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华山的作文

【篇一:美丽的黄华山】

我的家乡建瓯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城里有座美丽的黄华山,那里景色迷人,鸟语花香。

当我们来到黄华山时,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绿树和小花,空气中还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真是绿树如茵,景色怡人。在山脚下,有一个精致的四角亭供人们休息,金黄的瓦顶,红漆的柱子,显得古朴大方。在它两旁的空地上,常常充满欢声笑语:有的人在打羽球,有的人在打太极拳,有的人在舞剑,还有的人在做体操……在黄华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记念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战士们。正是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新生活。我以崇敬的目光仰望着它,久久才离去。

在黄华山的顶上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黄华阁,它高耸在山上,像一座高大的铁塔。它的门框上雕刻着龙凤呈祥,双龙吐珠,百鸟朝鸣等景象,刻得栩栩如生,使人不禁赞叹:多么精致,真是巧夺天工!黄华阁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引来不少游人争先与它合影留念。

黄华山是人们的乐园,鸟儿的天堂。每当到了炎热的中午,这里就陆续飞来许多可爱的鸟儿。它们有的在挺拔的树枝上放声歌唱,有的在树上欢蹦乱跳,有的在扑翅,还有的闭目养神呢!它们的样子都是那么可爱。

黄华山,一个美丽静谧的世界。有机会的话,大家一定要来看看,来到这美丽的绿色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篇二:看见】

做完作业已是晚上九点半点了,我回到房间准备看一会儿电视就睡觉,电视开着,却听见爸爸轻轻的鼾声,他已经睡着了。为了不影响爸爸休息,我决定把电视关掉。当我经过爸爸的床前,竟然发现爸爸的两鬓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斑白,额前也不知不觉新添了许多白发,好晃我的眼。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地揪住了。

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我半夜醒来,爸爸总是坐在电脑桌前帮学生修改作文;也记不清多少个双休日,我去学校打篮球,看见爸爸又在加班。印象中,爸爸非常喜欢运动,他经常陪我逛公园,爬黄华山,打羽毛球,傍晚的学校操场总有他活跃的身影。可是,近两年来,他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早出晚归,家成了客栈,学校成了他的家。

想着这些陈年往事,我不禁又回头看了一眼爸爸。他安然地睡着,却不能隐藏满脸的倦意,眼角悄悄地爬上了皱纹。虽然爸爸今年才刚满四十岁,可有时却像个年轻的老头,泛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容,工作起来却变得精神焕发。由于妈妈在乡下工作,周末才回来,爸爸就既当爹又当妈,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负责我的学习作业。爸爸知道我爱看书,经常给我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增加我的知识营养;当我学习上遇到难题,他总是鼓励我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想不出,他才助我一臂之力;当我取得好成绩沾沾自喜,他就会提醒我“山外有山”,要我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看着日渐消瘦的爸爸,我的心多少有些生疼。为了我,他无微不至;为了学生,他废寝忘食。每一个学生闪亮的成绩单上,每一篇学生发表的习作里,都凝结着爸爸辛勤的汗水,辛劳的付出。

我看见的,是爸爸的忘我工作;看不见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我想:各行各业的人们,不都一样为自己的美丽梦想在努力打拼吗?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正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篇三:蝶游记】

作为一只蝴蝶,我认为黄华山的景色是建瓯最美丽的,今天随着我扑闪的双翅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华山的美景。

走上一条小径,泥土与小草的幽香扑鼻而来。抬头向上看,一片似乎比白玫瑰还白的天空上映着一棵棵苍天大树,树干与周围的藤蔓似乎融为了一体,就像在树干上绕着一圈圈灰色的彩带,随后我扑闪着翅膀向前飞去。路边的小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虽然还没有人类们指甲盖那么大,但它也如玫瑰一样一层包着一层,就像白玫瑰的缩小版。

我在半空中扑闪着并向右边望去,一棵奇妙的植物出现在眼前。定睛一看,那纤细的枝干上有一些短短的细枝,枝上又镶嵌着如花蕊一般小的白色小圆球。如果不仔细看,你就会以为那小圆球悬浮在离枝干一指宽的中间。

飞累了慢慢地落在地上,发出了一点轻轻的沙沙声,在我的耳中是如此的美妙。休息完了,抖了抖翅膀,我再次向空中飞去,忽然眼前一绿,如瀑布一般的绿藤垂在路的半空,就犹如《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景色一样奇妙,一路上都是深绿,浅绿墨绿给我带来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飘上了平整的石头台阶,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高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还立着一颗星星。走下台阶随后看到的便是那复古的六角亭,亭子的顶犹如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却只有六个角。六个角都还微微翘起,上面刻着像龙尾一般的圆形,亭子顶部还雕着一个葫芦一样的东西。停留在朱红色的亭子里,微风阵阵吹过,各种惬意涌上心头。

我喜爱树林,我向右边扑闪着翅膀慢慢飞去,先看见的是两棵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桂花树,一棵是淡黄色的,一棵是橙色的。我看着这两棵桂花树,就想到了圆形绿色的大棉花糖,棉花糖上面还撒着橙色的糖霜。

远看树林就像遨游在绿色的海洋里,作为蝴蝶,我喜爱树林,我喜爱大自然!

