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会理解】
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渴望理解。但是,要得到理解,首先要学会理解别人;并不是要你用多么美好的语言去表达,有时候,只需仅仅一个眼神,对方便会理解。
理解,范围很大,亲情、爱情、友情……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理解。
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个女孩从中学开始就喜欢一个男孩,终于,在高中毕业后他们在一起了。大学毕业后,他们租了一间房子,不大,却很温馨。时间飞逝,几年时间过去了,他们之间渐渐地离得远了。男孩会在盛怒时提出分手,而女孩会主动道歉,他们也会和好。分手-道歉-和好,像两只带子系在一起的鞋,互相束缚牵制却分不开。终于,女孩走了,男孩再也没有找到她,只得到她给他短短的一行字:我爱你十年如一日沉淀,放手给你所有碧海蓝天。
最后的结局,是令人痛心的。而导致这一结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就是互相不理解。女孩不愿意去让男孩理解她,男孩不愿意理解她,最后,他们散了。
我从小是我婆婆带大的,爸爸忙于工作,妈妈不会带孩子。在家里,爸爸和妈妈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因此,我对我妈妈始终不热烈。后来,婆婆回了乡下。我妈妈真正陪我时,我正值青春期。我心里明白,她想对我好,想把几年来的空缺填补上,但是,我始终无动于衷。终于有一天,我和她终于爆发了,我看着强势的她此刻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后悔着,在那一刻,我心虚了。那一晚,我和她各自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第二日,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理解,其实很简单,一个眼神,一件事,哪怕是一个眼神。
理解,就像一座桥,联系着桥的这头与那头;理解,就像一束阳光,你抵抗它时,心里充满黑暗,而当你接受、渴求它时,心里将没有阴影。
学会理解,让人生充满温暖。
【篇二:责备也是爱】
提到“责备”一词时往往在人们心中,会默默的打个寒噤。人们认为责备是严厉无比的,但在我的心中它也美丽温暖……
暑假里天气总是时好时坏,像一位神秘的“占卜师”总是让人猜不透摸不着,记得暑假中的一天,原本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却在那一刹之时,天阴了……瞬间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风也是异样的咆哮。原本沉醉于曼妙歌曲中的我,被这狂风暴雨给揪出来了……
看见苍天这般盛怒的样子,内心不仅打了个寒颤,拢了拢衣服。正准备回乌市,偶然瞥见了院子里的钟表的指针。哦!当时正临于妈妈下班之际,心里忽的想起了妈妈上班之前没有带雨衣,内心瞬间就焦急了起来,拿上雨衣,骑上电动车冲出家门去给妈妈送雨衣。
但是雨好像下的更大,更加猛烈了,因为内心很焦急,所以当时起的非常快,一路上调皮的雨点儿直直的往脸上扑。“凛冽”的寒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一路上心里想的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赶紧将雨衣送到,尽管当时路上的积水深到已经快淹过半个车胎了,但我似乎还是仍无半点退缩之意……
终于送到了我本以为迎接我的会是一张万分的感动与满眼慈爱的妈妈的笑脸,但现实总是会给我一个霹雳,我不曾想过妈妈会将我大吵一顿,但因为一件雨衣,她却劈头盖脸的吵了我一顿。脸上满是生气时万分“狰狞”的表情,内心瞬觉着自己非常的委屈,此刻内心五味杂陈,妈妈的不理解,来的路上的困苦,内心的委屈与无尽美好幻想,交织在一起,满是悲伤的心占据了我整个脑海,不争气的泪水不禁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雨水与泪水夹织着,内心十分不是滋味。
妈妈好像是看见我哭了,内心也不禁柔软了下来,脸上也不再是叱咤风云的盛怒,也变得温和。她告诉我,她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她担心我在来的路上是发生意外,她告诉我,当我将雨衣送到她手中时,不知是有多么感动!
后来的我才渐渐明白了,原来责备也是一种爱,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也美丽的爱!
【篇三:人能百忍自无忧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忍辱礼让,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气度。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也许有人会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遇到过生气别扭、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然而,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悬着“制怒”的警言,这说明中国的古人们对发怒的危害性早有认识。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除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中国古代的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历史上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世人的许多怒气大都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之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让一般人感到生气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到达高尚的精神境界。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忍耐;
感激生命中所有结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