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少共国际师观后感】
就在昨日,我校组织观看了电影《少共国际师》,对此我深有体会,里面的故事内容就是切切实实的国共史实,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
起初在电影上映时,我没有明白《少共国际师》这几个字的内涵,对此一头雾水,只认为这应该是一支军队,在看到过半后才明白“少共”二字的意思——少年共产党成员,这确实是一支军队,不过是由一群经历国民党人迫害的青少年组织起来的队伍,其中就有主人公秋崽和苦妹。
秋崽的母亲被国民党残忍危害了,而他自己也被抓了起来,可又凭借着聪明才智成功逃脱,逃脱之后来到列宁学校恢复上学生活,可心怀深仇大恨的他已经被仇恨遮蔽了双眼,这时整部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人物出现了——“良乾星”。这是一个花甲老先生,精通四书五经,却不懂马列主义,他化解了秋崽的桎梏,可因不懂马列主义的他将因此被辞退上最后一节时,所有平时不安分的人此时都安静了下来,集体背诵《岳阳楼记》,这可谓是整片最潸然泪下的片段。命运弄人的是,恰巧此时有任务需要他和学生们一起去执行——带回必需药品,引起了国民党注意,国民党军队挺进大山,直指列宁学校,学生慌忙转移,军队又近在咫尺,良乾星老先生做出一个决定,独自留下分散敌人的注意,他敲响上课钟,营造学校有人的假象,独自朗诵起《岳阳楼记》……
当国民党发现人去楼空时,带头军官尽管发现良先生是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也毅然决然放火焚烧列宁学校。良先生在火海中朗诵完了《岳阳楼记》。他尽到了做为园丁的义务,以生命的代价保护了这些祖国的花朵,他的行为触动了少共国际师们的心,他的精神就是这支少共国际师的魂。
为了民族,慷慨赴死;为了祖国的未来,义无反顾。
【篇二:国际美食节】
12月4日,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大石那里吃国际美食节的佳肴。
我们首先去排队。一过去,我感到惊讶,下巴都快掉了下来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里人山人海,恐怕等半个小时才能进去呢。
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总算进去了。
一进去,我就看到了我最爱的大薯片串。这些“大块头”有着一连串的薯片,好像龙一样,中间有根下粗上细的棍子插上去,薯片是椭圆形的,一端的后面露出一条小尾巴和下块薯片连接在一起,一块薯片上就有着许许多多的、突起来的、大大的小圆点,红色的番茄酱从两边流下来,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冲过去,买了一串。刚拿过来时,我的鼻子就已经闻到了那浓浓的薯片味和淡淡的番茄味,就好像要让人一口吃下去一样。
闻到这时,我的心情真是非常的激动,接着我迫不及待地用牙齿咬了一口,用牙咬时,我感觉薯片是外脆内嫩,因为刚咬时,我听到了“咔嚓”的声音。当我咽下去后,嘴里还散出了轻轻余香,余香是薯片和番茄的味道,既香又酸酸甜甜,让人不开心的心情顿时没了。
接着我又看见了羊肉串,我买了两串,左咬一口,右咬一口,一下子就被我吃完了。
然后,我再往里面走,又看到了板烧鱿鱼,就去买了串。鱿鱼刚吃进去时,是觉得有点甜,但后来,我嚼着嚼着,里面的味就流了出来,我就感觉好辣。
当快要辣成香肠嘴时,我就赶紧地去买了一碗莲藕汤,再把汤喝完莲藕吃完后,我就觉得不辣了。
最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2月4日的那个时候,我非常开心、激动,此时此刻,我的笑脸就像花朵一样绽开了。
激动地好像要飞到天上去了一样,既激动又开心,好像要我把“大块头”一口吃下去一样。
【篇三:汉字与国际】
汉子,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伴随着中国历史流传了五千年。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创新,中华的语言逐步完整,直到今天。汉子的发展之路,充满了艰辛,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中华钻研、国外研究的研究的语言。
你可能认为,汉子太简单,可你不知道他的发展之路充满不平,不要小看汉字的历史与文化。
从甲骨文,到金文,直至现在的楷书,及楷书分的正楷、行楷与草书。从文化统一,到春秋、战国的分裂,再到秦新的一轮统一。从创造、发明,到整理、改进及简化。回望文字,从它的出现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的激进人物,打着汉字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第二次对汉字进行了简化。由于简化得过于简单,使用中过于混乱。中途废止了这个方案。汉字再一次侥幸生还。但后果非常严重,以至于现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书写汉字时,经常出现错别字。
同时,新旧时代更迭,新兴的一代精英,不知是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是救国心切,反正把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一切衰败、落后的东西全都归咎于了汉字。
汉字经历了不少磨难。
可汉字的磨难可不是白受的。当今社会,汉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很大的美誉。
在中国,汉字是社会上唯一用语,不掌握它,你无法理解他人,他人也无法理解你,更无法在公共场合活动,更无法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国内任何地方都会被嘲笑。汉字就是一张通行证。
