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馋鬼的作文

【篇一:家乡的黄果】

年初,家中又是一番热闹景象。木锤重重地砸在泥巴糊的又向石头拼凑而成的凹坑上,家家户户都开始做黄果了。

外公端来大大的炊饭桶,将糯米倒入桶中热火蒸上几十分钟,糯米的香味便飘得满屋皆是,再稠上黄色的香料,那香气直扑鼻尖。我一直是个馋鬼,还来不及等外公舅舅将糯米锤匀,我便偷偷将手伸进桶里和上一手的糯米,常常烫的我左右手不知往哪放,又心急的很张口就往嘴里送,黄料的香味和糯米的清味融在一起,又伴着粘粘稠稠的感觉,迫不及待的又往嘴里送第二口,第三口,偶尔把它揉成一团球,一点一点掰着去惹弟弟妹妹,所以常常是一桶的糯米能被我偷拨地少了一层。

我最喜欢听锤子落到糯米上声音,也不知是不是怪癖,只觉那一声声的锤声回荡在老家的屋子里,心里十分充实。最好的观看位置就是爬上二楼的储物室,开窗,趴在那个窗台,和姐弟们嬉戏聊天,还能时刻注意到黄果的完成情况。锤声一停,我们几只大小馋猫纷纷下楼,还不等外公把大块地黄果分割清楚,我们便早早地洗了手伸手就去扒刚做好的黄果。此时的黄果没有先前那样粘牙,多了份弹性,咬起来很舒服。

黄果还是母亲的最爱,做起黄果的招式也多种多样:切片,剁块,煎,炸,煮,烤,样样在行,最传统和最普通的吃法就是用酱油蘸着吃,香喷喷的黄果里带着些许咸味,成了当下家乡的味道。

能让人牵挂的不仅是外公自制的黄果,更多的是对那种氛围的怀念。虽然母亲偶尔也从市场上买来黄果。但吃不出那份熟悉的滋味。

【篇二:可爱的小金鱼】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个大大的鱼缸,养着四条可爱的小金鱼。

这些小金鱼可漂亮啦!一条是黑色的,一条是金色的,还有两条是红色的。它们的颜色不同,个头也不一样。

黑色的那条我管它叫“黑客”,它的个头最大。每次我撒下鱼食,它总是第一个冲上来,一口就吞了下去。吃完了,还对我摇摇尾巴,好像在说:“主人,我还没吃饱,再来一点嘛!”我对它说:“你这个小馋鬼,可不许吃独食,给小伙伴留点,不然你的肚皮要撑破啦!“

红色的两条金鱼一条叫蝶尾,论个头它应该排第三,因为它的尾巴很大张开的时候就像蝴蝶的翅膀;另外一条叫红燕,虽然它个头最小,但游起来却像小燕子一样灵活。我猜它们因为颜色相同,所以像好朋友一样总是形影不离。

差点忘记介绍老二“金龙鱼“,这好像是厨房里食用油的名字啊,借来用一下吧。它像个国王一样,总是等其它鱼吃掉那些小颗粒的鱼食以后,它才慢悠悠地吃剩下那些大鱼食。

这几条金鱼都很可爱,但我心里还是最喜欢小“红燕”。有天,我正在看书,午后的阳光照到了红燕的身上,刚好它张开鱼鳍在快活地游玩。只见它鳞片闪闪发光,像穿了一件星星衣;尾巴舒展开来,如同一束轻盈透亮的丝绸。那一刻我被美丽的红燕惊呆啦!虽然它个头小,但总是不停地游来游去,充满了活力!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觉得我的小金鱼特别可爱?我爱我的小金鱼!

【篇三:班级推销员】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走错了地方。没错,他就是小小年纪不学好,先吹牛后销售的“班级推销员”。

老师多少次的批评都没能挡住他对推销的“渴望”。这不,他又在那传播营养知识:“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新鲜出炉的白米粥!营养丰富,含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我们怀疑他连营养都不懂。而且,什么新鲜出炉,都凉了,显然是他在外面买的。“没吃早饭的来买呦!亏本价5元一杯!”5元?外面买1元一杯,而且比这浓得多,这连米都没几粒。但是有些馋鬼还真用“破盘价”买了,吃得津津有味。唉!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他说道:“这么稀,怎么卖5元?你这是坑同学呀!”他摇摇手指,说:“不不不!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物以稀为贵呀!”我“折服”了。

谁知,他越来越嚣张,有一天竟开了个“水族馆”。

我来到教室,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鱼缸,还有几条大活鱼在里面游来游去。他又吹牛:“看!这条可聪明了!上次周练的选择题都是它帮我的,所以才全错……不,是全对……”,“还有那条,是从南美洲带来的金龙鱼!不,是白龙鱼!”,“还有还有,那条鱼打破了迪士尼……不,是迪士尼世界纪录呀!”同学们还争着抢着想买,他说:“别急,一个一个来!连鱼带缸,一律10元!一律10元!”爱管闲事的我又看不下去了,对他说:“你怎么又在骗同学?”他却说:“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推销员,这是在练口技呀!不是有篇古文叫《口技》吗?就是那个……呃,我也忘了,反正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这样下去他只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骗子。

口技果然是名不虚传!在一次年级辩论会上,他口若悬河,反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取得第一名。那面大红旗就挂在他的桌间,从此他更傲慢了。

班级里有这样的一个推销员,你们认为如何?

