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烛焰的作文

【篇一:我的好父亲】

在我的生命中,他不是一闪而过的最耀眼的流星,他是那颗默默昼夜璀璨的恒星;他不是弱不禁风的小草,他是那棵扛起整个家的参天大树;他不是最引人注目的烛焰,他是那根从不张扬的烛芯。他,是赋予我生命,将一切扛在自己肩头的男人。

他,是一个好父亲。

每天清晨,晨光微露,本可以八点起床的他,总会不辞辛苦同我一起起床,送我去学校。每天为了工作忙到焦头烂额,直到深夜,才听到熟悉的脚步回荡于耳畔,又把全身心投入到家庭,大家都觉得他太苦——何必呢?

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

小学时,我的父亲从事着教育事业,我与他每天几乎见不着面,更别说辅导我学习。直到我上初中,他为了让我轻松点儿,更为了能抽出时间陪我学习,换了一份工作,周末总会陪着我。为了我的生活操碎了心。

他,是一个时而严肃,时而和蔼的好父亲。

从我出生到现在,我父亲从未打过我,即使我做错了事,也从未对我发过火。可每当我在做人、诚信上失了准则,父亲定会严厉的教育我,让我做一个正直的人。又当到了周末闲暇时光,他总会换成另一幅和蔼、慈祥的面孔。我的父亲为了我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换来了丝丝银发,当我走在父亲身后,眼角的泪光总会映出他的稀疏白发……

【篇二:最难以忘怀的那份深情】

早晨起床时一句柔声的问候是情,上学临走时一句关心的叮咛是情,餐桌上各色的菜肴是情,回家后一个温暖的眼神是情……最难以忘怀的,总是那份深情,浓浓的母爱。

那时我5岁,刚上幼儿园。我一回家就拉着妈妈的手叫苦:“妈,你看老师让我们背课文,这么长呢!”我注意到了她嘴角微扬的笑意,却无任何蔑视:“是吗?让我看看。”转而拿起我的书,“要不然我陪你背吧。”我自然是欣喜地点点头。其实那篇文章只有100多字,并不多,只不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还未背,一个噩耗传来---停电了!

妈妈就拉着我在微弱的烛光下背。明明是一片很简单的文章,可我却怎么也背不下来。妈妈见我辛苦的样子,几次劝我先去睡吧,可我的性子也倔,暗自发誓背不下来就绝不睡觉。母亲就这样陪着我一起背。也不知怎么的,记性一向很好的我这次竟是背了半个小时都没背下来,母亲一直耐心的在一旁教导我怎么背的快些。他自己都熟练得快倒背如流了,我却还是吞吞吐吐背不下来。蜡烛都快要烧了大半截了,我一下子盯着蜡烛愣住了:烛焰不停的的扭动着,好像也在嘲笑我……直到一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顶,直到我耳边响起温柔的话语:“别着急,我陪你,慢慢背。”我才晃过神来。直到我背得打起盹来,我才肯去睡觉。

第二天我为了那篇课文早早起床,奇怪的是我又看了一遍那篇课文,竟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我高兴地跑到妈妈的房间:“妈,我背下来了!”妈妈一听是我,睁开了惺忪的睡眼,静静的听我一口气背完。她欣慰地笑了笑,夸我:“真聪明!”他嘴角含满了笑意。还未等我走后,她又马上钻进被窝开始睡觉。我知道她一定很累,忙了一天,晚上又陪我背书到深夜。听奶奶说,妈妈第二天还因此误了工作。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悲伤时的一句暖心的鼓励是情,失败时一句真诚的安慰是情,努力时陪在你身边是情,成功时一句欣喜的赞美是情……最难以忘怀的,总是那份深情,浓浓的母爱。

【篇三:行囊】

这是一家古董店,憧憧烛影,古色古香的雕花龙纹镇纸,造型典雅的檀香木盒,线条优美流畅的白玉笔杆。这其中的一切都使人沉浸到中世纪的古典氛围中,仿佛置身大宋或盛唐的世族大家中。

犹如一场梦,千百年后的梦,抑或千百年前。

于是我走进。

房中闷热,身旁的香炉不紧不慢地吞云吐雾,熏得满屋空气呛人。紫檀靠背椅镶着大理石,缩在曲足香案后。一个女子危坐其上,年近花甲,手握折扇,神色淡然,想必是老板了。我向她微微鞠躬,她欠了欠身。