而国外,那些外国人虽然不在乎中国文化,可却“爱”上了这刚劲坚毅的“方块字”。国内外都有教老外汉语的培训机构。横、竖、撇、捺都在被国外效仿,如:日本。在唐朝时,日本就效仿汉字创出日语。
中华汉字,凝聚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中华汉字,智慧密码,还将谱写不朽的文化。
汉字,将在中国发扬光大。
【篇四:观少共国际师有感】
11月20日晚,我校“两一”,“两二”的学生集中观看《少共国际师》这一电影。电影放完后,大家都似有感慨,我也有。
《少共国际师》的男主人公名为肖孟秋,电影中称为“秋崽”。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电影刚开始,秋崽的母亲为了护送情报而死了,秋崽看到母亲尸体后,便撕心裂肺地喊了起来,后秋崽完成了情报护送,誓要当红军。他才十几岁就经历了这些,更何况在当时的二次革命,有数不尽的孩童经历了战争。秋崽加入了列宁学校,良乾星是他们的先生。那时的良先生,仍存在着强烈的封建思想,一度被学校辞退。他是一个好先生,以至于最后,为了给师生们拖延时间,被烈烈大火活生生的烧死了。他墓前的遗物便是他那一直戴着的圆框眼镜,是被烧变形的一副眼镜,良先生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这奉献的精神,这高尚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电影的最后,一张照片震撼了我,那是秋崽的娃娃亲对象——苦妹,她为了秋崽守望了七十年,终身未嫁。为了坚贞的爱情。
电影播放完,大家鼓起了掌。这部电影给大家带来了震撼,也告诉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优秀的品质,应更加努力!
少年强,则国强!
【篇五:游览国际会展中心】
今天,我去了国际会展中心,听说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展品,还有美味可口的美食销售,这让我既兴奋又期待。
进了门,我看到了一个一个的展馆,里面卖各种各样的商品,还有一个有趣的空气换气扇。换气扇的叶片有五片,整体比较小,全金属,可吹15M的风,达到换气的作用。
国际会展中心分四个馆,我最喜欢2号馆,在那儿目睹了各个国家的美。比如说:捷克它出厂瓷器和玻璃制品还有水晶。这些物品晶莹剔透,有美丽的光泽。外观有盘子形的、奖杯形的。我们还做了游戏,妈妈抽到了一个冰激凌。
早上的时光如箭,一下子就过去了。下午,我们在那儿买了很多东西,有净水器可以让水变干净;还有扫地机,可以把地扫得很干净。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这次既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玩得开心,真是一举两得。
【篇六:精彩的长隆国际大马戏】
早就听说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的表演精彩绝伦,我刚下飞机,就等着、盼着去看呢!我们吃过晚饭,就早早地来到表演场。一走进表演场,啊,剧院好大啊!一抬头,上面点点灯光,就像置身于浩瀚的夜空,繁星点点。再看看那里的观众,座无虚席,我又多了几份期待。
突然,舞台中央的灯光亮起来了,一群小丑滑稽搞笑的小丑,蹦蹦跳跳地来到舞台上,拉开了表演的序幕。动物总动员的表演让我大开眼界。你瞧,几只笨重的大黑熊拉着自己的老爷车,在舞台上慢悠悠地跑着。那憨憨的样子,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时,一群可爱的小狗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在舞台上,原来他们在骑自行车啊,他们一会儿上坡,一会儿转弯,骑得那么平稳,车技还真不错。最精彩的要数大象了。几只大象缓缓地走上舞台,他们一会儿表演“金象独立”,一会儿又表演“单腿360度旋转”,一会儿又把前面两只脚架到另一只大象的身上,围成一个圆圈。别看大象笨重,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整齐划一。还有那两头大象,居然用鼻子“握住”绳子,给小丑跳起舞来。看着那精彩的表演,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要数“圣火磨轮”了。只见舞台中央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摩天轮,五位表演者热情地超我们挥挥手,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上了飞轮。他们在飞轮里有节奏的奔跑,看得我们心惊胆战。突然,其中四位表演者像敏捷的小猴一样,竟然爬到了飞轮的外面,又像变魔术似的,变出了条绳子。我心想:他们该不会是要在飞轮上跳绳了吧?不出我所料,他们还真的跳起绳来。这时,观众席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四位表演者又拿出了一条黑布,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难道是……猜对了,他们蒙住双眼,在高空表演起蒙眼跳绳。这场面,吓得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他们掉下来。观众席里的掌声一阵接着一阵,一阵高过一阵。我对妈妈说:“这些表演者,真牛!”妈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
精彩的演出还在继续,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今晚,真是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