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年夜饭】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快乐地忙碌着,庆祝这辞旧迎新的日子。
今年我们一改往年在饭店吃年夜饭的惯例,在自己家吃年夜饭。奶奶和外婆准备了一桌子的菜,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有各种蔬菜。厨房里洋溢着阵阵菜香。我也勤快地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给长辈们当助手,择菜、打鸡蛋、摆碗筷……
要吃年夜饭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那红彤彤的油泼大虾、美味的大黄鱼、香喷喷的剪豆炒蘑菇……整整摆满了一桌。在开吃前,我们共同举杯庆祝,弟弟也奶声奶气地说:“干杯”,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开吃了。我和弟弟吃得津津有味,这温暖的气氛就如同花朵绽放、散发。
这时,外面的爆竹声开始此起彼伏,长辈们都拿出厚厚的一包压岁钱给我和弟弟,我们开心地接过压岁钱。
这是幸福的一年,难忘的一年。我想,等我长大了,无论有多忙,我也一定要陪着家人过除夕、吃年夜饭。
【篇二:我最爱的美食——酸菜鱼】
要说美食,中国可是数不胜数,可我最爱吃的却是”酸菜鱼”。
酸菜鱼,鱼质细腻,一闻到便足以让我垂涎三尺了。酸菜鱼不仅好吃,样子也让人又食欲感。每当我吃酸菜鱼的时候,最喜欢先把豆芽夹起来,一根一根地吃,再捡起一个酸萝卜,放入口中一咬,那酸爽,一下子刺入我的味蕾,无法自拔,就像炎热的夏天吃上一根冰棒,早上起来喝一碗稀粥,让我回味无穷,百吃不厌。
酸菜鱼做法也不难。先选鱼,最好是黑鱼或鲈鱼,酸菜就用东北酸菜。先把鱼洗干净,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入锅中翻炒,因为这样鱼的肉也就不会太松散。翻炒过后把鱼捞出,不要把用过的油倒掉,然后把酸菜洗干净放入另一个锅中。再把豆芽、萝卜、葱、姜、蒜和辣椒一起放入锅中炒,最后把鱼肉拿出放入锅中,往锅里加水,把前面的油泼在上面,就这样,令人色香味俱全的酸菜鱼就做好了。
有一次,妈妈在为买什么而发愁,我敲了敲脑袋,只想酸菜鱼。妈妈买回来时,我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妈妈手里的袋子。我马上把袋子打开,拿出酸菜鱼,用筷子翻了翻,便开始吃了起来。我一根一根地吃着豆芽,一会儿我的身上句全是汤了。我还时不时的喝着汤呢,弟弟虽然嘴上说着辣,可还是跟我抢着吃,还时不时地说:“牛奶,牛奶!”把全家人都逗笑了。
酸菜鱼,我最爱的美食。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去尝尝啊!
【篇三:舌尖上的家】
在这世间,有无数种味道,但是,没有味道可以比上家的味道,那种真,那样纯,那么根本。
随着“滋”的一声,滚烫的油带来的辣子无比诱惑的香气窜入鼻中,让人不由地飞速用筷子拌面。待面拌好,口水已不知在嘴中转了多少圈。夹起一撮面并放入口中,盐的咸,油的香,辣椒的辣顺着舌头钻入,激起了最深处的味蕾——对于家的感受。这样的味道,只有在家中能感受到,因为这是母亲最不平常的家常饭,每一根扯面都涂满了她对家人的爱。当牙齿嚼上面时,神经便被拉回来,那样筋而不硬,软而不绵,让人不由多嚼几口,恰到好处。一转眼,一碗面就在不顾弄脏衣服的“吸溜”声中吃完了,面已吃完,而嘴中仍回荡着油泼辣子面的味道。一碗普普通通的面,只有经过母亲的手,才能得到最好的演绎——家味道的演绎。
在炎炎夏日,最爽口的不是冰淇淋,而是一碗祖母做的蜂蜜枇杷。这枇杷,不是超市里卖的平淡无味的“大个”,而是院中小巧玲珑的“小子”。这样的枇杷,保留了原始的甜和多于甜,并将甜味遮得严严实实的酸,这种酸,只要离得近就可以用鼻子闻见。因为它会无声的窜入你的鼻中,那是我吃过最清爽的酸。拌上蜂蜜,浓郁的甜更映衬了那种清凉的酸。把拌上蜂蜜的枇杷,放入嘴中,入口即化,是夏日降暑的最佳品。同时,这也是祖母最得意的食品——因为这是我最爱吃的甜品。
