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勿忘老规矩】
世殊时异,人人都在为蝇头微利而奔波忙碌,而那些蕴含人生真谛的老规矩却逐渐被淡忘,盲目地前进只换来越发浮躁的心。唯有重新拾起老规矩,聚集能量,方能成就开阔人生,方能铺就和谐大道。
勿忘老规矩,即遵守好的准则、做人的典范。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规矩是我们航行的风向标,指引我们做对的事,成为正的人。
忘不了的是曾国藩在《冰鉴》中提到的“为一须在一”。这是他所遵守的规矩,并且身体力行,无论充当什么角色,都能心在一焉。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己,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于是,在混沌不堪的末代王朝,曾老能主掌沉浮,内圣外王。在我看来,若非他始终遵循着“为一须在一”的老规矩,岂能成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名传千古?
曾国藩又言:“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若非他始终遵循着事亲、责己、恕人的老规矩,又岂能成为国人精神之典范,流芳百世?
老规矩从来不是供旁人把玩和品头论足的饰品,而是每个理性与道德的个体对自己生命设置的信条。勿忘老规矩,为自己的灵魂竖起一片高地,不被纷扰浮华所修饰,雷打不动地坚守自己的信念,以老规矩律己,亦可成为凝天地之气的沧海明珠,光华流转,即便不成大师而内心也必定清明,众人皆醉我亦会独醒。
伍尔芙在《到灯塔中》写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丑恶的赘余,那些华而不实的虚套,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矫饰,都是绝对的罪过!罪过!罪过!这句话言之有理,在老规矩中不乏有过时之物。于我看来,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昧地追随,更不是完全舍弃。
昔日,季羡林老先生秉持着一心一意做学问,专心致志读国学的态度,不忘踏实肯干的老规矩,终成一代国学大师;今日,保安陈明德不忘“缺钱也不能缺良心”的老规矩,拒绝金钱诱惑,千里返乡还钱婉拒事主酬谢……他们身份不同,却都是不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看来,他们都是灵魂高地上的伟人。他们的操守蕴藉着规矩,老规矩已经成了隐藏在他们血脉里的基因。
勿忘老规矩,褪去急躁,赤心坚守。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老规矩;一联“诗书传世久,勤俭继日长”是老规矩。老规矩晕染,何其多也?不管以何种姿态黄土白骨,也能于故事末尾朗然笑谈:荣幸来过,亦决然不悔。秉持老规矩,我心诚然。
【篇二:当老规矩遇上新玩意】
三龙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七爷在这生活了一辈子。他年轻时是要呆在农田里忙活的,这样一过就是好几十年。如今他老了便在闲时拎着一杆长烟在村上溜达,嘴里吐着浓浓的烟,说话总带着一腔老调,村里的人都叫他“老规矩”。
老规矩没什么文化,也没去过哪村子是他的世界,他是知道在初一十五的时候上几柱香,护求保佑在外的儿孙能够平安发财,可心里还是不时地埋怨道:家里多好啊,非要往外跑。
三龙村的村民大都是老人了,年轻的小伙姑娘都去城市了。就在这天,老规矩的孙子回来了,他是个留洋的博士。
老规矩见到孙子,并没有一把拥抱过去,而是停在孙子周围打量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腕上戴着一块表,闪闪发光,一双发亮的皮鞋,眼睛后的眼神炯炯有神。在老规矩的心里只有当官的才有这身打扮,他问道:“孙啊!当官了? ”
“没有。”孙子无奈地笑了笑,顺手抓了把脑袋。
“咋穿的跟个领导人似的呢?”老规矩顺手摸了摸孙子的西服,“还挺顺滑的哩!”
孙子没有解释,而是把爷爷拉到椅子上,给他倒了杯茶。
老规矩咧着嘴笑了,悠悠地喝了口茶。“孙子有出息了。”说罢,便从腰间提起那杆子烟,正准备点火抽起来。
孙子见着了,一步跨了过去,从老规矩的嘴里拔出那杆烟,严肃的说:“爷爷,您这样抽烟太伤身体了!”
