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回乡的作文

【篇一:与苦瓜花相伴的时光】

祖母如那金黄的苦瓜花,苦涩可淡雅、回甘。

——题记

我儿时是随祖母长大的。

在我记忆中,总有一股清香在口齿间回荡,是那苦瓜花的味道。祖母喜欢在院子里种许多苦瓜。每逢花开的季节,金灿灿的花朵在绿叶中闪耀、荡漾。未熟的小瓜轻浮在花蔓中,如青虫般稚嫩,令人喜爱。可儿时的我不谙事理,不懂什么叫生命,总是笑着闹着,摧残一大片苦瓜花,零落成泥,无了那昔日的绚丽。可祖母却不愠怒。每逢残阳一抹之时,总搂着我一齐望向那残余的花朵。看呵!天边被晕开一层瑰红,又缀了些许橙黄。看呵!那柔和的余晖给花朵抹上了粼粼的粉末,在晚风中绽放散香。什么是生命?和着祖母悠扬的小曲,我懂了,这就是生命。

随着花开花落,伴着一身苦瓜花的涩香,离开了祖母……

清风拂面,踏上回乡的路。祖母院落的苦瓜结了可否?黄花开了可否?经过一路颠簸,唤醒我的是那酝酿在晚风中的清香——这苦瓜花香,这家乡的芬芳。祖母早已迎出,只是净发丛中添了几丝银白,脸上刻了几道沧桑的年痕。她笑了,如这苦瓜花般灿烂、温暖。祖母径入苦瓜藤蔓丛中,寻了一根一尺来长的苦瓜,青绿的,涩香扑鼻。天色渐渐黯淡,一盘苦瓜炒肉散发着熟悉的味道。以前我是不爱吃苦瓜的,过于苦涩了。可祖母却说,你多嚼嚼,会有回甘,我照做了,一股甘甜在唇齿间漫开……

祖母的人生,不也如这苦瓜般苦涩中夹着甘甜么,或许,它本来就是甜的。

离开祖母又有一段时间了。上次回乡带回来的是一包苦瓜种子。不知何时西风去,不知何时春风起,不知何时苦香来,那金灿灿的苦瓜花在阳台随风起舞,尽情绽放。

花香中的是苦涩和甜蜜。

记忆中的苦瓜花伴着我那美好的岁月。花虽无情无温,可它却象征着我与祖母的生活---那些逝去的温暖时光。

不知何时,涩香又起。

【篇二:回乡】

微风拂过,新长出的柳条在风中飘,山上的桃花朵朵迎春开,寺庙檐上的风铃叮当响,阳光温和地照在脸上,我早已斑白的须发变成了金色。

这是我离乡后看到的第五十个春天。我贺知章已经离乡五十年了。工作繁忙中思念家乡,可抽不出空来,只好一直等待时机,这一等便是五十年啊!想当年我书生意气、翩翩少年,如今已须发稀疏成了老叟。

那些还未上学堂的孩子们正在放纸鸢,一个没拿住,纸鸢就飞上了天。“季真啊季真,你也该回家了。”我抚摸着紫红色的官服自言自语。纸鸢是属于天空的,我也一样。

朝廷给了我一大笔钱来安享晚年,于是我舒舒服服地风风光光地回乡了。那唯一一条通向村子的小道依旧泥泞,依旧有一群学生背着书箱向百里之外求学。我一定要办一所学堂给穷孩子上。

那些与我一起寒窗苦读十年的同伴还在吗?门口那棵老松柏还常青吗?大家还记得这里出过一个状元叫贺知章吗?……

我颤颤巍巍地下了车,杵着拐杖由随从执着蹒跚地往前走。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往事涌上心头,恍如昨日。

一群稚龄儿童笑着向我跑来,他们歪着脑袋疑惑地看着我,“村长说过见到客人要问好。”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色说道。那些小孩子便整齐地向我问好,围着我,搀扶着我向村里走去。

“老爷爷,您从哪里来?是要找人吗?”

“我爷爷是村长,我带您去见他吧。”

“老爷爷,赶明儿我带您去登萧山。”

“我跟您说,我家做的牛皮糖最好吃……”

那群孩子不知道我是谁,只当我是客人,他们带着我去登萧山,活蹦乱跳地走在前头,我开心地跟在他们后头。太阳渐渐落下,我的影子渐短,变得与他们一般大小。

“快来看!这里有天牛啊!”“在哪儿!在哪了!”