“坐罢。”她的声音平板。

我陷在真皮沙发里,如坐针毡,偷眼打量着四下。

烛焰憧憧。水落杯中,铁观音翻涌在水面,滚动的绿色,醉人的香。她用食指勾住茶壶柄,关节发白,清癯的面容水汽中模糊。

她放下茶壶,红木八仙桌“笃”的一声响。沉默地坐着,气氛僵了。

她是古玩大家,名声在外。今天下安澜,不少人慕名而来为求一珍宝,我亦不免俗。正寻思着措辞,她开了口。

“这儿的东西,一概不卖。”

我感到懊恼极了,失了尊敬,执拗道:“这可不是一家古董店?”把“店”字咬得极重。她一语不发,定定地看着我。片刻后,“罢了,”她道,“给你讲个故事吧。”

铁观音茶散着热气,我抿上一口。随着她平板的语调,热气渐散。

她生逢乱世,自小迷恋古物。父母深信“女子无才便是德”,每日缝缝补补似乎已成宿命。只是仍梦想做一个收藏家,对女红兴致缺缺。父亲本是官员,一不留心太阿倒持,引祸上身,荣华富贵黄粱一梦。本想背井离乡,无奈母亲安土重迁,媕婀不定,事情因此而搁置下来。无奈乱世,几声枪响她与父母天人永隔,被迫在外流亡。到底乱世,文物古玩之类,贱卖者有,失落者有,遑论损毁者何止千百!她虽也有些余资,但家道已中落,尽力购下几件再无余钱,开了这家古董店,生意惨淡,业余只得靠女红为生。如此坚持二十余年,古物数量渐多,已具规模,她终是圆了梦;世态渐安澜,古董之类销路渐开;她名声亦渐起,不再为生计发愁。所积下的古董价值令人咋舌。她却不再做生意,店面还留着,只为供人欣赏。

白云苍狗。铁观音由热转温。

“这儿每件古董都有它的故事,”她淡淡开口,“卖了怎么舍得。”

我不语,心中满是感动。

是她的梦想陪她至今。二十余年前她背井离乡,茕茕一人谋生,除了梦想一无所有。如今她圆了梦。

香炉悠悠吐息,叹息或释怀;烛焰憧憧,火舌翻卷前世今生。焚香爇烛间,千百年的梦续着她的梦;茶香氤氲间,古色古香活色生香。

铁观音浮在水面上。茶冷透了,故事完了,若是说书的,醒木也该响了。可她的梦还没完——完不了。

【篇四:赎罪】

摇曳的烛火在他胸中燃了又灭,灭了又燃;他是一盏古旧的烛台。在静谧的夜晚,他时常在头顶缀上一团柔和的光芒予人温暖,在黑暗里撑起一片窄窄的明亮。他沉默而圣洁,绽放着耀眼的希望。

但在那烛火灭了的时候,他便开始被恐惧和痛苦残忍地吞噬。在那些冷夜的恶梦里,他总是胆战心惊地想起自己可怕的过去。

他记得他被从乱石埋藏的地层中挖出来,掷入了灼热的熔炉中。经过一段漫长的煎熬之后,他在凶狠的铁锤下变成了一把锃亮的刺刀。他以前的模样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锋利的刀刃。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只是盲目地跟着同来的兄弟们进入了一个铁箱,接着被送到一群面目狰狞的士兵面前。士兵们眼里射出冷酷的光,把他们高高举起,像疯子一般挥舞起来……

一泉泉喷涌的鲜血漫上了他光亮的刀柄,他看着被纷飞的战火弄脏了的大地,他看着被战车残暴地轧过的丰硕的田野,他看着被他杀戮的人们无辜而惊恐的眼神,他看着那被死亡牢牢地捆绑着的跌跌撞撞的希望……

烛光又轻盈地摇曳起来,他恢复了之前的沉默和圣洁。他燃烧着,只有在这时他才有平静睿智的灵魂。但是黑暗啊,你什么时候才会心甘情愿地离开他呢?当灯火阑珊、烛焰将尽的时候,他还是要面对野蛮与仇恨的无情的攻击。过去不堪回首的记忆仍在一遍遍地轰炸着他,尽管他在不再锐利之后就被卸下了作为杀人工具的使命,尽管他又一次经受熔炉的磨炼变成了一盏温馨的烛台,他还是无法完全抛弃过去重获新生。罪恶感在折磨着他——那一双双无辜的眼眸在悲愤地凝视着他,生命的阳光在他脚下被踩碎,像蒲公英一样绝望地飘散……

拥有它的主人换了无数个,他在流亡的路途上用昏黄的烛火唱了一首又一首凄凉的殇歌。在某个微亮的清晨,一位垂老的妇人和一个天真的女童从市场里带走了他。当他被捧在妇人手上跨入那间低矮的农屋时,他呆住了——挂在堂前那张遗像赫然就是最后一个因他丧命的人,就是那些使他日日夜夜都无法安睡的面孔之一!

