山脚的时候,觉得这山高耸入云,可是真的站上来,会看见有更高的山。”

“可我并不想看太高的山呀,珠峰是很高很高了,但是站得太高了,没别人能跟上怎么办?”我并不很明白。

当年的表哥只笑着揉我头发:“可是哥哥想站得再高一些,你跟不跟来?”

我点头,脆生生地应:“跟!”

后来的事,谁也不曾预料到。

表哥的高考考得奇差,那时我正忙着复习,得了这消息但没见到他,父母说他一直待在家里。我那个暑假都没有出门,只想等表哥过来。我想,也许是他站得太高了,不小心掉了下来。

但竟不是。

再见面时临近开学了,表哥特意来请我去芜湖玩一天。两家隔了半小时轮渡,我陪他看了半小时的浩浩长江。他说大学要去巢湖,我小心翼翼看他神情,觉得目光平和,便揣测不出他心境,也不敢提旧事。

疯玩了一天,表哥说起那个约定:“小丫头还记得说要跟着我吧?高考以后,我在家看了两个月的《资治通鉴》,发现其实当初你站得比我高了。”

我困惑,表哥微微笑着:“我只记得站得更高就好,却不如你的心态。小丫头,不是每个人,都觉得现世安好的,人们总想着永远不够。”

那番话我想到现在。同样是站在高处,表哥那时追求的是成绩,如今是心境。当我们站在了山顶,慈悲的睡佛是给我们的奖赏;而心站在了高处,天下都装在了我们心上。

可是谁又认为自己站在了高处呢?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要的 高处也不同。我么,只不过是认为努力以后,站的高度刚好:依云可仰观天地浩大,静心可俯听尘世沧桑。这才是我的“站在高处”。

【篇二:站在高处】

城市的上空并不拥挤,毕竟到达那种高度的人总是很少。这时,看对面楼里的人,或走或坐,此刻在干什么?一群人在城市上空开会,他们热烈地谈论着什么?有一个人,目光游离,看着窗外的风景。

我们平时只关注四堵墙、一扇门、几盏灯及生活的杂务,在这喧嚣的社会,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已经迷茫,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我们已经停不住,静不下,谁还会在意头顶上是个什么模样?

换位看人生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我们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想要打造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换个视角。有时跳出现有的圈子,用冷静的眼光来打量,我们常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时候,我们会多出一分理智、一丝平和、一种顿悟……

从高处看楼下,一条路接一条路,扭屈成长蛇,高处很安静,听不见过多的喧哗,唯有潺潺时间的流逝而己。

幸福很简单

幸福被物质劫持,愉快被快速步伐冲淡。如今,在生活列车飞速向前行进中,我们常常将幸福和知足感弃于窗外。有可能,我们由于生活的坎坷终日叹息不已,亦有可能我们为一些小挫折愁容满面。但我们静下我们的心来想一想,幸福是什么,自己算不算得上幸福呢?

其实,幸福是一种无法给予其准确定义的一种感觉,有可能幸福会来得很突然,变在那一瞬间,但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仅仅是做回我们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非赶路。追求愈多,负担愈重。

心大舞台宽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宽。当我们走向窗前,心就变得开阔广大,这时,世界在我们的眼底就会缩小,而任何曾经的事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值一提,心大,世界就小,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

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不妨改变自己,不妨洒脱一些,用心搭建属于自己的舞台,不为外界干扰,努力把握,演绎属于自己的传奇。

敞开心扉,望向城市上空,我们会发现城市的上空并不拥挤,每个人都可有一份幸福。

【篇三:让灵魂站在高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仁人志士对家国天下的责任。这种责任深深根植于灵魂之中,一旦放下,人生也将失去意义。居于高位者,尤为甚之。

商纣王倾酒为池,悬肉作林,荒淫无道,以致亡国。继而又有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终成继纣王之后的又一位亡国之君。他们都忘记了责任之所在。

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道尽了世人对玉环的谴责。她与玄宗“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在世人眼中便是夜夜笙歌,纵酒玩乐的淫靡生活。玄宗沉迷美色,安于享乐,日日银烛秋光鞭蓉帐暖,又怎不会致使之安史之乱的发生?当玄宗见美色之时,便忘记了作为父亲的责任,想尽办法将儿之妻娶入宫门;当玄宗将玉环娶入宫门之时,便忘记了作为一名君主的责任。玄宗忘记了责任所在,终导致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发生。

将责任永远铭刻在心之人,历史也会将其推上千古流芳的宝座。

一代女皇武则天,以区区女子之身,用她那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平天下的责任。在那男尊女卑的年代,此举遭到世人所不容,但却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她那千古流芳的丰功伟绩。千载兴衰风雨,她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范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她的浩叹。好一句“无字碑头字皆满,功过留于后人评。”碑虽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她的不凡,青史依旧为她长留。在那看似空白无字的石碑上,却无限延伸了她——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她用责任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将责任深深根植于她的灵魂之中,使她的灵魂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身虽死,却留得一缕香魂,穿越千古,感动无数……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灿烂的;萋萋芳草,我采一束最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责任。

也许我们不是那漫漫长夜中指引方向的北极星,不是那预告东方将白的启明星,甚至不是那划破天际、刹那绚烂的流星,我们渺小的承担不起重大的责任,但我们依旧能为这世间的生灵投射所有的光芒——即使它如此渺茫。

责任不在于大小,只要你心中有责任感,灵魂中存在着责任,便已足够。

挑起责任的人生才完美,肩负天地的人生才壮观,站在高处的灵魂会使你的心更加明澈。无论身居高位亦或是平凡渺小,请让灵魂站在最高处!