一切都像小时候那样美好,足矣。

【篇三:我给自己写封信】

亲爱的娟:

刚才妈妈在电话里又说了那么多,我不怪她唠叨,但我总觉得烦燥,要记得关煤气呀,不要交坏朋友呀。十几年来,我对她的印象,最多的就是电话里的声音。爷爷算得上是称职的监护人:安全呀,节约呀,除了嘱咐,还是提醒。

长辈的关心,我哪里不理解。但我有我的思想,写给你,你会看的,是不是?

姑姑今年二十一,读的重点大学金融系!表姐二十几岁,回乡办厂,是我们村的回乡创业第一人。你猜我长大后做什么去?

我要当电视里的主持人!

初中课程真多,语文,英语,数理化,还有计算机,我都很感兴趣: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让我尝到了观察分析的乐趣;阅读课的诗歌呀,小说呀,别有一番天地,有几回我听得入了迷。老师说我听讲专心,积极思考,他们哪里知道,我有一个特别的梦,就是长大了要当主持人,让我们这山里也出个“名嘴”!我对电视里的主持人特别地崇拜:人漂亮,知识渊博,口才又好。明星,名人,呵呵,谁让他们叫我们追星族呢。

要是我的考试成绩不是很好,我就学个专长,学了技术,做表姐那样的能人。听说城里人就爱吃没打药的菜,这样的菜一上市,都抢购一空,村里有人打算搞大棚,种蔬菜,可惜技术不过关,有些资料看不懂,有些设备说明书都是外文。我们十几个同学约好了,学好多好多实用技术,建设家乡,家乡富裕了,大人不用再到外地去打工,还能吸引外面的人来投资。到时候,我们的学校,养老院,都修最好的房子,家家户户都住别墅。我的同学差不多都是留守儿童,我们天天都在想:要是父母在身边,该有多好,不但平时不用牵挂,节日也不只是打电话……

还有,都说女孩感情脆弱,不,我偏要做坚强的人。我看不得有些女同学哭鼻子,生活的路肯定曲曲折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充满希望,越是艰难困苦越能磨砺自己,我们要经得起生活的挫折,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做阳光的女孩。以后你看我,一定坚强的。

下次再写。

爱你的娟

11月10日夜

【篇四:回乡】

袁已经离乡二十年了,可他并没有急着去老父亲,而是沿着一条河流,向与家相反的路走去。

一路向前,一间矮小的平房。袁的眼眶微微有些滋润,但依旧走了进来。“大娘——宝儿来看你了!”袁朝屋内喊去,“来了来了,宝儿终于回来了!”一个身材矮小,脸上有着无数个红点的女人迎了出来,热情地牵起袁的手,把他朝屋里拉。

当年,袁因为贪玩进了山林,不料招来了马蜂,正巧被大娘,大娘为了驱赶马蜂,一不小心掉下山崖,跌进了一片满是礁石的海岸。据说因此,她自己却在床上躺了几个月。

“宝儿,你这次回家要住多久?”袁正在想着,一下被大娘拉回现实。“我……我这次回家不走了,我要在家陪大娘和父亲!”袁坚定地说着。“好!好!不走就好!”大娘笑了,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袁笑着接过,似乎有些烫,他并没有急着喝,而是在手中把玩。

“宝儿,该去看看你妈了,毕竟是她将你带大的!”不知怎么,袁竟听出一丝心酸。“大娘!”是她先抛弃我和父亲的,现在又要我去看她?”袁的情绪不免有些激动,大娘拍着他的背,安抚袁说:“宝儿,乖,去看看吧!当你是帮大娘去的,啊!这山路不好走!”袁答应着,一口将桌上已经凉好的茶吞入肚内,压了压火气,走出了平房。

沿着河流,袁摘了一些小花,脚步慢了下来。不一会儿,袁在一座墓碑前停了下来,一股酸味涌上鼻尖,泪珠顺着鼻子滑下来,溅在草地上。“娘!您不要宝儿了吗?我现在已经有钱了,你不用再和爹因为钱吵架了!娘!你听得到吗?宝儿好想你!如果当年你忍耐一下,不离家出走,您不就不会遭人陷害了呀!娘——娘——宝儿想你,宝儿真的好想你!”一阵倾盆大雨自袁的眼中“下”着。他沮丧至极,站起身,跌跌撞撞地朝家走去。门一开,一个瘦小的男人站在门边,正是他的老父亲。父子俩一见,泪如雨下……

【篇五:孙悟空回乡记】

孙悟空送唐僧取完经后,甚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花果山。于是他去问如来佛祖请几天假,决定飞回花果山,看一看。

孙悟空飞到了村口,远看一望无际的棉花,就像白色的海洋,近看一阵清风吹过,雪白的棉花露出了棉絮。这时踩棉花的小姑娘唱着动听美妙的山歌过来采摘棉花。孙悟空想:村庄都这么美丽,那我的花果山岂不是更加美丽了呢?他赶紧往花果山的方向飞去。