家的味道,就是清爽的酸,浓郁的甜,诱惑的辣,百变的盐。不变的香与对亲人的爱的完美结合。因为,只有亲人的爱,才能让任何食物升腾成家的感受。
【篇四:陕西美食】
凉皮,肉夹馍,冰峰称为西安VIP三件套,来了西安,必定要尝尝。
西安的凉皮大体分为三种,米皮、擀面皮和麻酱凉皮,三种凉皮自成一派,各有各的风味。西安人大多是在夏天吃凉皮,西安夏天炎热,吃上一碗凉皮,是消暑的好方法。
凉皮店在西安遍地都是,但人们都喜欢在回民街吃,那里的最正宗,最有名,尤其是那里的麻酱凉皮。
来到回民街,穿过门口热闹的门店,穿过摩肩接踵的游客人群,来到回民街的深处,这才到西安人真正的天堂,不同于门口的拥挤深处,这里大多只有本地人,外地人根本找不到,往往最正宗的藏在最深处。
“老板!来碗麻酱凉皮,一个肉夹馍,肥瘦相间,再打瓶冰峰!”一个男人吼道,顺势把身上宽大的衣服向上一卷,坐到底得到膝盖的板凳上。“好嘞!”说罢,老板便开始做凉皮了,凉皮一般都是提前蒸好,然后放凉,做起来很快,大约小拇指宽、像面条一样长,一团一团地盘在青花瓷碗里,抓起一团就是一碗,正好。晶莹的米皮富有弹性,盘在碗里就好像一块儿玉石透光却不透明,制作凉皮还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大料水。一味好的大料水能给凉皮增味不少,大料水由14种中药熬制而成,别看大料水单独尝起来没什么味道,可凉皮的味儿很大程度上都在大料里。再浇上芝麻酱、醋和蒜水,放上黄瓜丝,面筋,绿豆芽,最后是油泼辣子。玉石一样的凉皮上盖着芝麻酱,上面点缀着红亮的辣子油。油泼辣子中也含有许多中药材,在热油的刺激下,激发出浓郁的香气,与蒜汁、芝麻酱的香气一同钻进鼻腔。
夹起一口凉皮,吸入口中,芝麻的醇香最先弥漫开来,再是凉皮,Q弹滑爽,又富有嚼头,后味回甘。吃口凉皮,身上的暑气就已退了一半,在喝口冰峰,你可能会认为正值春天。北方人吃饭少不了肉,腊汁肉与白锅盔的完美融合让人欲罢不能。
凉皮的爽快与北方人相同。不管男女老少,在西安,大家都豪迈直爽,热情好客,都在豪迈的性格下蕴含十三朝古都的底蕴、文化,就像凉皮大料水中的药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它是一种文化,它是一种性格……
【篇五:家乡的味道】
中午十二时许,才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完毕,看着窗外天空变幻莫测的云朵,多半是要下雨的前奏,天气不保险,心想随便找个地方简单吃点凑合一下。出门不多远桥头有家刀削面还可以,便点了一小碗,不一会儿服务员就端了上来,店家还送了瓶汽水,顺手剥了几瓣蒜便囫囵吃了起来。就着蒜吃了一小半,若有所思,脑海里浮现出儿时一家人吃面的情景……
小时候家里不算富裕,但是日子还过得去,中午放学回家一进门便问:“妈,饭做好了没有?”。老家虽属关中平原,但是在渭河南岸,与周围其他乡镇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是鱼米之乡,水稻、玉米和麦子都有种植,所以吃米饭的时候比较多,吃一顿好的油泼辣子面反而是迫不及待的事情。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弟弟已经把桌椅板凳摆好,我在灶头拉风箱添柴烧火,母亲在案板上擀面,锅里的水沸腾了以后开始下面。面条煮好后,一家人围坐于方桌前,父亲便会在屋檐下的蒜辫上揪下几个大蒜疙瘩,让我们剥蒜就着吃,总会笑着说:“多吃蒜,吃蒜消毒呢”,然后就端着与我年龄不相符的老碗,就着蒜吃着热腾腾的油辣子面,那真的是津津有味嘹的太,除了过年过节能上吃肉以外,最好吃的美食非他莫属了。
从儿时起到上大学工作以后,一直到现在都养成了吃面就蒜的习惯。在城市工作快二十年了,经济上不算富裕,但也算是有房有车,各种美食早已是司空见惯,但还时常想起家乡的老碗面,老家的老房子、老父亲、老母亲。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种乡情愈来愈浓。一碗面条让我情有独钟,并不是我多么喜欢吃面,而是这碗面里有我品不尽的亲情与乡情……
“小伙,你能把账结一下么,面没有吃完,玩了一中午手机”老板站在我跟前瞪着我说。我这才慌忙掏了钱走人,马上上班了。笑之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