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窗烛的作文

【篇一:关于度】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的是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是大度;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要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尺度。

尺度,尤其是道德的尺度,作为一种标准,它不仅可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还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因为有了尺度,有了做人的标准,那些千古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依然熠熠发光,为我们照亮了黑暗的前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天祥有了忠的尺度,纵使威逼利诱也不能动摇他分毫,于是便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李密有了孝的尺度,纵使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改变不了他对祖母的一片孝心,于是便有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缱绻深情;李商隐有了爱的尺度,纵使千山万水,远隔天涯却也阻隔不了他对妻子和家乡的一片思念,于是便有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殷切希冀……

可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度。因为有了尺度,他们的行为得以约束,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他们的事迹得以弘扬,这些人无疑都是成功的,闪耀的。

倘若没有尺度呢?

就像纣王荒淫无道,就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像刘禅乐不思蜀……等待他们的无疑是破国亡身的结局。没有尺度的人必然遭世人唾弃,没有尺度的国家必然被历史淘汰。

然而,当今却有许多人执迷不悟,他们心中早已没有了做人的尺度。为了一己私利,抛家弃国,无恶不作。试想,假如世界充满了这种没有尺度的人,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因为尺度,我们懂得了忠、孝、爱等众多美好的品质;因为有了尺度,我们的心中装下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世界。

让我们把握尺度,创造和谐与美好的境界!

【篇二: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犹记曾经,长安的明月皎皎,虽不甚硕大,但却似玉珠,默然间,缀着漆似墨的月夜。我坐在窗前,握着你如玉纤手,虽有太多稠密的情思想要表达,但却是一夜无语。

似乎谁都想挽留这临行前的静谧,但天却不近人情,朦胧的白茫在黑夜中已若隐若现,远方的星火也将要零落。终究是要分别,我只能背负沉重的行李与疲惫的心,默然向不明的前路走去,寂然的夜里,荡漾着几声哀泣,只记得你哭着问我:“君归期何时?”我停下急促的脚步,回答你:“当桃花盛开之时,我会归来与你相濡以沫。”话语在黑夜的枝头摇曳,我终是没有回头,不知是怕自己难以离去,还是怕眼上绽放的眼花被你发现,我,走了。

山之高,月之小,月之小,何皎皎。已不知有多少个不眠的月夜,我伫立窗前,恍然瞥见在散风中已凋落的满地桃花,我的心像被撕裂了千丝万段,猛然抬头,皎洁的月儿似是你绝美精致的脸庞,悄然映入了我的心。泪已干,但情未断,浸没了我迷茫的内心,心思惆怅,思心未已,闭了眼,耳边却满是你的哀泣。

收回对曾经的绵绵长忆,窗外却不知何时下起了凄凄冷雨,秋池在似有似无间已被涨满,借着月光看着镜中的自己,才发现自己往昔的乌发已在时光的蹉跎中染上几许似雪白鬓,苦笑着,却忆起你的三千青丝。

什么时候才能与你一同剪着西窗烛花呢?缅怀着已逝的过去,虽已知了无归期,却仍然不住地幻想着在桃花于春风中盛开时,我能牵起你的手,沐浴着春风,赏着那与你一般美丽的桃花与明月。

当年的承诺,早已在秋风的吹拂中支离破碎,或许你还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支起希望的帐篷,但只有我与明月才知道,归期只会成为奢望,但我对你的爱恋与思念也会像这骤然的夜雨一般,连绵不断,情丝不绝。

【篇三:我爱秋景】

秋风萧瑟,金色秋景,秋天便是我最爱的季节。

秋天虽比不上春天的百花齐放,比不上夏天的热烈浓重,比不上冬天的白雪皑皑,但我就是喜欢秋天,我就是钟情于秋天。抬头仰望,天空瓦蓝瓦蓝的,洁净得好像洗涤过的蓝宝石,我喜欢;低头俯视,湖水澄清澄清的,透明得好像刚擦拭过的镜子,我喜欢。

我见到了秋姑娘,瞧,她给高粱抹红了“脸蛋”,给玉米穿上了橘红色的裙子,给稻谷穿上了金色的西装,一阵秋风吹来,稻谷连忙给秋公主弯下了身子,像在给秋姑娘行礼。秋姑娘来到森林里,一片又一片的黄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甚是好看;秋姑娘来到果园里,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色大葡萄,它们相互簇拥着身体,好不热闹。

