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蚕生的作文

【篇一:我的蚕宝宝】

叔叔送给我十多条蚕,我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它死了,连上课也要拿出来看下。

那天,我回到家,打开书包一看,咦,我的蚕呢?糟了,忘在教室了。一定是刚才拿出来看时,怕老师发现,有点紧张,所以塞在了抽屉里,回家忘了带。

“我的蚕啊,这弱小的生命啊!不死就怪了——”我呜咽起来。

我甚至能想象蚕生不如死的动作:它们一边饥饿地蠕动,就像沙漠中的沙子一样“口干舌燥”;它们一边饥饿的蠕动,一边抱怨主人——为什么不把它们带回家——不给它们吃的,把它们推向死亡的边界。它们互相搀扶着,悲伤地唱着死亡之歌……

“哎呀!你别哭。”妈妈拍着我的背,“你可以回去拿啊?”

我停止哭泣,赶紧跑回学校,只是门已经关了,我进不去了:“看来我的蚕九死一生喽。”

我每天晨跑摘的桑叶没用了,蚕可能已经化为乌有了。可怜,我的蚕。

【篇二:茧中见人生】

陆游将人的一生的过程比作一只春蚕的“蚕生”,吐丝作茧,化蛹自缚,而眉羽终成,钻破茧方见广阔天地。

大抵人要做成事都要先做一个茧。在束缚中慢慢将工作完成,完善,取得成就。据说托尔斯泰在创作时不理发,不刮须,足不出户,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茧”中,直到完稿——而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至今都为人所称颂。在这个角度上,“作茧”是给了人一个隔绝的、专注的空间,是破茧这一质变的前提。

然而作茧绝非指隔离,“茧”也绝非一个空间概念那般狭隘。它是一种困厄的状态,贯穿于人生中每一次创造,每一次学习,每一次挑战之中。孔门教育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的正是顺应一种学习的自然:思路在已知的“茧”中一次次的碰壁终于一点点的启发就如醍醐灌顶,使人豁然开朗。再比如古代士人往往不知要经历几回春至几伤心后才能到达那“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巅峰?这一次又一次的困厄正是“增益其所不能”,提升其才干的“茧”。

作茧、破茧不仅是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分离的片段,它更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一个历程。王国维曾提出所谓“人生三境界“——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是如此。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方知天地悠悠,人生渺渺。而人世坎坷,孰能不衣袋宽,人憔悴?恰如春蚕作茧,在身外束缚中上下求索,在大起大落中求己省身终于双翅既成。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站在人生的高度之上去思考,去体悟,这也正是破茧所带来的一片化境。

何为作茧?于人生,那是不断的困境与折磨,不断激发出人生一次次的醒悟,而破茧则正是人生的经历所带来的“更上一层楼“般的视野。这样的人生,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正如孔子所讲”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作茧的约束让人得以修身,而得到的德行为人开启了广阔的自如——不再为琐事所绊倒,不再为得失而患忧。

人生各个层次上,作茧破茧贯穿始终。作茧失自由,而破茧得自如。

热门推荐
1赏花大会
2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3时间煮雨
4走进
5“安全文明教育年”启动仪式发言稿
6凤凰游
7哈尔滨的冬天
8跟着光
9哦这才是秋天作文
10珍贵的礼物
11一次有趣的旅程
12画画就是放飞自我
13我的好哥们
14快乐的教师节作文
15遇上碎片化生活
16爬山的启示
17风景作文
18暑假记事的作文
19美丽的公园
20读《超级市长》游感
21记一次运动会
22妈妈我欠您一束康乃馨
23阳光灿烂的日子
24年轻的我们走在幸福之路上
25有趣的游戏
26小学想象作文
27梦江南
28我的青春摆渡人
29最好的朋友
30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演讲稿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