孙悟空来到了花果山,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争相斗艳的鲜花,美丽极了。他还看见了荷花湖那边亭亭玉立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绽开似的。孙悟空突然想起一首关于荷花的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又看见人们在帮小猴子采蜜桃呢!那么团结,那么有爱,那么快乐,那么热情,他心里美滋滋的。

孙悟空摇身一变,在空中消失了。

【篇六:因为和所以作文】

【篇一:因为和所以作文】

回望青春的风景,我们在生活中收获理解与同情,让我们在回望中体验那逝去的忧伤,看一看花开花落,看一看浩瀚星辰,看一看我们的心灵,该抛弃什么,该坚守什么,只是由于因为和所以。

读沈从文的《边城》让我明白了泰戈尔“天空不曾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一句诗的含义,因为青春的经历无论是怎样的大悲大喜,它都是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所以告别了那些浮躁,人就慢慢走向成熟,因为经历了亲人的生死离别的翠翠,从感伤中走了出来,虽然仍执著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但我们相信,因为执著等待,所以她的生命将更顽强更能直面人生。

维纳斯痛失了两条美丽的臂膀,似乎是残缺而不完整的,她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残缺因想象而生成完整,这是一种美,一种超越的美。因完美之不可求,所以才有残缺之美啊!

为“不为五斗米折腰”所震憾,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所感慨,为“衣沾不足异,但使愿无为”所折服。酒,是您之钟爱。诗,是您之精神寄托。菊,是您之高洁品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纯粹,自然,食不果腹而不急。因为您有精神食粮,因为执著于那一方净土,所以无怨无悔。

在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东坡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在焦灼与通达之间,他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他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他选择赤壁。于是,他的选择成就了他自己。因为自己内心的坚定,所以他终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把握青春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收获喜悦与成功,让我们在行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一言见精神,一行见态度,一言一行足见美妙的人生征程。看一路花儿正开,看一遍天空正蓝,看一看我们自己,问一问我们自己的内心。因为忠于内心,所以一如既往前行。

【篇二:因为和所以作文】

世界上本没有路的,只是走的人多了。

——题记

经仲夏的暴雨冲刷过的院子,充满着泥土湿润的气息,绿叶也经风雨的洗涤,显得更加青翠欲滴,这是夏的气息,也是收获喜悦的时刻。

小李站在院子里,抬头仰望着清澈干净的天空,他手里抓着的,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本应是欢乐的时刻,少年的眸子里却满是惆怅。

学费,对于已经一贫如洗的他家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老汉坐在门口,一口口地抽着廉价的旱烟,闷闷地说:“孩子,爹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的。”

假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开学的那天终于还是到来了。

天下起了蒙蒙小雨,远方的山披上了一层薄纱,如梦如纪,小李提着少得可怜的行李,准备踏上未知的旅途,他口袋里惴着的,是巨额的学费,那是他和父亲没日没夜打工挣来的,学费够了,可生活费呢?从哪儿来?想到这儿,小李带着一颗烦燥的心,走出了家门。

院子里,村里的叔婶不知为何都在,细细的雨滴润湿了他们的头发,他们的衣服。

村长看见小李,上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颇为自豪地说:“咱穷沟沟里出了个大学生,多好的事啊!小李,你给咱村挣足了面子,叔也没啥可以给你的,只有这十几块,你拿着,在外面有钱在身上总是好的。”说着硬把钱塞在小李手中,村里的人们似乎有“预谋”,一个个把钱往小李手中塞,有十块的,五块的,一块的,五角的都有,并且鼓励他努力读书,给村里争光。

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却浇不息小李心中的温暖。

小李手中紧紧篡着零散的钞票,心中满是酸楚,眼眶中凝聚着泪水,他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为了不让乡亲们看见,小李匆忙地踏上了求学的路途。

四年后,小李回来了,那天,一直阴沉沉的。

小李拿着沉重的行李来到村口,仔细看着这个养他育他的小山村,小山村依旧没变,小李变了,变成了一个带满知识,帮助家乡人民脱困的大学生。

小李回到家中,李老汉见着小李便问:“儿啊!在城里找好工作没?爹我就盼着你有个好生活,过体面日子,不用背朝黄土面朝天!”李老汉满脸兴奋。

小李听后面露难色:“爹,我回来是为了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我没有打算在城里生活,这儿挺好。”

李老汉听后,气不打一处来,责问道:“我费尽心力供出你这么一个大学生,你却还往这穷山沟里跑,你说我供你读书干嘛!”小李听后无言以对,父子二人无话,空荡的家中一片寂静。