【篇四:黄华山游记】

风,吹动了一大片树叶,激起一阵“碧浪”,树叶沙沙的作响,与小鸟的歌声和人们的笑声齐奏,好似一首交响曲,优美动听。

半山腰,一棵苍天大树,无数藤蔓与无比粗壮的枝干缠绕在一起,分不清哪些是藤,那些是枝。树叶繁密,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绿油油的巨伞,一缕缕阳光投射下来,透过一层层绿叶,在水泥地上印下了一个个铜钱般的图案,给大地披上了一件花衣。

这棵树,看它那精细的纹理,别致的叶脉及微微枯黄的叶子,还有那粗壮无比的树枝,定是一棵老树。

老树旁,是一条“枝叶茂盛”的羊肠小径。羊肠小径内杂草丛生,野草、野花的种类很多,像龙舌兰这样的花草就数不胜数。踏进小径,走了一段路,一条长着倒刺的藤叶调皮地拦住了来人的去路。游人不顾这位“侠客”的阻拦,轻轻拨开它们的手臂。继续朝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满天星。星星点点的花朵点缀着那绿油油草地,仿佛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

瞧,那一片巨大的绿叶——是芭蕉扇吗?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掠过脑海,不禁莞尔一笑。

跨过那一层层满是青苔的台阶,又是一大片树木。那树木绿油油的一片!那是什么?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棵仿佛要捅破天的竹子。它宛若一枝独秀,高高耸起,不同于旁边的树木的低矮,而是高高立在中心,尽显王者之范。

黄华山,不同于日月潭那般受人青睐,又不像钱塘江大潮那般令人震撼,它却有着一番别样的风景。静静幽幽的,黄华山——大自然的圣地。

【篇五:秋天的美景——黄华山】

秋姑娘踮着脚尖向我们款款而来了,带来了一大片金黄色的纱布。那一片金黄色渲染山林,留下星星点点的黄色斑点。这秋意最浓的要数——黄华山了。

刚到山脚,一棵与众不同的樟树映入眼帘,密密的枝叶如同密天大网,这一块的天空明显暗了下来。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是两棵树缠绕在一起,相互依偎一起生长的。据说,是有一只小鸟叼着一粒种子路过这颗樟树时,不小心把种子掉落在樟树的树洞里。由于这树洞潮湿、温暖,适合种子的生长,于是就在此定居,生根发芽与樟树相依相偎的生活在一起。樟树的作用可不少,果实经过腌制可以制成药,药虽然苦,药效可不小。樟树是四季常青树,基本不落叶,只有在天气寒冷时才会落下少许叶子,为新叶奉献自己。这颗樟树让山林多了一份生机勃勃。听,鸟儿正在枝头上尽情歌唱,好似一曲动听的乐章。令游人驻足倾听,去品味山林中那份天籁之音。

位于大门口正前方的六角亭,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漂亮亭子。亭子的六个角向外翘如同被风吹乱的裙摆,又像裙子蕾丝花边一样。六根雄伟的柱子配上白色的座椅。这个清新、素雅的六角亭为秋天的山林增添了一抹亮色。坐在亭子里赏落叶纷飞是最惬意的事。那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随风飞扬,像金色的蝴蝶,又似与秋日做最后的告别,令人浮想联翩。

纪念碑下方的草丛中,有一种植物分外引人注目——滴水观音。这是种漂亮的植物,荷叶般大小,凸起的叶脉生机十足,大小有点像观音底座金色的花边,又有像波浪一样起伏的叶面。

秋天可以美丽动人,可以深得人心。此时,黄华山的秋天令人陶醉!

【篇六:黄华山半日游】

今天,我们来到了黄华山,我现在带大家参观一下它吧。

第一站:千年古树。这棵千年古树,是由两种树组成,但经过千年的时间,它俩已经融合在一起了,那凸出的树枝仿佛是大树的手臂,那苍老的“脸”——树皮,仿佛正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第二站:迷之小路。大家可以看到这条小路有着许多草本植物有蛛网、芭蕉扇、铁观音……前出现一个又一个肥大的植物,仿佛是虫子们的城墙。我们通过了“城墙”,看到了虫子们愉快的生活,许多有粉红翅膀的虫子都在植物的叶子上用食呢。还有些虫子还在我们手上或头上飞,仿佛在友好地对我们说:“冒险者,你们好啊,欢迎来到,我们这个虫子的帝国。”但很快我们就离开了虫子的帝国。

第三站:烈士之地。这里是长江的烈士,如:师傅信,赵云成……大家随我来,这里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然而这八个字并八个字那么非简单,我们中国能在今天是和平时期,是因为他(她)的努力创造着。如果不是他(她)们对帝国侵略者的反抗,可能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中国,而是日本的国家了。如果不是他(她)们拼死拼命的与侵略者作斗争,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用死亡的代价换取了我们现在舒适的生活,所以让我们向这个“烈士碑”深深敬一个队礼吧。

本次参观到此结束,请带好随身物品下车,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
1感动
2蚂蚁给我的启示
3少管所观后感
4我的乐园
5忍不住流泪
6我爱美丽的金沙滩
72120年的中秋节
8煎牛排
9“放肆”的人类
10我的妈妈
11描写莲蓬的作文
12我的爸爸
13梦里花落知多少
14美在不期而遇
15世界人生
16爱心义卖
17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
18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400字
19观纪念大会有感
20荧幕
21校园的早晨
22友谊最珍贵
23包粽子
24我家的小金鱼
25圣诞老人
26幽默搞笑的唐伟良
27家庭趣事
28成长路上的阳光
29我心中的价值观
30美丽的南明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