傍晚时分,滴滴答答的雨静静地落在即将枯萎的叶子上,错落有致,天是灰的,却不阴暗,即使觉得是秋天另类的颜色,却也令人神清气爽。这秋天的夜雨也便让人想起一首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天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蒸发起的水汽消散日光,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带着点凉意,将圆未圆的月亮渐渐升到高空,十分透明的灰云,轻轻跑去遮住月光,朦胧的像薄烟;田野上面,像是有一片青烟,松松蓬蓬,如同梦境。

秋天是如此的美丽。纵使我有画家的技巧,也无法描摹出它的意蕴;秋天是如此的美丽,即使我有诗人的绝妙构思,也无法描写出它的情思;秋天是如此的美丽,即使我是伟大的歌唱家,也无法唱出我对它的赞歌。

【篇四:感受碎片化的时代】

科学让人民的生活变得富裕,却使得人心变得贫乏。——题记

“终于下课了。”我叹了口气,揉揉了那紧皱了许久的眉头。但看到那已经被人挤得满满当当的车厢,眉头再一次地皱了起来。“再不快点,就没时间了。”硬着头皮挤上了车,但车上并没有熙熙攘攘地吵闹声,每个人的动作都完全一致—低下头,修长的手指在光滑的屏幕上滑动着。然而我对这安静的车厢熟视无睹。快节奏的生活早就把完整的时间给压为碎片,每个人都在努力跟上这种碎片化的时代。

下了车,无意间发现家门口的邮筒已经老了,原本绿色的外漆已经脱落,只剩下那斑斑驳驳的铜锈,收邮频率从一天四次变为一周四次,整个邮政行业也像这个老邮筒一般走向灭亡。

碎片化的时代使人们连写信的时间都失去了。家书,家信也终有一天会变为历史。

书斋中的灯光已经许久不亮了,以前,爷爷总喜欢一个人坐在那里,给那些老去的旧友们,写下一封又一封长信。自己的祝福与期望通过干干净净的信纸,经过时空的洗礼与发酵,传到友人手中就变成一份丰厚的财宝。然而现在,即使是顽固的爷爷也用上了智能手机,玩起了微信。远到异国他乡的友人,近到只在隔壁的邻居,只要动动手指,消息就能轻轻松松的跨过千山万水,直达友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即使是浪迹天涯的浪子。只要愿意,一键便可传书还乡。

刚开始写作业,手机里的来电显示声就络绎不绝。从母亲的关怀到好友的调侃,当然也有不少了各式各样的广告。在碎片化的时代中,个人信息却被毫无缺失的给流传了出去,这也算是一种讽刺。边做作业边聊天,好好的时光又被我刻意地撕成了好几份。等做完作业时间已接近凌晨,最后借着灯光调侃了几下同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当下,即使能有一位好友,恐怕也无暇夜话吧。

科技的进步已无法倒退,时代的变迁也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差的时代,这只有后人有资格去评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时代,享受这个时代的优点,承受这个时代的缺点。

【篇五:雨之随想】

外面细雨霏霏,我独自一人倚在窗边,神思不禁飘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古代的雨被多愁善感的诗人赋予了太多的情感。飘飘洒洒、恍恍惚惚的雨也总能无端勾起诗人的哀思。

旅居巴蜀的李商隐,面对着滂滂沱沱的雨,心中感慨万千,郁闷不已,于是长笔一挥那首倾注了他的游子思乡之情的世作便问世了。归期未定的抑郁惆怅跃然纸上: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撑一把油伞,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飞絮蒙蒙,更似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我不禁想起了那个秋风萧瑟,鸣禅凄切的傍晚,消消雨歇之后,柳永无奈地告别心爱的人儿,正是留恋处,偏又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种悲愁落寞,即使千年之后仍然痛彻心扉。

同样也离别,在苍茫凄迷的江南的春天,草也是一望无际的烟雾的草,絮是空中飞动的絮,雨是如烟似雾的梅雨。贺铸凝望着这令人愁肠寸断的黄昏图景,伤心欲绝:试问闲愁都几许?正是这迷蒙灰暗的梅子黄时雨。

乍寒乍暖的深秋,喝上三杯两盏的淡酒,仍然敌不过晚风来急,正是梧桐更兼细雨的时候,又怎能不愁杀身世飘零的易安居士呢?国破家亡,居无定所,雨打梧桐的凄凉之声,声声催情,凄惨的遭遇令她不禁悲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活在风雨飘落摇摆的破茅屋,战乱频繁的国家;身处床头屋的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夜晚,杜甫心怀的是贫苦大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唉!何时才能实现这理想呢?杜甫想到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崇高的理想,多么博大的胸怀,杜甫因此而流芳百世。

