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竹箫的作文

【篇一:竹子之思】

没有了风调雨顺,哪来的蝶恋花香;没有了春光冉冉,哪来的莺歌燕舞;没有了花团锦簇,哪来的蜂蝶嗡嗡;没有了幽幽绿竹,哪来的青翠欲滴。

青山没有绿水难成诗意,野花没有阳光难以扬风,鱼儿没有生命之泉难以存活,而生活没有了竹子,难以理解什么叫高风亮节或是心旷神怡。

“滴答,滴答……下雨啦!”雨声唤醒了大地上的万物,小草悄悄将头探了出来。雨后,新笋也不甘示弱,它扭了扭腰肢,非常有冲劲地破土而出,当它看到了自己身边充满生机的竹林非常热闹时,当它看到了自己身边一株株竹子异常挺拔时,它心中便撒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有人认为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他们殊不知竹子更可谓赏心悦目。良辰美景固美,桃红李白,柳影婆娑,但却比不上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给人一种希望。

到了夏天,竹子变身为竹叶,绿荫可人,舒杈密叶,站在竹林里,你可以感受到一阵阵清风轻拂着你的脸。夜晚,皎洁的月光泻在竹林上,仿佛流水般。

等到秋天,许多树木都落叶了,而它依然青碧,依然一片青翠,当有风儿吹过时,而它依然青碧,依然一片青翠,当风儿吹过时,而它依然有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一首交响曲似的。无论高矮,无论零落数枝,它们都不卑不亢,不媚不俗,浑身劲结,浑身充满君子之风。无论怎么淡雅的花,也还是花,即使有素洁,也会有几分的娇媚,但竹子却不一样。

竹子,是造物主的一种绝活儿,非花非草非木,它渗透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情韵,同样,竹又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的缘分,竹筒、毛笔成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我们的生活又何曾离开过竹、竹箫、竹笛,是竹吟唱出了它的灵性,竹笺、竹椅、竹帚、竹筷、竹席……卑微的用途中,却有着它无私的贡献。

古时候,许多文人又将竹子喻为君子,可见竹子乃是充满了君子之风,它还有“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

这就是竹,充满着生机与君子之风的你。

【篇二:忘却的背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四月,在雨季,还是清明。

林间小道上,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手中拿一支竹箫,轻轻地吹着。箫声像忧愁的樱花,又似清清的泉水,流进路人的心田。四月的清明,谁的眉头不是紧锁着的?微风拂过脸庞,乌云渐渐聚拢,线一般的雨丝,飘飘洒洒飞扬起来。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中的每个角落。无声的落花,带着微雨的残滴,随着淡淡的花香,飘落一地。

记忆中那已忘记的背影又忽一般冲进我的脑海——

一位路人撑着油纸伞,望着满地的落花,脚步不忍停下,我看不到他的表情。我不敢靠近,生怕一靠近便会打扰周围的宁静。牧童的箫声停了,那凄美婉转的声音仍回荡在雨中,停在周围的宁静里,久久不能散去。雨下大了些,雨声代替了牧童的箫声,这声音,却更加悲伤,那位少年缓缓蹲下,拾起被雨打湿的一片花瓣,轻轻放在他那纯色的手帕上面,慢慢走到一座坟前。

墓前星星点点的火烛早已灭了,那纯色的手帕已被打湿,飘洒着的雨淋湿墓碑。这一切,都告诉别人,这里曾经有人来过,怀着不能散的抑郁心情,略带怀念来到这里,还有什么东西比沉默更可贵?

雨渐渐小了,慢慢的,雨停了,树上的花儿,这些风雨后的花儿,花瓣那娇嫩的颜色与这气氛甚是不和谐。

白锦打湿在坟前,而那位少年的身影却不知所踪……

【篇三:竹之心】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居室不可无翠竹。

——题记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墨客作诗吟对,描绘山水之间也,而竹便是这山水宝地之间必不可少的一朵奇葩。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若说菊令人谈,莲令人清;若说柳令人柔,枫令人爽;那么竹,便是集山川若骨,日精月华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依然挺拔,经受着霜雪的磨练;而在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历史的车轮轻轻划过,世人只知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夜春雨,千竿新竹,细雨绵绵,柔柔深情。即使是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挡得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的风光呢?

