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三年级作文>读《鲁宾逊漂游记》有感
读《鲁宾逊漂游记》有感

【篇一:读《鲁宾逊漂游记》有感】

今天,我读了《鲁宾逊漂游记》,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使我原来平静的心,心潮澎湃起来,这篇著作是著名的作家丹尼尔。笛尔写的,主要内容是:鲁宾逊不听父母劝告,独自出海,结果不幸遭遇海难,却大难不死,幸存了下来,他便想安心制富,在葡萄牙买了一块地,后来又热血沸腾。再次出海,结果又遇到了海难,他幸运的活了下来,受困于一个荒岛,但他却凭着自己非凡的智慧和超凡的毅力在岛上生存了三十五年。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感触很深,我与鲁宾逊相比,我是多么没毅力啊。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在做学校布置的作业,开始一切十分顺利,毫无难度,但当我为自己的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而得意洋洋时,突然在路上跳出了一只拦路虎——亲手制作一个小电动机,语文,数学我还在行,而做科学的小电动机我却从来没做过呀!想到这儿,我似乎有一些胆怯了,但我仍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尝试制作电动机,我拿来一大堆做电动机的零七碎八的零件,开始组装,一开始还算顺利,但当我做到电动机转子中的三组线时,我犯难了,正当我打算放弃时,我突然想起父母经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一鼓作气,终于制作好了电动机。

我读了《鲁宾逊漂游记》我更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有像鲁宾逊一样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成功。

【篇二: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五年级的寒假,我带着怀念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袁绍曹操战官渡、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都非常有名。但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赤壁大战。

大家知道有一个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讲的就是发生在赤壁大战当中的故事。周瑜和黄盖都是东吴的大将,且对孙权忠心耿耿,可周瑜为什么要打他呢?原来这是诸葛亮布下的一个诈降计。曹操大军人数众多,但都是北方人,并不擅长水战,急需像黄盖这样的水军将领。周瑜利用了他的老同学——曹操派来劝降的蒋干,把棒打黄盖的信息传到曹操阵营,这样曹操打消了对黄盖的疑虑,准备迎接黄盖。半夜时分,刮起了东南大风,黄盖率领装有易燃物的船只冲向曹营,大火一把,把连在一起的曹操船只烧得一片火海,曹操的军队全军覆没。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现实中我们遇到了共同的困难,也应该向周瑜与诸葛亮一样团结在一起,利用自己的长处,战胜最后的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篇三:知错能改——读《最后一堂课》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最后一堂课》,读完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觉得学古汉语索然无味,便上课看起小说来,后来老师叫作者不要听她的课,作者只好推门而去了。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作者也来听了,老师便很羞愧。

读完后,我便联想到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这种事在每个班级难免都会有的。在我们班也有过,就是有的同学不听课或捣乱课堂纪律,老师就会大发脾气,叫那些同学“出去外面玩,不用听课了。”可是我们班的同学不像文中的“我”一样知道羞愧而是对老师怀恨在心,不服气。也许他们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可他们还是喜欢学习的,因为他们在教室里说话,老师叫他们出去,他们是不想出去的,他们还想待在教室里,这说明他们喜欢学习。

我希望那些对老师怀恨在心的同学能向文中的“我”学习,懂得知错就改,那还有机会挽回的。老师们也要向文中的“老师”一样,把学生叫去外面听课的时候,要在看见他进步的时候原谅他,这样才不会伤到师生之间的和气,也能维持学习的乐趣。老师们也要多些找学生谈谈话,了解一下别人的心声,让师生成为知己。

老师们也要知错就改,这样更能让同学们喜爱。要像文中的老师一样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不推卸责任,这样才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听这样的老师讲课,一定不会觉得很乏味的。

知错就改,就是好行为。只要你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老师,好同学。知错能改,有时能换来你一生的前途,能换来一个美好的未来,能换来你终身的幸福,能换来一辈子的快乐日子。

【篇四: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敬爱的鲁宾逊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暑假,我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一本关于您的书——《鲁宾逊漂流记》。书中的您在一系列的困难面前,顽强地拼博,在荒岛上整整生活了28年。读完整本书,我不禁被您那不懈的努力与过人的智慧所打动。正是您那坚毅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启迪了我,扬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那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件白色的衬衫,质感的面料,精致的剪裁,我一拿到就爱不释手。可是,在我眼里,唯一美中不足的,莫过于衬衫上那白色纽扣,一点也不起眼,不好看!于是,“咔擦”,手起刀落,我毫不犹豫地剪了白纽扣。该用什么代替呢?我在妈妈的抽屉里翻啊找啊,终于找来了一些彩色的纽扣。我拿着彩色纽扣,比在白衬衫上,决定把它们缝到白衬衫上去。

于是,我拿来针和线,开工啦!可是,一开始,我就遇到了麻烦。我左手持针,右手拿线,把线往针眼里穿。可这线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家伙,拼命地和针眼捉迷藏,要不和针眼擦肩而过,要么淘气地赖在针眼口一动不动。好不容易快成功了,手一抖,线又滑出了针眼口。我懊丧极了:这么简单的穿针都不会,真笨!

