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评论区的作文

【篇一:第一次上网课】

看到了最近武汉冠状病毒的新闻,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去和朋友一起玩耍了,因为都怪这个病毒。只要聚会就可能会有被感染的危险,所以说罪魁祸首就是这个新型冠状病毒。

而且我们的开学时间也推迟了,所以说我们只能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了,也叫网课学习,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讲课。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手机上的一款网课直播软件,我看了下老师正在直播,连忙点击进入,开始看老师上课,我坐在桌子上,拿出本子拿出笔边看,老师讲,边做笔记。老师讲的非常的认真,也在评论区里面告诉我们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不要怕,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听到这我非常开心,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我连忙把老师讲的知识点不会的在评论区里打出来,老师看到我的评论,把我的评论拿出来当例题讲解,听到看到这样我有点开心,因为我的不会的题给老师讲解了,我认认真真的听了,老师讲的非常有道理,时间一点点过去了,网课也差不多结束了,我也累了。于是我放下了手机,在窗外看看,远处缓解眼部压力。

经过这次首次上网课,我知道了原来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也能学习呀。

【篇二:网课生活】

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声音,一双双认真倾听的耳朵。在网课的屏幕内外,有无数个暖心、幽默的花絮被生活记录着。

在书桌前,我正一边听直播课,一边记笔记。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忽然,手机卡了,定格在同一个画面,也听不见声音。过了一会儿,小程序直接黑屏“罢工”了,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一条接着一条消息讨论黑屏,呼叫老师。我十分淡定地退出重新点击,可仍没有任何效果,无可奈何的我只能陷入漫长的等待。终于,恢复正常了,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老师压根不知道黑屏了,那一刻我“竟无语凝噎”。最后,我们提出了问题,一切又回到了正轨。

“大家快速进入直播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邓稼先》。”老师大声地说着话,那久违的声音让我觉得有些亲切。我摆好了手机,点了右下角的“举手发言”,向老师发送了申请。随后,打开书本进入了学习状态。听着老师细致的讲解,突然,手机下方出现了一行字,我带着未知的好奇和莫名的紧张,伸出微微颤抖着的手指,按下了同意键。随后,我的视频就在右上角的小窗口中显示了,声音传了出来,“举手发言”键也亮起来了。原本,以为是老师“自导自演”的网课,没想到学生也可以加入其中。这一切好像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校园。我强装镇定地说了一声“老师好!”,然而在摄像头拍不到的地方,我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牙齿也紧紧的咬合着。等老师提出问题之后,我略加思索,答案便脱口而出。当老师指出答案正确时,我心中有了几丝欢喜,同时也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讲。结束发言时,我仍沉浸在刚刚的新奇中,但又有如负释重之感。我擦了擦手心里冒出的汗滴,又投入到课程中。后来的提问,我则积极地在评论区里发出答案。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课,我们积极地发言,有问题也大胆提出,还会主动补充别的同学回答得不完整的地方。这一切与学校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但是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趣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开始习惯上网课,甚至喜欢上网课了。虽然有屏幕之隔,但隔不断知识的传授与求知的渴望。

一位位尽职尽责的老师,一名名莘莘学子,用网课搭建知识的桥梁,用经历书写着独一无二的花絮!

【篇三:拒绝谣言】

寒冬无法改变,唯有信念可持续生长。

——题记

盛夏的太阳散下一束束刺目的阳光,如张开了一把炽热的火伞,不留下丝毫阴凉。

街道上只有稀稀疏疏的人影,我坐在方向盘前,空调的凉气丝毫没有缓解内心的燥热。汽车在马路上疾驰,我关注着红绿灯的方向。

我在医院门前停下车,大步走进去。

“小张,来了啊。”护士长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照例回以礼貌的问候。301病房的门虚掩着,我推开门向屋内踱去。消毒水的气味透过口罩刺激着鼻腔,像往常的三个月一样,我熟练地为病人换药,进行各种记录和登记。所有工作都是那样枯燥单一,终于找到了短短的闲暇,我拿出手机,浏览着网页上有关疫情的消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则个人编写的“最新快讯”:全国感染人数即将再次到达新高峰!科学预计,再次大爆发将达到10万……“什么鬼话!”我气愤地退出那则消息,现在竟然还有如此不靠谱的谣言。瞟了一眼评论区,信服者竟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我没有工夫澄清留言,继续向下翻去。“戴口罩大秘诀——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名为“致敬英雄”的小编撰写的非正规新闻。“感冒的人戴口罩要深色朝外,没感冒的应该反过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阻断病毒传播。大家都要记清了,预防肺炎传播,人人有责!”这是哪里来的秘诀?我简直被震惊了,看着评论区里“长知识了,回家就交代我儿子。”“良心消息,转发了”,我深深体会到了一种无力感。接着陆陆续续的一些消息,无一不是在夸大其词或传播谣言。

