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辣汤的作文

【篇一:烤冷面】

张晓凤在《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中写到:“如果不面临失去的惶恐,不像遭剥皮一般被活活剥下什么东西,也不会憬悟曾经拥有的喜悦”。

我不知道,小学里我经常光顾的那个冷面摊算不算失去,但是那里的确装着我曾经的喜悦,承载着我好多美好的回忆。

转眼间,小学毕业已经有一年多了,我都是初二的学生了。

我还记得,那个在校门口卖烤冷面的大叔,我们都叫他许叔。他的那辆绿色三轮车就是我们放学后最常光顾的地方。那时我的零花钱少,别人都是两块五毛钱买两片,我只有一块五毛钱。所以,每次卖烤冷面的时候,我都像小偷一样,偷偷把钱塞给许叔。

许叔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窘相,每次都帮我把一片冷面切成两段,并在辣汤的底部狠狠盛上一勺底料浇在上面,底料里有好吃的萝卜丝和花生米。

两年过去了,现在我还能偶尔路过许叔的摊位,许叔苍老了许多。看着许叔,我这才记起,我已经好久没有去吃他的烤冷面了。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终于去了一趟许叔的冷面摊,寻找那久违的感觉。

他依然在校门口站着,车边站着几个零散的客人,我在远处望着许叔微微弯曲的腰。许叔抬起头来,露出久违的微笑,是那种“我就知道你会来”的微笑。我密密麻麻地向许叔说这一两年来我的境况,不管他能否记住,好像这样,就能细数我曾经和现在的一些小美好。

“许叔!来一片冷面,帮我切成两段。多加料!”我手里攥着足够多的钱,高声叫着。(公众号:虎老师语文)

【篇二:家乡的麻辣火锅】

民以食为天,说到吃,尤其提到麻辣火锅,我可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有的人喜欢东北的老边饺子,有的喜欢西安的肉夹馍,还有的喜欢北京烤鸭,而我却最喜欢家乡四川的麻辣火锅。

关于麻辣火锅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战国时期,百姓张氏携其妻子张良氏为避战乱而躲到四川,四川人见他们可怜,便收留他们,同他们一起种地,种茶。后来,张氏妻子为感激四川人,便邀请了四川当地所有收留他们的人到张氏家里做客,张氏妻子见人都到齐了,便端出来一盆辣汤,在盆底下搭火炉,里面点火。然后,又端上来一盘盘菜,开始下锅,下锅后,菜煮熟了就可以吃了。因此,四川的人们管这种主食叫——火锅。至于它后来为什么叫麻辣火锅,是因为四川人特别爱吃麻辣,所以就叫——麻辣火锅。

它形似太极盘。虽然它看起来非常辣,但是吃起来却麻辣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正所谓是麻辣鲜香,色香味俱全。真是我们四川的美味佳肴啊!它的主要原料是辣椒等。

别看它吃起来香,但是它的制方法却很难,首先将辣椒,放在锅里用油炒,炒出红油。然后,再把凉白开倒入锅中,继续翻煮,直到把凉白开给煮成红汤,再放入郫县豆瓣酱,最后,就可以放蔬菜,肉等食物了,下锅,然后出锅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被烫着。要用筷子夹起来吃,口感滑滑的,很好吃。

大家以后来四川的时候,一定要吃四川的火锅呀!希望它也能成为你的美食之中的最爱。

【篇三:生活需要美食】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这说的便是火锅啦!火锅是美食爱好者心尖上的美味,其中最闻名的要数成都火锅了。

要满足各人口味,就要选择集浓汤和辣汤为一体的鸳鸯锅。鸳鸯锅通常以八卦阵的图形分成两部分,一边是清淡馥白的浓汤,上面飘着零星的芫荽,白绿相缀,煞是清新;另一边是呛辣如火的辣汤,红如喷薄烈日的汤底里沉满花椒、辣椒,上面浮着层金色的油,热辣!

在成都都吃火锅,其余杂七杂八的调料都不要,一人一碗香油足矣。等菜上来时,先夹起一片肥牛,放在红汤里涮七秒,成灰色的牛肉便可大口吃了。放进香油里打个滚儿,牛肉仿佛镶上了层外衣。放进口中,牛肉的香味,汤底的劲辣,芝麻油的油香便一同涌进味蕾,够味!

小青菜要放入白色菌汤中才好吃。碧色的青菜在奶白色的菌汤里蜷起来,仿佛清水里柔嫩的水草。熟透后捞上来,绿意中还带来点白汁儿,吃下去清淡爽口,正好解辣解腻。当然还有鲜嫩的虾滑,俏皮的鱼丸,爽口的海带……每一样都令人回味无穷,好似掉进了美味的世界。

除了吃,火锅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聚人气。在氤氲的雾气下,人们往往融入在一种美好的氛围中,有辣作伴,更加畅言无阻;有清汤为侣,往往言语更为真诚。所以人围着火锅,展现的也是最为美好的一面,便把真诚欢乐带给别人。正所谓“围炉聚炊欢呼”!

所以迎着这烈日,叫上亲朋好友,火锅,走起吧!

热门推荐
1一次有趣的手工课
2我家是个动物园
3我的妹妹
4消防的作文
5身边的好人好事
6我的拿手好戏
7又见枝头吐新绿
8愉快的合作
9攻克难题
10暑假鱼
11峨眉山导游词
12中秋赏月
13数学日记
14出错
15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16选择拒绝
17完美极了和糟糕透了
18植树记
19童年的回忆
20孔雀舞
21这天我回家晚了
22那一次,我真感动
23春日印象
24爸爸来电
25眼眸
26懦弱的心
27拔河比赛
28我和长沙的2018
29让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30有色彩的春节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