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汤团的作文

【篇一:中秋厨房】

说起中秋,有很多地方都是很热闹的,但是,最热闹的地方,应该就是厨房了吧。

为什么说厨房最热闹呢?啊,那是因为中秋节,人们都不远万里回到家乡,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顿热乎的团圆饭。而在我们家还有个惯例,就是一定要有一碗汤团,汤团在我们家乡又叫圆子,象征团团圆圆,很多人家都是自己动手做圆子的,这时的厨房就是最热闹的啦。

我们家人做圆子一般都要三个成年人,你看这时她们已经聚在厨房里开始动手做汤团啦。先是和面,只见奶奶用滚烫的开水倒在面粉堆上,用手不断地揉搓面粉,等和成了面粉团,就揪起一小团的面粉团,捏成小碗状,再在这精巧的“小碗”中放上预备好的豆沙、芝麻、或搅拌好的肉团,包成风味不同的各类汤团。一个个汤团成型的过程中,妈妈、舅妈也一起打下手,期间还夹杂着我们一群小屁孩儿的踊跃尝试,这厨房能不热闹吗?

除了忙活做圆子,厨房里的女人们还要张罗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或晚餐呢。她们一会儿洗菜、择菜,一会儿烧水拔鸭毛,一会儿放油炒菜,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三三两两的人在一间厨房里不断地进进出出,刚刚才出去一个人,一会儿又进来几个人,这样的厨房怎么会不热闹呢?

中秋,你也睁大双眼找找自家厨房的热闹吧!说不定,热闹程度还远远超过我家呢!

【篇二:冬至】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南方的白天越来越短,人们在一派安详和乐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来。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样,我也许会很高兴,但我面前摆着一个难题:做汤圆。我想在做汤圆之前,先讲一下我跟汤圆的故事。

我六岁那年的冬节,第一次吃到了汤圆。那时的馅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间,馅料从裂口流进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带涩,芝麻甜中带甘的滋味冲击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汤,心里荡漾着说不出来的满足。从那时起,我与汤圆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完了我和汤圆的故事,接下来就是解决做汤圆这个难题了。我只知道汤圆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动起手来,我也不知道从哪下手。好在我有一个会做饭的老爸,不多时,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准备好了。他还告诉我:“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团,然后再搓成小球,实心汤圆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单单第一个步骤,我就费了好大力气,揉着揉着手就沾上了,还一直弄不下来,用另一只手去扯,结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还把手弄得满是糯米粉。老妈看了直叫道:“惨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风雨过后便是晴天。过了那个揉面团的环节,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只需把大面团切成数十个小团,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汤圆被老爸放进了锅中煮,不一会儿,一家人就享受起这甜甜软软的汤圆了。吃过了汤圆,我们来讲一下中国人与汤圆的故事。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渐渐地,汤圆走进千家万户,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户户都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今又冬至,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续着一份未尽的缘分。

【篇三:游七宝古镇】

七宝古镇是个很有特色的大古镇。至今历史千年,而且民间流传着“七件宝”之说,张充仁纪念馆也很是值得一看,所以每次有朋友来,我都会带他们来这里。因为它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文气息,我为生活在这里而感到骄傲。

当你远远望去,就会看见精美而古朴的老牌坊屹立在那里,神气而又庄重。从牌坊向里望去,就是七宝之一的“氽来钟”。继续向前走去,一排排的店铺瞬间展现在你的眼前,特产店、服装店、玩具店,一应俱全。

当然,来七宝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这里的特色小吃了,有七宝方糕、羊肉,汤团,扣肉呢。远远的都能闻到一股香味扑面而来,那香味每次都馋得我直流口水。于是点了老街汤团,那汤团个个白白胖胖的,圆乎乎的,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立马就淌出一包汤,一边喊着烫,一边还不停地张嘴去接,生怕流失里面最鲜美的汤汁。而我最爱的就是吃肉汤团了,软软的糯米皮子,牙齿不用费劲,咬起来QQ弹弹的,肉馅细腻鲜嫩。吃着正香,又被另一股香味吸引了过去,原来是卤味扎肉啊,看上去黑黑土土的,吃起来又嫩又香,香糯入味,让人回味无穷。

吃饱了喝足了,我便走出了汤团店,漫步在这条又窄又有韵味的老街小路上,时不时拿出自己的相机抓拍几处美景,黑墨色的园林建筑配着白色的粉墙,一副江南水墨风景美不胜收。

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蒲汇塘桥畔。这座古桥,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已经屹立了五百年,这时脑海里会浮现出“玉斧垫塘桥”的民间传说,为七宝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走着走着已经踏过了塘桥的20级阶梯,站在桥上古镇美景一览无余。

欣赏着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品味着它那悠久的人文气息,真是一种享受。啊!七宝古镇——我爱你!