我退出了网页,找到之前收藏的视频,按下播放键,听着钟南山院士苍老而有力的声音。我突然有些心酸。疫情防卫战远远没有结束,而群众已经被谣言迷惑得失去了方向,昨天的“新闻快讯”还称“疫情已经过去,再也没有爆发的危险”,今天又发布谣言,制造白色恐怖,这难道不是在引起人们的恐慌,阻碍疫情的战争吗?

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在前线奋战,不是为了上头条,成明星,更不可能用谣言来哗众取宠。我们只是为了渡中国,渡世界,离开这持久的寒冬。

午后的风安静地吹开了病房的窗帘,阳台上几块晾干的毛巾微微颤动着。雪白的墙像死神的办公桌般寂静无声。病人轻微的呼吸声为一片死寂添上一点希望。

或许我还要在疫情的夜路中继续摸索着前进,或许我们的拼命并不能改变这长夜给所有人带来的恐惧,但是我至少要站在前方,与所有抗疫者一起,尽力驱散谣言带来的虚无情绪,为他们带来绝望里的一丝信念,夜路里的一点光。

我望向远方的太阳,信念在心底缓缓生长。谣言只不过是少数人用来掩饰恐惧,抗拒现实的武器,毕竟接受不能改变的,才有勇气改变能改变的。

【篇四:又见城南花】

指尖轻触,点开网易云音乐,日推的第一首是一曲纯音乐——《城南花已开》我随手点开评论区,却发现有数十万条评论,我有些诧异,这是首怎样的纯音乐?伴随着轻灵而又有些哀婉的音乐,我仔细地翻看起歌手页。

在字里行间我了解到,这首音乐是为了一个用户所作,那个用户已是骨癌晚期,这首纯音乐是音乐人应其请求所作。读到此处我心中才明白为何这首纯音乐中蕴藏着淡淡的哀婉。我寻找到那位用户,发现他的动态中全记载着自己的一次次化疗。每条记录中,他发的照片都是灰白色调,有医院的布景、满积的药盒、手上密密麻麻的输液管……全是压抑与绝望的氛围。他的话语也十分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那么多化疗,什么时候是尽头……我的心中也不禁为他担忧:“面对病魔丧失了对生的信念,是最可怕的。”我暗暗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康复。

时光在指尖滑过,想握却握不住,数月已过。自那日我关注了那位用户,却未再看到他更新动态。望着细丝般的秋雨,将枯黄的叶片打落,心底升起一丝凉意,难道城南的花,就此败落?

然而,在十一假期中的一天,我又见他的动态。这次,他的心态,却有了变化:“感谢大家,之前没有注意到评论。你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不会放弃的,以后我会持续更新动态,大家国庆快乐!”下方的配图,是野外的几簇野花,在淋沥的雨中绽放。我不禁为他惊喜,又见《城南花已开》,已有了这么大的改观。回顾评论区那些暖心的评论,有的人以自身抗病经历为他鼓劲;有的人温言细语,加以慰抚;还有不少人赋诗作词,以励其志。人们对他的祝福给予了他生的希望,让他重新焕发了对生命健康的追求昭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又见城南花,生命的绽放美得惊心动魄。

又见城南花,是见证历经磨难梦想成真的美丽;是感念对生命不懈追求的坚韧意志,是参与数万人对一个个体的美丽的期盼与祝福。又见城南花开,是一场绚然的相逢,是助他人坚守的一份信念。

城南花已开,君心似暖阳。

【篇五:充盈自己】

我对于阅读这件事,是又爱又恨的。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时候,就立刻翻了翻这个作者的名字,威廉布莱克。虽没有听过,但我仍然毫不犹豫地买了他的几本诗集,并且兴致勃勃地准备从中受益。