【篇四:贪嘴的惩罚】

周六,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街,走到半路,一股烤鸭的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新开的烤鸭店飘出来的香味啊!只见那烤箱里挂满了油汪汪、金灿灿的烤鸭,我的口水马上就要直流出来了。在我的苦苦恳求下,妈妈终于答应给我买一只烤鸭了。我兴奋地挑选了一只最大、最油亮的烤鸭。

一路上,怀里烤鸭的香味一个劲往我鼻子里钻,我忍不住打开包装袋,刚想掰一块尝尝,妈妈就瞪着我说:“小馋鬼!回家再吃!”我只好咽了咽口水,把手缩了回去。好不容易到了家,看着妈妈把烤鸭拿到了厨房,我不死心,跟着来到了厨房,央求妈妈切一块给我吃。妈妈不肯,说:“马上就要吃饭了,这点时间也憋不住了呀!”

我还是不死心,想偷偷拿一块尝尝。妈妈拿起菜刀在烤鸭身上剁了一块下来,很快烤鸭就变得“支离破碎”了,妈妈把它放在盘子里,端到了餐桌上。

我一看时机不错,趁妈妈一个不注意。挑起一块与其他鸭肉与众不同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就要往嘴里塞。“哎!你……”妈妈不知道要说什么话,我可没空听她讲。哇!这块鸭肉皮可真脆,只是肉有点软软的,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想这一定是新品味烤鸭,于是一口咽了下去。妈妈在一旁惊讶地看着我说:“宝贝,你把鸭屁股也吃了啊?这是我准备扔掉的呀。”

听了妈妈的话,我的眼睛瞪得老圆,一阵反胃,恨不得把那块肉吐出来,要知道我可是最讨厌鸭屁股的!哎,真是贪嘴的惩罚啊!

【篇五:第一次做汤园】

“咕噜、咕噜”,肚子它又饿了。

我这个馋鬼,刚吃的又饿了。我又开始像老鼠一样翻找我家的干粮。呀,没米了,我真可怜,吃什么呢?

馋鬼自有解馋法,我看到了圆子粉,嘿嘿,我的小算盘又打了起来,做圆子,应该不难。

我凭借着以前看妈妈做汤圆的场景,就开始做了起来。

厨师要有个厨师样,我穿上妈妈经常做饭的围裙。首先,我将圆子粉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碗,再拿个小碗装点水。再和一些我自认为水量与圆子粉均匀的水,放进那装了圆子粉的大碗里。做好了一个小圆子,自认为太小,就多加了点粉,它变得和鸽子蛋一般大了。我想:“不错,不错,马上可以吃啦!”我把它放进了一个事先早已准备了的盘子中。我继续做着,个个都很大,我很满意。

该到它们下锅了。一不做,二不休,我立刻打开煤气罐的开关,放上锅,将热水倒进去,再将圆子放进去,它们像一个个蹦蹦跳跳的小孩子一样,跳进了锅,我盖上了锅盖,为了消磨这漫长的煮的时间,我当然就去看电视,但我总是时不时的去翻翻锅中的圆子,好像有人催我似的。

打开锅盖水雾袅袅,空气中弥漫着圆子的香气。圆子终于好了,一个个圆子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要比原来还要胖,还要大。我脱下妈妈的围裙,拿起碗去盛了一些,还加了些白糖,我感觉我做的和母亲做的味道都差不多。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我也是第一次做圆子,味道虽不如买的好吃,可我会尝试着做。

第一次做汤圆,我心里很甜,很快乐,很幸福。

【篇六:心中有光】

现在,放下你的笑,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小时候,每逢放学,作业不多,我便与几个表兄妹,就一窝峰跑着,去我们的外婆——也就是你的太太家。

外婆的家里总是干净的,桌上整整齐齐摆着几碟小菜,外婆似已摸清了我们的口味,轻车熟路地将一群垂涎已久的小馋鬼拎进来,围着桌儿坐下,一伸手便是青睐的菜,心里都暖起来。外婆的家便意味着总是塞满了零嘴的小罐,热腾腾的饭菜,和屋内一盏明灯。

我们风尘仆仆赶到时,天色多半已黑,夕阳昏沉沉的,黑夜即将笼上。我们远远看见,外婆家的灯,亮着!