【篇四:站在高处远眺美景】

一日,我站在高山之巅,植物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都在这空气中酝酿着,我便在这里停位了脚步。

这里有深绿的柏树,乌黑乌黑的高山,更有蓝天白云┉虽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地朴素、沉郁,却又是那么地亲切、舒适。

我张开双臂,抬起头来,仰望着无际的天空,顿时,无比的惬意浸入心脾,感到一切都是无比美好的,世界万物都像风一样,轻柔地吹拂在我的心田,使我沉醉,使我留恋。

远处的山一动也不动,个个趴在地上贪婪地沐浴着日光浴。这时,我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自己的声调,生怕吵醒了这些小家伙们。一排一排的柏树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团,像是一头头威风凛凛的雄狮,悄然地定立在天地之间。

打开心底里已布满灰尘的回忆,回想起以前背着家人去探险的经历。当想到我们在烈日是赶路,知了躲在树荫里唱歌,鸟儿们流着汗在觅食时,我觉得那一次探险有多么美好啊!在这山下,我以前的欢笑是多么清脆响亮啊!可回到现实中来,自己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无忧无虑的小孩了,烦恼已堆集成了一道屏障,等待着我们冲过去。

当我再次仰望开空,天空中的一切事物都令我痴迷。天空像一张大大的图画纸,只是在上面勾勒了一些蓝色边缘罢了。可天空中的乌云密布又把我牵引到了黑洞。闭上眼,不愿在黑洞里等待主,独自一人在微风中行走。回想起那黑洞,不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困难吗?而那远处与山相连接的天边,还在等待着我们去追寻。

追寻美,是人之常情。但是,与其去追寻它,毋宁去发现它。

其实,美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当你走向歧途时,好友的一句善言,令你迷途知返。当你难以抉择时,你将在一念之差决定你的命运。显而易见,你以后的生活是美好还是邪恶,也将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所以,让我们去发现美,追寻美,享受美吧!享受美的同时,也想一想,你的心灵是否美,才能决定是否该享受它——美。

【篇五:站在高处】

大江东去,白驹过隙。时光抚平了当年赤壁叽上的斑驳箭迹,藏锈了那秦始皇一同尘封的千万秦俑,亦揉碎了古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如玉容颜……唯有他,心平气和地以千古奇才的姿态横亘于历史长河之上,悠悠然,任时光飞逝。

扬州的春,孤独的诗人尽情地漫步在寂寥的夜中。扬州之夜,江中波声涌来,此起彼伏。扬州的江上的月光随波声一道洒来,澄澈地直把花变成了霜。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元素融成强大的力量直击他的心房。他感到自己作为诗人和哲人的血液在疯狂跳动,脑中诗词的火光在不断迸射,无需酝酿,他的《春江花夜月》一挥而就,中国诗坛登峰造极之作横空出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等开阔,何等气象。月海在他的笔下浑然天成地自成一体。若是平常诗人拥有这几句,早已凭其恣意卖弄和求取功名了。但张若虚只是淡然一笑,继续挥舞他的如椽大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写诗于他而言,就如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词词句句,都是由心而发。——他的心是向着无限宇宙的。“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站在真理高度的他,心中自有丘壑万千,得时而发,便成大作。

张若虚,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号“吴中四士”。这是《全唐诗》中对于这位天才的数语描述。他太吝啬,只顾向着宇宙、向着时间发问。而忘记给世俗回赠篇文华章。或许他明白,即使留名青史,史书上的文字也终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失去当时的生动,所谓“不朽”,不过是现实之下小小的倒影。

所以,他只是看。上抵宇宙,下临尘世。他看了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摇头浅笑;也看了看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拂袖而叹……他表现出其才气超尘的孤高淡然。

而这一切,或为天性,又或是天才太早参透玄机的必然。

张若虚始终不是能被马上想起的所谓“诗坛大家”,但他,却以高于“大家”的姿态,站在高处,带着始终不可名状的微笑,与宇宙永存。

热门推荐
1难忘那小狗
2那双眼睛
3童年的色彩
4底色
5生活中的小美好
6年味
7啊那飞驰的单车
8文明铸就幸福中国梦
9家规家风
10关于零花钱的作文
11为生活添点“绿”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13一朵蒲公英的小小梦想
14闲不住的姥爷
15最美好的遇见
16假如我是一颗流星
17友情,让生活更美好
18爷爷的爱
19致最可爱的你
20校园的春天
21小梦想,大未来
22包饺子
23我的发现
24特别的母亲节
25有趣的一堂课
26最美的风景
27军训的一天日记
28青岛游记作文
29帮奶奶做家务作文
30我最喜欢的动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