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四大名著的作文

【篇一:读《西游记》有感】

方圆960万平方公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在人文和风格迥异的宗教的相互碰撞中,华夏儿女演绎着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流传下了许多瑰丽夺目的优秀文学篇章。而中国的四大名著犹如那浩瀚书海中的璀璨的明星,在辽阔无垠的宇宙中冉冉升起,却永久迸发着光芒,又如一窖烈酒,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洗涤,越发清洌醉人。在这四大名著中,要数《西游记》最让我印象深刻。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说起《西游记》,不得不提一提这几位主人公。

话说唐僧奉太宗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取经。在佛祖和观音菩萨的指点下,他收下了三个本领高强的徒弟。如若不是这三位徒弟,光凭他本人根本就没有斗妖除魔的本事。正是由于四人的齐心协力,面对磨难时一起面对以及唐僧的那份不取真经誓不回的坚定信念,使得他们最终破除万难成功取得真经。

再来说说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掌握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使着一根如意金箍棒,这几点就让妖魔闻风丧胆。他不畏强敌,胆大包天,连玉帝老儿都敬畏他三分。

说到《西游记》,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好吃懒做,喜恋美色的猪八戒啦。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本来掌管着漫漫银河,好不威风。后来却因贪恋美色,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间。世事难料,却被错投了猪胎。好在最后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被唐僧解救,协助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

而沙和尚呢,他也原是天上的一员大将,只因在蟠桃盛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下人间。后来一直在流沙河中混迹,直到唐僧的达到才最终得以解救。不同于猪八戒,他心无杂念,一心向佛。

《西游记》里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那段。孙悟空因为不满既有的秩序,自恃一身本领无人能敌。于是上天入地,大闹天宫,搅得玉帝不得安宁。然而,佛法无边,纵使你有万千本领,也难逃如来掌心,最后这一身戾气的泼猴被压在了五行山下。最后在唐僧的帮助下,担任起唐僧的大徒弟一职,护送他西天取经,由此一段充满艰险和传奇色彩的取经之旅就此展开……

【篇二:红楼梦读后感】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一一《红楼梦》。未翻开书时,我只单纯地知道,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翻开后,我才真正知道了它为什么堪称名著了,我甚至认为它应该是四大名著最厉害的一部。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繁盛到衰败的过程。小说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沉稳乖巧的宝钗,叛逆多情的宝玉,精明能干的熙凤……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这一小节。它主要讲:黛玉得知实情后重病,薛姨妈答应了婚事,黛玉生命垂危,将手镯和诗稿往火盆里扔。当宝玉成婚时,黛玉气绝身亡。看到这儿,情不自禁地流泪了。想到林黛玉虽然那么优秀,那么有才气,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居贾家,真正可怜。或许,她真的是那美丽的绛珠仙草,到人间来只为了“还泪”吧。有时候,我甚至恨贾府,恨宝玉,为何要这样对她?若不是在封建社会,那宁荣两府应该是一座“世外桃源”吧。而结局也不会是黛玉泪尽而亡,宝钗独守空房,探春远嫁他乡……那样悲凉吧。

爸爸告诉我:封建社会是不允许女孩子读书的。我想,黛玉、宝钗她们真是生不逢时,若是现在,她们都那么知书达理,肯定会有一番好事业。不是女强人也应该是女学者吧?

读完这本书,我真是悲喜交加!悲的是红楼里人物命运的悲惨,家族命运的衰败;喜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如此和谐民主、公平公正。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一曲红楼悲歌,唱尽了旧社会的悲惨辛酸,也正映射出新社会的幸福安康。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共建国家,人民前途光明永恒!

【篇三: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每当灯火阑珊的时候,看着万家灯火的逐渐熄灭,心中便会感到无比的孤独,这时,便有一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它不是奢侈品,而是一本好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紫砂壶与茶杯的碰撞声,闻着茶香与书香交织的气息,抚摸着纸张的粗糙感看着自己想看的书籍,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而每每在孤独时陪伴我,深夜里抚慰我的那便是《红楼梦》,这本足足有120章节的名著贯穿我整个读书的时日。

记得那还是刚刚上小学的时候,连字都认不全,但是我就是喜欢阅读,初遇《红楼梦》那会儿,是刚学完拼音的时候。那时的我,初闻四大名著,便随手抽到一本,随意翻阅,竟然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初看这本红楼梦,我并不记得多少故事情节,只是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并没有多深的体会,对情节的发展主要是以看插图为主,文字为辅,是不是还要拼拼音,理解不深。

在与《红楼梦》,是小学五年级时的事。那时,老师要求读名著,我在读完其它三本的情况下硬着豆皮开始读这本号称“明清小说之巅峰”、“四大名著之首”最难啃的《红楼梦》。那时我读的是青少版(白话文略有删节的版本),读书时全然没有小时候那般有趣,不过我依然对书中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我读书的重点很大一部分放在历史事件中。正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清中期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了解了文化背景,更是通过这一点,窥探到中国封建社会,为我后来学历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与《红楼梦》是在上学习的时候。这时,我读它便读出了作者的一种感性。如果说读红楼梦时通过理性的历史角度分析,那么这次,便更多从哲学、社会学这些感性的角度去感悟。回归文言文版,不再有读译文时有涩口的地方,只有作者笔下的情感流露。也就是我才正真体会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每个人在社会中挣扎着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故事,使我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与活着的艰辛。我更体会到了小说的魅力。