雨啊,这多情的雨。千年不变的雨,千年不变的情思,一样的凄美迷离。

【篇六:救救传统文化】

古人折柳送别,赠诗互勉,道一声珍重;我们隔着屏幕发出冰冷的留言。古人舟车劳顿,山水迢迢,赴一面之约;我们乘坐高铁、飞机,来去潇洒自如。现代科技让传统人文多了一份冷漠,少了诗意与温情。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救救传统文化的孤立无援。

救救传统文化中的深情厚谊。古人的友情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慷慨豪情;古人的爱情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午夜梦园;古人的亲情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殷切等待。我们在交往中却是相顾无言,即使近在咫尺也用微信交流,图一时的方便,造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隔着屏幕,朋友既看不见你担忧的神情,也听不见你语气中的焦急,与朋友在网络上的交谈,是比不上面对面的眼神交汇的。有时间给老朋友写封书信,把多年的陪伴写进一笔一划里。

救救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田园。波音客机数小时带你跨过高山和大海,穿越春夏秋冬,但高空中的飞行既听不见鸟鸣也看不清山川。古人骑一毛驴不在乎何日到达,不计较风餐露宿,但他们知道哪里是草长莺飞,说得出何处柳暗花明。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看不清高远的天空;到处都是别墅林立,看不见错落的山水。现代文明将世外桃源真正地变成了古书中的记载,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变成了梦中才有的情景。

救救传统文化中的庄敬自敏。这是一个人人都想活出飞扬个性的时代,人人都将自己贴上“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标签,把冲动当作真性情,把刻薄当作善辩,把无知当作天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人时刻提点自己,修弥不足,仁、义、礼、智、信是他们人生中的不懈追求,为求智而“吾日三省吾身”,为求义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求信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贫穷的过去,他们恪守师道,敬畏三纲五常,他们谦逊而隐忍地活着,自大的现代人读不懂其中的坚持与不易。

科技的意义在于沟通与分享,并非人人都能物尽其用。面对传统文化的困境,接过文化传承这把火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篇七:窗的前世今生】

前世,窗,囱也。

在那充满神话和传说的过去,窗本是囱。那时的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格子,用来透气,换气,采光。如果过大,就容易破掉,无法很好的挡风遮雨。

明月装饰着窗户,窗户装饰着笔下的诗篇。窗,简单而安静。那是推开窗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守着窗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是眼随心动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更是合上窗户的“何日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自然地生在我们的眼中,扎根在我们心底。窗,忠实的记录着一代又一代的得意和叹息,不惧风雨摇摆。多少人生因窗而起,而也最终在窗中熄灭。

今生,窗,饰也。

窗,忽然记不起自己的样子了。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沉淀下很多美好,但是终究会多了复杂的味道。人们开始追求自我,一切都蒙上上自己审美,自然不会放过窗了。

瞧那窗上,生出了根,长出了叶,开出了花,……雕刻工艺精湛,制作水平超前,却挡住了扑面而来的诗情画意,网住了窗里人的心。人不像曾经的大无畏,现在变得有所畏惧——害怕窗被风吹折,担心大雨洗去了窗的粉饰,素颜是不能见人的。

窗呢?不再是一个外面的通风口,而是成了一种现代艺术展示,成了自我内涵的凸显。窗,以自己真心相待,他的快乐,因为自己的价值在不断被创造,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成了一种思想的标志。它的世界在不断变大,虽无风雨,却有真情。只是,它还会想起曾经那眺窗的眼神,还会感受到那一声声窗下的叹息,也会想起那窗下的期盼和惊喜。

只是,再小的声音都会被爱听见。窗发现,每当有人看见它,总会说起他曾经说过的故事,并且为之流泪或者微笑。窗,装饰了时间的痕迹,装饰了昨日的一个个梦想,装饰着现在人的心灵,给人大无畏的力量。

前世今生,窗,不变的是爱,不变的是总有一缕清风送来阳光的味道,驱散一屋子的阴霾,春暖花开。

【篇八:等待春雨的到来】

现在,虽还是深秋,我却早早地期望着春天的到来,因为我是喜欢雨的,尤其是那霏霏的、细细的、柔柔的春雨。春雨汇集了各个季节的雨的特点,我喜欢用“神奇”一词来描绘春雨。