初尝夏爽,时逢骄阳似火,在翠竹的竹影中谈笑风生,下棋品茗。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对洒当歌,人生几何。殊不是人间一大乐事?

而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摇风弄雨,铿然有音。无论高矮长短,或零然几枝,或赫然巨族,或如柱擎天,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古代莘莘学子崇尚的立身立世之道,岂非是受了竹的感染?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心存“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向往。

再茂盛的草,即使品味再高,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即使有九分素洁,也还要一分的娇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来表意?

竹,非草非木非花,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仵绝活。如同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痕云梦,叶拍巷天;如同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多姿。

竹,确实和我们民族有着不解之缘。你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何曾离开过竹?

竹箫,唱出了竹子的灵性;竹筒,展现出了竹子的口味;竹帘,散发了竹子的气息。竹子的卑微的用途中,却有着质朴无华的贡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便是竹之心。

【篇四:雨听流水】

朦胧的睡意里,淅淅沥沥的雨声犹如悠扬的琴音,穿透耳际。听,下雨了;是,下雨了。唯有空灵的雨音,才会有如此的吸引力,令世间生命俱寂、安静,全身心的聆听这天籁之音。静静的听雨,静静地聆听天际音符,安享心底的静谧。

听雨了,安静了。唯有听雨,往日的浮华才会在淅沥中被细细的雨丝柔柔的洗净,洗净平常日子里的铅华,洗净生命的浮燥。唯有听雨,忙碌的日子才会如此的安静、休闲;唯有听雨,疲惫的心灵才会真正的属于自己;唯有听雨,思绪才会飘飞,想起童年的朝花夕拾,少年的青葱岁月……;唯有听雨,浮躁的心才会稍稍停止追求的脚步,在雨声里小憩。静静的听雨,一份清灵、一份温馨随之而来。

听雨了,夏虫不再啁啾,悄悄地躲进草间,静静的听雨,静静地荡漾心灵;满眼的浓绿,一扫烈日下的野蛮,犹如婉约的新娘,在薄薄的雨雾里,绿的温柔、清纯、柔和;绽放的红硕,捧着晶莹的雨珠,似娇媚的少女,含羞的张望着雨幕中的世界……

听雨了,水雾中的垂柳,婉约美丽的仙子。一扫往日的尘嚣,静静的伫立雨中,轻轻的垂下枝条,顿时间每一根枝条变成空灵的竹箫,任天籁之音柔柔的滑进心灵。风儿不再疯跑,轻轻的穿梭于枝叶间,清新的浓绿随风摇曳,瞬间颗颗晶莹倏地滑落,碎的无影无踪……

听雨了,田间小路上,阡陌大道上,朵朵美丽的伞花雨雾中悄悄绽放,或鲜艳,或清淡,或悠闲,或忙碌……伞花下的心灵,经过一夜的听雨,或许不再浮躁,但任何安静只是暂时的享受生命,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雨中的脚步永不停歇,希望还在,明天还在。

听,下雨了;是,下雨了。让浮躁的心灵,喧嚣的尘世,静静的聆听天籁之音,静静地品尝这份精美与清新!

【篇五:瞬间凝聚永恒】

瞬间凝聚永恒。也许它不是最美的,但至少是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历久弥香。

——题记

我的肩上渐渐伸出两只翅膀,徐徐地,伸展开来。清风吹过,我随风起舞,在风中翩飞,犹如落下的绝美花瓣。我想,现在,我是一只蝴蝶。

我飞过一树繁花,是樱花。风微微吹过,便下起一阵樱花雨。花瓣悠悠飘下,留下唯美的身影。听说,这叫樱吹雪。我荡漾其中,享受着这粉红色的雪花。自古至今,不知已有多少文人骚客惋惜于樱花短暂的生命。是啊,樱花的花期很短;但人们不知,不论花期再长,她们总会委于尘土,只要美丽过,灿烂过,花开一瞬,足矣。