老妇拿烛台的手开始颤抖,泪水从她深陷的眼窝中流出来,流过那布满沟壑的苍老面容,恶狠狠地砸在他的身躯上。孩子呜咽着把蜡烛点燃,在他的头顶升起一团温暖的光芒。

“爷爷,”女孩无助地啜泣,“以前那个烛台昨天被拿枪的人抢走了,我和奶奶赶早给你买了个新的……烛台还能买回来,可是,可是……”女孩抽噎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他们把爸爸抓去当兵了!”

老人心疼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抹去她的眼泪,自顾自地呢喃:“三十年了……你走了,现在孩子也走了。这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女孩朦胧的泪眼望向窗外,低声委屈地念着:“奶奶,起雾了……太阳出不来了……”

奶奶爱抚地拍着她的头,抬眼望着柔和的烛火:“别怕,孩子,我们有蜡烛,有蜡烛就有光……”

他尽力把头顶摇曳的烛焰燃得更亮,他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他明白,没有太阳的日子里,人们只能依靠他的微弱光芒,而如果连他也害怕黑暗,这世界还会有光明的希望吗?

他终于懂得了放弃过去,他应该做的是燃烧自己所有的力量,为了赎罪,也为了保护被他所伤害的人们仅存的一线渺茫的憧憬和向往。

后记: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

是否醒来有面包跟早餐再喝碗面汤

农夫们烧毁土地跟村庄终于拿起枪

他却慢慢习惯放弃了抵抗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

是否院子有秋千可以荡口袋里有糖

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在远方野蛮

而他却微笑着不知道慌张

——《止战之殇》

【篇五:水火相容】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就要问了:“都说‘水火不容’,这不是有违常理吗?”且慢,看了下面的实验,你就明白了。

课堂上,王老师拿出杯子、蜡烛和装满水的盆放在讲台上,在我们的期待下,实验终于开始了。首先王老师从口装里拿出一枚一元硬币,并点燃蜡烛用蜡烛滴下的蜡油把蜡烛固定在硬币上,再把点燃的蜡烛小心翼翼地立在杯底。然后,王老师用塑料瓶吸满水逐渐往杯子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烛芯的底部等高为止。

此时的烛焰看上去岌岌可危,仿佛一碰就会掉入水中熄灭。随着蜡烛不停地燃烧,我不禁为烛焰的命运担心:一旦火焰烧到水面以下,不就熄灭了吗?然而事与愿违,随着蜡烛不停地燃烧,蜡油也随之减少,使得原本与水平面齐平的烛焰慢慢移至水平面下!水好似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竟然能将它的冤家——火揽入怀中。每位同学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分一毫的气流都会使烛焰熄灭。可是火仿佛一位不屈的战士,即使深陷“围城”也纹丝不动,王老师让同学们排队观察蜡烛,前面的同学无一例外,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过了一会儿,我看到已经在水平面下好几毫米的烛焰依旧稳稳当当地燃着,这神奇瑰丽的奇景居然发生在了我们身边!

王老师发问道:“谁能解释一下这种‘水火相容’的奇景?”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王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蜡烛点燃以后,流下的烛油因不会沉于水中而在蜡烛四周形成一道围篱似的防水层,使得烛芯不会浸湿,从而出现蜡烛在水中燃烧的景象。”一看,果不其然,蜡烛中间深凹下去,形成了“U”字形。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这个“水火相容”的实验是不是很有趣?

【篇六:你时常令我想起】

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但我的眼前却出现了你熟悉的面庞。你,时常令我想起。

那是多年前一个停电的夜晚,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秋天的落叶在我脚下发出被踩碎的呻吟声,有规律的脚步声沉重的响起,小路两旁的树木无声地伫立着,固执地遮挡着仅有的一丝月光。不远处的楼房耸立着,像是几个黑色的巨大妖魔,破坏了我心中的平静。