读过汪国真的一篇散文,他说有时外面下着雨,心里却是晴天;而有时外面是晴天,心里却在下雨。而我不同于他的是每当看到春雨的到来,听到春雨的声音,我都会愉悦起来。春雨那丝丝缕缕的如珍珠般的雨点儿净化了我的心灵,随着一阵微风的飘来,我闻到了泥土那潮湿的气息。

我喜欢徒步走在静谧的树丛中,独自感受着绵绵的春雨,不需要雨伞的陪伴,把心放在大自然中任凭春雨的亲吻,感受春雨的盛情,聆听春雨的韵味。

有时,听到春雨也会不禁让我想起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水边的阿娣丽娜”,春雨正如他指尖下如行云流水般的音符一般轻盈。若在家中,我也会情不自禁地翻开琴盖,坐在琴前,一边接受着春雨对灵魂的洗礼,一边和着春雨的节奏弹奏起来。或许我的功底是赶不上春雨吧!但我还是想与它一起合奏出一曲快乐的交响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雨的神奇不仅是它美妙的声音带给人的共鸣,它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李商隐的情便融汇在巴山的雨中。

我记得在《读者》上欣赏过这样一幅名画,一对恋人走在丛林中,一把红色炽热的伞由两人一起撑起,而那淅淅沥沥的雨打在伞上,因为有雨的降临,使得整个意境都有了升华,那份情与意在大自然中蔓延开来。

春雨带给人的就是这种神奇的惬意,它无可替代。我曾偷偷地在夜晚观察过春雨,雨在路灯的“照耀”下,似乎透明化了,都说“春雨贵如油”,而我却不觉得它是吝啬的,它的盛情总是令我难却,一泻月光洒满湿润的大地,泛着微微发亮的光芒,把我的心都照亮了。而春雨神奇地打落在这完整的如一幅图画般的大地上,打破了它的沉寂,用雨点滴出了一幅更加完美的画卷。

春雨,请你赶快来到吧!来滋润大地的干涸,来温暖人们的心灵,来化解我心灵的寂寞。

【篇九:我爱古诗】

比起放假在家有点点无聊,我还是喜欢在学校里的日子。校园里老师亲切的脸庞,同学们可爱的模样,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如万花筒般多彩。

自从上周班主任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中国诗词大会》,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变成了古诗迷。一下课,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叫上要好的同学一起背古诗。这不,王明一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孟天浩紧接着来了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戴着小眼镜的张冲在一边接着说:“我知道这是曹植的《七步诗》,我还知道曹植在政治上不敌他的大哥曹丕,这首诗其实写的是两个才子之间的斗争。”王明听后眨眨他的大眼睛对孟天浩说:“看来诗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还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背后的故事”。孟天浩深有同感,俩人不禁对张冲心生敬佩之情,给张冲伸大拇指点赞。张冲也不谦虚,用手推了下他的小眼镜,笑答一句:“此句有理儿”。

前面的汤美和于诗扯高嗓子,摇头摆尾地念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念完一起击掌嬉笑着,简直就是两个假小子。

这会儿我也正抱着《中国诗词大会》上册,在品味诗词之美。

中国诗词就是如此让人着迷,愿我们继续传承古诗词,发扬光大。

【篇十:传统文化我继承——剪纸】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图案,最常见的是窗花,一般在喜庆的日子用红纸剪出,贴在窗上。

我也很喜欢剪纸,经常用红纸剪“福”字贴在门口。剪“福”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先写一个“福”的艺术字,进行修改;接着用深色笔描线,剪下,最后如果有破损,用胶带纸贴一下就好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接下来,让我们来剪窗花吧!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线对折,接着将两个底角对折,会出现一条对折线,将两边的底角翻折,尽量使折叠部分与露在外面的部分角度在60度左右。再一次沿中线对折,现在开始画任何图案,必须要在重叠地方画。画好后,剪下来,再展开,一个窗花就剪好了。

剪纸有趣吗?让我们一起剪纸,从中感受剪纸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热门推荐
1狼性
2都是睡觉惹的祸
3我的新老师
4我的榜样
5长夜漫漫,月白如初
6我和春天有个约定
7等待
8传响中国梦
9快乐的植树节作文
10在脚推车里的童年
11读《匆匆》有感
12神奇的含羞草
13忙碌的暑假生活
14比赛
15那一次,我真后悔
16读《住在地里的小房子》有感
17生活万花筒
18与太阳同行
19六耳猕猴我想对你说
20老物件的故事
21文具盒中的争吵
22谁对我们负责?
23观潮
24汤山温泉作文
25未来的世界
26有趣的游戏
27躲雨
28这就是幸福
29幽默风趣的老师
30我是小书迷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