【篇四:游南塘街,品美食】

听说在宁波三市那边新建了一个南塘街。于是,我拉着爸爸妈妈还有好多的家里人一同前往。

一进南塘街,我就惊呆了————好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呀!两旁所以的建筑的颜色都漆成黑、白、灰三种颜色,而且排列顺序是按以前老宁波胡同的特色的,不论这里建筑还是美食,都流露着一种浓浓的宁波风格。

看看两旁的餐饮店:赵大有、老宁波汤团店吴记面结、涌上外婆桥、老宁波豆酥糖——都是按我们宁波的传统美食而开设的。我被这些美食的香味吸引了,长这么大,除了汤圆,我还没尝过别的宁波美食呢!我跑进一家卖汤圆的店,一会儿就狼吞虎咽地把一碗汤圆一扫光。唉!不要说,在这儿吃的汤圆可比超市里卖的好吃多了。“这可是真正的宁波汤圆呢!”太太笑呵呵地对我说。我又跑进吴记面结,“面结”,我常听大人说过,却从没在家里吃到过呢,这回,我可得好好品尝一番了。我夹起一个面结,慢慢放入口中——嗯,真好吃!里面的肉可新鲜了,皮子也很好吃,那么吃起来的感觉就可想而知了。吃了一碗汤圆和面结,肚子已经饱饱了,可这时妈妈说:“南塘的有赞子可好吃了,我要买!”唉,我亲爱的老妈呀,你这不是在为难我的肚子吗,好吃的东西我怎能放过呢。哇塞,买油赞子的人好多呀!排队的人像一条长龙一样。好不容易等到了,却只能限购两斤,真是的。不过,看在它好吃的份上,还是值得的。

终于撑破了肚皮,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看了南塘街,想想那里的美食,意犹未尽呢。没来过这里的人,你们有机会可要来看看哟!

【篇五:信任】

妈妈的评优送她一只加菲猫。我记得它来的时候,灰白的毛发包着身体,一双橙黄色水灵灵的大眼睛中满是惊恐。

它叫汤团,三岁的它因为各种原因而换了三个主任。所以说,它对人类的信赖……已经淡去。我永远忘不了它出笼时的那双眼睛,恐惧、失望,而且无助的那一双眼睛。

它似乎适应了似的,东闻闻,西闻闻。最后找到墙角的一处位置,自顾自做了下来。我走过去,安慰似地摸摸它,它抬起头,不知怎么我的眼睛湿了,它似乎懂了我的心意,蹭蹭我的腿。就这样,我第一次获得了它的信任。

第二天,爸爸出门,就我和汤团在家,它似乎早就适应了我们家一样(家中无爸爸,猫咪称大王),一跃上了我的书桌。我在做作业,它就爬上我其中一本数学书,放出一种“碰瓷”的眼神,趴在我的书上,我做完语文卷,刚想做数学,这只cat就假装旁若无人的样子。嘿!适应还挺快的。

原来,信任的力量这么大!看来不仅爱是相互的,信赖也是相互的!

【篇六:幸福的冬至】

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是什么节日吗?我来和你们说吧!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南方人喜欢吃汤圆。因为,汤圆里的“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所以,汤圆又称“汤团”。

不过,今年的冬至节很特别,我们没有和最亲的家人一起品尝汤圆,而是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动手包汤圆,做麻糍,尝美食,共同庆祝这个美好快乐的节日。

等啊,盼啊,终于盼来了下午第二节课。我们每个人都乐得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笑容,雀跃得像一只只蹦蹦跳跳的鸟儿。

开始包汤圆了,阿姨们把面粉一端上来,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了一把糯米粉。可是,面粉太顽皮了,像小宝宝一样到处乱跑。好不容易把面粉团找齐,经过我努力地揉,终于把面粉捏好了。我取了一点芝麻馅儿加进去。但是,芝麻馅不想被面粉“吃”了,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到了外面。我皱起眉头,感觉糯米团破裂开来的地方,蘸上黑乎乎的芝麻馅儿,像一张可怕的大嘴,冲着我邪恶地笑呢!“哼,小样,敢对小爷呲牙咧嘴,看你怎么逃出我的手掌心。”我撸起袖子,使劲地又搓又揉,汤圆只好乖乖地听话,在我的掌心里滚来滚去,苦苦求饶。我赶紧把做好的汤圆放进盘子里,好像打了胜战似的,心里美滋滋的。

做好了汤圆,开始烧汤圆了。汤圆要进锅了,有的胆小的汤圆眯着眼睛跳下去;有的汤圆很放松的样子,还扭着屁股蹦了下来;还有的勇敢的汤圆大摇大摆地晃下来。雪白的汤圆,在水中上下翻滚着,好像优雅的舞蹈家在跳水中芭蕾,又像矫健的游泳高手在大海中浮潜,真有趣!