回乡后的小李仔细研究了村中的土壤,地形,给家乡制订了一个旅游业与种植业共同发展的计划。小李干活时没有大学生的架子,不懂还向村中的农民请教,并且为人友善,村里人都喜欢他,都跟着他一起干,田地中经常有小李和村民相互交流的影子。

渐渐地,小儿村的村民盖上了新房,修好了水泥路,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李老汉也慢慢理解了儿子放弃城市工作而回乡带领乡亲致富。

那天,天气晴朗,小李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喃喃地说道:“雨终于停了。”

也是那天,村中举办欢庆会,庆祝粮食大丰收。在桌席上,每个村民都朝小李敬酒,感谢他对村里做出的贡献,在小李酒醉后,好奇的人们问起了小李回乡的原因。

小李断断续续地回答:“叔,婶你们在我读大学时,一个个送零钱给我,这事,我辈子也不会忘记,那时多么地艰苦,你们家自己的娃儿也吃不饱,你们把钱给我读大学……”小李说着说着哭了。

乡亲们听着听着沉默了。

原来事出皆有因。

【篇七:木兰欢喜回乡】

木兰骑着一匹千里马,远远看过去,自己的父母已经在外城等候,再走近些,父母已经老了许多,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木兰,所以皱纹已经遍布他们的整张脸了,头发中的银发居多,黑发零零星星的但也已所剩无几。看到父母后的木兰翻身下马,一把搂住了他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父母也是泪流满面,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进了城门。木兰的姐姐早已出嫁,但是听到木兰要回来,硬是要回娘家,谁也拦不住。木兰姐姐回到娘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化好妆,换上自己最亮丽的裙子,各种金银首饰遍布全身,准备迎接妹妹的归来。木兰弟弟心目中的木兰已经成为了大英雄,她征战十年,杀敌无数,让弟弟无比地佩服。弟弟为了庆祝合家团圆,拿起刀开始磨刀,声音清脆响亮,“霍——霍——”。当他磨完刀后,便向自家的猪和羊砍去。

木兰回到家后,将自己的马牵进马棚里,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自己的闺房,她坐在自己的床上,换上自己平时所穿的长裙,拿起胭脂盒和梳妆盒,对着十多年未用过的镜子贴起了花黄,化起了妆。她本想与家人一起聊聊天、叙叙旧,但自己已经与几个伙伴约定好回到家乡后,到酒馆聚一聚。于是木兰前往他们约定好的酒馆,大家伙一看,惊讶地说不出话来,有几个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他们惊讶地说:“同行了十二年,居然不知道木兰你是一个女郎!”木兰对他们只是笑一笑,接着几人都开始笑起来。

【篇八:回乡五月那一幕】

已经不太清楚那是多少年前的五月了。只是弹指间,竟与这么多个五月邂逅。但那个五月里的所见所闻却仍清晰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现在发现它的时候,虽显得陈旧,结着层层尘土,拂去后,那画面的寒意袭遍全身,那种悲凉的痛与那时一样,一成不变。

那夜,我欢天喜地地赶到夜市,想享受一下人挤人的热闹。刚走了没几步,一股带有浓郁的腥味似一面无形的巨墙挡住了我的去路。

那是活的蛇,被牢牢地钩在架子上,冰冷的粗铁钉从血肉模糊中渗出,沾满了斑斑血迹,蛇的身体在不停地扭动,它拼命挣扎,想要脱离那不属于自己身体一部分的硬物,但没能从铁钉的牢拷中逃离。那穿透所有的裂口,血不断地向周围泛去,染红了深绿的外皮。

它慢慢停息了剧烈的扭曲,当它渐渐习惯了血液的流失和致死的痛楚时,小贩拿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刀,深深地抵住蛇的喉咙。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刀那冷酷的温度,又或许是因为……它又开始更加快速,更加大幅度地颤动,好像触电了一般。那殷红的血随蛇的抖动,溅到了小贩的手上,溅到了屠杀的木板上,也溅到了我的心里。小贩有点不耐烦,死死地压住蛇的尾巴,刀直插蛇的喉咙,“呲”的一声划下,沿着蛇的身体,把肉与皮剥开,血更加奋力地从蛇的身体里抽离。我的心,好像被狠狠地撕扯了一下。

