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顾的作文

【篇一:诸葛亮人物评价】

三顾庐,感卧龙。忠义贤,随一生。火烧未壁,一人舌战群儒,未出茅庐,洞悉三分天……

——题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语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后人对您的感慨与评价。而您呢,依旧怀抱着“非说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般的赤诚的看子之心,长久地留在历边的长河中。

话说天下文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您用政治家一般的眼光洞悉了天下又将是一个人才辈出,动乱社会的乱世。而您用区区百字,向刘皇叔述说了天下之局面。面对皇叔的三顾之恩,您答应出山。开始了一断大气磅礴风云变幻的戎马生涯!

新官上任三把火,您用三把火烧出了自己的威望和方气。紧眼着您一生当中最成功的一战——赤壁之战。您和大都督周瑜连用火攻和苦内计,外有庞士元的协助下大破曹军。对外提防公瑾,您采用计谋三气周瑜,将一代天骄陨落。我想您也是于心不忍但又无可奈何罢!

当听到庞士元在落凤坡身中流矢而仙逝时,您哭了,不仅为一位助手,更为一份交情。但您并未沉沦,相反振作。为了安稳西南,您七擒七级,让蛮人心服口服。而在您北伐途中,不幸病逝,时年五十四……

你倾整整半生期待,终难敌岁月沧桑。

你的期待,被天雨生生浇灭,而在你一路漫漫求索中,一双慧眼,一把羽扇,一腔忠魂,就是条搅腾穿宙的巨龙,一袭青衫,一声轻叹,一抔苦泪,是你对蜀国一份永不言弃的千古期待!

报三顾,三分国。仁智信,陪戎程。白帝城里,身负托孤重任。八封阵上,道尽人生天机……

——后记

【篇二: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何许人也?有着“智绝千古”之称的他,在我眼中却是一个逐梦者,他像一束光芒,于暗夜之中创造无边希望。

那年,草庐清幽,春意葱茏。特别的是,一个年轻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在草庐中回响:“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样的话语,何等意气风发,这样的憧憬,又是何等美好!正是先主南阳三顾,孔明草庐一对,传为千古佳话。从此,“良臣择主而事”,诸葛亮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明主,开始了“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

暮春,白帝落花,残蕊满地。突如其来的夷陵一败,让十几年来建立的基业风雨飘摇。在刘先主的病榻前,诸葛亮泣不成声,肩负举国之重,衰亡抑或奋起?那句“竭股肱之力,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是他含泪的誓言,他终将以足够坚定的信念,去继续追寻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八月,渭水之滨,秋风萧瑟。经历过六年北伐路上的起起落落,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然,他终究放不下他的梦想,恨不能将他身后之事件件安排稳妥,于是,遗表,家书,一篇篇流传至今。终于,他走了,带着未完成的梦,带着深深的遗憾。留下的,是历史的长河中,一个逐梦之人不朽的身影。

在史书冰冷的字里行间,我读不懂诸葛亮的心路历程。但我想,在逐梦的路上,他走的问心无愧:做股肱之臣,他尽心竭力,不辞辛劳;出将入相,他一面连年出兵,一面治国安民。为了一个理想,他倾尽半生,付出全部,即使最终未能实现,可他作为一个逐梦者的坚毅,却激励了后世无数逐梦者,无数志士仁人。

他把梦想当做理想,把理想当做信仰,为之燃尽了生之热忱!

诸葛亮,一个逐梦的人,他正是照亮我内心的那束光芒。

【篇三:我的老爸】

每个人都有一个老爸,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却有一个“三国”老爸。

“诸葛亮”老爸

我的老爸料事如神,跟当年的诸葛亮一样,我为什么会这样说,一会儿你就知道啦!