——樱花绽放的瞬间,凝聚着永恒。她们,以优美的姿势见证了花的生命价值。

我飞过汨罗江畔,烟雨朦胧。江边一个清瘦的背影踽踽独行,枯瘦的背影似乎有着竹箫般的忧郁清苦。他独自吟着:“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顷刻。涛声惊起,浪花起伏,一派隐逸中,那背影逐渐远去。我知道,在那瞬间,他投江了。也许,只有冰冷的江水才能冲淡他的痛苦孤独。我知道,那位寂寞的君子叫屈原。他为一个亡去的国家而殉。只要尽忠尽力,他无怨无悔,人生一世,足矣。

——屈原投江的瞬间,凝聚着永恒。他,以悠远的背影实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我静静地摇曳着翅膀。有人说,蝴蝶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永恒。我想,我找到了。那一一远去的瞬间,虽逝,犹在。那是世人永恒的美,历久弥香。

我笑了。有时,瞬间即为永恒。

而有时,永恒只是瞬间。

【篇六:夏日即景】

故乡的夏日,即是我最爱的景。

小时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到繁星点点的夏夜,父亲爬山小山丘,倚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吹着他挚爱的箫。他混浊的双眼望着天边,不知聚焦在何方。在小孔上按动的手指饱含岁月的沧桑,不断流泻出动人的旋律,为炎热的夏夜带来清凉。月光轻触着每个音符,也轻触着他苍老的脸庞……

我总是站在家门口,眺望着他的身影,静静地聆听着,思索着。那时的我多想快快长大,从他手中接过这箫,吹一曲他,吹一曲自己。多想折下一根枝条,正是他所倚靠着的那棵大树上的,献给他……

渐渐地,我长大了。不知是否是因为看腻了一成不变的星空,还是厌倦了每个夏夜准时响起的旋律,或是见过的事情多了,心也蒙住了。我变得不再爱与父亲亲近,甚至有点讨厌他,讨厌他没有能力给我和妈妈更好的生活,讨厌他总是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来接我,讨厌他总在一旁注视着我时那呆呆的神情……“我不想你做我的爸爸!”我曾不懂事地这样埋怨父亲。而他什么也不说,只是吹着箫,他一向如此沉默寡言,唯一的爱好就是吹箫。而在我眼里,这也成了不务正业。

后来,我去了外地上学,似乎是终于摆脱了那个让我难堪的父亲。可每每铺笺忆故乡,夏夜繁星,被月光洒满大树,树下的身影,竹箫悠长婉转的声音,便全部跃然于脑海,萦绕在耳畔。于是,我常常想起父亲,常常想起我说过的那些话。发现离了他的日子,我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觉得难堪,不过这次是因为自己。

又到了一个夏日,我读书的外地没有故乡那么多的星星,这让我很沮丧,觉得心中总是空荡荡的。夏风捎来母亲的讯息,她说父亲最近腿脚越来越不利索了,还总是一日不停地工作,而且,他很想念我……

我仿佛可以看见月光下,我那弯了背、白了头的老父亲艰难地爬上山丘,望着我离开的地方,吹着箫……我义无反顾地决定回乡。

那是一个傍晚,我见到了在山丘上翘首以盼的父亲。我飞奔向他,抓起他的手,心中有千言万语,还有那句晚了十几年的对不起。可那一刻,我却哽住了,热泪盈眶。父亲拍了拍我的头,像小时候一样,然后吹起箫来,那是他日夜思念我的心声……

星与月之间有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我明白,故乡的夏日即是我最爱的景。

热门推荐
1多姿多彩的春天
2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3夜的思念
4好书伴我行
5游海南岛
6人生因诚信而美丽
7冬天的早晨
8游环球影城
9临江行
10古老的小桥
11煮茶叶蛋
12心中的彩虹
13海棠树
14我是个善良的孩子
15妈妈,我爱您
16清明小队活动
17遇见
18第一次做饭
19母亲,我忘不了你
20我的家乡华容
21《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22研学之旅
23给妈妈放个假
24五官
25小兔采蘑菇
26快乐暑假
27偷穿高跟鞋
28我是爸妈的小帮手
29中国梦家乡情
30有关心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