老规矩顿时也不乐呵了,那杆子烟是他的宝贝,是他的命。他说话的语气有点冲:“就这样抽了一辈子了,哪管得了这般多,戒不掉也不打算戒了,死在烟杆子上也就算了。”
孙子没有回话,只是在包里摸索着什么,不久就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东西,一个像小柱子般的玩意。他递到老规矩面前,说:“爷爷,您以后就用这吸烟吧,别用那烟杆子了,真不健康!”
“啥东西呢?"老规矩接过这个新玩意,眼里放着好奇的光。
“这个可是美国最新的研制品,可以将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吸收,而且还不会影响那股醇厚的烟感。”孙子耐心地解释道,“不信您试试,我教您用。”
老规矩不紧不慢地将这新玩意递到嘴边,闭着眼吸了一口,又缓缓的从嘴里吐出了一口烟,惊叹道“这玩意舒服着哩!”
一股子嘚瑟劲来了,老规矩便叼着这新玩意出门,跟村里人炫耀了一番,说这是孙子从国外带回来的洋货。村里人都说老规矩享福呢,老规矩一路乐呵呵地。而客厅的茶几上那杆子长烟还孤独地躺在那儿。
吃过晚饭后,爷孙俩坐在一块聊着天,孙子给老规矩展示了很多稀奇古怪但各有实用的新玩意,这些都是最新研制的产品。老规矩盯着这些新玩意,听着孙子讲诉,如同一个听着有趣故事入迷的孩童,眼里闪着光,嘴上没说一个字,心里却充满无限幻想。
之后,孙子给老规矩放了一部科幻电影,并耐心地回答老规矩好奇的问题,这时候的老规矩心里有了一个充满新玩意的世界。渐渐地,老规矩入睡了。
当天夜里,老规矩做了个梦。他梦见他成为了像电影里那样的科学家,把弄着各式各样的新玩意。
【篇三:当老规矩遇上年轻人】
年轻,充满活力,充满着希望,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不喜欢被约束,总感觉身上被锁上了锁链,就想挣脱,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但从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还是没有变,当老规矩遇上不想被约束的年轻人又会发生什么?
在饭桌上,老规矩讲究左手端碗,右手执筷,吃饭时就要规规矩矩的坐在饭桌上,不能端着碗到处跑,吃饭不要玩手机,看电视,长辈没坐下小孩子不可以先吃等等许多规矩,而年轻人,在吃饭是,喜欢刷刷朋友圈,在吃饭前先拍个照,上传朋友圈先炫耀一下,不然吃完发现没拍照就感觉这顿饭“白吃”了,遇上喜欢的电视剧正在播出,也会端着个碗移到电视机前一边吃饭一边看,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长辈总会开口说教两句。
在生活中,以前的女子讲究“笑不露齿”,女子要文静,淑女,而现在的年轻人,微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有时甚至哈哈大笑,怎么放肆就怎么笑。从小被父母教导,要站就要有站的样子,坐就要有坐的样子,“坐如钟,立如松”就要有精气神,而年轻人,怎么舒服怎么坐,在家横躺在沙发上,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长辈又会开口说教两句。
那父母长辈到底说教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些语重心长的话,告诉我们一些做人遇事的道理,哪些不能做,哪些事情应该做等等。
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工作学习上,按照老规矩来做事的话,一板一眼,顺理成章,没有年轻一代人的创新,那大概就没用现在这种高科技的时代了,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按照老式做法的话就很难成功了,年轻人有思想,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放手大胆的去做,有着大胆创新的精神,而按老式的规矩来的话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了!
当老规矩遇上了年轻人,有碰撞,有火花,有互斥,也有融合,也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并不是完美的群体,老规矩有老规矩的好,能规范年轻人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中不马虎,食不言寝不语等等。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优点,年轻人爱拼,爱动,有活力,有创造力,尽管是这样,也有缺点,缺点与优点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当老规矩遇上年轻人,只有互相融合,互相让步,让各自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新的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