《红楼梦》,陪伴着我长大,我每长大一点,就对它理解的更深刻一点。理解《红楼梦》,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篇四:我的阅读故事】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有言曰:“读万卷书。”我想,中国的古典文学是远不止万卷之多的。先暂且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诸类等等,单是那数不胜数的明清小说中,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令我魂牵梦萦于中国古典文学那深深的魅力中了。

记起我第一回读《红楼梦》时好像十岁都不到,具体多大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回是因为与伙伴赌气——语文老师上课时偶然提起四大名著,说其中《红楼梦》最深奥,我们还小,看不懂,不推荐我们阅读。小时的我好奇心强,老师这么说,倒引起我对《红楼梦》的兴趣了:这《红楼梦》到底是有多“深奥”呢?我倒要试试看看。我便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小伙伴,谁知她却满脸的鄙夷:连老师都说深奥,你肯定是看不懂的!她这句话令我气愤极了,谁说我看不懂,谁说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我还不信呢,我一定要让你看看我是怎么把《红楼梦》看懂的!

带着这样的赌气,我艰难地翻完了一本白话文版的《红楼梦》。这本《红楼梦》的内容虽然比原著删减了许多,但是年幼的我尚不懂这当中复杂的人物纠葛。要求不过是不求甚解地翻完一遍,但于我而言我也是十分吃力的。可那时的我不以为然,觉得把书看完一遍就是懂了。再将大人口中的传述与书本内容随便地一结合,我得出了一个并不正确的结论:《红楼梦》一点也不难懂,不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么?淘气的我生怕人家听不懂我的结论,还将书本扉页的插图上画涂鸦。携着几分令人哭笑不得的孩子气,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了。

第二回读《红楼梦》也同样是收到的小学老师的启发。不过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已不是曾经那位老师。每当提到《红楼梦》,我的老师总是面色红润,异常激动,甚至可以一口气讲一中午的时间。她对《红楼梦》的理解自然与曾经的那位老师不同。她推荐我们读背《红楼梦》里的诗句,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红楼梦》的有趣经历,重新去找了一本带有注释的文言文版。尽管带着注释,读起来也并非容易,生辟字、意思的复杂带入使得我觉得《红楼梦》读起来生硬无趣。那时我五年级,正是沉迷于小说故事的年纪。于是,读到后来我索性不顾书中的细节(诗句、释义、发音等),不明白的直接跳过,只想着看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便觉得有趣,以为自己这样是真正的把《红楼梦》看透了。

那是最真切的记忆就是后来过年,居住武汉的亲戚都来我家里相聚。我的一位老爷爷问我今天都读了什么书,我随口告诉他说我读了《红楼梦》。老爷爷很激动,因为我能感受到他紧握着我的手更用劲儿了,还在不停的抖动。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这下却一会努力的颤巍巍地站起,一会又缓缓坐下。素日里,他总是靠在躺椅上,连坐起也不愿的。此时的老爷爷两脸泛光,我好像从他的脸上,看到了曾经同样出现在我的语文老师脸上的东西。只听得老爷爷一遍又一遍含糊不清地呢喃道:“《红楼梦》,好书!好书呀……”仿佛他的嘴里含着一颗糖。我盯着老爷爷的光秃秃的透着风的牙床,出了神。那时候,我莫名的脸像发烧了一样的滚烫,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有一股羞愧之情涌上我的心头。

之后是在六年级那个空闲的令人发慌的暑假里,我突然对古代文学常识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但是要弄清当时的文化、社会风气,四大名著是关键的突破口。我首先看的就是《红楼梦》。这一回,我读的是原著。不是经过他人的推荐,而是我自己真真正正的想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奇妙。这一回,我揣怀的是一种与曾经不同的心境——一种欣赏,一种尊敬。我想要感受到作者赋予它的思想,赋予它的心跳,赋予它的作为一本书的吸引人的魅力。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高鹗是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将曹雪芹离世时未遂的残垣续接得如此自然?作者是需要多厚的文字功底,才能以不同的风格写出这般多的佳句?作者是该有多深的品格思想,才能将一部原本普通的爱恨情缠写得如此富有内涵?至少在我本身,我已经突破了以前狭隘的局限思想,开始学会品味这本书。而它正需要这种非凡的格调,才能体现其作为古典文学代表的超凡脱俗的魅力!

三读《红楼梦》经典,一层更比一层深。阅读本应基于文字本身,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更是如此。因为它所有的内涵必是由感而发,由心而启。因为有了《红楼梦》,我们方能知道封建社会的现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正如这《红楼梦》开篇语。让我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这,便是我与我的朋友《红楼梦》之间的故事了。

热门推荐
1生命的源起与终章
2四季的学校
3如果回到童年
4写景作文
5初中开学军训日记
6海底历险记读后感
7校园的樟树
8成功需要失败
9我最爱那本课外书
10家乡的美食
11寻秋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经典
13小闹钟
14家乡的玉米
15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16学会感恩演讲稿
17一场足球比赛
18有你真好
19假如我是一只蝴蝶
20妈妈的背影
21课间好时光
22感恩作文
23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24人生的色彩
25妈妈的唠叨
26观教师朗诵比赛有感
27“当官”也不容易
28令人敬佩的陈老师
29我不能忘记的一个雨天
30不被批判打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