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我瞥见了写字台上的《鲁宾逊漂流记》,您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还能动脑筋想办法活下去,而我……肯定也行!我静下心来,细细回想,外婆穿线的镜头在脑中渐渐浮现,对,外婆穿针线前还有一个小诀窍!我豁然开朗,拿起线,蘸点水,把线头捻了捻,线头瞬间变细了。这时,我沉住气,稳住手,线乖巧地钻进了针头里!耶,成功啦!顿时,我的心里松了口气,在线尾打了一个结。

正想着马上就可以缝纽扣了,暗自高兴、得意时,一不留神,针却一头扎进了我的手指,鲜红的血涓涓流出,一种尖锐的疼弥漫指尖。看着那些五彩的纽扣,又看看被针扎破的手指头,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放弃的念头:为了缝纽扣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还受伤了,不值得!还是等妈妈回家,让妈妈帮我缝吧。想着,我把已经穿了一半的针线和衣服、纽扣一股脑丢在了写字台上。随手拿起了书——《鲁宾逊漂流记》,这时,您在遭遇风暴时使劲向死神拼博的身影,驯服山羊和鹦鹉的一幕幕……又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翻回封面,我猛然看到了您在向我微笑,那坚毅的神情似乎在鼓励着我:坚持!坚持!

我轻轻地拿起了针线,一针、一线,小心翼翼地来回穿梭……许久,一粒粒彩色纽扣牢牢地镶嵌在了衬衫上,大功告成!我喜不自禁地穿上衬衫,跑到镜子前一照,笔挺的衬衫,小而精致的纽扣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映衬着我那英姿勃勃的身影。镜子里的我,也绽放您——鲁宾逊先生一样,坚毅而璀璨的笑脸,

感谢您,使我汲取了坚持的力量、不屈的信念,虽是小小的缝纽扣事件,但我懂得了做事情,要坚持,不能轻言放弃。

鲁宾逊先生,请允许我向您致以万分的敬意,我会永远将您永不放弃的信念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放在心里,提醒自己,加油,努力!

此致

敬礼!

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

2015年2月27日

【篇五: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近日,我读了一本名为《鲁宾逊漂流记》的书,深深的被主人翁鲁滨逊那种积极乐观、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他与自然搏斗,与命运抗争,战天斗地,曲折离奇,终于在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后得救。

这本书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鲁滨逊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境富裕,非常幸福,因为两个哥哥都过早的去世,所以父母全部的爱都倾注在鲁滨逊身上,格外的娇惯,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有车,回家有仆,生活在蜜罐里,年轻人的冲动让他决定去航海,当一名水手,父亲的劝告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殊不知,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有一次出海时,他们的船遇到了风暴,船只受损严重,船员只有鲁滨逊幸存,流落到一个不知名的荒岛,只有很少的生活物品被打捞上来。面对完全的未知,鲁滨逊的希望和失望不断交替。生存的威胁始终不断,困难也是层出不穷,鲁滨逊对生的渴望,让他的潜能不断被激发,他不断的学习生存技能,锻炼生存技巧,不但解决了吃喝的基本问题,找到了一个山洞做成了家,还学会了驯养动物。自然总是在他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给他当头一棒,山洞的家坍塌了,让他懊悔不已;岛上野人的威胁也从未停止,但是通过自己的机敏,在这些野蛮人手中逃过一劫又一劫,还救下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作为他的仆人和帮手;但是让他感到最难捱的是孤独,形单影只,孑孓一人,无人倾诉,无人交流,虽然后来又星期五作伴,但是之前在岛上的二十一年,可是度日如年啊!

鲁滨逊和我们一样,没有超人的智商,也没有过人的体魄,只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但是在艰苦的环境,不断的磨难锻造下,他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超人”。从起初岛上苦不堪言的生活,捉襟见肘,到决心继续活下去,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荒岛上用勇气和双手,建造了一个“惬意”的生活环境,游刃有余,如果在他原来的生活环境,他的潜力会被挖掘吗?他能取得在岛上这样的“成就”吗?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自己能”,磨难是最好的磨刀石,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人生才会一直在进境中,孙悟空经过了炼丹炉,才有了火眼金睛,所以,不要抱怨生活的挫折,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公,要感谢磨难,我要向鲁滨逊学习,知难而进,勇于面对困难,打不败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热门推荐
1在伤痛中成长
2为自己鼓劲
3为青春喝彩
4义与奸的交界线
5开学第一课的演讲稿
6美丽的绽放
7五彩的夏天
8考试的作文
9我的多彩童年梦
10炒菜作文
11未来的家
12感恩的花开在奋进的路上
13读书之乐
14友情
1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6包粽子
17年夜饭
18我的家乡在梅州
19劳动的颜色
20爸爸我想对您说
21蓝色大海的传说
22最美的时光
23追求让梦想花开
24童年趣事
25幽默的爸爸
26的我作文
27小金鱼
28多肉观察日记
29烈日下的坚守
30八年级幸福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