我正看得入迷,耳边传来李老师甜甜的声音:“香喷喷的汤圆来啦!”我们赶紧端正坐好,眼里流露出无限期盼,希望老师先给自己盛一碗。一个,两个,三个……终于轮到我了!接过热乎乎的碗,我闻到了一股香甜的味道,夹杂着奶油的香味,把我带入了美好的梦乡。我仿佛脚踩着软绵绵的云朵,轻飘飘地飞到了天上……忽而,我才晃过神来,我是在吃汤圆呢!我轻轻地咬了一口,甜甜的芝麻馅流了出来,在舌尖上尽情狂欢。汤圆可美味了,同学们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有的慢慢品尝;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吃得太急,把芝麻都贴在嘴上,像长了胡子的老人一样;还有的因为太烫,把汤圆吃进去又吐了出来,不停地吐吐舌头,那滑稽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这个冬至可真有意思,让我念念不忘啊!

【篇七:冬至欢乐多】

你们知道冬至吗?冬至可以叫做“冬节”,也被称为“小年”。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汤圆也叫“汤团”,“团”和“圆”意味着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民间有句俗话叫:“吃了汤圆长一岁”。

下午,有一件让人尖叫起来的事——我们要做汤圆、吃汤圆、吃麻糍啰!

做汤圆之前,我们移好桌子,铺上桌布,开始做汤圆。

我先从又白又硬的糯米粉里掰下一小块硬邦邦的面团,再把面团放在手心里揉软。瞧!我揉的多软啊,就像一张软软的小床,躺在上面一定很舒服。接着我把面团压扁,弄一点芝麻馅放进去,最后把芝麻馅包住,再揉圆。哈哈!一个完美的汤圆做成了。看!那又白又可爱的汤圆,活像一张“小白脸。”

忽然,我灵机一动,做了许多形状不一的汤圆:有的像可爱的小熊猫,有的像胖乎乎的雪人,有的是心形的,有的和魔方一样……

“嘿!开饭啰!大家来吃汤圆啰!祝大家团团圆圆!”李老师眉开眼笑地端上汤圆。

开始吃汤圆了,瞧那些狼吞虎咽地吃汤圆的同学们,把嘴塞得圆鼓鼓的,真像一个个大汤圆。我也吃了一个热腾腾的汤圆,哇!一股暖流瞬间涌进我的胃里,我就好像坐在火炉旁,享受着美好时光。啊!这味道真的让人过嘴不忘。

欢乐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美好的冬至在我的记忆里飘荡。啊!这个温暖、欢乐的冬至我永远不会忘记。

【篇八:甜蜜的汤圆快乐地做起来】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传统的元宵节,我冒着雨来到萧山日报社一楼食堂,来参加小记者的活动——学习如何亲手制作汤圆。

水晶姐姐和橙子姐姐把我们四人分成一组,并且给每个组发了一个盆和一双筷子。接下来,水晶姐姐就开始教我们如何做汤圆了。先要把热水加入糯米粉中,用筷子先搅拌,再用手把糥米粉揉成团,不停地揉搓糥米团,直到糥米团有韧性为止。由于是四个人一组,所以大家轮流来揉糥米团,我使劲地揉啊揉,双手十指上都粘上了白白的糥米粉,糥米粉才不好容易“团结”在了一起,组里另外的小记者们继续再揉,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糥米团揉到有了韧性。这时,水晶姐姐拿来了红豆沙,这是干吗用的呢?原来,水晶姐姐教我们在揉好的糥米团上拉下一小截,把它搓成一块圆饼,中间厚,两边薄,然后再把红豆沙放在圆饼中心,把圆饼薄边向中心卷,把红豆沙整个包裹在里面,再用手心用力把它揉成圆圆的一颗,瞧,团团圆圆的汤团就做成功啦!我一开始做,怎么也做不好,里面的豆沙老是漏出来,水晶姐姐边笑称“露陷”了,边教我如何搓汤团,在她的手把手教导下,我终于做出了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汤圆。

看着自已亲手制作出来的汤圆,我很开心,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爸爸妈妈也品尝下。元宵节,做汤圆,品汤圆,快快乐乐,团团圆圆!

热门推荐
1早晨的太阳
2秋游
3人间最美是母爱
4一次难忘的旅行
5《演讲与口才》读后感
6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7长大改变了我
8雪中温情
9的作文
10深厚的友谊
11难忘的回忆
12别人家的孩子
13二十年后的家乡
14我的烦恼
15未来的电脑
16仰望星空
17南韵馆之游
18假如我是孙悟空想象作文
19理想的翅膀
20有时候我是坏小孩
21心愿
22我学会了感恩
23我的高低床
24第一次游泳
25晚霞
26离别
27一碗鸡蛋汤
28给自己一个梦想
29乡村里的夏日
30开启心门的密码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