看见剥了皮的蛇,还是活的。在架子上蠕动,火一样的红蔓延了它的全身,包括眼睛。

它红了的眼睛,就算是天都落了,地也沉了,也不会褪去颜色。我想挽救,可无情的现实却告诉我,那已无济于事。

蛇最后抽搐了两下,就彻底解脱了。带着对人类刻骨铭心的恨走了……

【篇九:回乡见闻】

我虽然出生在重庆,老家却是浙江的古城绍兴。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踏上了寻根之旅——重返我的故乡绍兴。因为交通便利,返乡的路顺畅得出乎我们预料。我们从重庆坐飞机飞往宁波,之后仅坐43分钟动车就到了绍兴北。以前祖辈们回家水陆并行,花几天时间才能返乡,如今我们几个小时就能回到老家。妈妈告诉我:外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了重庆大后方,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如今回家之路越来越快捷,我们带着上一辈人的殷殷期盼,踏上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土地。

绍兴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在改革开放的风雨变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绍兴是鲁迅故里,经过近代数十年的保护和修护,鲁迅先生的祖屋、笔下风貌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们参观鲁迅故里,穿过一片白的墙青的瓦,经过先生的家,豁然开朗就进入了百草园。这里原来是一片菜地,被竹篱笆分割成几片,夏日炎炎,园内一片郁郁葱葱,知了在高大的皂荚树上叫,我蹲在墙角找蛐蛐,也想挖出人形的何首乌,但却害怕遇见美女蛇。三味书屋是个三开间的小花厅,墙上挂了一幅梅花鹿的画,书桌上放了一把戒尺,原来以前的小朋友上课不听讲,是要挨手板心的。

中午我们去孔乙己喝酒的咸亨酒店吃饭。酒店门口,有一座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是木的方桌和凳子,窗花雕栏,古香古色,菜单上菜品繁多,我们点了茴香豆、梅菜扣肉、熏鱼干和黄酒,丰盛的菜品,孔乙己不能够想到吧。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周恩来祖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沈园、王羲之练笔的兰亭,爬了会稽山。坐上乌篷船,与家乡的山水有了亲密接触,船夫们黝黑的皮肤,健硕的手臂轻轻摇着船橹,时而双手摇桨,时而手脚并用。许多乌篷船穿梭在狭窄的河道里,他们说,现在乌篷船已经不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而是作为文化传承保留下来,主要供游客游览观光。穿梭在市中心的繁华和历史古迹间,只觉得江南风光无限,时空恍惚,日新月异的生活已不是鲁迅先生、孔乙己能够想象的。

重返故乡之旅,让我爱上了老家。我感受到祖国的变迁。我要带我的祖祖回来亲眼看看!

【篇十:回乡偶书改写】

少年时的贺知章,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华,勤学苦念的精神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状元,在朝廷当了官。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光阴似箭,一转眼,贺知章就八十几岁了,当了五十几年的官,做事迟钝了,耳朵背了,眼睛花了,背驼了。有一天,当时皇上对贺知章说:“既然你老了,就可以回乡了,看在你为本国服务多年的份上,赐你盘缠和快马,脱下官服,削职为民,过安稳日子吧!”贺知章听后,心中不免有些落寞,这身官服陪伴自己多年,很是不舍。但是仔细想了想,又觉得是个高兴的事情。这么多年了,自己也非常想念家乡,想念自己的老伴,想念老朋友们和以前快乐的时光。因为自己公务太忙,抽不出时间回家,如今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一想到这里,贺知章立马利索起来,快速整理好衣物,到马车店里雇了两个车夫和一辆马车,把自己的快马系上。他归心似箭,日夜兼程。马车破了,马也跑了,贺知章就自己徒步赶路。

终于,经过一个月的行程,走到了家。在村子前,有两个小孩,看着白发苍苍气喘吁吁的他,以为是外地人,路过到此,就好心上前去问:“大爷,你来干什么?”贺知章笑了,“回家啊!”小孩不解:“那我们怎么没见过你?“贺知章笑而不语,只是点点头。小孩又问:”京城那么好,你回来干嘛呀?“贺知章道:“再好也没家好,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嘛!”晚上,贺知章与家人团聚,心中激动万分,于是提笔写下了《回乡偶书》,成为一代经典。

热门推荐
1梅花
2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3《城南旧事》读后感
4我们班的捣蛋鬼
5第一次熬夜
6摘樱桃
7一次神奇的采访
8我的过年红包
9请停止“染色”
10感冒好了吗
11掰手腕
12捡稻穗
13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4春天的柳絮
15携行李箱上路
16赞美大树
17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子
18高校开学第一课校长讲话稿
19我的老师
20换个角度想问题
21愿有所息
22有趣的辩论课
23
24秋游恒山
25虚惊一场
26星空下的遐想
27感动五十三中
28我的拿手好戏骑自行车
29想起来就觉得可笑
30月光下的遐想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