背后响起另一种脚步声,我竭力抑制着心中不断涌出的慌张。近了!近了!脚步声近了!我越来越害怕,却发现背后出现了光源。

我扭过头去,发现了那脚步声的主人——我家楼上的姐姐,她正小心地举着一支燃烧的蜡烛,从我背后走来。

“一起走吧。”似乎是看到了我不太好的脸色,姐姐立刻这样提议。“好。”我动了动嘴唇,将这个字与剩余的恐惧一并吐了出去。

一路无言,但我心里却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像是一朵红花的小小的烛焰在不断地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这时我的前途虽然依旧是恐惧与黑暗,但它们已被姐姐手中的温暖所取代了。

不知不觉间,我已站在了家门口,感激地向那位姐姐道别。

多年后,每当我在屋子里点上蜡烛时,烛光中,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姐姐那熟悉的脸庞。你,时常令我想起。

【篇七:从家门到商店的距离】

母亲是牵着她的手出去的,挨着楼梯间那黄褐色斑驳的铁锈栏杆,她不禁向家里一瞥:昏暗的烛光照映在古铜色黯淡的家居上,一只芦苇编的草鹤立在青苔覆壁的鱼缸旁,小妹妹正在一旁鼓弄着那玩意儿。这是个被北风吹来的年,一个寒冷还停电的年,一个畏畏缩缩的年,一个有些凄惨的年,她思忖着,心也跟着烛焰摇曳起来,松开了母亲冰凉的手。

她要去商店买些蜡烛,只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她觉得那不远,她还能在肆无忌惮的寒风中感受家中的温暖。她回想她以前也和小妹妹一样,靠在母亲怀里玩草鹤,还有明亮的白炽灯泡晃晃的耀着她的眼睛。那时过年,母亲会做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还能吃上邻家送来的贺岁糖呢!她边想着心里还挺高兴,多希望小妹妹也能过上一个这样的年啊。

街道逐渐变得宽阔,四下里一片寂静,连个人影都没有,白茫茫的世界伸展着臂膀迎接孤零零的她。落叶划过大地,发出声声尖锐刺耳的嘶鸣,雾气在这空洞苍穹下弥漫,远远地,远远地看不见家了。她不禁打了个寒战,加快了步伐。青紫色的嘴唇印着她苍白的面颊,那是她脸上唯一有血色的地方。她的手被冻得没了知觉,瑟瑟的缩在袖子里,又用袖子捂着嘴来哈气取暖。她觉得家门前的一丝温暖在渐渐逝去……

这样冷的天气!草也在这凛冽严寒的季节里枯萎,怏怏地伏在地面上,伏在她颤抖的心尖。她想壮胆喊一喊,撇撇嘴,却又把话咽下去了,她想即使这样,等来的也只会是自己那陌生的回音罢了。到处都是冰冷的,落寞的,无精打采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可她只是单纯而固执的想着:为什么四周都没有人?为什么这街道如此的冷清?这难道是那荒芜萧瑟的不毛之地吗?竟没有一个人出来陪陪她。她开始觉得自己孤独而可悲,她因害怕有意加重了脚步声,她拼命地强忍着溢出的眼泪,她真的不想哭,因为没人回应的哭是不值得的。

她觉得自己走的远了些,不,是走了很远很远。她真的不想再走远了,她觉得那商店简直是这世上最远的地方,她走不到了。她停下来想歇歇,眼前却是云雾迷蒙;她慢下来想缓缓,背后却是寒风呼啸。天哪,她多么不想离开那温暖的家,即使没有蜡烛也明亮的家!她想象着小妹妹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情景,她想象着她也在母亲身边,在那昏暗而幽静的烛光中,依偎在母亲身旁。人为何要违背本意,走向远方呢?等她回了家,她一定不会再走远了。

商店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她的心却已被麻木成冰。她不会再想帮家里买蜡烛了,她不该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她甚至嫉妒小妹妹,因为她的年幼与母亲的疼爱。她不需要去担当这个家庭的温暖与光明,却让自己在寒风中被吞噬摧毁;她宁愿在母亲的庇护中永久沉陷,也不愿再次体会注定孤单的成长道路中饱受过的严寒与磨砺。从家门到商店的距离,那条一去不返的路,实在太遥远,太孤寂,她以为她不会再走第二遍。

可在她拿到蜡烛的那一刻,她紧握着,仿佛在看见那幽暗的烛焰,点燃了光明。刹那间,一切都变的近了……

街道上的的迷雾逐渐消散。

家门前的场景浮现眼前。

小妹妹的年有了盼头。

她想她可以走向更远的地方。

【篇八:家乡的橘子】

我最爱吃家乡的橘子。

家乡屋后有一不高的小山丘,山丘上种满了橘树,每至秋末冬初,山上的橘树似一夜之间就挂满了枝头。早上起来,走出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满山的橙红。橙红的橘子挂在树枝上,压得树枝都弯了。从远望去,黄澄澄的,似无数个小灯笼,又像天边早霞,一片连着一片,简直比过年还要喜庆。