让我很失望的是,除了这句诗,他的其他作品在我看来索然无味。

有人笑笑对我说,你欣赏不了,是你道行太浅。

我耸耸肩,选择沉默。

我曾经看不下去很多文学书籍或者名著,我不想都把原因敷衍地说成“晦涩”,这样只是很多人惯用的说辞罢了,总有一些“借口”的成分。

于是我在思考为何的期间,开始接触网络。起初偶然看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微博写手发了一篇自己的随想,大意是再不努力就老了云云。我虽说听多了这样的话,但看到他文字的时候还是被唬到了,不觉也热血沸腾。我点了评论区。我本没想过评论区会是怎样的,但当我看见了,它的确在某个意义上改变了我的人生,给我带来了一种近似于震撼的感动。我看见有数以千计的网友大段大段地用自己的态度去思考,赞同或者感触,但我最惊讶的是,多是批判。让我永远难忘的一个人说,这是对人生的绑架,人各有志,你觉得有意义的说不定在别人看起来一文不值。

对他人的志向不加评判,才是聪明的选择。

并不是说我多么赞同,而是这让我知道,有些我们认为正确的思想并不是绝对的:他们站在一个制高点,试图改变我们的思想;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受鼓吹。

于是我有了另一种对阅读的态度。我在阅读里剖开每个作家的颅骨,观察他们的大脑,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大脑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我看的书杂,这些脑子的数量自然少不了。于是把他们都掏出来,反复对比,选择一个最理想的样子。

或许是粉红色的,或许是其他什么性状;总之当我看到时,会感到:“啊,这就是我要找的。”之后,会立刻把它们经过加工然后吃下去。我把这加工的过程称为“撒葱花”。

阅读这件事送给我一个坚不可摧的灵魂,因此我对它爱不释手,这是其一。而当我说为何恨它,则可能是因为它对我的启蒙太晚,浪费了太多我得到这样的灵魂的时间吧。

【篇六:辩论赛】

中学生当追星族好还是不好?

2020年2月26日上午,六二和六三班的同学们期待已久的辩论赛开始了。同学们分成男女两个阵营,男生们的持方是正方,观点是:中学生当追星族没什么好处,女生的则是:中学生当追星族没什么不好。前一天晚上,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同学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辩论赛了。

主持人宣布辩论赛开始并介绍完参赛的同学之后,一辩的立论陈词环节开始了。正方的一辩的立论言简意赅,反方一辩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两人的语气都非常放松,一听就是“身经百战”。

接下来,是双方二辩以及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时间。双方二辩讲完后,大家纷纷举手想反驳对方的观点并补充自己的看法。刚刚开始时大家都没有举手,可随着气氛越来越激烈,一时间大家都踊跃举手,争取上台。有的同学好不容易上了台,把之前写好的稿子一股脑全念了出来;有的同学被老师点上了台只说了一两句话就匆匆下台了;有的同学十分强势,直接反驳对方的观点,一针见血……同学们在评论区也是十分活跃,也有同学恳求老师让自己上台发言。

正方和反方的同学你来我往,你一句我一句地反驳着对对方的观点,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激烈的自由辩论结束后,双方三辩开始结辩。辩手结辩的同时,同学们也在评论区里输入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有的从网上一段一段地复制粘贴到评论区;有的则长篇大论,好像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有的把自己的观点一次又一次的发在评论区里,像是生怕老师和同学没有看见。

双方三辩反驳对方的观点也是精彩绝伦,两人都将对方的观点拆了七零八落,有条有理地分析着。

辩论会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结束了,期待下次的活动。

【篇七:记忆里的童年】

记忆总是摸糊不清的。

一片片"碎片"一片一片的想,我的童年非常美好,可现在没有以前生活的那样精彩。

那时我们租在别人家里,因此我有了许多朋友。

一天清晨我被小鸟们的歌声给叫醒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去找她玩游戏,"玩什么呢?"我问起。她比我大四岁所以我要叫她姐姐,叫她甜甜姐姐。甜甜姐姐说:"我们玩老师同学吧?""好"?