农村的路高低不平,雨后泥泞,外婆怕我们打滑摔倒,便翻出家里的灯,开到最亮。柔黄的光将外婆的屋子照得通亮,月光下沉睡寂静的乡村,却因这灯光生动了几分。

我们挥着手,兴奋劲儿还未散去,踏上归家的路。外婆举着灯,伫立在门口,她叮嘱着什么,却被欢笑声掩盖了。

外婆目送着孩子们消失在夜幕里,回到屋里熄灭了光,她怕费电,一人时从不点灯。

外婆病了,我们隐约发现大人们总是避开我们说着什么,而且神色凝重。

夜间时,外婆独自点起了灯,昏黄的灯光只照亮了她与屋内方寸的天地。

村庄,一片死寂。

母亲的大哥,外婆的长子去得早,妯娌间此时耍起了心思。外婆一天天消瘦下去,罐子里甜津津的糖少了,屋里的灰尘积起来了,孤寂的气息渗进空气里。

母亲那时得照顾家里三个孩子,每日忙完了农活就向外婆家里奔。

母亲小心地捧着碗,手中的勺子在打颤,她把水一勺一勺喂进外婆嘴里,洗净晒干的毛巾摊开着,替外婆擦身上的汗珠。

母亲会在夜色里拭去眼角的泪,点上冷凄凄的灯,在浓墨的黑夜中回家。

我已不再清晰的记得,那日的星光是否暗淡,母亲远远的看见光,照亮了前方的路。

那是家的方向,她看见她的孩子,手中的那盏灯散发着柔和的光,将酣睡着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清静祥和之下。

母亲的眼角有泪光,我的手里提着灯,蹦跳着迎她时看见了。

我的外婆终究离我们而去。

外婆的灯灭了,母亲的灯还亮着。

我相信,心中有光!

【篇七:端午粽香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夜里黄鹂时一弄。”端午节,无论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眼中,都是个美好的节日。坐在阳光斜照的藤椅上,欣赏电视里的赛龙舟比赛,吃着青黄色箬叶裹着的白米粽,无疑别有一番情趣。

家乡的端午节从初一就开始忙活了。从早上起,妈妈就去菜市场买了好些绿油油的箬叶,把浸泡在装满水的铁锅里。接着又去买咸猪肉,红豆,艾蒿等。

到了五月初五可就更热闹了,虽然没有许多丰富的习俗,但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食。美食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了。记得大早上我就围着冒着青烟的炉子,跑过去问站在板凳上插艾草的妈妈:“粽子好了吗?”妈妈总是笑着抱怨一声:“你个小馋鬼,急什么呀!”等到了正午,闻着锅里缓缓冒出来的白雾,我垂涎三尺。等好不容易得到了烫伤的粽子,便急忙忙地拆开外面的白棉线,剥开粽子娃娃裹得实实的绿衣裳,然后便露出了它雪白软糯的脸颊,上面还镶着几粒玛瑙般的红豆,当然我最爱的还是香喷喷的肉粽了。长大后才知道粽子原来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这就为粽子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粽子的香气飘呀飘,一直飘到我的童年里。我忘不了粽子的美味,忘不了那难以割舍的温馨,更忘不了的还有端午节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篇八:家乡的香肠】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小吃,比如香肠、豆腐丸、盒子蛋糕,、扁肉等,但是我最爱吃的是香肠,香肠有两种。:一种是甜的香肠,一种是咸的香肠。如果要吃甜的香肠,就在肉馅儿里放一点儿糖,

要是吃咸的,就在肉馅里放一点儿盐巴。

有一次,奶奶在家里做香肠,我就在奶奶身边悄悄地看着。奶奶先把肉剁一剁,剁的碎碎的,然后把肠子洗干净,拿一根细塑料绳儿,把肠子的一头扎紧,用吹气筒把肠子吹起来,认真查看着肠子有没有漏洞。

查看完了,再用漏头套在没有漏洞的肠子口上,用筷子夹着腌好的肉馅儿灌入肠子里。肠子每根大约有20公分长。灌好肉馅后,奶奶再用细丝将肠子口系起来,这就是做好一根香肠了。

奶奶做了大概两个小时,就把香肠做好了。我把一根一根的香肠挂到竹竿上,放在晾台上去晒。我撒娇地说:“奶奶,我想吃香肠!”奶奶笑着说:“不行,现在不好吃,晒上15天,吃起来才香呢。”

我日夜盼望……

15天终于过去了,奶奶拿起菜刀来,切了三根香肠,放在高压锅上蒸,一会儿就蒸熟了。

我用筷子夹了一片儿尝一尝,味道真是香甜可口,我吃了一片又一片,奶奶笑着说我:“你真是个馋鬼!”

热门推荐
1会飞的鱼
2那些年
3那儿真好玩
4留一缕清香在心间
5难忘的第一次
6我和书的故事
7红舞鞋
8谢谢你,阿姨
9就这样长大了
10美丽的绽放
11接受不同
12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
13时间留下来的地方
14相信自己
15变形记
16爱的沙包
17一张便笺
18人生如跨栏
19的作文
20我努力读懂友谊
21牵动我心灵的声音
22我的青春
23我喜欢的工艺品——天津泥人张
24这样想象真有趣
25爱在其中
26怎能让我接受你
27难忘的跳蚤市场
28东莞——你我的家
29撞车
30多彩的活动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