在一个注定不平凡的中午,我看着电视,突然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飘好似神仙的人……打住!打住!这不是诸葛亮,没错,他就是我的老爸,他一脸严肃地说:“儿子啊,你爸爸我昨日夜观天象,掐指一算,算到了你妈今天要出去买东西,你妈问你时,你就说我有事出去了,知道了吗?”话音刚落,他便跑了出去,弄得我哭笑不得。

果不其然,妈妈要出去买东西,得知老爸已溜,气得暴跳如雷,我在旁边偷笑。这种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的老爸,嘿嘿……恐怕只有我有吧!

“张飞”老爸

在一次考试过后,我不出意料地考砸了,当我拿着试卷回到家时,老爸已经在沙发上坐等我拿卷子回家呢!当我把卷子交给老爸时,只见他眉头一皱,眼睛一瞪,嘴巴一张,仿佛要喷出火来,一喊出声,颇有当年张飞在长坂坡据水断桥那般气势,我脚下一软,连站都站不稳了。哇!这气势如同汹涌澎湃的大海一般,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张飞,想想就感觉害怕。

“刘备”老爸

刘备是三顾茅庐,我爸是三顾“酒屋”,他每天都要去和朋友喝酒。中午吃完饭后,他保准在客厅里等着朋友叫他喝酒呢!如果朋友没来,他就会焦躁不安,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晚上就更不用说了,连饭都不在家吃,直接跟朋友在饭店里解决了。

这就是我的“三国”老爸,尽管不是最好的老爸,但他是我独一无二的老爸!

【篇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摘记

当我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以为,孔明的一生只书写了一个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笔,用“仁”“明”等作墨写成的。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学识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在东吴,舌战群儒,与吴联合而成鼎足之势;白帝城外,八阵图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是侥幸而得大雾东风,亦是他的学识帮了大忙。

他在战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知用兵之法的他:华容道智伏曹操;大军压境而无兵之际,“空城计”吓退曹兵;他还授计在自己过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吓走司马懿,才有了“死诸葛亮吓走仲达”的传奇。他深深懂得对手的性格和作战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将计就计”之法不知赢了多少胜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个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国,诸葛亮深知其人,几次欲杀,但怜其勇,故留之。临终,他授计姜伯约、马贷,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时,终于杀了魏延。魏延勇猛,虽屡立战功,但不忠于主,被杀实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获”,发生在孔明北伐之时,对于顽固不化的南蛮王孟获,他七擒七纵,不仅是信义,更是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最终用“仁”用“勇”服了顽固不化,屡次造反的北方少数民族。他的“仁”亦显现在他“挥泪斩马谡”中。“挥泪”中蕴含着他的千万种情感:损一员大将;损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想到先主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军法。马谡被斩之后,他按日给其家人粮食,派人照应。他的“仁”“义”感动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时“多官无不哀恸,百姓无不涕泣,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这或许过于夸张,但他的“仁”确实是当时世人所共睹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有过失误。赤壁之战中,用关羽,曹操逃脱;六出祁山时,用马谡,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夹杂着对先帝刘备“三顾”之恩的无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远。

我认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爱书写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们明明又看到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为一个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专注,你看他那睿智的双眼,他用一颗忠心写就了《出师表》,用一份智慧摆就了八阵图,用一个博大的胸怀书写出仁义的篇章!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透过时空,依然可看见那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热门推荐
1他是位性格外向的人
2我们班的乐天派
3暑假
4我们的共享时代
5野炊
6赤豆变形记
7我爱我的祖国
8张家界的山
9爱生气的高压锅
10美丽的童心
11过去的2022未来的2023
12请爱护花草
13自制冰糖葫芦
14我终于翻过了那座山
15感谢母亲
16最美城市美容师
17七年级感动作文
18爱原来如此简单
19读唐诗《古朗月行》
20如诗如画的张家界
21骨麻湖之旅
22欢聚时刻
23漫画老师作文五年级
24原来我不懂作文700字
25我梦想的长假
26假如风有颜色
27读你
28那天,下着雨
29外婆家的美食
30童年趣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