就这样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和甜甜姐姐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你想知道我和她一起年了吗?我告诉你吧,已经一起七年了,所以她是我最最最最喜欢的玩伴有时候也会在一起写作业呢!可是就在一年前我和她被活生生的分开了。这我活到现在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她们家住在喻家斗门,那边要拆迁了不得不搬家。就这样我们俩不辞而别了。

我与甜甜姐姐已经一年没有见面了,希望她还记得我,我们两个有过一个约定:就是长大了,以后彼此还有联系就可以做一辈子的好朋友了。

甜甜姐姐,我真的很想你,希望你不要像《去年的树》那篇课文一样,当那个大树,你姐姐已经结婚了,希望她新婚快乐,早生贵子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写在评论区给我回复。

【篇八:我这样上网课】

今天,网上课堂发生了点儿问题。刚开始还一切正常,后来,老师的话开始说一字卡一字:所答是让人听着直发晕。接着电脑上出现了一张脸,吓我一跳。这时,突然听见老师说:我们今天习(还在卡)人的面下面有请小C同学来为大家展示。C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老师让我们描述一下他的眼睛,抽签决定谁来说。老师抽了一张纸,我明明看到那是8,反过来的一瞬间,电脑黑屏了,转眼间又亮了,屏幕上的8变成了6,呃真坑!刚这么一想,啪!电脑又卡了一下,麦克风开了,我却没发现,大声说:这什么破电脑,老师(老是)坏!于是,老师让我去面壁思过了。不一会儿,我罚完站,继续上课,这时老师发了个图片,刚想看时,电脑居然把图片卡没了!又出现了,不对,又没了,又出现了拼手速,我可不会输。吧嗒,趁它出现时,我猛地一点,手像离弦的箭一样点了下去,什么也没发生,哎呀!忘了这是电脑,不是手机。(后期!这段掐掉不要啊!)当图片再次出现时,鼠标像老鼠扑油一样飞了出去,一头撞到图片上,终于点开了,原来是作业啊,赶紧写。

onehundredyearslater(翻译一百年以后)终于写完了!刚要交作业,突然动不了了,难道是我卡了?我把起头,面前的电脑正在显示:无法访问此页面。怎么回事?难道是一场梦?那为什么那么真实?

大家有答案了吗?请在评论区里写下你的留言哦!

【篇九:夸夸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一个公众号中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你能不能说出你父母的生日?我向下看到评论区的大多数人都回答不能。我突然有点愧疚。虽然我记得那两个日子,10月4日和10月14日,但哪一次我有认真地说过一句“生日快乐”呢?

所以说:夸夸父母吧。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小的时候调皮,从台子上跳下来,膝盖向砖地或是草坪一跪,轻者白痕一道,重者便是血流一片。这时,父母总会在第一时间冲上来,将你抱起,不论你是否回答,他们会一直问这问那。然而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认为为人父母的,就该做这些。我们甚至一句感谢都没有。在自责的同时,我还想说:“所以,夸夸父母吧!”

不论你走到哪里,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对你说:“一个人在外要小心,每天都打个电话吧,我们担心。”而这些人就是父母,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为了子女做出一切,即使命丧黄泉,我想他们也不会犹豫,义无反顾。我们呢?这我不必多说,平时生活中即使帮父母刷一次碗也不愿意,那怕去洗一次鞋,洗一次衣服?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是全方位的,而我们对他们的漠视也是全方位的。我们从他们那里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生命。所以说:“夸夸父母吧!”

小时候,我们总会这样想:爸爸是万能的,妈妈是全世界最好看的!但是,现在我们还会这样想吗?我非常同意这么一句话““父母的背影,你永远不会见到。”虽然见过,但次数也不多。是的,这就是父母啊!”你的精神支柱,你的依靠,甚至是你的一切!所以说:“夸夸父母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的,为人父母的人都不容易。他们在付出,而我们在收获。但是,我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呢?所以说:“夸夸父母吧,多夸夸父母吧!”

热门推荐
1钢琴,想说爱你不容易
2不敢忘记
3舌尖上的家
4第一次经历地震
5社会新时代
6留住心底的那缕阳光
7如果我是《小王子》里的那只狐狸
8大课间
9信念
10爱撒谎的猫咪
11给军人爸爸的一封信
12诚信引领我成长
13冬天之希望
14我的卧室
15共享也是“共护”
16致过去的我
17彩秋
18那缕轻月依然
19大街·小巷
20当我面对真情的时候
21生活的魅力
22洋葱
23我变成了老师
24未来的衣服
25我的拿手好戏
26谁的本领大
27捉贼记
28这个夏天
29生活深处
30难忘的一学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