小的时候,待到椅子成熟时,便常常呼朋引伴,一起爬到山丘上,一树一树地摘橘子。进入橘林,完全被一片一片的橙黄花了双眼。如果不及时从迷晕里清醒过来,那么眼前便总是蒙着一抹明亮的橙,不得前进一步。走在橘林里,橘香盈满了空气,其气味绝对不亚于香奈儿的高级香水——这气味浓郁芬香,闻起来神清气爽,不久身上也会熏上浓浓橘香。你吃过新鲜的橘子吗?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那种?那种橘子味道简直美极了!剥皮的时候,橘汁还在不停喷溅。橘皮剥掉,捧在手里的便是一整个香甜的大橘子。轻轻掰成两瓣,取一瓣放在嘴中,轻咬一口,橘汁便像炸弹似的喷出来,充满整个口腔,而且这橘子十分具有空气感,就像吃爆爆蛋的感觉一样!再说说商店的橘子,干巴巴的,即使是最最新鲜的,也仍找不到家乡的橘子那种“鲜活”的感觉。

小时候,姐姐给我讲冰心的《小橘灯》,“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我心动,故事还没念完就缠着姐姐给我做一盏”小橘灯”。姐姐合上书,眼里充满憧憬。但制作“小橘灯”可不像文中那么容易:我们从山上摘了一箩筐橘子“做实验”,开始几次,橘子不知被我们捏爆了多少个,橘皮不知被针戳碎了好几次。我想我们浪费的橘子一定至少有十来个了!偶尔有惊险的事发生,我们的第一盏小橘灯做成后,在桔皮中的点燃的蜡烛头竟然倒了!幸而姐姐及时吹灭了火焰,不然要是点燃橘皮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晚上睡觉的时候,做咱小橘灯就放在我的床头燃着。我不会担心蜡烛会倒了,因为蜡烛油在蜡烛底端凝固了。我仍记得那夜,云很淡,风很清,天上没有星星。只有小橘灯,隐隐散发暖黄微光,烛焰似少女曼妙的舞姿,明晃晃地,我盯着那跳舞的烛焰,感到眼里有星星闪闪发光。

从前过年时,最开心莫过于家人集体采摘橘子。在爸爸的带领下,家人们便一齐上山,对局数开始进行扫荡。我在山下望着他们。正午时他们下山,而山上的橘树却似乎没被动过似的,依然挂在那儿。“那是因为要保持美观,所以我们只摘了从山下看不到地方的橘子。”大舅背着两篓橘子,笑呵呵地为我讲解;“至于剩下的橘子,总会有用的。”我好像对家乡的橘子怎么也吃不腻,当然,也怎么也吃不完。“爸爸,”我大口吃着橘子,一边对正数筐数的父亲问:“这么多橘子,你们不卖掉吗?”“卖?”父亲笑着转过身,虽然是大冬天,我却看到了他额头渗出的汗:“为什么要卖呢?多送点儿给亲朋好友不更好吗?”父亲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我记得上次来我们家玩的你的朋友挺喜欢吃我们家乡的橘子呢。回家给她带一包去。”

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到这里来了。我望着眼前茂密的橘树林,心想。橘子还是那么红,红彤彤挂满枝头。脚下步伐很轻,却总是无意踩到折断的树枝与七零八落的红橘。抬手摘下一只橘子,橘皮呈花瓣状落下,撇一瓣,放入口中,冰凉的橘汁流进胃里,酸楚而又甜蜜。

热门推荐
1倾听历史的回声
2我是一条小鱼儿
3我的姥姥作文
4我的自画像四年级作文
5草原之旅
6水资源保护节
7给妈妈的一封信
8太阳系一家子
9我学会了包粽子
10不要怪我爱睡懒觉
11上学路上
12独立是一种美丽
13镌刻在什么上的约定
14年味
15大美十堰
16心中的那抹晚霞作文
17阅读成像
18关于军训的作文
19我是一个小小电视迷
20感动的一件事
21梦里梦外知多少
22美丽的广场
23未来世界
24我学会了滑滑板
25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
26把伤痕当酒窝
27经典存于心
28端午节
29你扣动了我的心弦
30等待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